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教版小语教材第十一册“练习3”中的“熟记成语”和“读读背背”都是关于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的内容。在学生基本弄清意思并能熟读成诵时,恰逢我校举行的全校广播操比赛结束,我班荣获了高年级组第一名,全班同  相似文献   

2.
成语是中华文库的瑰宝。苏教版小语教材从一年级下学期起,几乎在每个单元的读读背背板块里,均安排了“熟记成语”的练习。但低年级学生平常的课堂交流或是写话时很少主动恰当运用成语,更有好些学生还常常在检测运用时出错,不知道该使用哪个。  相似文献   

3.
“读读背背”是小学九年制义务教材积累运用中的一个训练项目,一般安排的内容是与本组有关的一些古诗、谚语、名言、警句、成语、对联等。老师们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一般都是采用先读后背的方法。即  相似文献   

4.
犤设计理念犦在修订后的人教版中高年级小语教材中,把原有的“基础训练”改为“积累·运用”,旨在让学生在整合训练的过程中,提高理解语言、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的综合能力。而“积累·运用”中的“读读背背”,重在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优秀文化,丰富语言的积累。第十一册“积累·运用七”中的“读读背背”,安排的是读背歇后语。教师应牢牢把握教材特点,充分考虑学生情况,合理开发教学资源,紧紧围绕三维目标体系,有机实施四大教学策略,以促进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语言实践中获得主动、和谐、持续的发展。三维目标体系:知识与技能:认识、积累歇后语。…  相似文献   

5.
中国是成语大国,是成语资源极其丰富、成语文化普及率极高的国家.成语是汉语言精华,是中华传统文化浓缩本和“小百科”,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和珍品.而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一、二学段单元练习中编排的“读读背背”和第三学段单元练习中编排的“诵读与积累”,其实就是我们平时常见的成语或四字词语,原先是“熟记成语”,为了避免有的不是成语的说法,后来编者改成了现在的“读读背背”和“诵读与积累”.此内容是苏教版教材编排的一个鲜明特色,统观全套教材,这类练习不但一以贯之,并有随学段不断增容的趋势:在第一学段的各册中,每次练习大都要求熟记4个成语或词语,而第二、三学段每次练习增加到8至12个.那么,面对这些成语或四字词语就是让学生简单地读读背背吗?尤其是在“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理念指导下,如何把“读读背背”与“积极语用”紧密结合起来(所谓“积极语用”就是积极地听说读写思),应值得我们好好地去探究.现谈几点拙见,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是成语大国,是成语资源极其丰富、成语文化普及率极高的国家。成语是汉语言精华,是中华传统文化浓缩本和"小百科",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和珍品。而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一、二学段单元练习中编排的"读读背背"和第三学段单元练习中编排的"诵读与积累",其实就是我们平时常见的成语或四字词语,原先是"熟记成语",为了避免有的不是成语的说法,后来编者改成了现在的"读读背背"和"诵读与积累"。此内容是苏教版教材编排  相似文献   

7.
为帮助学生积累成语,提高语言修养,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每单元都安排了成语的“读读背背”或“熟记成语”。这也是苏教版教材的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8.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每单元都安排了成语的“读读背背”或“熟记成语”。这是苏教版教材的一大特色,但“特色”在我们先前的课堂里却没有礼遇到“特殊的对待”。  相似文献   

9.
“读读背背”是小学九年制义务教材积累运用中的一个训练项目,一般安排的内容是与木组有关的一屿古诗、谚语、名言、警句、成语、对联等。老师们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一般都是采用先读后背的方法。即读准、凑通、读熟,然后再个人背、小组背、集体背。整个课堂书声琅琅,气氛热烈。不难看出,“读会”成了训练的过程,“会背”成了训练的结果。细想之,不难产生疑问。这些语句学生理解了吗?在今后的说话和作中会用吗?  相似文献   

10.
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本,每个单元练习里有一项“读读背背”的练习,内容包括名诗选萃、格言警句、谚语民谣、风土民俗、谜语楹联和新编儿歌等。每项练习少则几句,多则十几句,皆为小学  相似文献   

11.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每单元都安排了“熟记成语”这一练习形式,把成语编成“语串”,让学生读读背背,进而尝试运用。这些成语押韵合辙,琅琅上口.易于学生熟读成诵,同时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有利于学生形成深厚的文化积淀。  相似文献   

