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功能肌电刺激结合常规方法进行康复放松治疗的新方法。探索如何在节省神经能量的情况下提高和发挥肌肉力量以及如何在训练后迅速恢复肌肉力量。证明了采用电刺激方法可以在短期内有效提高肌肉力量。  相似文献   

2.
等动测试具有二个基本特点,首先,运动的角速度相对稳定,不会产生爆发式等运动现象,但肌肉收缩时的张力却有变化;其次,在整个活动范围内进行运动所产生的阻力与作用的肌力成正比,肌肉在动作全过程中的任何一点都能产生最大的力量。早在1967年,Thisfle等就报导等动测试的速度可根据神经肌肉机能活动速度而选择安排,以利于不同情况下肌肉最大力量、功率、耐力的测试。我们在具体训练中,往往会遇到选择慢速高阻、或是快速低阻来进行训练,现在一般认为慢速高阻训练用来发展力量,而快速低阻训练用来发展耐力。对正常健康的膝关节,国外已有人进行了不同速度情况下肌肉力量问题的研究,但对膝伤后运动员在不同速度情况下的肌肉力量还缺乏报导。  相似文献   

3.
肌肉状况和心血管机能是身体素质的两个基本组成部分。肌肉系统——身体的发动机——是产生力量的关键;心血管系统——身体的燃料泵——是产生能量的关键。发展肌肉系统最好的方法是力量训练,而提高心血管系统机能的最佳手段则为耐力训练。  相似文献   

4.
一、肌肉力量增加的神经因素大家知道,持续地进行肌肉力量训练,随着肌肉的变粗,肌肉力量也同时增加。详细地说,就是在训练的初期,支配肌肉收缩的神经系统的机能得到改善,单位面积的肌肉力量增加。而这以后的增加,则是依靠肌肉自身横断面的增加而增加。可是通常所做的关于人的训练实验结果表明,训练有素的运动员,其肌肉的增粗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不再增加。那么象这样的运动员,即便继续进行训练也没有希望使自己的肌肉力量增加了  相似文献   

5.
这里所讲的力量训练,至少要考虑三个关系:第一是神经与肌肉的控制关系;第二是能量供给与训练过程的关系;第三是结缔、支持组织与训练负荷的关系。一、力量训练的三个关系 1.神经与肌肉的控制关系就是说,运动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的控制调谐过程。中枢神经系统向肌肉送去有控制的信号刺激,肌肉能根据接收的情况  相似文献   

6.
运动中的能量代谢好坏,直接涉及到运动员的机能状态、运动能力以及技术、战术的发挥等问题,因此在运动中如何经济合理地利用能量已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运动中,能量供应是否能满足运动的需要,这是涉及到许多方面的问题;例如:运动强度的大小、运动时间的长短、运动员的机能状态、能量储备、代谢机能,以及运动员的训练程度、训练水平,等等。其中运动员的能量代谢水平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因为能量是运动的基础和动力,离开能量供给任何机能都不能发挥出来.目前国内对冰球运动能量代谢问题研究较少,本文就此问题做了初步的实验、探讨。  相似文献   

7.
人们在以发展爆发力或速度人力量为目的的力量练习中,广泛采用了弹跳练习,跳跃练习和杠铃练习来提高肌肉力量和爆发力,从而增加肌肉弹性和神经肌肉功能的适应性变化,肌肉弹性势能加大是由于肌肉在收缩活动中接受刺激后产生牵张反射的能力得到提高。 1、全面的力量耐力训练少年运动员在训练中,主要促进身体全面发展,提高全身各部位肌肉力量耐力。这是由腰背肌力量  相似文献   

8.
王跃新 《体育科研》2003,24(3):34-34
一个有效的练习组合是能取得最佳运动成绩。然而,许多练习计划却不能达到此目的。为什么,答案很简单,因为练习内容的安排顺序不正确。例如,许多运动员以有氧活动开始练习,随后过渡到抗阻力练习,这样做就不能充分发挥机体自身利用能量基础的顺序。  在准备活动结束后,一个正确的练习顺序是以力量训练开始,这需要来自储藏在肌肉和肝脏内的血糖和糖原。力量训练后,应该转到有氧练习上。因为储藏的血糖已经被消耗,机体被迫使用更多的脂肪作为能量来源,导致消耗更多的脂肪。阻力练习所产生的肌肉刺激提高了安静时新陈代谢水平。  就力量…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短跑运动员肌肉力量训练的平衡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肌肉力量训练是短跑训练的重要环节,在力量训练中又必须要解决好肌肉的平衡协调发展问题。在力量训练中应对短跑所需的各肌肉群进行全面系统地训练,任何一方面的薄弱与不足,都将制约肌肉力量整体水平的提高和发挥,影响运动员在比赛中获得好成绩,也不利于运动员在更高水平上的继续发展。在我们的青少年短跑运动员的力量训练中对力量的平衡发展重视不足,造成了青少年短跑运动员在以下方面存在不足:一、大腿伸肌与屈肌力量发展的不平衡大腿后肌肉群是短跑运动员需要提高的一个薄弱环节,在青少年短跑训练中对大腿后肌肉群的训练重视不足。对现代…  相似文献   

