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生命教育的涵义 生命教育就是化育人的生命的教育,它基于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促进生命的发展,提升生命的质量。生命是教育之本,是教育的内核,是教育安身立命的依据。以生命为本、直面人的生命、关怀人的生命,使生命焕发生机,让生命茁壮成长,是现代学校体育教学必须承担的责任,也是对体育回归教育本义的一次呼唤。  相似文献   

2.
生命化教育与学校体育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命是教育的基础,教育是为了提高人的生命质量而进行的。学校体育教学作为学校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关注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引领学生学会生存和做人。从生命化教育的视角构建了新型的体育教学理念、课堂文化、课程内容和课程评价。  相似文献   

3.
1.生命教育内涵及其意义本文主要从人生哲学的角度探讨生命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实现。笔者认为生命教育的内涵应该理解为:生命教育是以体育教育为手段,在促进生命机体优化的同时,实现个体生命开发的全面性和发展的可持续性。2.体育教学的现状(1)体育教学过程内涵的偏差教学过程注重的是单纯的技能开发,不能使人超越“工具人”的被动、消极状态,主体精神得不到发扬,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价值也被忽视,人的生命智慧已经被生存技能所掩蔽,学生的内在兴趣和需要、学习课程的感受、以及对世界的理解都难以得到关注。(2)体育教学模式“以人为本”的教育…  相似文献   

4.
基于生命哲学的视域审视学校体育教育中生命教育的本质问题,反思我国学校体育与生命教育的疏离问题,探求学校体育与生命教育的融合路径。研究认为:自然生命的存在是学校体育教育的逻辑起点,社会生命的塑造是学校体育教育建构人性的自觉实践,精神生命的超越是学校体育教育对生命“意义世界”的终极追求;就其本质来说,学校体育教育的本质是对学生生命的塑造;省思我国学校体育教育与生命教育的疏离,实现学校体育与生命教育的融合,应当确立生命关怀的学校体育的本真价值,将生命教育融合在“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的体育实践中,建构学校体育充满张力的生命化课堂,在自然生命维度上提升人的健康素质,在社会生命维度上关注社会生命的人性建构,在精神生命维度上高扬意义世界的生命终极追求。  相似文献   

5.
人是自然生命和价值生命的统一体,自然生命是价值生命的载体,价值生命则是自然生命的灵魂。价值生命应包括真、善、美三个侧度。武术教育理应在当代全人教育理念指导下,通过对人的自然教育、真的教育、善的教育、美的教育这四个侧度来实现对人的"全"面教育。  相似文献   

6.
生命教育视阈中我国体育教学现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命教育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一种倡导关注生命的完整性(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自由性与独特性,促进学生主动积极 健康地发展生命,提升生命的质量,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促进学生生命自由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采用文献资料法从人的生命是由自然生命、 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构成的完整生命出发,阐释生命教育与体育教学的关系,对我国体育教学中生命教育缺失现象进行检视,并简陈其回归途径。 认为,体育教学是以学生的生命存在为逻辑起点,以生命发展为逻辑主线,以不断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追求生命完善为落 脚点的教育实践活动。我国体育教学中生命教育缺失侧重表现在学生自然生命的“去兽性化”、精神生命的“去个性化”和社会生命的“去责任化”。 为此,体育教学须以学生的生命存在为逻辑起点,尊重和敬畏生命,以生命发展为逻辑主线,理解和感悟生命的真谛,以不断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 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追求学生生命的自由、全面发展,促进体育教学的生命回归。  相似文献   

7.
<正>一、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应以生命的真实体验为基点美国著名教育学家约翰·杜威曾提出一个观点:教育即生活(生长),这个观点其实也蕴含"教育即生命"的意义。从价值论的视角看,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生命的发展,教育既是生命存在的形式,又是生命自身的内在品性。人的生命是一种多层次的整体,对生命的体验成为人的存在方式之一。阳光体育运动作为现时代体育教  相似文献   

8.
尽管生命价值是创造一切价值的基础,但在大学生中却存在越来越严重的否定、轻视生命价值的倾向。对大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十分必要。本文从网络途径出发,对广泛关注的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内涵、内容、意义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学校体育是直面人的生命、关注人的生命的实践活动,关注生命是学校体育的本原.生命视野下学校体育课程具有生命体验性、整体健康性、交往互动性的特征,课程的意义在于对个体完整生命的关怀,知识的建构与精神的生成,追求的是个体生命的超越,并在这一过程中感受自我的生命力量.在课程实践中,应以生活世界为根基设计课程内容,通过对话,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学习,共同认识客体,建立起主体间性的师生生命互动关系,促进师生生命的共同发展,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时代内涵.  相似文献   

