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中国资源安全战略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王礼茂 《资源科学》2002,24(1):5-10
随着中国石油供应对外依赖程度的增大,石油供应的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发达国家在经历了石油危机的打击后,建立了较为有效的风险防范体系,有效地方翻了石油供应中断和价格的剧烈波动。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和世界主要石油消费大国之一,石油安全问题成为我国21世纪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为此,文中提出7个方面的战略对策:(1)尽快建立国家资源储备机构,完善中国的资源储备体系。(2)积极开展资源外交,为中国利用国外资源创造良好的环境,为保障国家的资源安全服务。(3)与周边国家建立长期稳定的资源贸易伙伴关系。(4)积极扶持中国大型资源扩国公司的发展,为中国的全球资源战略服务。(5)建立多渠道的资源供应体系,减少资源进口来源单一化带来的风险。(6)建立资源节约型的经济结构,减少对石油资源的依赖,同时寻找新的替代石油的能源。(7)积极参与和共同组织区域性能源安全合作组织。  相似文献   

2.
石油地缘政治格局的演变态势及中国的政策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郎一环  王礼茂 《资源科学》2008,30(12):1778-1783
石油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在地缘政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世界石油供给与消费的地理分布及空间运输通道是石油地缘政治格局形成的基本条件,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对三者的影响力和控制力是石油地缘政治格局的决定因素。未来石油地缘政治格局的演变呈多极化趋势。对格局演变影响力较大的国家、国际组织和地区组织主要有美国、OPEC、俄罗斯等,他们共同控制着石油世界。发展中消费大国的影响力正在成长,已经对石油地缘政治格局产生了较大的冲击。为应对石油地缘政治格局演变的影响,中国需要制订石油地缘政治战略规划,应对“一超多极”格局下复杂多变的国际关系;以多元化利用国外石油资源,减少对个别地区的依赖,分散风险,应对石油供应安全风险;充分发挥中国地缘政治优势,在上合组织框架内加强与俄罗斯及中亚各国的能源合作;加强与亚太地区主要石油消费国(日、韩、印)的合作,共同应对石油供应安全挑战;加大深海油气、非常规油气的开发利用的科学技术研究,应对未来油气资源短缺。  相似文献   

3.
中国短缺资源跨国开发的风险管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石油是重要的战略资源,是我国的短缺资源之一。到境外投资勘探开发石油,是我国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石油工业的跨国投资和跨国经营,必然遇到包括政治风险、经济风险、技术风险和自然风险在内的多种风险。本文首先对风险进行界定和分类。接着在对石油工业跨国开发的多种风险的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着重对政治风险和经济风险进行了评估,提出我国石油工业政治风险和经济风险不同组合下的跨国开发6种模式: (1)与东道国的石油公司联合; (2)与有经验的国际石油公司联合;(3)服务合同; (4)合资经营; (5)购买储量; (6)获得勘探开发的股份转让。最后提出了管理政治和经济风险的对策和措施。对政治风险,主要是在投资前制定详细的计划,在投资后,通过营业政策的调整进行规避;对经济风险,主要通过及时了解东道国经济政策的变化,及时做出调整;以及通过期货市场规避石油价格变动的风险和通过货币保值规避汇率风险。  相似文献   

