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探讨体育课程一体化实施策略,重点集中在多元层次、多重融合与多措并举上。体育课程一体化实施体现在国家、地方和学校3个层面。实施之所以提出多重融合,主要聚焦在实施场所要做到课内外、校内外联合;实施组织要做到规定、选项结合;实施形式要做到学、练、赛综合;实施主体要做到管、教、督配合等。实施一体化还需要强化各级培训、辐射引领和平台建设等多种措施的集成效应。体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是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2.
《中国学校体育》2020,(6):37-39
<正>体育课程一体化确定了"纵向衔接、横向一致、内在统一、形式联合"的基本内涵,其中,形式联合,是要做到课内外、校内外联合,学、练、赛形式多样,家、校、社联动等。([1])就课内外联合而言,提高大课间与体育课堂的关联性成为学校体育课程改革不可忽视的环节。但如何做到联合,更有效地开展学校体育大课间活动?  相似文献   

3.
体育教学是高等职业院校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职业院校的主要培养目标是突出职业能力,体育教学模式也应与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相适应。本文论述了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及"课内外一体化"体育教学模式的特点,在分析、梳理的基础上,探索构建与高等职业教育相适应的"课内外一体化"体育教学模式。希望为"课内外一体化"体育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南萍 《体育世界》2011,(10):43-44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观察法、访谈法等对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模式理论进行研究,分析其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及发展情况.发现课内外一体化模式的功能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并未得到充分的发挥,本文通过以上研究提出促进课内外一体化模式实现真正意义上发展的途径,旨在为课内外一体化模式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有效推广和促进大学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体育俱乐部制课内外一体化教学的是高校体育课发展的趋势之一。对大学体育俱乐部制课内外一体化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旨在寻找到有效实现大学体育俱乐部制课内外一体化教学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湖北体育科技》2019,(11):1030-1034
运用文献资料法,探讨生存、健康、人格与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培养的内在关联,构建高校学生体育生活方式培养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提出培养的模式和实践组织。研究认为:生存、健康和人格是大学生开展体育生活的重要内容,是现代生活的发展趋势和大学生实现自我的价值追求。通过课内外一体化培养模式、校内外联合培养模式、信息化教育模式和多学科融合教育模式,依托体育课堂教学、课外体育生活、课外群体活动与竞赛、课外运动训练与竞赛、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家庭体育生活、社区体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实践组织形式,促使大学生健康体育生活方式的养成。  相似文献   

7.
构建高校体育活动体系一体化的初步设想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以我国高校体育的目标定位和改革实践为依据,从提高高校体育的实效性和实施素质教育两个方面论述了对高校体育进行整体改革的必要性,提出了课内外、校内外相结合,组织形式多样化,活动内容个体化的高校体育活动体系一体化的设想。  相似文献   

8.
课内外一体化模式与学校体育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针对学校体育"重课内轻课外"现象,以及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时间的严重不足,提出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是贯彻"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和学校体育可持续发展的核心.  相似文献   

9.
普通高校武术课“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部实施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指出:“为了实现体育课程目标,应使课堂教学与课外、校外的体育活动有机结合,学校与社会紧密联系,要把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外体育锻炼,校外(社会、野外)活动,运动训练等纳入体育课程,形成课内外、校内外有机联系的课程结构。”文章通过对武术课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实行“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优势进行的初步论证,对这一教学模式的真正实施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0.
根据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体育特色项目建设的指导意见、特色项目建设评价体系和标准的要求。从学校实际出发,创建排球"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俱乐部模式:将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锻炼进行整体设计、组织安排、考核评价和管理;将体育教学、课外锻炼、校内运动竞赛、运动训练等管理内容进行"一体化"的研究与实践,形成"课内外一体化"的俱乐部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1.
为改进体育教学中传统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的不足,文章以高职院校武术课程为例,尝试构建课内外一体化体育教学模式,从指导思想、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和课程评价等方面对课内外一体化体育教学模式体系进行了系统阐述与分析,以期为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提供新思路,并在实践上对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运用了文献资料法,结合笔者多年来的体育教学经验对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概念、目标体系、结构和内容及评价体系进行了阐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目前课内外一体化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组织课内外一体化俱乐部活动;优化与整合体育课程资源,加快体育课程建设;加强体育课程管理制度的建设,保证一体化教学顺利进行等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2002年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新《教学指导纲要》)的精神出发,结合学分制的特点,提出高校体育课程学分制管理的以下设想:完善选修制度;进一步推广分级分层教学模式;构建校内外、课内外一体化的课程管理模式;加强体育导师制度;规范体育课程与学分的标准化建设等。  相似文献   

14.
针对不能很好地适应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部分进行了改革探索,通过对课内教学、课外体育活动和学生体质测试等方面的改革尝试,以期构建"课内外一体化"的公共体育课教学模式,为推动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某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高校体育改革与素质教育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提出高校体育不仅是增强学生体质,而且体育的多元化功能是学生素质教育的“基础”。通过对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剖析,认为课内外“一体化”是延伸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拓展学习和竞赛的空间,开发学生自觉和独立的学习意识,从而起到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隋鹏翔 《体育世界》2011,(12):85-86
高校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是适合高校体育改革的一种体育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终身体育的意识,为高校体育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营造了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通过研究"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内涵、特点,和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意义。探讨"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对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体育师友》2021,(2):24-26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对大学健美操课程"课内外一体化"进行研究,得出:"课内外一体化"教学实践可以提高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改善广州大学学生的体质,满足不同层次兴趣学生的需要;促进健美操教学水平的提高,推动健身操舞在校园的蓬勃开展,丰富了校园体育文化生活;拓展了健美操课程的时间和空间,营造了积极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氛围。  相似文献   

18.
为探寻课内外一体化体育教学模式的理论支撑,从心理学、社会生态学、价值论和系统学4个学科的视角,分别探讨了课内外一体化体育教学对学生体育兴趣的影响,对学生体育参与环境的作用,对体育实践中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影响,对学生与环境之间关系的影响。分析认为,课内外一体化体育教学模式有着广泛的理论支撑,可以作为一种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中广泛运用。  相似文献   

19.
课堂教学创新是学校教学创新的主阵地,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载体和手段。文章从积极构建"三课堂有机融合"、"课内外一体化"、"多类型多层次课程有效契合"的体育课程教学生态视域,提出了高职体育课堂教学生态构建和"第一课堂"提质增效创新行动路径等方面的设计思想与若干案例,旨在为高职体育课堂创新,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与水平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人们对人的全面发展认识不断深入,对大学体育教学也提出了新的期望。研究展望未来高校体育的发展,构建了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下的学习评价系统。结合教学改革实践,对课内外一体化模式下学习评价提出了改革策略与建议,认为应强化学习评价的激励与导向功能,拓展体育课程学习评价的时间与空间,以信息化带动评价过程的智能化建设,权衡评价内容的全面性与针对性,考量学习评价形式与方法的适宜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