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舍利瘗埋伴出钱币为历史上常见,但法门寺地宫出土钱币无论数量、材质还是位置,都超出传统范畴,从一个侧面体现舍利瘗埋在中国本土化的过程。传统舍利瘗埋来自印度地区,将钱币与其他材质舍入物并置容器之中,共同组成"财富供养"。到了唐代,地宫的出现导致空间扩大,直接影响到供养形式的变化。法门寺地宫中多处位置出现布于地面之上的大量钱币,这种特殊形式需要解释。佛传故事中,佛陀居住的"祇洹精舍",由供养人以"黄金铺地"购得。"金钱布地"因此成为佛之居所的视觉特征。法门寺地宫同样为佛(佛骨舍利)之居所,因此,钱币布地有庄严佛之居所这一涵义。13枚特制的玳瑁"开元通宝"盛于银香炉中以为供养,以雕刻工艺将南海宝物玳瑁制成盛唐货币,这种精心设计的供养品,寄托了供养人唐懿宗的心愿—八荒来服,四海无波。  相似文献   

2.
2012年,山西忻州兴化寺遗址发现了7通金代经幢,五通均刊《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同一寺院,同一批石匠所刊同一部经,出现较大差异,反映了密教仪式化、程序化修持发展至民间化、大众化的情况,也是密教被边缘化的体现。兴化寺尼寺百年历程集中反映了金代佛教诸宗进一步融合的具体情况。试经度牒内容可补正史之不足,确定金代实行这一制度的时间。  相似文献   

3.
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所记"戴胡公头以逐疫",源自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之行像,行像目的之一为消灾解厄、祈福纳祥。所行之像为释迦摩尼佛,胡公即释迦摩尼佛,胡公头则为释迦摩尼佛头像之头套面具。而胡公头之"胡"乃荆楚民间关于"佛"的讳称或方音读法。其中,"金刚力士"并非指一人——金刚是由释迦摩尼佛化身的佛教高等护法神,力士则是由佛教供养人转变而来的地位低下的佛教护法神。他们由胡公带领,在细腰鼓的伴奏下,分别作金刚舞与力士舞以逐疫。此傩戏是对魏晋南北朝佛教行像的模仿,为后世大头和尚舞的源头。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高层木构建筑的代表作——山西应县木塔在风雨剥蚀中“生病”了,目前,维修前期准备工作正抓紧进行。 佛宫寺释迦塔,俗称应县木塔,位于山西省应县城内佛宫寺内。木塔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是我国现存最高最古的木结构佛塔。塔身平面八角形,外观五层六檐,内部构造9级,是我国现存时代最久远、体量最宏大的木构楼阁式建筑。木塔通  相似文献   

5.
一、"随求"与随求菩萨 1987年法门寺塔地宫出土了一批唐代瑰宝,其中有许多与佛家密宗信仰相关的法器和供养器.这批法器中有六枚钏环较为特别,与同时发现的<监送真身使随真身供养道具及恩赐金银衣物账>碑上的记录对照,其上记载:"随求六枚,共重二十五两."[1]所谓"随求六枚",恰是指这六枚钏环.  相似文献   

