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研究性学习和本科计量经济学教学的整合是提升大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有益探索。本文基于自身教学实践经验和体会总结了基于研究性学习的本科计量经济学教学策略,认为本科计量经济学研究性教学成功的基础是高水平的教师配置,关键是合理的教学安排,保障是科学的组织与管理。  相似文献   

2.
21世纪以来,研究性学习备受关注,研究性课程是研究性学习的载体。本科教育处在基础教育向研究生教育过渡阶段,本科研究性课程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本科高校研究性课程的开设存在认识不到位、评价体系单一、教学资源匮乏等问题。本科高校要转变教育学习观念,优化研究性学习评价模式,丰富教育教学资源。  相似文献   

3.
计量经济学的理论、模型和技术方法在经济社会实践中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课程的性质非常适合高等学校经济类专业的本科师生开展研究性教学。本文在总结多年的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从强化新生研究性训练、合理甄选研究性教学内容、主辅教材配套和案例选择、资源共享和"点-线-面"一体化架构等层面对计量经济学研究性教学的实施路径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4.
研究性教学反映了学习的规律性,符合大学生的心理需求,正成为世界各国本科教育共同追求的一种科学的学习方式和全新的教育理念。厘清高校研究性教学的内涵及特征,分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研究性教学的价值和条件,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研究生课程有效教学的现状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课程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教育质量的高低.国内对本科教学有效性问题研究得较多,而时研究生课程有效教学问题研究较少.研究生课程教学的有效性不高是普遍现象,既有教的因素,也有学的原因.研究性教学和研究性学习两种策略,可以增强研究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提高研究生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研究生课程有效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课程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教育质量的高低。国内对本科教学有效性问题研究得较多,而对研究生课程有效教学问题研究较少。研究生课程教学的有效性不高是普遍现象,既有教的因素,也有学的原因。研究性教学和研究性学习两种策略,可以增强研究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提高研究生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为应用主导型,学习好计量经济学对于地方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工具性作用。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应着力于如何凝练计量经济学教学模式特色,探索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的实践路径,以推动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课程教学体系的良性构建。笔者以湘南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为例,提出了地方本科院校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典型问题和教学改革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物流类本科研究性教学应注重模式的建立,根据不同课程的性质和学生的特点,在教学全过程中应用研究性教学模式,本文根据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实践,提出广泛与提高相结合、研究与专业特性相结合、民主与个性发展相结合的研究性教学模式确立原则;进而分析物流类本科教育研究性教学模式构建要处理的关系;最后给出物流类本科教育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本科教育,长期以来注重学生对知识体系的掌握,忽略学生自主探究意识的培养和研究能力的训练,一定程度上造成大学生综合素质不够健全。北京交通大学自2008年以来开展了基于自主性学习和研究性教学的本科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将整个课程体系划分为通识教育、学科门类教育和自主教育三个层次,设计了研究方法论课程群,贯穿于整个课程体系;并以开展课程研究性教学为基本途径,构建了以研究性教学设计方案为突破口、以研究性教学训练载体的设计和建设为核心、以过程性和终结性并重的课程成绩评价体系为引导、以学生互评和教师点评为反馈的、环节清晰的研究性课堂教学流程模式。经过几年的基本建设,学校已有相当数量的专业主干课程在研究性教学方面表现突出,探索并形成了一整套研究性教学的模式与机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计量经济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作为高等院校经济类各专业的八门核心课程之一,其教学水平已成为对高等院校经济类各专业进行评估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提出在财经类院校本科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中,首先必须要让每一位学生清楚地了解四个问题,即:计量经济学课程的开设背景、学习目的、教学模式以及考核方式,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初期就对此课程有比较理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教育发展新常态下,计量经济学作为经济学八大核心课程之一,在教学实践中应以提高学生应用能力为核心,探索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新路径。文章以应用型本科教育为背景,结合当前计量经济学的教学实践,探讨了计量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几点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2.
美国大学与学院联合会(AAC&U)从2000年开始连续发布了有关美国本科教育改革的政策建议报告和本科教育质量的调查报告。通过对这些报告的梳理可以发现,缺乏对本科生学习目标的关注、过分聚焦狭隘的专业学习、对自由教育的理解过于局限,是AAC&U认为美国本科教育存在的主要缺陷。由此,AAC&U给出了如下改革建议:应设计具有贯通性的本科生学习目标,应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学业指导,让学生参与到大问题的学习中去,让学生学会创新和探究的艺术,让学习评价能促进学生的深度发展。本研究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启示有,应从学习的视角考察本科教育质量问题,构建适切的本科学习目标贯通所有的本科课程,充分重视自由教育的价值与意义,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来促进学生的学习。  相似文献   