10.
论大学特殊体育教育中的生命关怀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对相关概念予以界定的基础上,就现阶段大学特殊体育教育中的生命关怀缺失现象进行探讨。认为:有特殊体育教育需要的学生随着社会的进步逐年增多,特殊体育教育的滞后应引起关注;现阶段特殊体育教育的核心问题是缺乏对学生的生命关怀。提出:生命关怀应成为大学特殊体育教育的价值取向,应从培养学生的自我关怀、人际关怀、社会关怀和环境关怀意识等方面促进学生的生命发展。  相似文献   

11.
“生命、阳光”这四个字在脑海里激荡很长时间了,尤其是这一年以来。不独因为这是一个哲学、宗教长期关注的命题——自从有了生命.人们就在探索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追问人生价值与意义.使之成为一个永恒的话题。同时,它也是文学艺术普遍关注的对象——自从有了艺术这种系统的审美工具,艺术家们就一直在用作品表达对这个与生俱来的终极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生命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高职学生健康成长的迫切要求。提高生命教育的认识,利用各种途径加强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生命教育能有效预防自杀及他杀的发生,提高预防教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13.
著名教育家叶澜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道出了教育的真义所在。从汶川地震的全民救援,到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志愿者的无私奉献,乃至无数平凡的普通人面对灾难时表现出的人性光辉,使我们看到一个关怀生命的社会环境已经形成,“生命”已成为当代学校教育研究中日渐突出的一个主题,  相似文献   

14.
北京残奥会与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给世人带来无比的惊喜和感动.与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承载着华夏文明的恢宏气象不同,北京残奥会的开幕式主题更关注"人".它是对生命意义、生命的超越、融合、共享的艺术展现,凸显出生命与人性之美、体育之美的融合,体现着残疾人对生命的渴望和人类对生命的关爱.人类只有关注生命,才能体悟生命的真谛,整个社会才会更显出人性的温暖.  相似文献   

15.
轻视体育是我国教育的一个传统性缺陷,学校体育在教育中始终处于边缘地位.从生命教育的视角反思我国学校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认为学校体育应关注学生生命的完整性、生命自由与自主性.力图通过这种反思能促使人们去重新认识体育在培养一个完整生命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关于感恩     
感恩是你对一个没有关系或者关系不够亲密的人给予你帮助所产生的一种亏欠心理。对他人给予的恩惠表示感谢。带着一颗真诚的心去报答,感谢别人。"感恩"之心,就是对世间所有人所有事物给予自己的帮助表示感激,铭记在心;怀有感恩之情,对别人、对环境就会少一份挑剔,多一份欣赏和感激。  相似文献   

17.
论体育教学中的"生命体验"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骆映 《体育与科学》2007,28(4):76-78,59
体育教学必须把学生看作生命体来进行教育,把教育的目的、过程和结果都同生命发展联系起来,从经验积累上升为学生的生命体验,使学习过程成为一种愉悦,使主体成为自我生命的体验者的追求,培养人不断地领悟世界的意义和人本身存在的意义。因为,人在生命过程中意识着、体验着自己生命的意义、目的和价值。  相似文献   

18.
基于构建和谐社会对人的培养提出始终要贯穿人文关怀的诉求,从人文视角探讨了体育教育的生命意义,阐述体育教育的过程是儿童、青少年学生提高生命质量的精神冶炼过程,是提升生命价值的体验过程,最终是感悟自由精神的过程,进而提出人文策略,期翼推动体育人文教育的理性回归,实现体育教育促进儿童、青少年学生生命的全面成长。  相似文献   

19.
当今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对人的素质要求愈益提高,不仅对专业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对人的道德素质的要求,尤其是职业道德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医药行业与人的健康、生命息息相关,社会高度关注其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作为高等职业院校要为社会输送“德才兼备”的医药人才。诸多消极因素对高职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造成了较大负面影响,高职学生身上表现出来的职业道德素质状况令人堪忧。本文浅析了我国高职院校医药类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及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当前学校体育的现状呈现出一定的发展瓶颈,学校体育教育课程作为其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尤其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以新一轮体育教育课程改革历经了十个年头为背景,从学校教育内在要求出发,提出学校体育教育课程价值着眼于培养人,应以“人的发展”为核心,尊重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