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姜芳芳 《成才之路》2014,(12):10-10
近二十年以来,把学生作为知识灌输对象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已经让位于把学生看作是信息加工主体的认知学习理论。随着心理学家对人类学习过程认知规律研究的不断深入,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渐渐开始流行,并且对现在的中小学教育体系形成了又一次的冲击和改革。而对于初中物理这门工具性、实用性很强的基础学科来说,传统的教学主要是讲解知识,没有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学习,导致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建构主义的教学观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因此,我们要重视建构主义理论,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成才。  相似文献   

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习者传递知识的活动,而是学习者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吸收信息。而是主动地通过已有的认知结构对新信息进行加工和建构;教师不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灌输者,教师的作用是组织、指导、帮助、促进学习者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最终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军校任职教育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通过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内涵的分析以及任职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剖析来探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任职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1建构主义理论简介 建构主义理论是认知学习理论的新发展,是教育心理学领域正在兴起的一种理论倾向。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相反,他主动地建构信息的意义,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  相似文献   

4.
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并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  相似文献   

5.
一、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一)何为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建构主义"是1996年瑞士哲学家、心理学家让·皮亚杰在深入研究知识的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上提出的"认知是以主体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这一建构主义的核心观点,一种从心理认知的角度提出了知识学习主体的主观性、自我构建性。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简单的由  相似文献   

6.
合作学习策略主要是基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曾经提出这样的观点,教学过程主要是学习者经过与学习环境互动而将表象知识逐步内化的过程.这个过程不是简单的单向的灌输,而是学生在一定情境下,经过自身以及与周边环境交互活动进行主动或被动的建构和知识积淀的过程,并不是所谓的填鸭式或者压迫式教学.也就是说,学习者要在一定的和谐的环境中,通过有意义的建构方式来获得知识.而合作学习方式则是建构主义理论跟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一种良好的方式,来促进个体对知识的主动构建.本文从下列几个方面来谈谈如何提高初中数学合作学习质量.  相似文献   

7.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理论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认知的主体,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必须有利于构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  相似文献   

8.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中学英语语法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笔者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学习与实践,探讨它对中学英语语法教学的启示。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是一种新的认知理论,其核心思想可以概括为:学习不是单纯的从传授者到接受者被动刺激的知识传递过程,是学生在一定的条件下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0学习不是简单的刺激反应过程,而是通过新旧经验的同化和顺应来建构意义的过程。该理论强调教师讲授应忽略知识传递,转为以学生为中心,  相似文献   

9.
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来指导教学设计,关键是理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关于学习的主张:(1)学习的主动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学习过程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教学活动应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应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10.
建构主义是继认知主义之后学习理论的又一场变革。它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我国中职学校课堂教学面临许多困境,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中职学校课堂教学有深刻的影响。本文用其理论探讨了中职学校课堂教学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个体认知发展受三个基本过程影响——同化、顺应和平衡.强调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倡导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揭示了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即学习如何发生、意义如何建构、概念如何形成.本文给出一个在物理教学设计中应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详例,体现如何应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来进行物理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理念强调确立“学生主体观”,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以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建构主义理论正是倡导学生主动建构,自主学习。建构主义是极富前景的学习理论。它对指导新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有着深远的意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学不是通过教师向学生单向传递知识就可以完成的,知识不只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  相似文献   

13.
朱桂琴 《成人教育》2006,(11):28-29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仅是一种解释,但具有动态性;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学习具有社会性和文化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视野下的成人学习策略主要有自律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问题定向学习。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西方逐渐流行。建构主义认为,学列是建构内在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获取、建构新知识的过程。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也就是说,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  相似文献   

15.
建构主义是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教学应该在一定的环境和情境中,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完成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教师由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习者和帮助者、指导者。"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以探索问题来引导动和维持学习者学习兴趣和动  相似文献   

16.
马辉 《华章》2010,(24)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这种学习理论为大学外语教学改革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本文通过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介绍和对其理论指导下英语教学设计原则的分析,试图建立一个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框架下的适合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交互性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孙洁 《现代企业教育》2013,(14):137-138
混合式教学是在网络背景下,将传统课堂教学与网络化教学两种教学方法有机整合,集两者优势于一体的新型教学方法,也是顺应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和发展方向的教学方法。通过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知识观、学习观和教学观的分析研究可以看出建构主义理论是混合式教学方法最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洪柳 《辽宁教育》2013,(5):52-54
建构主义理论是认知结构学习理论的发展,是当代国际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思潮、新主流。建构主义理论在学习观、知识观等方面都有其独到的观点和思想。建构主义理论认为,课堂教学不是以教师为中心,而是以学生为中心,学习不是教师灌输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建构主义理论对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起着巨大的作用和深刻的影响,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一、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建构主义理论作为一种新的认知理论,它的兴起是近20年的事情。建构主义流派众多,但其核心内容是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  相似文献   

20.
刘亚雄 《湖南教育》2005,(15):30-30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而是在一定情境中,借助他人帮助,利用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知识。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如果能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必将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在情境中激发学习兴趣。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习者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