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绝对真理并不是对无限发展的无限世界的完全正确的、毫无遗漏的认识,因为人类的存在是有限的,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任何真理都有客观内容;人类能不断深化对外部世界的认识。我们只能在此意义上承认绝对真理。人类只能达到具体真理,不能达到无所不包的绝对真理,无数相对真理的机械相加也不是对整个世界体系的认识。人类世代延续的无限性同外部世界的无限性是两个不同的无限系列。但由于无限是由有限构成的,所以有限的人类对有限事物的认识同时也就是对无限世界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正"极限思想"是微积分的基本思想,用以描述某个无限变化过程的终极状态,是其他相关数学分支(如复变函数、实变函数)的理论基础。极限也是人们从有限中认识无限,从近似中认识精确,从量变中认识质变的一种数学思想方法;是事物转化的重要环节,可以将某些数学问题化难为易,避免一些复杂运算,探索出解题方向或转化途径。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注意适时地渗透极限思想。  相似文献   

3.
“极限思想”是微积分的基本思想,用以描述某个无限变化过程的终极状态,是其他相关数学分支(如复变函数、实变函数)的理论基础.极限也是人们从有限中认识无限,从近似中认识精确,从量变中认识质变的一种数学思想方法;是事物转化的重要环节,可以将某些数学问题化难为易,避免一些复杂运算,探索出解题方向或转化途径.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注意适时地渗透极限思想.  相似文献   

4.
世界万物是千姿百态、千变万化的,人们对世界的了解、对事物的认识也是从多方面进行的。抓准变量的变化趋势,把无限转化为有限,这有利于快速解决一些高考题。  相似文献   

5.
“有限”与“无限”既是事物矛盾的两个对立面,又是事物矛盾的统一体,两者具有相互依存的关系。作为仅具备小学数学知识的小学生来说,由于认识水平的局限性,同时“无限”作为“有限”的对立面。没有“有限”的事物那么具体、形象、直观,而以抽象、想象为特征;使这一概念成为小学数学的难点。但事物总是辩证的,我们可从“数”与“形”“有限的”形式孕伏、发展到“无限的”形式,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认识其内涵,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辩证思维的启蒙教育。  相似文献   

6.
初学数列极限者,最难解决的是从有限到无限的转折,定义叙述冗长,以数学符号表示极限过程,文字符号繁多,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错综复杂。为此学习数列极限时必须澄清以下几个问题。一、关于极限思想的认识极限思想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认定性下的量变转化成定量下的质变的思想。这种思想方法的出现给我们提供了研究事物运动变化过程的数量关系,使人们在变化的过程中掌握变量的实质,并能以静认识动,以有限认识无限,以近似认识精确,从而完成认识事物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过程。我国古代杰出的数学家刘徽于魏景元四年创立的“割园…  相似文献   

7.
通过有限认识无限的常见方法解正己由于客观世界是有限与无限的统一体,因此,有限与无限便成了中学数学涉及面极广、教育功能极大的一对矛盾.笔者认为,这也是当前数学教学中往往被忽视的一对矛盾.有限与无限是对立的统一,我们往往通过有限来认识无限,也通过无限来确...  相似文献   

8.
人类的认识从有限到无限是一个质的飞跃,当人们把有限的观念简单地应用到无限时,就可能产生悖论.本文从高等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整理出几个由无穷产生的悖论,从而有助于学生对无限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无限是数学上最重要的研究对象,也是哲学上最重要的范畴之一。数学史上的三次危机都是由于对无限本身的矛盾认识而引起的:空间概念的发展也经历了从有限到无限的过程;现代数学基础的三大学派的无穷观也各不相同。总之,人们对“无限”的认识也是一个无限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极限揭示了变量与常量、无限与有限的对立统一关系,是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在数学领域中的应用.借助极限,人们可以从微观认识宏观,从有限认识无限,从"不变"认识"变"从直线形认识曲线形,从量变认识质变,从近似认识准确.由于极限具有这样的思维功能,通过学习极限、掌握极限法,就可获取数学思维方法,在用极限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1.
概念与语词普遍存在模糊性,这是同为客体经常地存在着一个性态和类属不确定的中介过渡;认识是无限的,存在着模糊与精确的地位辩证转化;无限的客观世界只能运用有限的概念与语词作近似的描述  相似文献   

