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随着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浪潮席卷全球,国内高校MOOC的发展势头十分强劲.清华大学“学堂在线”作为我国高校MOOC平台本土化的典型代表,受到了学习者的广泛关注.作者通过对“学堂在线”平台中四门MOOC课程的学习,以库伯体验学习理论为视角,基于课程的授课团队、学习者和学习同伴、以及教学内容等三个关键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对MOOC质量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而提出提高MOOC课程质量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2.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为MOOC平台带来的机遇,但也面临如何继续留住用户的挑战。厘清高校大学生用户MOOC持续使用行为的影响因素,对MOOC平台优化服务、提升用户体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ECM-ISC模型,结合考虑交互关系的承诺信任理论模型,对高校大学生MOOC持续学习行为的因素及各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内在动机是学习者满意度的主要影响因素;信任是用户持续使用MOOC平台的重要影响因素;引入信任和承诺后的用户持续使用行为模型具有更强的解释力;信任与承诺在满意度对用户持续使用的正向影响中起到部分中介和链式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式MOOC”概念在我国教育技术界的提出和展望,是基于对国外MOOC发展的分析和升华而来的,这种理论研究拓展到宏观层面,关乎MOOC如何在“中国模式”这一特定环境下立足,并由实践层面的中文MOOC平台构建直接制约.在廓清“中国式MOOC”对学习者个性化需求满足和课程文化负载的基础上,以学堂在线、超星慕课等六大中文MOOC平台为对象,以实际的网站监测为手段,系统地得出了六大平台在网络环境、教学平台、网络课程和教学支持等方面的现状;以六大平台的学习者为调研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其学习环境的总体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得出当前学习者对中文MOOC平台满意度水平较低的结论.针对其中较为突出的教师支持、内容设计和技术支持问题,以客观的MOOC教学实例为依据,提出深化责任意识、契合关联MOOC、关注学习体验的优化措施,拟在提升对中文MOOC平台认识的基础上从理论和实践的双重层面对我国后续的MOOC事业提供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4.
《现代教育技术》2017,(9):100-106
文章基于教与学的相关理论,自编调查问卷,并进行了样本特征分析、信度分析和效度检验。根据问卷调查分析统计,文章总结出MOOC学习者辍学行为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学习者自身因素、教师因素、教学内容与视频因素、MOOC教学支撑平台因素。通过对这四个影响因素的权重分析,文章指出学习者自身因素是导致MOOC学习者辍学行为的首要因素。最后,文章针对MOOC高辍学率、低完成率等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文章的研究有助于实现MOOC的可持续发展,以期让更多的学习者受益于优质的MOOC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5.
理解学习者MOOC课程学习的体验和需求,是促进MOOC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学习者评论数据挖掘,可以揭示学习者情感体验与课程质量因素之间的关系,并为分析不同学科课程的差异提供有效支持,弥补现有研究的不足。为此,开展了基于学习者视角的MOOC课程质量影响因素研究,首先以文本挖掘技术为基础,客观地从MOOC课程学习者评论数据中提取出课程管理、课程设计、学习平台、学习任务、学习材料、课程教师、课程内容及学习体验八个课程质量影响因素。其次,构建了基于学习者满意度和关注度的KANO分类模型,以评估课程质量影响因素的重要性程度,并对两类课程进行差异性分析和对影响因素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学习者对人文社科类和自然课程类课程的评价在课程设计、学习材料、课程教师、课程内容及学习体验上存在显著差异;而学习任务在两类课程中的评价均为最低;并且通过可视化揭示了不同类别课程的KANO模型分类结果和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最后,针对不同学科课程的特点,提出课程优化建议,对MOOC课程质量的改进与提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线学习支持服务是影响MOOC课程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研究结合ACSI模型和ECM模型,构建学习支持服务对MOOC课程持续学习意愿的影响模型,以273位MOOC课程学习者为研究对象,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和中介效应分析确定变量间结构与数量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感知质量、感知价值和学习支持服务满意度显著影响MOOC课程持续学习意愿;期望确认、感知质量和感知价值显著影响MOOC课程学习支持服务满意度,并以学习支持服务满意度为中介变量间接影响持续学习意愿;期望确认对感知质量具有显著影响。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前MOOC课程发展提出若干建议,为促进MOOC课程学习者持续学习意愿的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MOOC的"低完成率"一直是MOOC建设者们面临的现实困境,找出影响学习者持续学习的原因是推进MOOC长远发展的关键。本研究通过文献分析法对2011-2016年CNKI上相关的实证研究进行梳理和归纳,总结分析出影响我国MOOC学习者持续学习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主体因素——学习者自身,包括学习者学习动机、学习者个人经历和学习者感知能力;二是客体因素——教学与管理,包括课程设计、平台管理和认证体制。研究结果表明,应从学习者和教学者两个方面入手来改善MOOC的实践效果。  相似文献   

8.