10.
肌肉力量训练是短跑训练的重要环节,在力量训练中又必须要解决好肌肉的平衡协调发展问题。在力量训练中应对短跑所需的各肌肉群进行全面系统地训练,任何一方面的薄弱与不足,都将制约肌肉力量整体水平的提高和发挥,影响运动员在比赛中获得好成绩,也不利于运动员在更高水平上的继续发展。在我们的青少年短跑运动员的力量训练中对力量的平衡发展重视不足,造成了青少年短跑运动员在以下方面存在不足:  相似文献   

11.
肌肉力量训练是短跑训练的,重要环节,在力量训练中又必须要解决好肌肉的平衡协调发展问题。在力量训练中应对短跑所需的各肌肉群进行全面系统地训练,任何一方面的薄弱与不足,都将制约肌肉力量整体水平的提高和发挥,影响运动员在比赛中获得好成绩,也不利于运动员在更高水平上的继续发展。在我们的青少年短跑运动员的力量训练中对力量的平衡发展重视不足,造成了青少年短跑运动员在以下方面存在不足:  相似文献   

12.
神经肌肉电刺激摹拟肌肉力量训练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电刺激作用于神经肌肉组织的生理机制和电刺激技术系统与电刺激摹拟肌肉力量训练效果的生物力学关系的基本认识和实验研究,得出如下基本结论:(1)神经肌肉电刺激摹拟肌肉力量训练的效果显著优于肌肉直接电刺激;(2)神经肌肉电刺激摹拟肌肉力量训练使肌肉收缩的速度力量、最大力量和力量耐力均有显著的增长;(3)神经肌肉电刺激在注重提高肌肉功能群的力量素质时,能较好地满足肌群协调能力的发展;(4)电刺激能以较低的体能消耗实现局部肌群的摹拟力量训练。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神经肌肉因素与力量训练对跑步经济性(Running Economy, RE)的影响。方法:本文主要针对四方面进行了回顾总结:1)RE的测量和评价方式,2)神经肌肉因素对RE的影响,3)力量训练对RE的影响,4)耐力项目的力量训练安排。结果:神经肌肉因素是制约RE的重要方面,且力量训练相比耐力训练和和高原训练,能够通过提高运动单位募集水平、拉伸-缩短循环功能、肌肉肌腱刚度等方式提高RE,其应用前景更高。结论:耐力运动员需要更加科学化的选择评价RE的方式和提高RE的力量训练方法,以及力量训练在周期训练中的合理嵌入,从而提高耐力水平。  相似文献   

14.
<正> 前言起跳效果取决于起跳的速度,力量。起跳的速度、力量取决于起跳相应工作肌群收缩的力学效果。显然,提高肌肉收缩的速度力量,是提高运动成绩最主要的途径。径赛和跳跃运动员尤其要提高工作肌群的相对肌肉力量。近年来,国外体育科研人员和教练员十分重视与运动有最直接关系的神经肌肉组织的生理生化研究,十分重视提高肌肉速度力量和肌肉质量的研究与实验。本研究通过教育学的对比实验,以训练中下肢工作肌群神经肌肉组织机能状态的变化,以及运动中肌肉的收缩速度和支撑运动器官与地面相互作用的效果为内容,进行综合研究,旨在探讨跳跃训练中“退让”与“克制”两类练习对跳跃成绩和工作肌机能状态所产生的影响差异,确定下肢肌群退让与超等长收缩训练的典型练习——跳深练习的训练价值,及其对下  相似文献   

