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本文基于我国部分省会城市和省级区域的经济数据,依据集聚效应原理,从省会城市的GDP所占比重、财政收入、投资规模、交通中转量等角度分析比较部分省会城市的集聚效应,并运用OLS计量方法建立省会的集聚水平与区域经济发展的模型,在充分比较的基础上,研究省会集聚效应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而得出相应结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当今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国际竞争环境下,高等教育资源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之一。高等教育资源的区域分布不均衡也是一个国家内不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差距的重要原因。基于三个案例省份的数据,对我国地方高等院校的空间分布情况进行的实证分析发现:(1)各省的高等教育资源都过分集中在了省会城市和副省级城市,而广大的地级市和县级市高等教育十分薄弱,即使在拥有少量高等教育的地级市,高校的类型也受历史影响局限在师范、医学和职业技术学校方面;(2)高等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状况在省内更为严重。要改变这种布局不均衡状况,必须将我国高等教育分布调整的工作重点放在尚无高等教育或高等教育十分薄弱的中小城市及县级市,必须加大高等教育资源在省级行政区内部的调整力度。另外,高等教育与城市化进程应当协调发展,高等教育空间布局的调整应当与各行政区的城市化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3.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进行了一系列宏观管理体制改革,从中央高度集中管理模式,转向中央、省级、中心城市三级管理模式和以省级政府为主、中央和省级政府两级管理模式。在宏观管理体制改革推动下,河南省高等教育区域布局虽然不断改善,但仍然存在着地区分布差别较大、南北不均衡等问题,对高等教育创新管理模式提出了新要求。  相似文献   

4.
高等教育规模的区域分布应与区域人口和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才能最好地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在区域之间的分布存在差异,笔者使用泰尔指数作为衡量差异的标准,分别测量了在校生规模在省级区域之间和在省级区域内部相对于区域经济(GDP)和人口分布的差异程度.结论认为:省级区域之间高校在校生规模分布差异相对于经济发展水平而言相对较小,而相对于人口水平而言相对较大;省级区域之间研究生规模分布的差异程度远大于本专科生;在校生规模分布在省级区域内的差异远大于省级区域之间的差异;西部地区多数省份的在校生规模差异大于东部和中部地区.  相似文献   

5.
地级城市高等教育主要是指分布在省会城市以外、中心城市以下的地区所在地城市及其所辖县市的不同办学主体主办的各类高等教育机构。近年来,随着"中央和省级政府两级管理、以省级  相似文献   

6.
通过构建衡量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相关分析、聚类分析和象限分析等研究方法,使用2000年和2010年横截面数据对我国十大城市群107个城市的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之间的协调度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十五”和“十一五”期间,107个主要城市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总体协调程度有所下降;各主要城市高等教育水平分布由高到低大体呈现出“省会城市→东部沿海城市→中西部内陆城市”的分布特征;经济发展水平分布由高到低大体呈现出“东部省会城市和直辖市→东部沿海城市→东部内陆城市→中部城市→西部城市”的分布特征;主要城市高等教育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是非常显著的,但贡献度随时间推移有所下降;城市之间经济发展差距逐步加大,且经济发展速度之间的差异整体上远大于高等教育发展速度之间的差异.从加大高等教育投入、明确城市发展定位、完善劳动力市场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相对高等院校的区域分布或省域分布构成的横向分布结构而言,高等院校在行政区划层级上的纵向分布结构的分析同样能反映高等教育资源的合理分布及其教育公平的实质体现。我国的高校在纵向分布结构上呈现出明显的政治中心群聚现象。本科院校、专科院校、国家重点高等院校、民办院校等在北京、省会城市以及地级市以下的城市中的数量分布,清晰地显现出我国高校在国家和地方政治中心城市的集聚,造成了政治中心城市有大量高等院校的拥堵局面。我国的高校纵向分布结构应该逐渐从政治中心群聚转向经济中心群聚,并具备多元中心分布的前瞻性发展动向。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迅速发展,但高等教育资源区域分布不均衡问题仍然存在.笔者基于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2010年1月最新发布的<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以及中心多年来在评价过程中所积累的珍贵数据,从高校数量和教育质量两个方面对我国高等教育资源分布现状进行了量化说明和实证分析.我国高等教育资源区域分布不均衡是由于历史、经济、政治等因素长期作用形成的,有其存在的必然性,但这种不均衡性又会对教育公平和区域经济发展带来严重的危害.  相似文献   