李东明  冯锐 《教育技术导刊》2021,19(12):221-225
大学生使用MOOC平台开展在线学习,留存率与完成率低是当前在线教学中面临的一个严峻的现实问题。为了解决该问题,基于期望确认模型和沉浸理论构建在线学习平台学习者持续使用意向影响因素模型,并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感知有用性、满意度和沉浸感对大学生持续使用在线学习平台意向有显著的直接影响,而期望确认度和感知有用性可通过影响满意度间接影响大学生持续使用在线学习平台的意向。  相似文献   

9.
MOOC已经成为网络开放教育与传统学校教育资源高起点、高质量建设典范,对于创新在线教育和学历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MOOC学习过程中的高辍学率和低参与度仍然是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文章引入学习分析技术理念,从学习者视角出发,提出设计MOOC学习者智慧管理模块,设计了学习者用户、教师用户和管理用户三类登录用户及其可实现功能,构建了MOOC学习者智慧分析层,进一步设计了MOOC资源智慧服务流程,旨在实现MOOC平台资源个性化呈现、学习者数据智慧收集与模型转化、MOOC平台资源生态化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基于社会认知理论,研究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慕课)讨论区中学习者学习进度的影响因素.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提出研究假设,构建MOOC讨论区中学习者学习进度影响模型;选取国际知名Coursera平台最热门课程《机器学习》讨论区为研究对象,获取2015年8月至2018年11月的相关数据,经过数据处理,得到37927个学习者的有效数据;将学习者学习进度、学习者发帖总数和情感、讨论区反馈的回帖人身份、回帖间隔、回帖长度、回帖人学习进度和回帖情感作为研究变量,构建多元回归模型,验证研究假设.研究结果表明:回帖人身份和回帖情感对MOOC学习者学习进度均无显著正向影响,但可以通过影响MOOC学习者发帖总数和发帖情感,而间接影响MOOC学习者学习进度;被回帖时间间隔对MOOC学习者学习进度有显著负向影响,对MOOC学习者发帖总数有显著正向影响;被回帖长度对MOOC学习者学习进度无显著正向影响,但可以通过影响MOOC学习者发帖总数,而间接影响MOOC学习者学习进度;回帖人学习进度显著正向影响MOOC学习者学习进度和发帖总数.  相似文献   

11.
从2012年开始,以在线课程为核心的互联网公司纷纷涌现并获得飞速发展。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OOC)为学习者提供了一种新的知识获取渠道和学习模式,成为网络时代人们学习的新途径。通过梳理和总结MOOC发展的历史,并对MOOC初步分析的基础上,选择七个国外典型的MOOC项目作为分析对象,根据对各项目的基本信息进行内容分析确定关键词,从组织机制、平台定位、课程组织、课程资源、教学方式和质量认证六个方面,归纳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项目的主要特点,并从运营机制、课程开发、学生参与和学习评价四个方面提出指导我国开放教育资源进一步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理论-实践-创新”三位一体网络课程改革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目前网络课程重理论讲述、轻实践训练的现象,提出了"理论-实践-创新"三位一体的网络课程建设思想,并以《光电技术》课程为依托,开展了相关的改革探索。实践证明,电子教材、课件、教学视频、动画等形式丰富的理论教学资源能够很好地满足不同专业基础学习者的需求;由"虚拟实验→课程实验→课程综合设计"构成的实践教学环节能够逐级深化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创新平台中的成果展示和论坛可培养网络学习者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3.
慕课作为具有较强体验性特征的教育产品,在为广大学习者提供在线学习机会和优质资源的同时,也带来了独特的情感体验。通过对一门教师教育类慕课前、中、后期与情感体验表达有关的724条学习者反思文本的质性分析,确定了25种积极和消极情感体验,体现了慕课学习情感体验的特有状态,其中,较为常见的有满意、激励、期待、不满、警觉、充实、感兴趣、轻松、高兴、喜欢。从整体情感倾向来看,绝大多数情感体验是积极的,满意、激励与期待三种主要情感体验约占总体的80%,情感体验积极且集中。从课程阶段来看,三个阶段均以积极情感体验为主,前期情感体验表达最为丰富且种类多样,中期的消极情感体验最多。从情感体验指向对象来看,七成指向学习内容,两成指向学习者自身,而指向慕课学习形式、课程资源、学习活动和教师的情感体验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14.