6.
莫高窟第361窟建于吐蕃统治敦煌的晚期,本文通过对南壁金刚经变、无量寿经变和北壁弥勒经变、药师经变的考察,整理出了这些经变中图像的组成及所展现的佛经内容,进而找出了该窟经变画的特点与组合意义。其中,金刚经变突出种种比喻、弥勒经变突出一种七收、药师经变突出燃灯放生与接引、无量寿经变则突出佛来接引,四铺经变联系起来似乎可以看到一个现世虚妄、暂居乐世、延命祈福、往生净土的渐进过程。这四铺经变画也暗示了洞窟中供养人修持的目的,最终仍是希望能够借此往生佛国净土,体现了此时密教发展的一个特征,即通过密教手段仍希望达到往生净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从供养人的形制位置、服饰姿态,可以探究当时人的宗教信仰背景和传统礼制在佛教中国化进程中的融变,观察民俗佛教中供养人的历史作用,确定供养人像图在佛教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元代缂丝大威德金刚曼陀罗是元代宫廷艺术和藏传佛教艺术的巨迹,本文结合前人成果,较为全面地介绍了这件缂丝曼陀罗的材质、内容、图像学阐释、供养人情况、纪年推定,以及它所反映的元代宫廷"织御容"和缂丝织造工艺。本文结合史料与逻辑分析进一步认定帝后供养像制作于元文宗第二次登基之后、元明宗皇后八不沙去世之前(1330-1332);当时的监制官员明里董阿不但是拥立元文宗的重臣,而且是谋杀元明宗的帮凶,题记中称元明宗为"皇子",暴露了元文宗君臣的虚弱内心;"织御容"的起源则与蒙古人萨满教以纺织品制作祖先像的传统有关。在织造工艺上,这件曼陀罗兼有来自西北与江南的特色,本文认为它更可能分块织造于杭州,然后运至大都缝合,但是织造匠人却主要来自西夏或回鹘。  相似文献   

9.
正第一条为了加强农村五保供养档案管理,维护档案真实、完整、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和《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农村五保供养档案(以下简称五保档案)是指在农村五保供养待遇审核审批和供养服务工作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电子等不同形式和载体的文件材料,分为审核审批类和供养服务类。  相似文献   

10.
在很多寺庙里,立有一尊抚膝袒胸、开口而笑、荷布袋于身旁的佛像,人们称之为弥勒佛,但弥勒佛为什么要携带布袋呢?按照佛家的说法:弥勒是释迦牟尼佛娑婆国土中的一位候补佛位的大菩萨,现在仍在兜率天宫内院说法度生。今天陈列在寺庙天王殿里的一尊大佛则是弥勒的化身。实际上这是一名禅宗游方僧的塑像。  相似文献   

11.
国家图书馆经历了从清末至今的几个发展阶段,已建立起较为完善的业务管理组织结构。在发展过程中,组织规模与职能体量成正比,组织结构与政策环境密切相关,建制依据以业务流程为主,且业务流程的灵活性持续提升,管理模式的适应性不断增强。同时,业务管理组织结构也受到非专业因素的干扰,出现了机构拆分与合并交替往复的现象。  相似文献   

12.
13.
14.
陈皓  张建平 《新闻界》2008,(2):62-64
本文立足意境审美观来解读影片《悲情城市》,探询导演的创作观,分层次的关注影片的画面与镜语、剪辑与叙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导演怎样完成对意境最高层次——"无形大象"的把握,揭示影片的主旨及导演对历史、人生的反思。  相似文献   

15.
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program “Registration of the Polish Collections Abroad,” conducted by the Department of Cultural Heritage of the Ministry of Culture and National Heritage of the Republic of Poland. Its goal is to create a register of the significant Polish collections outside Poland.  相似文献   

16.
一般认为《艺文类聚》的子目数量是727个,但是这个统计欠妥当。本文从类书体例、语义以及版本上,对第十六卷、第八十一卷、第八十八卷、第九十卷中几个子目详细考察,认定《艺文类聚》共有子目732个,细分之,则为正式子目726个,附目6个。  相似文献   

17.
文章阐述了公共图书馆的本质属性和服务宗旨,对其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其公益性质扭曲的现象和原因,提出公共图书馆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践中,应充分体现公益性。认为建立图书馆的公益保障,转变办馆理念是实现图书馆事业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8.
文章指出图书借阅活动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严重影响了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分析了信息不对称现象的成因及危害,进而提出了抑制信息不对称现象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探讨数字化时代科技期刊支持信息存在的必要性及其对科技期刊影响力提升的重要意义.以化学类期刊为例分析国内期刊支持信息的现状及合理利用,认为合理利用支持信息是提升科技期刊数字化水平及影响力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0.
论文对我国社会科学院网站的学术资源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包括学术期刊、数据库和研究资料、学术交流、科研项目、研究成果、出版信息、学人介绍、热点问题讨论、研究生培养、学术资源链接等内容,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