4.
中国矿产资源重要性二维评价体系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矿产资源重要性评价对科学规划和分类管理矿产资源、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政策措施具有重要意义。①界定了矿产资源重要性的概念;②系统构建了我国经济重要性-供应风险 “二维坐标”评价体系,其中供应风险评价包含国内供应风险、境外获取风险和市场风险3个二级指标和储消比、境外资源集中度等11个三级指标,经济重要性包含经济贡献度、资源经济价值、未来需求趋势和不可替代性4个指标;③以某种矿产消费价值占该行业消费所有矿产总价值比例加权,建立了反映资源实际价值的经济贡献度的计算方法;④对评价体系进行了扩展,形成了以纵轴为经济重要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性和国防军工产业重要性,以横轴为供应风险或资源优势度的矿产资源重要性“二维坐标”评价体系,并对评价体系在时空和矿种上的适用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中国铁矿石资源供应风险评价与治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中国国内铁矿资源禀赋的约束,中国高度依赖进口铁矿的局面将长期存在。为了保证中国铁矿资源的供应安全,已有研究重点从中国铁矿石资源供需、贸易或定价的某一维度深入分析铁矿石资源供应风险,较少同时考虑供需、贸易和定价的综合性供应风险,相应地缺乏多维主体的铁矿石供应风险综合治理措施。本研究采用BGR-VW方法,基于2000—2015年中国铁矿石时间序列数据,从当前市场风险、资源风险、政治风险、市场权力、未来供需趋势等5个方面对中国铁矿石供应资源供应风险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中国铁矿石资源供应风险主要存在于资源和政治风险,综合风险等级处于紧张状态。最后,本文以实现铁矿石资源可持续供给为最终目标,从全球层面、区域层面和国家层面的多维主体分别提出相应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6.
铬是生产不锈钢的重要原料,作为中国的紧缺矿产,铬资源的供应安全关系到不锈钢产业的稳定发展。对当前中国铬资源供应风险进行评价,识别其在供应安全方面存在的主要风险点及风险程度,有助于提出针对性的风险治理建议。为此,本研究整理了2000—2016年中国和全球的铬储量、产量、消费量、贸易量、价格、回收率及国家风险指数等数据,从资源、市场和政治三个维度选取评价指标,对供应风险进行直观的量化分级评价。供应风险主要体现在资源保障度低、对外依存度高、二次回收水平低、市场话语权较弱、进口集中度高和地缘政治风险大等6个方面。结合风险评价结果,本文提出了相关风险治理建议:推动国内企业到境外投资参股开发矿产资源;加大对含铬废品资源的回收再利用,加强对不锈钢废料的熔解技术研究;国家对铬资源进行必要的储备,稳定市场预期,提高资源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7.
经济安全是一国或一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ECFA的签署是我国大陆和我国台湾地区经贸合作的重要里程碑,在给两岸带来丰硕成果的同时也给区域经济带来安全隐患,主要表现在金融安全、人才安全、产业安全、资源和环境安全等方面.闽台为了在深入合作的同时保证两地的经济安全,需要共同构建台湾海峡经济区安全体系.采取建立闽台“风险共存”的经济秩序,加深与珠三角、长三角、中西部等地的合作,建立区域经济安全预警机制和控制模型等措施来支持此安全体系的正常、有效运转,确保在ECFA框架下闽台合作进入新阶段.  相似文献   

8.
霍尔木兹海峡对中国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能源战略通道,但其安全状况目前却受到海洋大国、地区冲突和战争、岛屿争端、海上恐怖主义、自然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从而对中国进口石油的稳定供应和运输安全都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后果。对此中国应高度重视,并采取切实有效的综合措施,建立起直接或间接的海峡安全保障体系,实现海峡通道的和平利用,从而确保进口石油供应和运输安全以及中国对中东贸易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9.
论中国石油储备体系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王礼茂 《资源科学》2003,25(1):42-47
石油储备是保障能源安全的最有效手段,其具体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保障石油的稳定供应、稳定石油价格、对可能的石油禁用起威慑作用以及在必要时作为政府财政资金的重要来源。发达国家十分重视石油储备,并把它作为应对石油危机的最有效的手段,美国、日本和欧盟国家都建立了庞大的战略石油储备。随着中国石油对外依赖程度的增加,建立石油储备,防范石油危机是大势所趋。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结合中国的实际,我国大致用15a左右的时间,分3个阶段逐步形成5000×104t左右的战略石油储备。储备采用国家和民间相结合方式,以国家作为储备的主体。分析其他国家建立石油储备的做法,研究可以得到以下几点启示:石油储备是防范石油危机的首要选择;要建立石油储备,必须要有法律保障;政府和民间相结合,多渠道筹集储备所需资金。  相似文献   

