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印度公众对转基因作物政策制定的影响和参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众对转基因作物的意识对国家生物技术政策具有重要影响。从转基因作物在印度的种植情况、印度公众对转基因作物的态度、印度政府采取的措施等方面,对印度公众对转基因作物的理解,相关政策制定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英国非政府机构科普工作中的理论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英国的科普工作中,非政府机构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科普工作,它们不仅做了大量的具体实践工作,还提出一些重要的理论思想,其工作中就包含有一些深刻的理论。本文通过分析“公众理解科学”报告以及非政府机构所做的两个相关调查,说明:目前英国的“公众理解科学”工作主要是以这样一个理论为基础而开展的,即:这项工作首先需要理解公众,理解科学家。  相似文献   

3.
“公众理解科学”是近十年来在科学普及深化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个新概念。’95公众理解科学国际会议于去年10月在中国北京召开。与会专家讨论了开展公众理解科学活动的目的、内容、手段和规律,交流了各国在促进公众理解科学,提高科学  相似文献   

4.
“公众理解科学”运动的内涵演变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发展以及民主进程的推进,西方"公众理解科学"运动的内涵与形式在20多年经历着不断的演变,从以科学共同体为主体的公众理解科学发展到科学共同体、政府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科学理解公众.本文通过回顾、总结"公众理解科学"的历史背景及发展历程,分析和研究了科学与社会、公众的关系的演变过程以及变化的原因、解决方案,并提出了其对我国科技政策领域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生物技术的案例对于了解英国的公众理解科学运动具有重要的意义。相关调查和分析表明,在英国,公众所掌握的生物技术知识与其对生物技术所持的态度之间没有简单的关联。公众知识与态度之间的复杂关系,与政府和科学共同体所提供的信息的可靠性有关。疯牛病事件,突出反映了公众与政府和科学共同体之间的相互不信任感。而要实现信任,就需要在社会语境的框架下分析公众的观点,并加强公众与科学共同体之间的对话。  相似文献   

6.
布赖恩·温的公众理解科学理论研究:内省模型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刘兵  李正伟 《科学学研究》2003,21(6):581-585
温是英国公众理解科学理论研究领域中的一位重要人物,通过对坎布里亚羊事件进行详细分析,温认为,在英国的公众理解科学中,有问题的不是公众对科学的无知,而是科学自身和科学机构的无知;但是科学及其机构却没有意识到他们自身的缺点,缺乏内省性。相反,这种内省性在坎布里亚地区的公众中却表现得非常明显。因此,温对传统的英国公众理解科学理论模型提出了批评,提出了他对公众理解科学的看法。本文讨论分析了他的可称为内省模型(reflexivitymodel)理论。  相似文献   

7.
焦微玲 《情报杂志》2007,26(10):36-38
在借鉴加拿大、美国、英国和新加坡等电子政务发展取得巨大成功的国家以公众为核心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体系的成功经验和国内外学者大量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电子政务公众满意度评估的七个基本要素,即测评模型的潜在变量。然后将这些潜在变量转化为可测变量,同时将可测变量转化为直接面对公众的测评问题,并以此形成调查问卷,获得实证研究的数据。接着提出我国电子政务公众满意度评估的测评模型,并通过获取的样本数据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8.
在科学和技术发展的社会,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促进公众对科学的理解,已引起社会各界关注。因此,本文以英国的《公众理解科学》考试及相应课程为例,分析英国将公众理解科学引入正规教育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为科学教育的改革以及正规教育之外的公众理解科学活动的开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20世纪美国"公众理解科学"活动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发俊  史玉民  徐飞 《中国科技论坛》2007,281(2):105-110,144
本文从公众理解科学的内涵演变、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等方面对20世纪美国“公众理解科学”运动进行了分析与评述。美国的公众理解科学运动对我国当前科普理论研究与公众科技素质分析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公众理解科学的宗旨是让公众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增加公众对科学的了解和信任,促进国家的竞争力和繁荣。但在发展历程中,公众理解科学运动中出现了很多与其宗旨相矛盾的地方。对这些矛盾进行了总结,并对矛盾背后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科学哲学是从哲学角度对科学及其相关理论进行的追问与反思。科学哲学不仅可以让公众理解科学本质、领悟科学精神,还可以促使公众理解科学发现的逻辑、培养公众的科学认知能力,以此为基础,促进公众正确理解科学的合理性与科学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2.
国际科学素质评估的比较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以美国“公众理解科学技术调查”为代表的国际成人科学素质评估,和以国际经合组织“国际学生评估项目”为代表的国际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评估活动进行了述评,就完善我国公民科学素质评估体系提出了若干操作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钱雪元 《科协论坛》2004,19(12):42-42
在欧美发达国家,随着公众理解科学活动的逐渐深入展开,公众与科学互动的趋势正在加强。通常,科学是研究人员和科普工作者向社会的传播,但现在从社会向研究人员的传播要求日益增长。它反映了“公众”需要“理解科学”的逆向趋势——“科学”需要“理解”公众。  相似文献   

14.
我国公众科学素养测评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三个阶段简要分析我国公众科学素养测评实践,讨论了我国公众科学素养测评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从我国实际国情出发,在综合考察他国公众科学素养测评经验基础上,提出了促进与完善我国科学素养测评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5.
兴起于二战后的公众理解科学(Public Understanding of Science/PUS)在现时代的突出涵义为:帮助公众理解科学知识以适应日新月异的现代生活,同时,促进公众与科学的沟通交流与平等对话,推动公众参与科学决策。公众理解研究(Public Understanding of Research/PUR)作为新路径的尝试,试图就当前处于进展中的科学研究进行传播,对于公众与科学在研究过程中的交流互动,实现公众参与科学的研究方向与相关政策决策,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意义。  相似文献   

16.
日喀则地区农牧民科学素养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充分分析论述国内外科学素养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调查区域的实际情况和国际普遍通用的公众科学素养调查指标,就日喀则地区农牧民对科学术语和概念的掌握与理解、对科学研究和方法以及对社会发展进步的影响的了解、农牧民获取科学信息的渠道和对科学感兴趣的程度等作了分析,并就农牧民科学素养的提高提出了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7.
对公众理解科学研究领域唯一一种国际期刊《公众理解科学》(Public Understanding of Science)1992~2005年间研究论文的内容、栏目、作者及国别等作了计量分析,揭示出国外公众理解科学领域的研究重点、学术现状以及该领域研究的国家分布和世界研究中心所在,并对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状况进行了初步思考。  相似文献   

18.
刘玉涛  卫莉 《科技风》2014,(6):277-278
公众对科学应该持有一种理性信任的态度,全面理解科学是公众理性信任的前提,规范的同行评议与公众参与制度是构建公众对科学理性信任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19.
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是当前世界各国科技人员和全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随着科学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公众的科技素养对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社会文明程度的作用日益增强。七十年代,国际上把科普活动扩展为“公众理解科学”。一些发达国家把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看成是保持国家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和未来世界竞争的关键。我国在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促进公众理解科学方面也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相似文献   

20.
科学素养研究的新视角:基于职业人群的测评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目前科学素养理论研究和测评现状,分析了公众"全民科学素养测评"存在的主要缺陷,探讨了从公众"全民科学素养测评"走向职业人群"分众科学素养测评"的新模式,分析了科学素养的结构并提出了五维度测评体系;同时,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提出了确定五维度权重的一种方法。在此基础上,对中医药从业人群的科学素养开展了案例测评,从而验证了职业人群测评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