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6 毫秒
1.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农村经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金荣 《天中学刊》2003,18(3):33-35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和现代化提供了动力,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提高了农民收入和文化素质。而我国现有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地区差异、农民较低的文化素质制约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只有加快城市化进程,在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加快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才能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得以顺利转移,井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深刻影响着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在城市化进程中,转移劳动力对接受职业教育具有较强的迫切性,也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出了一定要求。为有效促进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需要深入探讨职业教育适应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是一种不可逆转的必然趋势。本文阐述了职业教育在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过程中的作用,同时在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背景下,对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职业教育应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4.
如何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问题是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巨大并且还在继续增长,而就地转移困难重重,只有通过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才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的主要出路。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的现代化进程中 ,必然面临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由于我国人多地少的特殊国情以及城乡二元社会格局的影响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只有走城市化道路 ,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建设小城镇 ,并改革以户籍制度为代表的城乡二元体制 ,才能逐步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 ,实现农村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离不开农村的现代化。要实现我国农村的现代化,必须以加入WTO为契机,积极稳妥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积极开展小城镇建设,提高农村的城市化水平;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推进农村的工业化。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客观存在是一个需要关注的事实,而城市化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途径。本文从城市化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关系入手,通过分析中国城市化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状,提出了解决问题时应考虑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流动问题是当前我国社套经济发展面临的重要战略问题。如何引导和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不仅关系到我国工业化、现代化、城市化的进程,而且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以度彻底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存在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人口总量和劳动力增量是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社会性原因;科技的进步带来的资本有机构成的上升使工业吸纳能力的降低,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经济性原因;建国以来非城市化的工业化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历史性原因;要素价格扭曲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制度性原因。与此对应,也应采取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乡镇企业在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现代化进程中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作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途径,乡镇企业的存在和发展具有其合理性。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全面发展,乡镇企业面临着很大的挑战,需要不断进行选择和调整,挖掘潜能,创造优势。在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仍可以乡镇企业为主要依托,来实现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加快我国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1.
西部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就业成为目前西部农村的突出问题,只有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跨区域流动趋向科学和合理,方能提高其就业率及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12.
新乡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新乡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情况,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状况和特点。对新乡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状况的调查显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隐性失业较为明显,转移的去向以本省为主。具有明显的兼业性质、羊群效应.促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最大动力是经济因素。  相似文献   

13.
嵇辉  郭婧 《安康学院学报》2006,18(1):113-116
在中国广大农村存在着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这已经日益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而只有通过大力发展农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并统筹"三教",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劳动力的科技素养,文化素养和职业素养,才能把这沉重的人口负担化作巨大的人力资源,使阻力或为助力,才能更好地解决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本文从宏观角度应加强政策、城乡的统筹,从微观角度思考资源、内容、形式、运作等方面的统筹.  相似文献   

14.
我国劳动力转移就业空间特点的经济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农村刺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形式,反映了我国的劳动力要素配置方式和效率,也影响各地区的城市化进程。从空间上看,我国劳动力转移就业存在区域差异性、空间流动性、乡村城市不连续性.对我国农业有不利影响,也使劳动力要素配置效率低下,农民工利益流失,城市化推进困难。应采取4个方面的对策,缩小区域差距,促进劳动力合理转移与与城市化水平提高。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末期河南农村剩余劳动力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河南人口总数由过去位居全国第二位跃居首位,其中农业人口占绝对多数,农民人均收入偏低和人多地少的矛盾导致河南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存在;这部分劳动力整体素质尤其是科技化素质不高,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变化,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相对量不断增加,加之劳动力各种结构性分布的不平衡,形成了劳动力的“结构性剩余”和“绝对性剩余”并存的局面,河南农村剩余劳动力在转移数量和速率上存在着较大的波动性和不稳定性,劳动力的就业形势比较严峻。根据这一实际情况,必须实行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对青海省五大区域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空间分布格局分析论述的基础上,进行了青海省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式分析,并根据青海省省情阐述,提出了青海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战略转移模式。  相似文献   

17.
农村职业教育面临的困境与对策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分析我国农村职业教育所面临的困境,提出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必须从面向"三农"转为面向城乡,从单一就业教育转为就业与升学教育并重,从为本地积累新生劳动力转为向外地大批量转移新生和剩余劳动力,并对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三农"问题的出现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在追求工业化和实现城市化过程中所必有的一个暂时过渡性的现象。能否将农业剩余劳动力及时且有效地转出,提高城市化率,这不仅关系一个国家能否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而且还决定一个国家或民族未来的富强与贫弱。为此,就目前我国"三农"问题的演变、成因进行陈述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充分认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重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劳动力转移培训成本应主要由政府来承担、培训工作在转入地和转出地之间进行合理分工协作、经济发达地区应逐渐成为劳动力转移培训主体、要充分认识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长期性和艰巨性以及建立转移培训的长效机制等观点。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离开故土到城市务工,大批农村孩子脱离父母的直接监护,成为一种新型的社会弱势群体——留守儿童。这些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少亲情的关怀,在安全、教育、情感、心理等方面的问题日益突出,形势十分严峻。根据十堰农村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分析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提出解决十堰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的对策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