10.
镍是中国紧缺的矿产资源。近年来,由于镍在不锈钢、新能源电池中的大量使用,中国镍资源面临严峻的供应形势。为深入研究中国镍资源的供应安全问题,本文从镍资源存量状况、资源供需状况、资源开发状况、国际产销状况、国际市场价格状况5个维度构建中国镍资源供应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首先运用熵值法计算2000—2016年中国镍资源各年的供应安全综合得分,然后运用雷达法分析影响2016年中国镍资源供应安全的主要因素。结果显示:2000—2016年中国镍资源供应安全综合得分持续下降,供应风险不断增加;储量下降、消费量增加、地质勘查投入减少、对国外资源依赖较大、主要进口国政策变化较大等因素是影响中国镍资源供应安全的主要因素。根据评价结果,本文提出以下安全对策:加大镍矿勘探投入,提高镍资源开发水平;提高二次回收率,加强不锈钢领域节镍技术研发;开拓国外镍矿资源市场。这些措施将有助于提高中国镍资源的供应安全保障水平。  相似文献   

11.
石油是重要的战略能源,建立充足的石油储备是保障国家政治、经济和国防安全的重大需求。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连续3年超过70%,并且石油储备量也极低。地下盐穴是国际公认的石油大规模储备的优良场所,欧美发达国家在20世纪已建成多个盐穴储油库群,建设盐穴储油有望成为破解我国石油危机的有效途径。文章调研了国外盐穴储油现状,揭示了我国战略石油储备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我国盐穴储油的技术、资源和交通等优势条件,提出了我国建设盐穴型战略石油储备的建议。研究表明,我国石油输运管道发达、盐穴储油技术储备充足、工程经验丰富,且建库所需的盐矿地质资源充足,可以在短期内建成大规模盐穴型战略石油储备库。  相似文献   

12.
全球航运战略支点识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贸易与战略物资运输对远洋海运依赖程度的加深,航运安全成为影响国家经济安全的战略性问题。在此背景下,航运战略支点建设成为推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和深化全球贸易联系的重要途径。文章界定了航运战略支点的科学内涵,设计了识别方法并在全球范围内识别了航运战略支点,以期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决策依据。研究发现,航运战略支点存在战略枢纽、战略通道与战略海域的结构性与空间性分异。目前,全球存在44个战略枢纽,分别成为各区域航运网络组织的控制中枢;存在7个战略通道,集束全球主要的航线与货运量并控制着战略性物资的全球运输;加勒比海、地中海、东南亚-太平洋三大航运战略海域,成为重要航区与经济区之间联系的必经之地。这些航运战略支点对我国的战略物资运输与贸易往来具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中国海外油气依存的现状、地缘风险与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宇  何则 《资源科学》2020,42(8):1614-1629
在新能源发展方兴未艾之时,油气资源仍然在世界能源消费比重中占据主导地位。中国是世界最大能源消费和油气进口国,保障油气资源供应是攸关国家安全的重大战略。本文在分析中国海外油气依存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中国油气供应保障的主要地缘风险,并提出了保障海外油气资源供应安全的应对策略。研究表明,当前中国石油和天然气的海外依存度已分别超过70%和40%,进口来源地集中程度过高,导致中国油气供应极易受到地缘风险的干扰。中国的海外油气供应面临着一系列地缘风险:世界油气主产区与主要来源国的地缘政治形势多变、美国实现“能源独立”后或将以能源作为地缘政治手段、新型工业化国家油气需求旺盛且地理集中增加了地缘摩擦的可能性、海上油气运输通道战略节点众多且易受大国实力干扰、油气战略储备不足难以应对突发战争与禁运风险等。鉴于此,针对中国海外油气合作的不同区域与合作重点,提出了保障中国海外油气供应安全的多元化与差异化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4.
世界油气资源格局与中国的战略对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赵建安 《资源科学》2008,30(3):322-329
本文以世界和中国油气资源赋存、分布数据为基础,分析了世界和中国油气资源开发与供需的基本态势和变化趋势。总结了中国利用世界油气资源的背景和基本格局。提出中国的战略选择时策:以和平和协商为主要方式平衡世界能源输出、消费国家和地区的战略关系,全面加强国内油气资源的勘探工作,坚持油气资源利用多元化和来源多元化的原则,全面参与油气资源输出国家和地区的油气资源开发,坚定不移的建立和实施油气资源战略储备.强化利用世界油气资源运输的保障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5.
美国是现代石油工业奠基者,推动世界油气发展,通过石油公司的全球布局,牢牢掌控北美“后院”,虎视眈眈南美“前院”。二战后,美国历经70年的探索布局,实现了能源独立,开启了能源霸权。文章在回顾美国石油工业发展史基础上,分析了我国跨国油气勘探开发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方面的作用:(1)通过国际市场运作海外份额油气回国保供,担负起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责任;(2)开展油气合作,夯实我国油气战略通道沿线的上游资源基础,成为支撑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主力军,有效降低了我国油气综合对外依存度。在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大背景下,文章针对全球地缘政治复杂多变、“双碳”目标下的能源转型、中美全面博弈等诸多挑战,提出了相关启示与建议,为中国国有石油公司“走出去”、进一步分享全球油气资源、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国家风险评级的问题分析与战略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引起了全球范围的学界与业界对以主权信用风险为核心的国家风险评级问题的高度重视。发展本国的国家风险评级体系,掌握评级话语权,已成为各国参与国际准则制定的重要战略选择。本文介绍了国家风险及现有的国际主流评级机构的评级体系,并进一步分析了目前国际评级体系存在的问题,以及我国在国家风险评级领域的现状和困境。最后从提高我国在国家风险评级领域国际话语权的战略需求出发,提出建立独立的第三方研究机构,开展国家风险评级理论方法的基础性研究,并重点加强以主权信用为核心的国家风险评级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7.
丝绸之路经济带资源格局与合作开发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运用归纳法分析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内资源的分布、生产和消费格局,总结出资源格局最重要的一个特征是:生产区位和消费区位不匹配,资源生产国与消费国之间具有广阔的合作空间。认为经济带范围内国家之间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资源合作开发是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内容,并探讨了丝绸之路经济带范围内国家之间主要的资源合作开发模式:资源合作共赢模式、国际地缘战略合作模式,前者包括股权并购、风险勘探、购买产能等实现形式,后者包括合资开发、建立能源共同体、组建战略联盟等实现形式。最后,提出了促进资源合作开发的政策建议:首先,建立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资源合作委员会;其次,创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资源合作开发金融机构;第三,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范围内国家之间进行合理分工,寻求资源合作开发的互利共赢;第四,鼓励资源禀赋丰富的国家实施资源兴国和创新驱动战略。  相似文献   

