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8 毫秒
1.
在聋校小学阶段,“图形与几何”的主要内容包括图形的认识、测量、图形与变换、图形与位置等。聋生学习几何的主要特点:经验是学习起点,操作是构建空间表象的主要形式。教师教学时,从聋生生活经验入手,通过观察、操作、想象、交流、推理等一系列活动,从情境激趣引发思考、体验感知清晰表象、动手操作自主探究、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等环节进行课堂教学,培养聋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发展聋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使聋生获得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感受数学的魅力。  相似文献   

2.
在审美化活动中,教师可以采取如下审美化策略:与学生认识特征相连接感受几何美,引导观察和操作去发现几何形体的特征美,在操作中体验数学美,依据几何形体的特征之美,创设各种教学活动,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也就是让学生在"刻画图形"的基础上,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相似文献   

3.
《新数学课程标准》在图形与几何领域有几个核心概念,主要有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推理能力等。学生在这个领域学习中建构对图形的认识,从不同维度测量图形,明白图形运动的主要方式,确定图形的位置关系。教师引导学生逐渐形成空间观念,借助几何直观探究问题和寻求方法,在不断的探索思路过程中发展推理能力。课堂是师生交往互动的主阵地,唯有立足课堂实践组织学习活动,方能落实核心概念。一、在整理沟通中发展空间观念  相似文献   

4.
郭华 《广西教育》2022,(10):88-90
本文从分析微课概念和小学高年级图形与几何领域学习内容入手,提出将微课运用于小学高年级数学图形与几何领域教学、培养学生数感和空间观念的教学主张,着重论述在高年级图形与几何领域教学中运用微课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对图形与几何问题的探究兴趣、运用微课演示知识生成过程发展学生数学推理能力、运用微课突破空间想象的困难培育和发展学生的数感和空间观念、运用微课勾连前后知识拓展知识的理解与应用等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5.
<正>《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要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在《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图形与几何领域内教学内容的安排,目的是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同时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几何直观和推理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突出图形教学的特色,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感受图形、体会特点、创造图案等,以促进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结合笔者对小学"图形与几何"中一些教学实践,略谈以下管见。  相似文献   

6.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小学图形与几何课程教学,要注重学生从现实生活空间探究图形与空间的性质和变化的过程,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师在教学图形与几何这部分内容时,要合理巧妙地开展各种形式的探究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方式,从多种角度认识图形的形状、大小、变化和位置关系。教师应让学生通过探究学习,借助直观感受发展形象思维,形成空间观念;让学生通过探究学习,将形象思维转换成抽象思维和推理意识,使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深度发展。  相似文献   

7.
魏光明 《江苏教育》2023,(27):67-72
知识是素养的载体,知识的建构与应用是素养形成与发展的有效途径。单元、主题或领域的核心知识特别是起点型核心知识教学,要遵循学科发展和儿童认知发展规律,立足知识整体去设计探究体验活动,引导学生整体感悟和准确把握知识的本质,完善知识结构和认知图式,发展与具体内容相关联的核心素养。“三角形的认识”是“图形与几何”领域重要的起点型核心知识,教师教学时要注意通过观察想象、动手操作、实验验证、比较辨析和迁移应用等,引导学生从整体的视角认识三角形及其特征、性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几何直观和推理意识。  相似文献   

8.
高丽 《教育》2011,(34):56-57
小学阶段"空间与图形"的内容主要涉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及其变换,是学生更好地认识、描述生活空间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通常从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着手,帮助学生在观察、操作、比较、推理的过程中,逐步认识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变换,认识几何体的特征,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几何直觉。下面结合个人教学实践,谈谈"空间与图形"这一学习领域的教学策略。动手操作建构表象小学生要想获得直观几何知识并形  相似文献   

9.
<正>空间观念是创新思维的基础。培养小学生具有初步的空间观念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数学课程中,应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作为六年级上册的一节几何课,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架起了桥梁,这一内容的学习可以加强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认识,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形成立体图形知识  相似文献   

10.
蔡虹 《教育导刊》2004,(19):47-48
“做几何”是数学课程改革中“做数学”在“空间与图形”教学中的一个体现,是让学生亲自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的变换过程,使他们在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活动中体验探究的过程,掌握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获得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这也就是让学生在动态中“发现几何”,发现几何知识的内涵,进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力,增进学生对数学的亲近感,获得学习成功的情感体验,让课堂教学焕发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1.
几何教学目标之一是发展空间观念。通过“空间与图形”教学,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过程中,逐步认识物体或简单图形的形状、大小和相互位置关系,学会运用测量、计算、实际操作、图形变换以及简单推理等手段,解释和处理一些简单的几何问题,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相似文献   

