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张仲景文化是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知识理论体系和临床实践体系。尽快对张仲景文化传统知识实施有效的保护是摆在我国中医药界重要而紧迫的现实问题。要启动张仲景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完善现有的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制度,制定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的专门法律,建立张仲景文化传统知识保护名录,明确张仲景文化传统知识产权的受益人,积极参加和制定保护中医药知识产权的国际公约。  相似文献   

2.
广西拥有丰富的医药遗传资源和民族传统医学知识,具有开拓东盟市场的知识产权基础和政策支持。由于目前民族中药产品和疾病诊疗方法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面临许多困境,而且医药遗传资源和民族传统医学知识不属于知识产权保护范围,给广西民族医药开拓东盟市场增加了不少困难。因此,必须加强对广西民族医药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对遗传资源和传统知识实施特别保护,并加强广西与东盟各国在民族医药领域的知识产权合作。  相似文献   

3.
传统知识的法律保护初探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知识的价值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并日益得到广泛利用,因而拥有传统知识的社区、民族和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要求法律保护传统知识的呼声越来越高。然而,大多数传统知识产生的年代久远、属于集体创造和口头传播,很难利用现行知识产权制度予以保护。因此,有必要在分析现行知识产权制度保护传统知识的实践与局限性基础上,探索其他的法律保护形式,并结合我国对传统知识保护的现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陈波在《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中医药“老字号”著作权保护的法理思考》一文中指出,中医药“老字号”不仅是各“老字号”传承人历经多代努力的结果,也是中国传统中医文化的重要表征之一,属于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传统知识所包含的信息的本质不同,以及表达方式的多元化,很难得出一个确切的概念。根据WIPO2001年发布的《传统知识持有者的知识产权需要和期望:WIPO知识产权和传统知识事实调查团报告》认为,传统知识可分为民间文学艺术表达(包括创作和表演)、传统科技知识(包括生活知识)、传统标记(包括符号和名称)、传统知识相关的生物资源、有形文化财产(可移动和不可移动的)和传统生活方式及其要素六大类。显然,中医药“老字号”是传统知识的重要类型之一。不过传统知识的知识产权理论与传统知识产权理论有很大区别和差异。其中重要一点就是,在知识产权主体的立足点上角度不同。传统知识产权理论关于主体的立足点是强调具体的直接的创作者,具有方法论的个人主义特征;而传统知识之知识产权理论关于主体的立足点是强调知识创造的整体性、群体性,其方法论特征是集体主义的。从这一点而言,传统知识的知识产权理论势必会颠覆传统的知识...  相似文献   

5.
当今传统知识日益成为科技文化创新的要素。因此,对传统知识资源的知识产权进行必要的法律保护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在分析维吾尔传统医药学的特点及维吾尔医药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等有关内容的基础上,针对目前新疆维吾尔地道药材知识产权保护中的有关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关于西部民族地区保护和发展民族文化中的几个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民族这个人们共同体是文化的创造者和重要载体,没有民族就无所谓文化。不同民族的文化是在一定的自然地理环境里,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历史传统等条件下形成的。文化是民族存在的重要的表现形式。经济工作与民族工作的关系、民族传统文化与创新发展的关系、资源开发与保护生态的关系、国民教育与民族教育的关系是西部民族地区保护和发展民族文化中需要处理好的几个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7.
姚安县位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本土民族文化、中原汉族文化与外来宗教文化交互相溶的多元传统文化。这类区域性民族文化与该地区的历史事件、民族聚居、文化互动等关系密切。加强区域民族传统文化的研究与保护是当今民族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以姚安县为个案对民族文化发展与保护加以探讨,对许多民族地区的类似性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传统知识保护主要是围绕文化遗产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或者人权展开,作为一种知识产权法,商业秘密法可以保护持有人免受外来者不当地获取、披露和使用一部分传统知识。利用商业秘密法保护传统知识,可以增进少数民族与外来者(包括人类科学家、生物勘探者)之间的信任,鼓励有价值信息的披露,从而有益于整个社会。一般来说,侵害商业秘密有违反合同义务、违反非合同义务(诚信义务)、不正当获取三种形式。传统知识保护有"防御性保护"和"积极性保护"两种方法。  相似文献   