12.
思维是人脑对现实的概括的反映。它是借助于词实现的。它同人的实践活动,同人对客观世界的感性认识密切联系。人为了更广泛、更正确、更深刻地认识世界,仅仅依靠感知和表象是不够的。因为感知和表象所能达到和认识的领域有限,而思维的领域却是无限广阔的。比如,仅凭表象不能把握每秒钟三十万公里的运动,而凭借思维就能把握。又比如,仅凭感知和表象只能认识事物的外部特征,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而凭借思维,不仅能抓住事物的本质,还可以把握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人在实践活动中,正是凭借高度发展的思维能力,创造了人类社会的文明。  相似文献   

13.
数列极限的“ε—N”定义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极限概念是微积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教师难教,学生难学。学生习惯于静止的,有限的和直观的情境,不习惯在运动变化中摸索事物规律。因而极限概念须采用启发式直观教学。透彻地分析变量间的相互关系,让学生从近似认识精确,从有限认识无限,从量变认识质变,从而达到掌握概念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林菁 《福建教育》2011,(1):59-63
量是指客观世界中事物或现象所具有的可以通过测量等手段加以认识的属性。对物体量的认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的一个重要部分,认识常见的量也是幼儿数学教育的内容之一。人们在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时,常常要比较和测定它们的大小、长短、高矮、粗细、厚薄和宽窄等,  相似文献   

15.
<正> 统计活动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认识活动。人们要改造世界首先要认识世界。客观世界的任何事物都有质和量两个方面,统计活动就是对客观实际作调查研究,占有大量材料,从量的方面探讨事物的联系,认识客观世界。 认识从实践始,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从统计工作的经验中总结出统计的理论和方法,形成统计学,统计学又反过来指导统计工作,提供统计方法。社会经济统计工作就是有组织地调查、整理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现象数量方面的资  相似文献   

16.
在自然界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有规律的事物存在。深入分析研究这些规律,为人们进一步认识客观世界提供了依据,这些有规律的事物总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同时为从数学的角度  相似文献   

17.
极限概念是由于某些实际问题的精确解答而产生出来的,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利用圆内接正多边形来求圆面积的方法(即割圆术),就是极限思想在几何上的运用.由于极限法揭示了变量与常量、无限与有限的对立统一关系,所以借助极限法,人们可以从有限认识无限,从不变认识变,从直线形认识曲线形,从量变认识质变,从近似认识准确,故极限法有着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宇宙的演化     
一、无限的宇宙和有限的宇宙我国古代,人们把空间称为“宇”,把时间称为“宙”,“宇宙”即表示古往今来所有的时间和上下左右所有的空间。这个宇宙是无限的宇宙,是无始无终,无边无际,包罗万象的。有限的宇宙指人类目前观测到的宇宙,即人类认识到的宇宙,也叫我们的宇宙。从人们的认识过程看,我们的宇宙是发展的。人类对宇宙最早的认识,就是“天”和“地”;16世纪哥白尼倡导的日心说逐渐被人们所接受,人们对宇宙的认识扩大到太阳系;18~19世纪,英国天文学家威廉·赫歇尔(德国人)提出了关于银河系的理论,从而把对宇宙的认识扩大到了银河系。目前…  相似文献   

19.
想象是人们头脑中原有的表象经过加工改造和重新组合而产生新的形象的心理过程,是一种高级复杂的认知活动。“想象可以使人们突破个别经验认识的框子,把握普遍性,透过有限,深入到无限,超越现实的时空界限,推测过去,预示未来,摆脱具体事物的束缚,自由地重新组合”。  相似文献   

20.
由于极限思想提供了从变量的无限变化中研究其变化趋势的数学方法,使人们从有限认识无限,从近似中认识精确,从量变中认识质变成为可能,因而在生活生产实践中,在各个学科各个方面都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例1如图,圆锥的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