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阐述了木薯淀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木薯渣的主要利用方式及其存在的问题。研究了木薯渣资源化及综合利用技术及其工程应用情况,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采用搅拌球磨机对木薯淀粉进行机械活化,将不同活化时间的木薯淀粉与α-淀粉酶进行酶解反应,用高效液相色谱对酶解产物组分进行检测分析,研究活化时间对木薯淀粉酶解产物组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糊化木薯原淀粉、糊化与未糊化的活化60min木薯淀粉液化产物的还原糖含量分别为6.06%、12.31%、11.46%,说明机械活化预处理能有效提高淀粉的酶解反应活性。  相似文献   

3.
黎洪  黄伟  孙伟 《大众科技》2011,(7):125-126
文章分析了物化-EGSB-接触氧化法三段工艺处理的工艺流程和木薯淀粉度水特征。实验表明,木薯淀粉废水中的一次,二次洗涤废水及木薯清洗水进行物化-EGSB-BCO工艺处理后,主要指标达到《污水综合排标准》(GB8978-1996)一级排污标准。  相似文献   

4.
木薯产业发展动态及展望前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木薯产业国内外现状分析,木薯属非粮资源,是重要的工业原材料,随着能源工业、淀粉工业和饲料工业的迅速发展,国际市场对木薯的需求逐年大幅度增长,据预测到2020年世界木薯需求量将从目前的1.7亿吨增加到2.7亿吨.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国内木薯淀粉工业废水处理技术的进展,提出了目前普遍采用的厌氧加好氧生化处理工艺存在的问题,根据各种处理技术的优缺点并结合当前的环保要求,提出木薯淀粉企业应寻求适合新形势要求的废水处理改进技术。  相似文献   

6.
文章介绍几种木薯淀粉在造纸湿部施胶上的应用效果比较。研究表明:①与空白样相比,添加原淀粉、阳离子淀粉、两性淀粉都能提高纸张的物理强度指标。②从物理强度指标上看,两性淀粉的效果最好,阳离子淀粉次之,原淀粉最差。③添加阳离子淀粉及两性淀粉,对环压强度有明显提高,分别提高36.7%,38.7%。④添加两性淀粉,对耐破度提高最大,达57.8%。  相似文献   

7.
以蔗糖与甘油和环氧丙烷为起始剂合成蔗糖型聚醚多元醇,再将木薯淀粉与蔗糖型聚醚多元醇得到预聚体后,与二异氰酸酯发生聚合反应得到氨酯泡沫塑料。分别采用GPC、IR、HNMR、SEM、DSC、TG、XRD等测试手段分析产品的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蔗糖型聚醚具有较高的羟值、较好的分子量分布和较高的反应活性。淀粉改性聚氨酯泡沫为共聚物,是一种无定型非晶态结构,淀粉的配比含量对泡沫结构性能有着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8.
木薯淀粉生产厂气流干燥过程会产生静电,无接地导线泄放,成为淀粉燃爆破的点火源。粉尘泄漏,与空气混合,浓度达到爆炸极限,便会引起燃爆。加强静电防护,提高员工粉尘防爆意识与能力是预防淀粉燃爆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随着工业生产的飞速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增加,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量日益增大,如果不及时处理这些污水,会造成环境污染,这是一个摆在人们面前急需解决的大问题。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研制成功了淀粉接枝型高分子絮凝剂。它是利用木薯淀粉、  相似文献   

10.
交联淀粉是一种重要的淀粉衍生物,在化工、材料、食品、环保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文章从交联淀粉的结构、性质出发,详细综述了交联淀粉的合成方法及应用。  相似文献   

