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素质教育从“三全”走向“三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的素质教育应当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为目标.21世纪的中国太需要创新人才了!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和学生都应当有这样的危机感、使命感和责任感.  相似文献   

2.
对于学生终身发展最重要的基本素质:校长教师认为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身心健康以及创新精神是学生终身发展最重要的基本素质。校长、教师都认为在学生身上实际体现得较好的课程目标是基础知识技能、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69.8%学生认为学校教育实际关注的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相似文献   

3.
<正> 素质教育着眼于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21世纪学校教育发展的方向。心理学家波亚杰指出“教育的首要目标在于培养有能力创新的人,而不是重复前人所做的事情”。因此学校必须确定培养创造性人才的素质的教育目标,从传授、继承已有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育转变为着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育。  相似文献   

4.
一、要确定德育的核心地位 20世纪80年代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行21世纪人才素质研讨会,会议认为,21世纪人才要通过学术、职业、事业心三级证书,提出没有事业心证书,学术性证书、职业性证书,人的潜能就难以发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21世纪教育报告强调,21世纪的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有知识、会做事,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做人。我们的教育,就应该是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的人,有科学文化知识和开拓能力的人,有志、有为、德才兼备的人。  相似文献   

5.
尽管各国教育在走向21世纪的时候面临的问题和侧重点不同,但是,在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以及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发展主题的背景下,人的创新与合作精神将成为21世纪的时代精神,成为人生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国的中学教育都将面临着加强青少年学生创新与合作精神培养的共同任务。这是不久前参加由北京大学附属中学发起的“21世纪中学教育论坛”的世界著名中学校长们达成的共识。北京大学附中校长赵钰琳认为:中学教育培养的学生必须具有掌握和应用知识、信息的能力,必须具备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的能力。而中学阶段创新教育的主要目…  相似文献   

6.
21世纪是信息时代,是一个充满着创造与竞争的高速发展的新世纪,也是我国教育事业大发展的新时代。新世纪给青年一代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希望21世纪的学生要具有进取、创新精神,具有较宽广的知识面和初步的社会适应性,具有获取信息和知识的能力,具有对社会、国家和人类负责的意识和责任感,具有优良的学风和严谨的治学精神,具有被人领导和领导别人的团队精神,而且每人都具有自身的特长和个性。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从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变为首先关注人的发展,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育环境,提供给学生充分发展的空间。”在21世纪,世界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是:教育将成为一种面向全体的全民教育,贯穿一生的终身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突出个性的创新教育。在新的世纪,中国将在世界上占有什么地位,关键是人才的素质,其核心是国民的创新精神。因为没有创新,就谈不上前进和发展。以开放题为切入点的开放式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较佳途径。  相似文献   

8.
21世纪的新一代除了应具备健康的体魄和较全面的科学技术、技能,而且更必须是一个道德高尚、充满活力和竞争意识、有创新精神的人。因此,笔者认为,抓住思想品德教育的薄弱环节,寓德育于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团队精神和坚强毅力等美德很有必要。一、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陶行知说过:“知责任,明责任,负责任。”因为只有具有高度责任感的人,才会主动承担对家庭、朋友、社会的责任,才会努力报效祖国,回报社会,服务人民。我针对学生受到社会上某些不良思想影响的现象,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首先我让他们从家里做起,在家关…  相似文献   

9.
一、人文教育的重要性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社会,知识经济社会的发展是以社会、人和环境的协调与统一为特征的发展,将更重视人的发展,追求人的价值和完善,更加重视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平衡。黄济先生将21世纪的人才概括为“一个现代化的未来的人,不但有知识,有能力,有才干,有胆识,有开拓思想,有创造精神,还要有科学的思想方法,有高尚的品质,有广阔的眼界和胸怀,有崇高的理想和目标,是一个伞面发展、有高度社会责任感、主体性高度宏扬的人”。实际上,就是进一步重视人文教育,实行“全人格教育”。  相似文献   

10.
李亮 《考试周刊》2010,(8):91-92
21世纪是一个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新世纪,高校要跟上时代的潮流.努力培养适应21世纪经济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新世纪高校素质教育应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以学生素质发展为中心,以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为双翼,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学生全面成才为目标.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加强培养适应21世纪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四有”新人。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之初,适应新的国际教育形势的变化,我们国家开始了全面的新课改,制定了各课程的新目标,其中历史课的总目标是:“对学生进行公民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创新精神、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在这种新的要求下,中学历史的素质内涵相应的也要发生改变,其提高途径也要围绕这个目标做较大的调整。  相似文献   