9.
美国高校的区域分布研究:基于人口、GDP的视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分布的均衡状况直接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美国区域高校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从人口和GDP的角度,采用简单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美国高校和研究型大学在州或郡级区域的分布的均衡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校和研究型大学数及各类在校学生数在州或郡级区域的分布与区域人口、GDP高度相关,呈现良好的均衡性,对中国高校的区域分布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中国(大陆)高校总数为205所,到2019年,总数已经达到2688所。这70年来高校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区域布局不均衡,表现在大区域间不均衡、区域内不均衡以及省域内不均衡。市场因素是当前我国高校区域分布不均衡的主要原因之一,需要统筹行政与市场手段加以调控。  相似文献   

11.
我国高等教育的公平性问题主要体现在高校区域分布不均,尤其是高水平大学区域分布不均问题更为突出。通过对985和211大学在东部、中部、西部分布的差异,以及二者在京津沪、高考大省及其他省分布的差异进行研究,并通过对东部、中部、西部985大学专任教师与新生人数的平均比重进行研究,可以发现我国985和211大学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和京津沪地区。由于985和211大学对本地生源的照顾,从而加剧了我国高等教育在区域上的不公平。相应的建议是:增加中西部985和211大学的数量并加大支持力度,985和211大学在各省的招生数要符合其人口比重等。  相似文献   

12.
院校研究在国内高校管理、治理中的作用日渐明显。通过对S省八所地市高校教职人员发表院校研究论文相关数据的分析,揭示各校在院校研究方面存在着论文数量有限、质量不高、院校研究和工作实践脱节、顶层设计匮乏等现实问题,较为客观地反映了S省八所地市高校在自身院校研究方面存在的明显不足。建议从增强观念意识、纳入干部考核内容、营造院校研究氛围、发挥相关机构职能、完善鼓励机制体制等方面强化地市高校的院校研究和实践。  相似文献   

13.
高校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技产出的重要基地,其对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和创新驱动战略实施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分析国内28个省(市、自治区)2000-2016年高校科技创新效率的变化规律,可以探明高校科技创新效率的收敛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显示:我国高校科技创新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增长态势,东部地区高校科技创新全要素生产率最大,主要得益于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国区域高校科技创新全要素生产率的差异有所下降,逐渐趋于σ收敛;全国及其东、中、西部地区均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现象。为了进一步提升高校的科技创新效率,建议从合理配置科技资源、缩小科技创新效率地域差异、提升科研项目质量、建立完善的科研激励机制等方面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14.
唐东会 《台州学院学报》2011,33(2):78-82,86
通过深入解读集群定义、钻石模型、社会经济网络理论等有关大学作用的论述,从理论高度阐明地市院校对区域集群升级至关重要,发展前景广阔,得出地市院校的发展对策为:对接区域集群,加强特色建设;融入区域集群,积累集群社会资本;引领区域集群,促进集群升级。以台州学院为例,其发展对策应为融入台州产业集群,培育机械设计制造和医药化工等特色专业,引领台州产业集群升级。  相似文献   

15.
国家重点学科在我国高校学科建设体系中处于最高层次,主要基于社会需求、传统优势以及区域特色而设立,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第三批国家重点学科的主要特点有:学科门类齐全,工科凸显;学科点遍布全国,部分省市集中;国家重点学科的校际分布中,少数高水平重点大学拥有半数以上的国家重点学科;重点学科的单位分布中,主要集中于少数名牌大学;学科整体水平大幅提高,部分学科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此,应加强统筹规划、加快制度建设、完善学科体系、凝练学科方向以及评审主体多元化等。  相似文献   

16.
本科高职办学主体的选择实际上也是其发展的途径。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其他省市在开办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中办学主体选择的经验,分析影响我省本科高职办学主体选择的因素,结合我省实际情况,提出辽宁省发展本科高职可以让少数专科高职升格为本科,在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中设本科高职专业,将现有本科二级高职院升格为本科职业技术学院。  相似文献   

17.
为了较全面地了解高校外语教师的专业认同的水平与特点,采用量表法对311名高校外语教师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校外语教师专业认同整体水平较好;性别、学校类别变量对高校外语教师专业认同发展影响不显著;民办院校的外语教师专业认同高于公立院校的教师,省会城市高于地级市;随着年龄的增长、教龄的增加和职称的提升,高校外语教师专业认同也相应提升;具有本科、硕士学历的外语教师专业认同水平高于博士学历的外语教师;高校外语教师专业认同的水平没有随收入的增加而提升。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虽然以高校联盟为主要形式的高等教育区域协作在我国区域发展战略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但各省高校以某一课程教学为中心的区域协作还不多见。黑龙江省与广东省实施对口合作,为两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区域教学协作提供了良好契机。高校思政课的课程属性具备开展区域教学协作的天然优势,通过两省高校的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牵引,充分发挥好两省思政课教学优势资源,构建思政课区域教学协作2242模式,能够为提升两省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和科研水平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