11.
文章采用混凝技术提取木薯黄浆废水中的植物蛋白质物质,实验通过选取最佳的混凝剂和助凝剂种类及其最佳用量,并研究p H、沉淀时间对混凝效果的影响,为木薯黄浆废水的资源化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分别以1%的PAC、1%的氯化铁和1%的改性玉米淀粉处理木薯黄浆废水,三种絮凝剂的最佳投加量分别为0.133g/L、0.133g/L和0.05g/L,最佳絮凝p H分别为9、2和8,三种絮凝剂的沉淀时间均大于15min时处理效果较佳,此时木薯黄浆淀粉废水的浊度去除率均到达80%以上,COD去除率达到50%。复配实验结果表明:PAC与PAM的复配投加后,PAC投加量为0.02g/L,PAM投加量为0.002g/L,浊度去除率从80%左右上升至98.2%,COD去除率上升至51.8%,复配絮凝剂相比单一絮凝剂提取植物蛋白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2.
Recently, a field test of transgenic cassava (Manihot esculenta Crantz) for enhanced starch production by the Shanghai Institute of Plant Physiology & Ecology (SIPPE), the CAS Shanghai Institutes for Biological Sciences,  相似文献   

13.
酶制剂制备马铃薯淀粉饴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乐  冯克宽 《青海科技》2000,7(1):16-18
以马铃薯淀粉为原料,用酶制剂进行了制备饴糖的研究,摸清了生产马铃薯饴糖的工艺条件及参数,得出了马铃薯可作为淀粉糖食品开发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王露  杨海龙  封志明  吕耀 《资源科学》2012,34(1):150-158
木薯是我国的非粮作物,是生产生物乙醇的主要原料之一。广西是木薯的传统种植区域,随着木薯需求量持续增长,其种植潜力问题越来越受到研究机构与政府部门重视。本文从广西木薯种植的气候适宜性、土壤适宜性、地形适宜性和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限制性出发,较为系统地评估了广西木薯种植的自然适宜性和社会限制性,定量揭示了广西木薯种植的土地潜力、可能规模及其地域格局。研究结果表明,广西木薯种植的主要限制因素是地形条件,其次是土壤因素;若不考虑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限制性,广西3/5的土地适宜木薯种植;但考虑到土地利用的社会限制性,广西适宜木薯种植的土地则只有115.5万hm2;与目前已种植木薯22.3万hm2相比,尚有约4倍的土地种植潜力;从地域格局看,广西未来木薯发展的重点将在柳州和来宾地区。  相似文献   

15.
能源作物资源现状与发展前景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能源作物是生物质能源发展的基础环节,本文就国内外能源作物研究现状与前景进行综合述评。分析了能源作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明确了适合中国国情的能源作物概念,归纳了当前淀粉与糖料作物、油脂作物和木质纤维素作物三类能源作物研究与应用现状。重点介绍了当前几种受国内外重视的新型能源作物甜高粱(Sorghum bicolor)、木薯(Manihot esculenta)、柳枝稷(Panicum virgatum)、芒属植物(Miscanthusspp.)和柳属植物(Salixspp.)的发展现状和前景。从土地的承载能力和对环境的影响方面分析了中国发展发展能源作物的存在的问题与前景,明确提出,中国要坚持利用边际性土地、与生态恢复相结合发展能源作物的原则。指出中国能源作物种类筛选及品种改良至关重要,选择目标上应重视高光效、多年生、以收获营养器官为收获对象和高度抗逆等特征,以期形成具有地区适应性且收获季节多样化的系列能源作物种类与品种。  相似文献   

16.
韦承坤 《大众科技》2012,14(4):170-171,184
文章从广西木薯生产的基本情况入手,阐述了木薯种植机械化技术的应用现状,探讨了机械化种植对木薯的影响,分析了推广木薯种植机械面临的困难,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马铃薯是我国第四大农作物,其70%以上的产区分布在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马铃薯种植是产业扶贫的重要抓手之一;促进马铃薯产业科技成果在贫困地区的转化,是以科技手段为新动力、实现精准扶贫的有效措施。当前,我国马铃薯产业发展升级面临脱毒种薯普及率低、病害严重、自然灾害频发等瓶颈问题。近年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联合院内多家单位,聚焦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化肥农药高效利用及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方面研究,并在贵州水城县及宁夏、内蒙古等地开展精准农技输出,助力产业扶贫,取得显著成效。文章系统梳理了马铃薯产业脱贫中存在的问题,总结了马铃薯绿色高效生产技术模式及其在科技精准扶贫中的应用,并围绕生产标准化、应用差异化、创新体系化,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