12.
张建芬 《考试周刊》2011,(57):76-76
“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创新教育,而减负是推行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基础。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教师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对教师而言,社会责任就是要对自己的岗位负责.为自己的学生付出,是否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是一个教师最基本、最重要的素质。只有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的老师.才能培养出富有良好社会责任感的一代。时代呼唤教师必须要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楷模。教师的社会责任感主要表现在师德高尚,勤奋工作,特别要以身作则,热爱学生.引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使学生成为关心国家、社会、民族、他人的人。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 ,人类对人才的需求已不再局限于知识型 ,而更迫切需要“头脑型” ,即开拓型、创造型的人才 .“新课标”的研制开发 ,是新形势下“人本教育”的迫切要求 ,它把素质教育的切入口———创新教育 ,提上了议事日程 .“问题解决”、“抛锚式”、“探究式”、“研究式”等教学方法 ,其根本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开拓创新意识 .“知识的获得”不是教育的最终目标的归缩 ,教育的根本目标是通过学生自己对知识的建构 ,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数学精神 ,其中“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是它的核心 ,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根据认知建构理…  相似文献   

14.
进入21世纪,人类加快了向现代社会迈进的步伐。责任感是现代人的标志。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被称为教育的“第五目的”。当前,我国正在构建和谐社会,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建设责任社会的过程。幼教工作是一项需要童心、爱心和责任心的工作。因此,培养幼师生的责任感不仅是民族复兴、社会和谐的需要,也是将来教育“祖国的未来”的需要。如果缺乏责任感,就难以造就21世纪的高素质幼师生,“一切为了儿童”也将成为口号。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童年时代由谁引路,周围世界中哪些东西进入他们头脑和心灵,决定着长大以后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幼儿教师是否具有强烈责任感,势必会影响到幼儿责任感的养成。  相似文献   

15.
面向21世纪的教育,应当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灵魂。现代社会要求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当前,我们的素质教育要以创新的意识为核心,构建新的教育模式,让学生学会获取知识和信息,让学生学会应用知识和信息,让学生学会创造知识和信息。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以知识为驱动力,以创新为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新世纪语文教育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的基础教育系统正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开展创新教育正是实现这种转轨的关键所在。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创新教育既是冲出“应试教育”怪圈的突破口,也是转向“素质教育”的切入点。创新教育追求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激发和培养全体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启发学生创造性地学知识,创造性地用知识,而不是使学生成为被动地接受知识、消极地存储知识的“记忆仓库”。培根有一句名言:“知识就是力量。”其实更准确地说应该是:知识只有创造性地运用才能产生力量,知识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产生力量。21世纪人们对创新教育的关注超过了以往任何时候。世界各地的教育专家、大中小学校长在“21世纪创新教育论坛”上就如何建立创新教育机制,培养适应21世纪的创新人才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8.
《娄底师专学报》2013,(3):44-44
主持人语创新是人才强国的时代要求,是大学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综合围力的竞争,说到底是创新人才的竞争。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大学如何培养创新人才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战略性目标和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无论是发达同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始终是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美同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毕业的教育家布鲁贝克认为:在20世纪,美国大学在服务社会和变革社会方面仅次于美国政府,是社会新思想的源泉、推动者,是青年人和教师创新思想碰撞、火花进发的地方;大学的核心和灵魂,是培养高素质创造性的人才,不断创新知识,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作为转型时期的中国大学,离创新性校园的距离还较远。  相似文献   

19.
江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也明确指出:“要适应未来教育发展的动向和趋势,走改革和创新之路,建立面向21世纪现代教育体系”,“要全面推进面向全体学生,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因此,向学生传授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已成为高校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20.
季小敏 《语文天地》2009,(12):76-77
21世纪是以知识的创新和应用为重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向教育发起了挑战!向语文教育发起了挑战!现代社会需要的是“自由而充分发展的人”。我们的语文教育在课堂教学中还要努力去解放学生的心灵.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满足他们对美好的精神生活的个性化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