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学前智障儿童普遍具有语言障碍,影响其思维、沟通交往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江苏省张家港市特殊教育学校以培养生活适应能力、遵循身心发展规律、体现学前游戏特性、关注个体差异为指导思想,根据学前智障儿童语言发展特点和学习需求,开发出学前智障儿童语言康复校本课程“生活适应+语言”,有效促进学前智障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张新周 《成才之路》2020,(10):68-69
智障儿童由于自身生理原因,适应社会能力较差,长大后在社会上独立生活、独立工作的能力较弱。儿童阶段通过个案分析科学训练,对智障儿童的社会适应力有针对性地加以干预,帮助智障儿童制定社会适应力提升策略,引导智障儿童走出封闭的小圈子,主动参与社会活动,才能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3.
体育游戏教学在我国智障儿童的教育中十分重要,通过教学使智障儿童能够具备基本的生活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教师应当针对不同程度的智障儿童设置不同的教学课程,因材施教。通过对智障儿童进行动作训练来培养他们的协调性。根据实际情况,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克服教学器材不先进、师资力量不足等一系列的问题。针对训练的具体方法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姚冬萍 《考试周刊》2011,(5):224-225
沟通和交往是人类的基本活动。对于智障学生而言,沟通和交往能力更是一种基本的生存技能。如何培养和提高智障学生的沟通交往能力?要紧密联系生活,创设生活化的课程环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移植生活,构建生活化的课堂环境;联系生活,创设生活化校园环境;融入生活,实现智障学生交往的生命价值。坚持给智障学生创造正常的生活化课程环境,从小培养他们与人沟通的意识、沟通的习惯,是提高他们的交往能力的重要条件,也为他们今后能更快地适应社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智障儿童是一个特殊群体,如果不培养社会适应能力,将来他们将没法在社会立足。智障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问题是智障儿童的家长最为关心的问题,为特校教育提出新的课题。文章主要结合新课标,论述特校学习教育教学中,创新教育方法和理念,引领智障儿童适应社会能力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6.
多数重度智障儿童记忆力较差、有语言障碍、词汇量少,难以进行正常的语言表达和沟通。根据重度智障儿童在语言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运用矫治法对其发音器官进行康复训练,并通过创设情境、创编生活实用教材,激发重度智障儿童说话的动机,多样化、有重点地开展语言训练,可以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发音技能,提高语言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丰富知识面,为今后走上社会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培智学校德育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什么?德育的内涵又该如何去理解与体现?我们认为:智障学生在社会生活中,极其缺乏规避危险的意识和自我保护的能力,而人际交往是智障儿童适应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帮助智障儿童自身解决实际问题、生存于社会生活的重要保证。在新课程中,德育的概念不仅宽泛了,而且更突出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相似文献   

8.
培智学校开展生活教育,首先要了解智障儿童生活能力的发展现状和制约因素。对江苏省东台市特殊教育学校中重度智障儿童生活能力发展现状的调查分析表明:受自身、家庭、学校、社会等因素影响,在居家生活能力方面,中重度智障儿童进餐自理能力较好,着装、如厕、个人卫生自理能力较差,在社会生活能力方面,包括安全、社交人际、环境适应、信息素养和特殊行为等,其整体水平皆较弱。  相似文献   

9.
“为了生活,适应生活”是对中重度智障学生教育目标的通俗表达。而交流能力的培养,恰恰是其适应生活的主要能力之一.是让中重度智障学生从“生物人”朝着“社会人”发展的主要途径。为此,我跳出轻度智障儿童的教育模式,在中重度智障学生交流训练中做了一些尝试,取得了一些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丁志辉 《文教资料》2013,(28):139-140
劳动能力的培养对于智障儿童有效融入社会非常重要和关键。智障儿童接受的以适应生活为中心的劳动技能教育,对其思想品德的形成和智力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对智障儿童进行劳动技能教育,可以使他们自理自立、自信自强,更好地适应家庭和社会,并终生受益。  相似文献   