9.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二十一世纪以来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它代表了一个国家、民族或群体的文化传承,它包括五项内容。国家对它的保护方式通常是整理名录、保护传承人和法律保护。法律保护是最有力的保护方式,也是法制社会的要求,它包括专门法的保护和知识产权法的保护,后者的保护对保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最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云南少数民族历史档案源于民族传统文化,是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录与传承方式。随着云南民族文化生态环境的变迁,少数民族历史档案的生存环境日趋恶劣,这就要求以国家政策为引导,在民族文化遗产保护框架下,整合政府和社会资源,对少数民族历史档案进行全面保护。  相似文献   

11.
畲族是浙江省内一个重要的少数民族,博大精深的畲族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畲族历史积淀的产物,它对于畲族的生存和发展起过重大的作用。然而受现代化进程的发展、汉族文化冲击以及地域、经济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古老的畲族文化渐渐遗失,以一种弱文化的姿态存在于人们生活的边缘。保护畲族文化、促进畲族经济发展是当前一项重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12.
现行民俗旅游开发的弊端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民俗风情是我国一项独特的旅游资源。合理开发民俗旅游,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又可宣传展示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实现民族文化与民族经济的良性互动,但同时也给旅游地的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带来诸多方面的消极影响和负效应。正确认识我国目前民俗旅游开发的弊端,研究其解决的对策,对于维护本土文化的传统性,促进接待地的旅游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我国民族地区地方课程及其政策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地方课程是为了保障和促进课程适应不同地区的需要,由地方根据国家课程管理政策、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及学生发展需要,结合本地的优势和优良传统,充分利用本地的课程资源而自主开发并由地方管理的课程。我国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教材的开发与利用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民族地区地方课程开发的政策、目标与内容等均有着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14.
栗涛 《怀化学院学报》2011,30(4):115-116
对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工作多属"静态保护"范畴.要真正、保护、传承和弘扬民族民间文化,还需要从其活元素的"动态保护"方面着力,即让优秀的地方文化资源进入课堂,从基础教育开始,对孩子们进行民族民间文化的乡土教育,乃是保护、传承和发展少数民族民间文化不可或缺的任务,让民族民间文化教育走进课堂,则是完成这项艰巨的工程性任务必然...  相似文献   

15.
民族文化村寨是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活栽体,加强民族文化村寨的保护与建设,保护民族文化,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黔南州三都水族自治县拉缆乡排烧村排烧苗寨,是一个原生态的、典型的、有文化内涵的民族村寨,本文以它为个案,探讨民族文化村寨的保护、建设、开发、利用等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中华民族是一个多元一体的整体,文化在其形成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儒家文化为中华民族内部的族际伦理奠定了宽容开放的伦理基调,而民间宗教传统则在日常生活层面具体细微地雕琢共同的民族精神。承继先秦巫祝文化的遗存、糅合了儒释道三教精神、带有原始宗教色彩的民间宗教,对于中华各个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和生活俗常都有或多或少的影响,这增强了中华各民族间的精神联结,促进了民族混居地区各族生活习俗的趋同性,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化认同与民族融合。但是民间宗教在当代社会中的现实处境,致使其文化功能部分丧失。  相似文献   

17.
旅游情景下的族群认同是一个动态多维度的结构体系,容易受到外部经济、文化环境与内部族群认同成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文章通过搭建旅游情景下的族群认同测定模型解析这一动态系统。研究发现:旅游情景下的族群文化变迁是影响族群认同的重要考量因素,外来文化交互作用于本土族群文化在旅游社区中形成的旅游文化在族群认同变化中起到重要作用。同时以大理双廊旅游发展中族群认同状况的实证调查为例,发现急速发展的旅游业正通过经济、文化的形式改变着本土族群的社会、文化的发展,进而影响着当地居民的价值观与族群认同。  相似文献   

18.
水西彝族文化历史悠久、灿烂辉煌,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水西文化进行梳理,透视其在当下经济社会生活中的生存现状,提出保存和弘扬水西彝族文化对策思考,为打造区域文化特色、促进民族平等团结做好文化支撑,是水西彝族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命题。  相似文献   

19.
我国中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打工经济对民族服饰传承有极大的负面影响。近年来各级政府倡导扶持的留守经济让更多的传统技艺的传承人留在当地,并恢复和繁荣了文化生产圈,它从多方面促进了传统服饰文化的传承,传统民族服饰文化也为留守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20.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教育的文化环境,民族教育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主要途径,民族教育立法可以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我国民族教育立法在传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存在不足,必须树立科学的民族教育立法指导思想,既注重少数民族接受主流文化的权利的保护,又重视民族教育在传承和发展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作用,同时还必须明确民族教育立法的基本原则,为民族教育立法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