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课堂中引入“数字化实验”仪器,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设计方案、分组实验、探究“化学腐蚀速率和原电池腐蚀速率的大小”。运用压力传感器和常用的仪器药品设计出两个简单易行的实验方案,在具支试管中测量锌粒在化学腐蚀和原电池腐蚀中产生气体的压强,从压强—时间的曲线变化,得出“原电池腐蚀速率大于化学腐蚀速率”这一结论,并通过概念迁移、数据处理,定量计算出两者速率比。用简单的实验体现抽象的原理,培养学生科学探究和创新的能力,用压强表征反应速率,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和应用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用实验显示钢铁腐蚀的普遍性,证明钢铁腐蚀主要表现为有氧气参加的原电池反应,并通过微型实验检验正负电极有关离子的生成,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掌握钢铁吸氧腐蚀的相关知识.  相似文献   

3.
以铁的吸氧腐蚀的原理探究为项目,通过“分析暖宝宝的成分”“设计实验探究暖宝宝发热的原因”“设计实验验证原电池的电极产物”以及“改进实验验证氧气是否参与反应”四个任务,帮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建构实验探究模型以及深化对铁的吸氧腐蚀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4.
1 实验原理 金属的电化腐蚀是由于各种原因构成的原电池(微电池)而引起的腐蚀作用.铁和铜构成原电池时,铁是负极,铜是正极.铁的表面有一层中性或偏碱性电解质溶液时,溶解在水中的氧从正极上获得电子,这种情况称为吸氧腐蚀.  相似文献   

5.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其中,对原电池模型的认知是培养学生模型认知素养的重要载体,而金属的电化学腐蚀原理同时承载着原电池模型的抽提和应用过程,对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具有重要意义。以“军舰的腐蚀原理”为项目,围绕模型的建构与应用过程展开学习活动。学生自主建立金属腐蚀与原电池模型的关联,建构模型,通过实验验证模型合理性,并主动应用模型解释真实情境下的问题,发展高阶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6.
针对钢铁电化学腐蚀课堂演示实验的一些问题与异常现象,文中从电极电势的角度理论分析了析氢腐蚀与吸氧腐蚀的竞争关系,并探究钢铁发生析氢腐蚀与吸氧腐蚀的体系pH临界条件,解释了演示析氢、吸氧腐蚀出现异常现象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利用双液原电池改进了钢铁电化学腐蚀发生装置,使析氢、吸氧腐蚀可以单独进行,避免演示过程中异常现象的出现.  相似文献   

7.
在人教版"化学反应原理"模块教科书中,第四章《电化学基础》包括原电池、化学电源、电解池、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等4节内容。其中,"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既能让学生体会到电化学知识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又能使学生对电化学基础知识得到巩固和深化。  相似文献   

8.
全国普通高校的招生考试是一场竞争激烈的选拔性考试 ,命题者总是别具匠心地从认知和能力的各个方位考虑编拟试题 ,考生也只有对各个知识点有多角度理解 ,并充分发挥自己的诸多能力 ,方能应付全方位的考查。本文仅以“原电池”为例 ,谈谈对该知识点的多向思维。“原电池” ,《考试说明》的要求只是 :理解原电池原理(另有熟记金属活动性顺序、了解化学腐蚀与电化学腐蚀及一般防腐蚀方法 )。怎样从多角度理解呢 ?1 .从能量变化角度看 ,原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2 .从构成条件看 ,原电池要求 :(1 )有两种活动性不同的导体 ;(2 )导体…  相似文献   

9.
为了加深电解池、原电池等实验原理,认识金属电化学腐蚀的原因,本实验从原电池、电解池、电化学腐蚀、水果电池等四方面展开研究。从实验中我们解决了如下问题:对比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总结电解池的一般构成条件。镀锌铁与镀锡铁在镀层破损后,哪种铁片更不容易生锈?为什么?金属导电和电解质溶液导电的区别是什么?  相似文献   

