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说过:“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今天的教育,不仅仅是向学生灌输已有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在教育过程中造就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美术教育作为人类最早的文化活动之一,更应使学生具有这方面的能力。《美术课程标准》表明:课程的改革不仅是内容的改革,也是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改革。重视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在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育以人为本的今天,适应课程设计与教育方法的改革是近几年来美术教育所关注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2.
《天津教育》2014,(11):5-5
随着教改的深入,各地课堂教学改革中的问题日益凸显。为使课堂教学改革健康发展,教师在一些方面应当进行理性而深入的思考。课堂教学改革其实是一种理念,一种思想,一种探索,一种追求,没有现成的路子,没有固定的模式,也没有统一的样板。不是搞出几个“X+Y”的简单公式,也不是提炼几个“A步B·环节”的短语,就万事大吉了。课堂教学改革不能搞“大跃进”,吃“大力丸”,喝“大胆汤”,玩“大手笔”,吹“大泡沫”。我国教育的特点决定了教改必然是一种扬弃,既不能为了“立”而破除一切。_为:了“立”而求新求异,也不能借改革之名回避传统和实际。教改必须从实际出发,不能盲目跟风。(《中国教育报》)  相似文献   

3.
新世纪的美术教育既不是“应试教育”,也不是专业知识教育,而是汇集化百科.实现知识的大广度、高深度、综合性强的“智能式”素质教育,必须通过课程改革使美术教育更适合人的发展,更适合时代发展的节奏。  相似文献   

4.
“入世”以后,伴随中国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所发生和即将发生的一系列深刻变革,中国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也必然面对极好的发展机会和严峻的挑战。高职教育的改革要具有前瞻性,这个改革的核心是人才的规格问题,人才培养的关键是课程改革问题,从而使其适应“入世”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呼唤个性化教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新课程改革中一个很重要的观点是:让学校去适应学生,而非让学生去适应学校,这里的“适应”不是将就,更不是学校让学生牵着鼻子走,而是一种个性化的教育。只有个性化的教育才能适应不同的学生。新课程在操作上提出了很多保护和张扬学生个性的措施,如:多样化的课程结构、自主探  相似文献   

6.
考试改革的龙头效应和指挥棒作用已成为社会共识,课程考核改革也不例外。课程考核本质上不是选拔性考试。所以“发现人才”应该成为其改革的核心理念,这是使“以人为本”的现代观念,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突出师范性的高师教育原则切实渗透到考试这一环节中的重要前提,中介绍的调整考核的时空位置,采用开卷形式等改革实践,体现了高师科课程考核改革的特殊性,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7.
科学技术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对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四化建设要求我们培养的不是“应试秀才”,也不是“知识型”人才,而是“开拓型”人才。但课堂教学由于它的局限性,难以适应当今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要求。因此,在改革作为教育“第一渠道”的课堂教学的同时,开辟“第二渠道”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任务。几年来,对第二课堂活动的研究和探索,使我们深深地认识到:第二堂是培养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8.
武钢继续工程教育产业化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有企业的改革在不断深化,企业的继续工程教育也面临着改革发展的任务。武钢继续工程教育(以下简称CEE)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产生、发展的,其管理模式具有计划经济时代的特征。企业继续工程教育应适应当前的市场经济,引入市场调节机制,从而进一步满足企业需求,建立一个更加合理、高效的继续工程教育体系。一、建立面向武钢的CEE产业基地很多文章明确指出,教育也是一种产业,也要实行产业化。“产业化”就是“市场化”,就是要实行教育产品的“商品化”,“使教育产业的产品成为一种可以被购买的消费”。教育产品就是“教育提供的…  相似文献   

9.
《中国教育和改革发展纲要》指出:“加快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政治、科技体制改革需要的教育体制,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①这是新形势下教育工作的新任务和新要求。因此,怎样使教育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从实践的观点来看,我认为当前主要应当解决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一、创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使教育适应我国建设的需要,是三十多年来教育改革的总目标。 教育改革的问题并不是今天才提出来,也不是今天才开始的。建国初期的改革旧教育,就是一次规模很大、范围很广的改革;一五期间  相似文献   