13.
学术界在关于研究型大学是“以教学为中心”还是“以科研为中心”的长期争论中,逐渐形成了“教学和科研并重”的趋同判断,但办学实践中却一直存在“重科研而轻教学”的现象。由于本科教育的科研参与量少,重科研而轻教学直接导致了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边缘化。但本科教育边缘化并不是研究型大学的病症,而是研究型大学教育资源配置的正常表现,是研究型大学演化的结果。要提高本科教育质量,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改革的重心应该从传统的“评教模式”转变为“评学模式”,教师增压导向的本科教育改革并不利于研究型大学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4.
根据我国高等院校本科教育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结合近十年来吉林大学地下水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教学实践环节的特点和改革实践,不断探索和完善地下水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教学实践环节。构建并完善了实践教学平台,探索并提出了本科实践教学环节改革的新模式并应用于实践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着重阐述了伯顿*克拉克关于建立大学"科研-教学-学习"连结体的主要思想,以及其给我们带来的若干启示.说明了在大学建立科研-教学-学习连结体的重大意义,进而,根据我国目前大学中教学与科研的形势,提出了从建设研究型大学和在研究型大学内重构以研究为本的本科教育两个方面,为科研-教学-学习连结体的整合提供有利支撑.  相似文献   

16.
"个性化培养机械工程师的多层次协同教学模式研究"是针对本科生在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和思维方式上具有各自的局限性,对科研与创新活动的接受程度各有差异,分类分层地开展本科生教学、科研与创新活动,构建个性化的多层次协同教学模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特别是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高校机械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质量。  相似文献   

17.
跨学科协同教学——密歇根大学本科教学改革的新动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密歇根大学是美国著名的研究型大学,一直以开展跨学科研究著称,近年来,除继续支持跨学科研究外,还积极致力于将大学的跨学科文化融入本科教育过程中,推进本科教育中"跨学科学习与协同教学的融合"--跨学科协同教学.本文即在分析密歇根大学推进跨学科协同教学背景基础上,全面介绍了跨学科协同教学开展的情况、面临的障碍及解决的建议等,希望能对我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改革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8.
应用型本科教育有自己的生源层次和培养目标定位,其新知识观取向和学生心理特征具备研究性教学的有利条件。实践证明,高等数学把数学建模思想引入教学之中,推进案例驱动的教学改革,大学语文写作课程的用以致学的教学改革为研究性教学提供了一种可行方式。  相似文献   

19.
Scholars in teaching and learning value student research and program assessment as strategies to promote excellence in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Yet, in practice, each can be complex and difficult to sustain. This case study demonstrates how undergraduate research, mentoring of junior faculty, and assessment can be integrated in ways that enrich the educational experiences of students and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faculty and improve research on teaching and learning. The authors describe a lively undergraduate research project that became tied to the mentoring of assistant professors and then to program assessment. We conclude with recommendations for implementing such a project in other academic settings. Elizabeth Thomas is Assistant Professor in the Interdisciplinary Arts and Sciences at th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Bothell. She received her Ph.D. in Psychology from the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 and teaches courses on inquiry in the social sciences, community psychology, and psychology and the arts. Her research examines sociocultural contexts for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with a particular focus on the role of the arts and the potential of participatory action research strategies. Diane Gillespie is Professor and Associate Director of Interdisciplinary Arts and Sciences (IAS) at Th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Bothell, received her Ph.D. at the University of Nebraska—Lincoln in Cultural and Psychological Studies in Education. She teaches multicultural social science courses and qualitative research. Her recent publications explore the importance of narrative for reflective teaching and learning, learning in small groups, and the role of human rights in nonformal education.  相似文献   

20.
大学本科研究性学习的内涵与特征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大学本科研究性学习既是学习方式,又是过渡性学习发展环节。它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作为主体从事的以学习和发展为目的的研究活动,是体现从“学习科学真理的认识过程”到“发现科学真理的认识过程”的过渡性认识发展环节,是教学从“教”到“不需要教”的中间转化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