11.
何卫萍 《考试周刊》2016,(11):161-162
智障学生由于大脑受损思维能力往往过于直观,抽象能力较差,概括性思维差,整体的思维能力缺乏目的性和独立性,使得他们的认知、情感、沟通能力及自我服务、社会适应能力明显落后于普通学校学生,为了让智障学生能更好地步入社会,回归主流,智障儿童教育的最终目标与落脚点,在于通过教育和训练,使他们适应社会,使他们成为能自食其力的人。因此,应以生活为中心,有计划地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多种生活劳动,在各类活动中建立有效互动机制,不断提高智障学生的生活适应能力,在可能的情况下服务于社会。  相似文献   

12.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在现代社会里,人与人的交际活动日益频繁,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性明显增强。作为培智学校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认识到,虽然智障儿童的将来或许不是辉煌的,但作为社会的公民,他们也有自己生活的需求,这就离不开与他人的沟通。换句话说,这些智障儿童可以不会写字、不会算术,甚至是不认识字,但他  相似文献   

13.
李芝 《教师》2011,(23):74-74
生活是知识的海洋,生活之中时时处处皆学问。培智学生作为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对未知的知识接受起来相对来说是较慢的。为了让智障儿童能够适应社会,生存于社会,立足于社会,培智语文教学应依据自身学科的特点与智障儿童的生活结合起来,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手段,把抽象的知识与他们的生活实际有效地融合起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在实践操作中获得适应生活的经验,提高智障儿童的生活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4.
生活化教育就是根据智障儿童的身心特点,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孩子以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生活化教育模式给了智障儿童最宽松的交流环境,最真诚的交流对象。孩子们在这种纯生态的沟通氛围中了解自我,表达想法,释放最本真的情感,展示自身的个性.这些都在无形之中提高着智障儿童的交往品质。  相似文献   

15.
中国汉字本身是一种智慧的结晶,写汉字又是开发智能的良好途径。对于智障学生来说,写字可以训练学生的精细动作能力,为智障学生今后完成较为复杂的技能打下基础。同时,学会写字又是智障学生与他人沟通交往、适应社会生活的重要技能。因此,我在语文教学中注意通过各种途径,培养智障生的写字能力。  相似文献   

16.
独立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养成,是为了缩小智障儿童与正常儿童的差别,使其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自立于社会。所以,培养智障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培养智障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是特殊教育的神圣使命。让智障儿童具备正常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与学习自理能力,才能适应将来社会生活的需要。这样,不仅可以减轻家庭负担,还能有效地减轻社会负担。本文围绕如何培养智障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进行阐述,旨在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18.
金小义 《辅导员》2014,(15):87-88
正"生活即教育",这是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它对我们今天的特殊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所谓生活化语文教学,主要是指寻求贴近智障儿童的生活经验、生活兴趣、生活情感和社会认知水平的教学内容,并用直接的、多样的、贴近的方法,加强语文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在语文中悟生活,促进智障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一、教学内容生活化,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我们可根据智障儿童的实际认知情况选择贴近他们生活的语文教学内容,把教学内容与智障儿童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语文走近学生的生活,为  相似文献   

19.
在人们日常生活与学习的过程中,语言表达能力属于文字领悟的重要部分,也是学习语文知识的基础内容。而在智障儿童实际发展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语言表达能力方面的问题,不能更好地理解语言内容,无法提升语言沟通与表达效果。因此,为了提高智障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需结合实际特点进行合理的培养,以此解决当前的智障儿童学习问题。  相似文献   

20.
智障儿童由于种种原因的限制,生活能力不能够正常发展,教师必须把智障儿童生活能力的提高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要以游戏教育为契机,在平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分把握智障儿童的游戏教育需要,利用分层教学,找到适合每一个智障儿童的游戏方式,让智障儿童在游戏中学习知识,培养他们的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