基于学习者视角的国外MOOC平台比较研究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对在线教育产生了极大地影响,平台是MOOC实践的核心要素,是课程提供者和学习者之间的中转站,关系到MOOC精神能否有效体现。2013年是MOOC爆发之年,世界各国和地区纷纷创建自己的MOOC平台。Coursera、edX、Udacity、Futureleam和iversity平台是五个较有影响力的平台,该文对这五个平台进行了分析,从学习者视角,对平台主页、课程首页、视频和论坛四方面的呈现结构及功能等进行了对比分析,以期为MOOC平台的实践提供参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活动理论强调教学活动过程的实施要以学习者的学习活动为中心,学习活动的设计对于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着重要影响。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作为一种新的在线教育模式,实践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革命性地颠覆了传统课堂的组织与管理方式。与传统网络课程相比,MOOC更强调教学模式的完整性.并以优质的教育资源和良好的师生交互点燃了国内外众多学习者的参与热情。为此.通过以活动理论为指导,结合学习活动设计的基本框架和MOOC的特点,分析MOOC学习活动的类型、学习资源和环境、学习者角色以及分布于社会网络中的交互信息等因素,尝试构建一个MOOC环境下学习活动设计模式,为MOOC课程在国内的设计和开发.提供理论框架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慕课的发展历程以及对开放教育的影响,以法学专业为例,从"打破学生惯于依赖传统教学方式"、"对课程知识体系以及知识点的讲解提出新要求"、"迫使课程教学方法转变"、"促使教师和学员提升运用网络课程资源的能力"四个方面研究了慕课的发展对开放教育课程教学带来的挑战,从而得到慕课对开放教育法学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7.
开放课程的探索与思考——从学习者、决策者到建设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开放课程越来越受到互联网时代学习者的追捧,越来越多的人体验在网上自由选择心仪的开放课程并满怀期待地享受全新的学习形式。斯坦福大学课程开放的历史悠久,通过“斯坦福在线”提供课程开放服务,在提供优质教育体验方面保持领先地位。研究者通过体验和探讨斯坦福大学的开放课程,从“学习者”、“决策者”和“建设者”三个视角分析开放课程运动的经验,试图探索开放课程运动发展的基本规律:从“学习者”角度对开放课程需要解决学习动机、学习孤独感和在线学习能否成为主流学习形式的顾虑问题,这不仅涉及增强在线学习信心,更涉及到信息化时代在线学习的地位和发展。从大学“决策者”角度首先应确定开放课程的价值在于推进课程资源共建共享的共识,这个共识孕育了一场知识价值观的深刻变革。全球近200所高等教育机构投身开放教育大潮,正是对开放课程运动精神的肯定,并形成诸如培养学习者数字化学习能力、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通过学分制与传统教育接轨等经验。因此,从“建设者”角度来说,在项目规划阶段,就应考虑项目所涉及的技术障碍、队伍建设和平台建设等方面问题。尽管目前开放课程运动的发展方向仍具有不确定性,中国的一流大学也应该参与其中,甚至创建中国的MOOC平台。  相似文献   

18.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factors that influence learners’ satisfaction with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 (MOOCs). Framed by the theory of independent learning and teaching, the three types of interaction model, and the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this study analyzed data collected from 1,786 learners enrolled in four MOOCs. Results show that the learner perceived usefulness, teaching and learning aspects of the MOOC, and learner-content interaction as important satisfaction factors. Learner-learner interaction and learner-instructor interaction had no effect on the sample’s learner satisfaction with the MOOC. These findings improve our understanding of MOOC learners’ preferences and contribute to the process of designing and developing new MOOCs. Future directions in MOOCs’ development are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9.
"慕课"是社会信息化发展作用于教育系统的一个典型代表,它的发展已经触动我国基础教育领域,成为助推传统课堂教学转型的强势力量。中小学教师应对"慕课"挑战需要从三个方面着手:教学方式从"先教后学"转变为"先学后教"、学习范式从"依赖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教师角色从"知识的垄断者和传递者"转变为"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