11.
课程改革倡导“课程即生命历程”的理念。教育与课程实施作为一种生活,它既不是学生单独生活,也不是教师的独角戏,他们在这个生活中组成一个共同体,作为共同体的成员他们在教育和课程的实施中生活,实现教育教学的共同目标。为了保证新课程改革的这一理念落到实处,必须构建“学习共同体”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2.
2005年,许多县市正式启动“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宣告“三级办学,两级负责”的模式已经结束。“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是适应税费改革的需要,也是新形势下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3.
“应该使一个人的教育适应他这个人,而不是要去适应他本身以外的东西。”目前,我们许多教师的教育教学特别是公开课教学适应的不是学生,而是为适应学生本人以外的东西。我们许多教师在公开课上玩花样、作秀、做假,使原本适应学生的公开课教学成了“目中无人”的教学,学生在公开课上不再是具体的有个性的人、有生命的个体,  相似文献   

14.
一,教育革命孕育教育新生 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绝非流水匆匆、风吹无痕的走过场,也不是局限于教学方法、教材改革的教学改良,而是一场空前的教育“革命”。国家力图通过这场“革命”改革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与管理,从根本上扭转固有的知识本位、学科本位问题,继而唤回教育真谛,还教育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5.
张远含  杨志兵 《教育家》2004,(10):37-39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发挥教育科研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促进作用,鼓励和支持学校、教师和教研工作积极进行教育改革和实验。”同时,新一轮课程改革也给教师提出了未来发展方向,即要做学习型、专家型、研究型的专业人员;21世纪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对教育提出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高的要求,教育则必须通过改革求发展来适应要求。多年的教育改革发展使广大教育工作一致认识到“科研兴校”是一个学校得以发展的重要原因和途径。  相似文献   

16.
“愉快教育”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兰州市畅家巷小学张艳玲“愉快教育”既不是“轻松教育”,也不是“无负担教育”,且不同于一般的活跃生活。而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从情感教育入手,给孩子爱与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创造性,使学生能够愉快主动地...  相似文献   

17.
一、本文关于教育改革与教学改革概念的界定“教育改革”,即使不是作为一个永恒的概念,也是一个绵延不断的过程。世界各国的教育,近代以来,经常处于改革过程中;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也是一部教育改革史(有时称为“教育革命”)。不过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教育改革的背景、方向、动力、任务以及深度与广度均有所不同。当代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共同背景是面临新的科技革命的挑战,中国则除此之外,当前还面临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挑战,以建设适应市场经济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高等教育体系为目标。因此…  相似文献   

18.
“小组合作学习”旨在改变“老师讲、学生听”等传统教学模式,以利激发学生的学科兴趣,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团队意识及探索创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从小学会与人合作,善于与人沟通、交流而竭力倡导的重要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但自从新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以来,教育界对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这一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改革初衷能否达到改革目的颇有争议,支持拥护、积极效仿者有之:“小组协作学习……已取得阶段性的成果,也已被广大实验区教师所认可和接受.”并要求“尽快在全国推广实施”;怀疑观望、甚至批评反对者也大有人在:“没有效率的教育,不是好的教育”;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作为教育的理想,但不要作为理想的教育”。  相似文献   

19.
吴春燕 《天津教育》2013,(13):26-28
当前,社会正朝着信息化的方向迅速发展。与此同时,教育信息化也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一系列的相关研究课题自然应运而生。其中之一,便是在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过去的“教书匠”型教师,已经不能适应教育的要求,新课程改革对教师也有了新的要求,新时代的教师要承担促进者、研究者、课程开发者、学习者、合作者、创新者和服务者的角色。为此,新型教师应该不断加强对自己信息素养的锤炼,提高反思性教学的能力,能够对自己的教学“提出问题一探讨问题一解决问题”,将“学会教学”和“学会学习”有效结合起来,努力提高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以适应时代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行,课程标准和课程内容的改革,也推行了课堂教学的深层改革。新的教育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再不能是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评价学生也不仅仅是考试与分数单一的量化评价,更不是用一把“尺子”而是多把“尺子”衡量学生。要从学生的统一要求和差异特征来教育学生,从课堂教学中学会学习到课内外学会做人,学会处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