15.
一、目的提高速滑运动成绩一方面在于技术上不断改进,另一方面就是身体机能水平的改善和提高。在运动员技术达到一定训练水平时,后者就是显得更为重要。肌电图能直接反映肌肉活动的机能状态,帮助人们更加清楚地了解各部肌肉在完成某一动作中所起的作用,因此,目前国内外都广泛地采用肌电图这一技术作为研究手段。本文主要分析了弯道滑行时部分下肢肌肉活动的肌电变化,从而揭示了该肌群活动的规律以及各肌群间活动的相互关系,为弯道滑行的机能训练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耐力运动员较少进行力量训练,主要担心肌肉肥大对毛细血管和线粒体功能产生潜在负性的影响。但是肌肉的无氧工作能力、肌肉力量和肌肉的爆发力可能影响耐力运动项目的成绩。力量训练能够提高神经肌肉特征和无氧代谢能力。耐力训练中嵌入力量训练的训练模式可能有助于提高耐力性项目成绩。  相似文献   

17.
赵骞 《冰雪运动》2014,(4):80-83
在竞技体育运动中,运动员的力量素质水平是取得优异运动成绩的基础,是决定运动员发展潜能的关键性因素之一。白肌纤维在肌肉中比例、肌肉的生理横断面、肌肉的初长度、参与活动的肌纤维数量、肌肉的牵拉角度、肌肉收缩的形式、神经过程的频率和强度、神经中枢对肌肉活动的支配和调解能力,以及心理状态等是影响爆发力表现的主要因素,力量训练的方式对提高运动员的爆发力起到关键性作用,将肌力转换成专项能力是力量训练质量的难点。教练员必须把握住这些力量训练的疑难问题,训练中时刻注意影响力量表现的因素,注重核心区域的力量训练,力量素质训练要系统、科学、不间断、循序渐进地安排,正确的技术动作与专项结合,把握提高训练质量这几个关键结点,才能提高力量训练效果,达到力量训练的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18.
王刚 《冰雪运动》2017,(6):50-52
在力量速度体能类竞技体育项目中,力量素质的训练水平决定了运动员在比赛中成绩的获得,力量素质特别是专项力量素质的训练水平已经成为制约我国高水平运动员竞技能力提高的瓶颈因素之一.高水平运动员力量训练要符合项目比赛的特点,肌肉收缩表现出向心、离心和等长收缩等不同形式,主要体现为全面性、多元性、相持状态下体现爆发力以及无氧代谢功能状态下发挥最大力量等特点;最大力量训练普遍采用高强度短期刺激法,避免运动员肌纤维横断面明显增粗,对提高运动员肌肉内的协调性和肌肉间的协调性有很好的效果,从而可以在肌肉体积没有明显增大的情况下提高肌肉力量,有效控制体重的增长;快速力量的训练一般采用本人最大负重40%~60%负荷进行力量训练,既能发展力量,又能兼顾速度训练,肌肉收缩的输出功率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19.
以辽宁青年男篮和沈阳体育学院男篮为研究对象,采用8通道ME6000型肌电测量仪、Footscaninsole足底压力测量仪,对不同水平运动员跳投时核心区肌肉的IEMG、肌肉做功负荷百分比、肌肉的激活顺序以及足底压力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显示:IEGM随着运动员水平的升高而降低,这是长期运动训练使机能节省化的表现。省队运动员肌肉的做功/负荷百分比具有一定的均衡性,是注重核心区肌肉训练的结果。不同水平运动员跳投时肌肉激活顺序不同,运动水平越高的运动员其神经调节肌肉运动的模式越成熟,核心区肌肉可以将下肢蹬地、伸髋的力量有效的传递到上肢。省队的足底压力波形是一个光滑的波峰曲线,说明省队控制身体稳定性的能力比院队运动员的能力强.不同水平运动员垂直方向受力值与体重值的比值具有显著性差异,说明核心区良好的肌肉力量可以使中枢神经系统得到良好的适应,提高对肌肉的控制能力。因此,教练员在训练中应重视核心区肌肉的力量训练,以此来加强跳投时身体各部位的协调用力,增加腾空的稳定性,以此提高投篮的命中率。  相似文献   

20.
介绍 一般讲一个人的运动能力是由其能量输出(有氧、无氧供能和氧运输)、神经肌肉功能、(肌肉力量、关节灵活性、协调、技术)和心理(动机)、战术等因素决定的。依据运动的性质,这些因素都或多或少地起着主导作用,所有这些因素都有其各自的结构基础。运动单位、骨骼和神经肌肉系统(肌纤维类型、肌肉附着物、骨杠杆神经通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