18.
南海中南部海域油气资源开发战略价值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南海蕴藏丰富的油气资源,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南海中南部海域我国九段线内油气资源不断受到周边国家的蚕食,严重影响我国海洋能源安全。本文以南海中南部海域主要油气盆地的地理空间位置、资源现状与潜力、招标和开采情况等数据为基础,采用SAVEE方法,结合GIS技术,对南海中南部海域油气资源开发战略价值进行定量评价,为我国勘探和开发南海中南部海域油气资源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南海中南部海域油气资源开发战略的积极因子影响价值主要由油气盆地的资源现状与潜力控制,消极因子影响价值主要由油气盆地的地理空间位置及其他国家的招标和开采情况控制。南海中南部海域油气资源开发战略价值呈明显的梯度分布特征,中建南盆地和北康盆地最高,万安盆地、南薇西盆地、曾母盆地和礼乐盆地次之,西北巴拉望盆地和文莱-沙巴盆地较低,南沙海槽盆地和南薇东盆地最低。  相似文献   

19.
基于地缘战略中国同土库曼斯坦资源合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库曼斯坦具有独特的地缘战略地位和丰富的油气资源,"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为我国与土库曼斯坦的合作提供了一个新的历史机遇。本文以能源研究为核心,通过对土库曼斯坦地缘政治、经济文化、矿产资源、投资环境等现状分析,认为土库曼斯坦对我国具有三大战略意义:1油气资源丰富,土库曼斯坦是我国海外天然气能源基地;2能源通道安全,土库曼斯坦是我国陆上能源通道安全的保障;3地缘位置战略,土库曼斯坦是我国连接中东和欧洲的通道。通过地缘战略分析和能源领域的深入研究,本文指出中国同土库曼斯坦未来能源领域的合作前景广阔,但两国合作机遇与挑战并存,未来双方合作应坚持:以能源合作为核心,努力实现互利共赢;坚持和平友好原则,注重能源通道保障;加强双方民间交流,全面深化两国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