10.
铜锌原电池作为学生学习原电池的基本模型,不具备原电池工作原理的普适性,从而导致师生对原电池的理解存在诸多困境.对北京市某示范高中的158名高一学生进行测试发现:绝大部分学生认为"电极材料必然活泼性不同","电极材料的不同是产生电势差的本质原因",学生对原电池工作原理的理解局限于铜锌原电池模型.基于此,构建了原电池认知的通用模型,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1.
针对各种版本初中教材“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的争论,运用吸氧腐蚀原理构建原电池,利用数字化传感器设计实验,验证利用铁的吸氧腐蚀测量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铁的吸氧腐蚀实验可以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相似文献   

12.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在《化学反应原理》选修模块中要求"能解释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原因,认识金属腐蚀的危害,通过实验探究防止金属腐蚀的措施。"教师开展"钢铁吸氧腐蚀"教学时大多依赖多媒体动画演示以配合理论教学,相关实验也仅限于“防止腐蚀”,而不关注“如何腐蚀”——钢铁腐蚀为何主要表现为有氧气参与的腐蚀?腐蚀时发生了什么原电池反应?  相似文献   

13.
利用出声思维技术对30名普通高中高一学生在经过必修模块"原电池原理"学习后的认知水平进行了测查。通过测查数据的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绝大多数学生达到了识记水平,多数学生能达到初步理解水平。(2)学生对原电池与氧化还原反应之间的关系还不能很好地领悟和理解。(3)学生对原电池原理只有达到了理解水平,才能快速准确地解决一些复杂原电池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金属在电解质溶液中的腐蚀行为作为研究内容,结合溶液中腐蚀体系的基础理论——双电层模型的发展、演变、包容等特点,旨在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溶液中腐蚀行为发生的物理与化学过程和离子运动的特点对电势,进而对腐蚀速率等因素的影响。本文提供了一种更加系统化、条理化的方式展现给学生,可提高教师的课堂授课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5.
人教版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在探究生铁的腐蚀实验中,只涉及到了生铁的吸氧腐蚀。本人经过反复研究和实验,设计出简单易行和实验效果明显的对比实验,比较了生铁的吸氧腐蚀、析氢腐蚀的快慢及产生的原因,并加以应用和拓展,帮助学生理解高考中类似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案例描述】下课后,一同学追出教室,向教师提了一个在教师看来不值一提的问题——生:在潮湿空气中,钢铁是发生吸氧腐蚀还是析氢腐蚀?师:吸氧腐蚀。生:哦,是我忘了!第二天,该学生又拿了个同类型的问题向教师请教——生:由铁、石墨、饱和食盐水构成的原电池,正极反应是H得电子,还是O2得电子? 师:这个问题和上次“吸氧腐蚀和析氢腐蚀”的问题实质上是同一问题。H 得电子的话,则析出氢气,O2得电子则称“吸氧”。最终是H 得电子还是O2得电子,主要取决于溶液的酸碱性。只有酸性溶液才有可能“析氢”。饱和食盐水呈中性,发生的是吸氧腐蚀。生:…  相似文献   

17.
原电池和电解池能让学生客观地观察和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理解电极反应的原因,是了解和应用原电池及电解池的关键。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就高中化学教学中关于原电池与电解池的教学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原电池的化学原理是高中化学《电解质溶液》中的重点内容之一。为使学生比较容易掌握原电池原理,我对高三《化学》选修本P49页“原电池示意图”作了改进,制成了“原电池原理演示仪”。  相似文献   

19.
实验证明,金属材料(如铜)和硫酸铜溶液可以构成原电池。笔者现简单介绍浓差电池,以溶液中铁钉的腐蚀为例说明浓差电池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一、问题的提出笔者在高二电化学教学中遇到这样一道练习题:原题:下列各组金属和溶液,能构成原电池的是  相似文献   

20.
一、“电化学”考点的“考点说明”1.理解原电池原理,熟记金属活动性顺序,了解化学腐蚀与电化学腐蚀及一般防腐方法;2.了解电解和电镀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