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着重要求:“改革和加强城乡社区警务工作”,将其作为“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的重要内容纳入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体系之中.社区警务(Community-Policing)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发端于英、美等国的先进警务机制,被认为是“世界第四次警务革命”的标志.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中国公安机关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科学指导下,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将欧美社区警务理论与中国国情有机结合起来,在全国普遍推行社区警务,顺应了世界警务的现代化发展潮流.  相似文献   

2.
在社区警务中建立警情通报制度是完善社区警务,有效打击、预防犯罪,维护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措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现实意义.社区警务中警情通报制度的构建,应根据社区警务的特点,加强警情通报制度的立法建设,确立和发挥其在社区警务中的功能,扩大其在公安工作中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3.
社区警务模式发展至今已成为当代警务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犯罪控制和预防方面已取得相当的成效。但是同时发现,社区警务模式中警察的公共关系建设并未取得满意的成果,并且执法效率降低了许多。针对这一问题,文章通过剖析比尔原则的精神内涵,明确了比尔原则对社区警务的指导作用,并且以比尔原则为角度梳理了中国社区警务改革的现状和不足,再结合当前实践经验,围绕深入贯彻比尔原则的精神对现代社区警务的建设提出几点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4.
社区警务的实施要求社会成员对警务工作树立一种新的理念。违法犯罪产生于社区,社会公众是防控犯罪的主要力量。社区警务的核心是改善和密切警民关系,通过服务群众,实现社区警务社会化,达到社会治安稳定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在社区警务教学中运用问题情境教学法,可以通过特定问题情境的设计和小组讨论的形式将警务理论知识与开展公安实践工作所需的各项技能有机结合起来,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为了更好地发挥问题情境教学法在社区警务教学中的作用,要注意问题情境的设计,优化小组讨论形式,安排好讨论时间,做好对讨论结果的评价总结等工作。  相似文献   

6.
公安机关社会管理创新是整个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安机关驾驭社会治安稳定的能力主要体现在基层、体现在派出所、体现在社区和农村。因此社区警务机制改革是公安警务机制改革中不可回避、不能逾越的重要环节。在梳理现代警务革命的落脚点——社区警务发展脉络的基础上,从法律文化的角度,剖析中国古代社会基层治安管理思想和制度,希冀汲取传统法律文化的精华,指导新型的现代社区警务建设。  相似文献   

7.
申剑锋 《考试周刊》2010,(39):234-235
我国建设农村警务的必要性体现在:构建农村社区警务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是农村派出所改革的要求和做好农村治安防控的需要。可行性体现为:在农村地区实施社区警务有很深厚的思想观念基础、物质基础和群众基础。建设农村警务要强化"以人为本、执法为民"的社区警务理念,采取因地制宜的原则,建立相应保障、评价和考核机制。  相似文献   

8.
美国的社区警务,是一种新型警民关系的管理制度,强调警察与公众互助打击犯罪。社区警务在我国类似于社会治安管理。我国治安管理更多地倾向于警方单方治理管辖地区,民众作为被管理者,几乎不参与治安管理。而美国社区警务主要依靠民众与警察协作,共同管理社区,达到预防犯罪的效果。笔者认为这样的模式值得我国借鉴学习。  相似文献   

9.
社区警务制度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英美等西方发达国家开始施行,90年代开始移入我国的一种新型警务工作模式和理念.要把社区警务制度在我国社会融汇生根,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不得不考虑本土的环境等各方面条件.因此,本文从制度移植的一般规律出发,谈谈如何更好地让西方社区警务制度在我国适应.  相似文献   

10.
张馨心 《考试周刊》2011,(53):231-234
本文通过对社会管理创新必要性的阐述,引出社区警务正是社会管理创新所倡导的实践,并将十七大中关于社会管理新格局所倡导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原则应用于警务工作中,以寻求社区警务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1.
社区教育作为服务并依托于社区的一种教育形式,双方在目标相同、利益相关、"资源"互补或共促基础上存在一种共生发展的关系。在服务与保障指向上,社区教育是一种为了社区的教育,是社区发展的重要支撑;而社区又为社区教育提供存在与发展的空间,是社区教育发展的重要依托。有鉴于此,为深化社区教育与社区的互动共生,推进二者共生发展,应创造和提供如下前提条件:树立"共生发展观",为推进社区教育与社区共生发展提供理念支撑;做好"社区居民培育",为社区建设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强化"资源保障",为社区教育的良性发展提供强劲支持。  相似文献   