12.
“做几何”是数学课程改革中“做数学”在“空间与图形”教学中的一个体现,是让学生亲自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的变换过程,使他们在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活动中体验探究的过程,掌握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获得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这也就是让学生在动态中“发现几何”,发现几何知识的内涵,进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力,增进学生对数学的亲近感,获得学习成功的情感体验,让课堂教学焕发生命活力。一、提供丰富而有现实性的学习背景,让学生主动地“做几何”“做数学”…  相似文献   

13.
培智学校“图形与几何”教学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基础上,通过观察、触摸、比较等操作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与几何体的特征、大小、位置关系,以便更好地发展空间观念,提高直观形象思维能力.智障儿童视知觉反应的迟缓性、知觉的狭隘性、对事物分辨力差,造成了他们在视觉图形辨认上的表现与普通儿童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
在“空间与图形”教学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几何教学目标之一是发展空间观念。通过“空间与图形”教学,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过程中,逐步认识物体或简单图形的形状、大小和相互位置关系,学会运用测量、计算、实际操作、图形变换以及简单推理等手段,解释和处理一些简单的几何问题,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相似文献   

15.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在教学中,应注重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变换;应注重通过观察物体、认识方向、制作模型、设计图案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因此,在几何知识教学中,我们要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重视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自实践。有利于学生对几何知识的掌握,促进空间观念的形成,养成善于动手、动脑的良好习惯,增强学生学习中的自主意识。  相似文献   

16.
<正>课前思考:小学阶段“图形与几何”领域包括“图形的认识与测量”和“图形的位置与运动”两个主题,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推理意识和量感为核心。图形的认识主要对应空间观念的培养,而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最好的途径就是通过观察、比较、综合、抽象、分析等活动认识客观事物。通过对比不同版本教材可以发现,图形的认识内容具有整体性,虽然编排方式略有不同,但知识序是一致的,都是先初步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进而认识构成几何图形的基本要素——点、线、面,然后在基本要素的引领下再次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剖析图形的本质特征,形成概念。  相似文献   

17.
"空间与图形"是小学数学教材中四个知识领域中的模块之一,也是学生今后学习几何学的入门知识.在小学阶段学好这些知识,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逻辑推理能力. 小学阶段的"空间与图形",它以图形的认识、测量、图形与变换、图形与位置四条主线展开.这四条主线部以图形为载体,以培养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以认识与把握现实空间为目标,不仅着眼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而且强调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情感.  相似文献   

18.
空间观念是儿童智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将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几何直觉和合情推理能力列为小学“空间与图形”教学最主要的目标,这意味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对几何教学从内容到教法有了全新的要求。在新老教材尚未完全过渡的前提下,建议教师从教学方法论的角度去探索。从学习内容看,小学几何区别于推理几何,它是一种直观几何(或称实验几何、经验几何),其内容是建立在小学生生活经验和操作活动的基础上的,从儿童掌握几何知识的心理过程看,“实物(模型)——图形——符号——应用”是比较合理的学习程序。因而,“数学…  相似文献   

19.
与其他教学内容相比,“空间与图形”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四个学习领域中变化最大的一部分。内容主要涉及现实生活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大小、形状、位置关系及其变换。依据课程标准,结合教学内容,在认真分析空间与图形教学内容特点及学生思维发展特点的基础上,总结了如下教学策略。策陷一:学生已有的经验是发展空间观念的基础学生的空间知识来自丰富的现实原型,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这是他们理解和发展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要将数学知识拓宽到生活空间,充分借助学生的已有经验,找准发展空间观念的支点,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逐步认识简单图形的形状、大小和相互的位置关系,在观察、操作、分析、推理等一系列数学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  相似文献   

20.
小学数学教学中,图形与几何这个领域的核心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探求和把握现实的生活空间。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抽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对图形的认识和运动,往往凭借直觉和经验,空间想象能力有限。教学图形与几何时,又受到课堂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很多教师对于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都会产生些许疑惑,那么教师就要抓住几何教学这一重点,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利用多媒体课件,提供丰富的素材支持,让学生在课堂中充分进行操作和探究,拓展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使学生由感性思维提升至理性思维,逐渐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从而为其未来的数学学习打下一剂强心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