12.
大修订语文课本的“积累·运用”中的第一题都是“读读背背”,其中安排了不少名言警句、成语、对联或古诗词。怎样教学才能使这些知识让学生牢固掌握呢?首先,要让学生把“读读背背”的内容读正确,读通顺;然后可以通过查字典或其他资料初步了解它们的含义以及在什  相似文献   

13.
“读读背背”是人教版九义教材“积累·运用”部分的一个训练项目。一般安排有与本组内容相关的古诗、谚语、名言、警句、成语、对联等。教学这方面内容,教师一般首先要求学生读准、读通、读熟;然后交流读书,直到全部会读;最后采用同桌赛背、小组间赛背、男女生赛背等形式达到背熟。整个课堂始终书声琅琅,气氛热烈。冷静思考这样的教学,不禁产生疑问:这些语句学生理解吗?他们在以后的说话、作文中会运用吗?其实,在实际教学中,诸如此类的现象屡见不鲜,不少教师往往顾名思义,即先读后背,待达到熟读成诵时便结束训练。“会背”成了训练的终点。…  相似文献   

14.
“读读背背”是新课标颁布以后,出现在人教版小语教材中的一种新的语文训练形式。编排设计这类训练,旨在让学生积累词语、句子、诗歌等精彩的语言材料,以丰富语言,增强语感,提高语文涵养和语言运用能力。可见,“着眼发展,着手读背”应是其教学的基本思想。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对这种训练缺乏认识和研究,不少课堂只是为读而读,为背而背,致使这类本来充满新意的训练步人了呆读死背的歧途。  相似文献   

15.
吴蔚 《辽宁教育》2004,(3):29-30
“读读背背”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语文教科书》重新改编而增设的“积累·运用”中的部分内容,它的选材新颖别致,有人们喜闻乐见的成语、谚语,有富于警示教育作用的格言名句,有充满童真童趣的儿歌、古诗词,有朗朗上口的顺口溜、对对子等。可以说,“读读背背”的出现,是新课程理念下教材改革的一个亮点,它打破了原有教材为考试而教、为升学而练的传统的教学模式,体现了新课标的指导思想,由过去比较单一枯燥的字、词、句的训练,转为多元的鲜活的语言积累和运用,重视了在整合训练中培养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和实践语言的能…  相似文献   

16.
“读读背背”是新课程教材区别于九义大纲教材最显著的标志之一。它的重要意义在于:  相似文献   

17.
编辑同志: 过去的小语教材有一个严整的训练体系,每组课文安排一个重点训练项目,还有相应的“读写例话”。苏教版小语教材却看不出有这样的安排。苏教版小语教材有没有训练体系?如果有,又是怎样安排的呢?  相似文献   

18.
张莹 《考试周刊》2011,(88):60-61
江苏省教委根据国家教委“一纲多本”的原则意见,组织编写了九年义务教育苏教版小语教材,这套教材在每册教材教学内容的前面用了整整五页的篇幅编排了“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图片内容,这是针对小学生学习心理的发展规律排的,具有一定的科学性、推广性。以前也提要培养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可是没有落到实处。苏教版小语教材把它作为教育内容编排在教科书之首,这在全国来说恐属首举,此举证明苏教版小语教材编写组的同志颇具战略性眼光。 大家知道,学习习惯是小学生在较长时间活动中逐步形成和巩固起来的一种定势。学习习惯的良莠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质量与学习效果以及今后的全面素质。那么,究竟应该培养小学生怎样的学习习惯呢?苏教版小语教材一至六年级教材是这样安排的:  相似文献   

19.
刘春花 《广西教育》2013,(45):56-56,64
《望月》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散文,主要写“我”在甲板上欣赏月亮时,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和“我”比赛背月亮的诗句,以及小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全文以“望月”为聚焦点,虽形散而神聚。  相似文献   

20.
一、说教材和教学目标苏教版第四册《练习3》分《学用字词句》和《读读背背》两个板块。《学用字词句》这一版块有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个内容是要求学生认读街头牌匾“证券大厦、皮肤病防治所、土产日杂公司批发部、亚新美食城”,并说说这些单位是干什么的,有不认识的字查字典。第二个内容是请学生交流在课外认识的字。《读读背背》这一版块是积累成语的练习。《语文课程标准》十分重视语言的积累,在第一学段中要求: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成语是汉语言的精粹,具有言简意赅、形象生动的特点,被誉为汉语言词汇库中的“集成块”,至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