12.
人类社会以共同体的形式出现。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共同体的性质和形式是不同的。当代社会共同体是指向个体性的共同体,它以契约为中介把人联系起来,因此是公民共同体。学校是社会的一部分,作为一个社会组织,在性质上与社会共同体具有一致性,属于公民共同体。学校是充满理性和友爱的公民共同体,是师生交往的共同体,是彰显公共性的共同体。但学校共同体还具有教育自身的特殊性。建构学校公民共同体,既要按照公民共同体的要求,追求个人的合理利益,以契约构建政治共同体;又要超越契约,追求共同体的公共性,以道德的关爱构建教育共同体。  相似文献   

13.
社区伦理特指社区成员在社区生活中形成的,为了维护社区的共同利益,用来调节社区内部及社区外部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行为规范和相应的道德意识、道德活动。现代社区的基本制度是社区伦理形成的制度基础,现代社区生活是社区伦理形成的实践基础,社会道德传统是社区伦理形成的道德基础。社区伦理对构建和谐社区的作用表现在:社区伦理是建立和实施社区制度的必要条件,是调节社区关系的重要手段,是社区充满活力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台湾社区大学在城乡社区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社区大学的宗旨有别于其他传统大学,它旨在为社区民众提供大量的终身学习机会。社区大学可以凸显并加强每个社区的独特之处,进而创造属于本社区的价值。台湾社区大学在城乡社区发展中,承担着社区学习中心、发展社区地方产业的教育中心、社区参与式行动研究的咨询中心的作用。台湾农村型社区大学是“向农村学习,让农村学习”的平台。  相似文献   

15.
和谐在社区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从社区概念和社区发展的历程看,和谐是社区发展的嬗变和回归。因此,和谐是社区建设和发展的核心,和谐社区对社区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在当前,推进社区发展,就是要以和谐为根本,从指导思想、工作方式方法、工作体制和机制等方面全方位地构建和谐社区。  相似文献   

16.
相对于传统的教育形态,西方现代社区教育在同社区的关联度和结构功能上存在着重要差异。首先,它是为了社区的教育,以社区需求和终身学习为导向;第二,它是属于社区的教育,强调社区参与与公民精神;第三,它是通过社区的教育,重视社区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探讨西方现代社区教育理念的启示在于:我国社区教育应着眼于我国社区发展的特殊需求,重视社区参与机制的建立,避免产生新的教育分隔。  相似文献   

17.
社群化是当前制造型企业的发展趋势,然而有关制造型企业社群的研究却非常缺乏。使用扎根理论,选取海尔社区、铁粉社区和小米社区的用户评论为研究资料,以消费者的视角探索制造型企业的企业社群发展,发现"社群问题解决"社群人际网络"和"社群内容扩展"是影响企业社群发展的关键因素,依此建立了制造型企业的企业社群发展模型,解决了消费者如何看待社群、如何参与社群以及如何影响社群这三个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8.
论新时期中国社区教育的内涵与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教育是社区管理和国家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进行社区管理和服务的社区内涵,实现普遍、终身、可及、实用的教育内涵。本文在概述现有社区教育理论研究的两大内涵的基础上,提出社区教育拥有以超越社区边界的功能外溢性为标志的社会内涵,强调了社区教育对中国社区管理、人力资本积累、新型工业化与城市化等方面的深远意义和重要影响,并简析了未来中国社区教育发展的前景与思路。  相似文献   

19.
基于社区治理的视角推进社区教育共同体建设是当今形势下社区教育内涵发展的关键所在,具备一定的发展基础与实践条件,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社区教育共同体的自组织机制较弱、缺乏成员间自发的规约、资源整合力度不够、资金来源渠道单一.因此,需要明确社区治理主体的职责、建立社区教育共同体运行机制、完善社区教育的相关立法,以"三社联合"推进社区教育共同体建设,构建社区教育协同治理的体制,加强资源整合与社会支持,构建社区教育共同体章程.  相似文献   

20.
社区是我国社会学者从外文翻译过来的一个名词,社区教育尤其是社区成人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因此,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社区成人教育的发展中汲取经验,对我国社区成人教育发展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台湾社区发展的过程就是台湾社区教育的过程。台湾社区成人教育的内容及内涵,更多地涵盖于社区发展所推行的面向成人的社区精神伦理建设及社会教育之中。该文在明确了社区成人教育的概念后,透过台湾社区发展的过程来看台湾社区成人教育的发展,并且从中得出了对我国大陆社区成人教育发展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