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延伸,也是达到社会公平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但学界对我国教育制度和政策公平性的研究缺乏实证考量,所提出的观点缺少客观数据分析的支持。利用一种较为新颖的度量方法,并基于2005—2006年浙江省普通小学区县级数据对义务教育财政公平程度的经验研究,发现近年来浙江省的义务教育财政改革促进了横向公平的提升,但纵向公平的"一免"(免教科书)目标没有实现。浙江省级政府应该大幅改变"一免"公平要素的权重,适当调整"一补"(寄宿生补助)公平要素的权重。  相似文献   

2.
以信息技术促进教育公平始终是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实践命题。随着教育信息化深度融合进程的加速,教育信息化进入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阶段,数字教育为教育公平带来了新的发展环境和新的机遇。在乡村振兴和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实践现状如何,正遭遇什么问题,以及如何突破等需要理清。本研究提出了我国教育信息化助力教育公平的五个阶段,预测了教育信息化助力教育公平发展的未来趋势,提出了当下信息化视角下教育公平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阐明了教育新基建加速数字教育公平“高层次、高点位、协调、升级”发展突破的关键点,以及数字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发展的政策建议。研究结论可为我国数字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教育政策。教育信息化是促进教育公平的有效手段,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本文从教育公平和教育信息化的科学内涵入手,重点分析了教育信息化对教育内部公平和外部公平的促进作用,同时指出了教育信息化是双刃剑,它能在总体上为教育走向公平创造条件,也能在局部制造新的教育不公。在此基础上,通过对位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苏州教育信息化实践的分析,进一步探讨了以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为根本的区域教育信息化发展与创新的策略和路径。  相似文献   

4.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是社会和谐的基础。远程开放教育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径,各国在实施远程教育的过程中,促进了教育公平,为大众提供了更多的教育机会,但教育公平不能是以均等教育机会为特征,更应体现于高质量的教育提供上。欧洲各国对教育公平的理解和认识对于我国远程教育促进教育公平的作用有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郝文武 《教育研究》2023,(10):22-32
教育质量是教育的生命,是教育本质规定性的纯正度充实度、教育价值满意度、教育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的统一和转化促进。教育公平是教育平等与教育效率的统一和促进,既有机会、过程和结果公平,也有区域、城乡和学校间的公平;既是教育正义的重要内容,也需通过推进教育正义来实现。高质量教育公平,是在受教育权平等基础上接受高质量教育、教育资源高质量均衡与高质量教育成效相促进、东中西部及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相互促进、教育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相互转化促进的教育公平。推进高质量教育公平,就是不断努力提升教育本质规定性的纯正度充实度、教育价值的满意度、教育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的统一和转化促进的质量水平,不断努力提升教育机会、过程、结果公平和区域、城乡、学校间的公平及其相互促进的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6.
教育公平是衡量社会公平的重要因素,我国采取的一切教育改革都是为了促进教育公平这一终极目标。现阶段全球创客运动的兴起为教育的改革提供了新机遇,随之发展起来的创客教育翻开了创新教育的新篇章,但同时创客教育又对传统教育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文章分析了创客教育对促进我国教育公平具有的优势和存在的困难,进一步探究利用创客教育促进我国教育公平的有效途径,为我国实现教育公平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7.
教育公平与和谐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七大的基本精神。和谐社会需要和谐教育,而教育公平又是和谐教育的基础。本文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阐述了教育公平的基本含义,主张"差异而公平"是教育的基本原则,并提出了办学体制灵活化、学校课程多样化、评价制度多元化、学校文化和谐化的改革建议,以实现教育公平,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教育投入是支撑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资,是发展教育事业的物质基础,是公共财政保障的重点。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规划纲要》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教育公平包括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起点公平是指每个人都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过程公平客观上要求同类学校教育设施一致,主观上要求因材施教。尊重学生个性和人格:结果公平,指学生接受教育后都能达到基本标准,获得学业成功,得到全面发展。近年来,江苏省泰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采取有力措施持续加大教育投入,促进了教育公平和教育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9.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建成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不断缩小区域差距”。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成为了当前各地教育行政部门重要的研究和实践课题。下面,以近年来浙江省奉化市城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的实践为例,作一些粗浅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教育公平是衡量社会公平的重要因素,我国采取的一切教育改革都是为了促进教育公平这一终极目标。现阶段全球创客运动的兴起为教育的改革提供了新机遇,随之发展起来的创客教育翻开了创新教育的新篇章,但同时创客教育又对传统教育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文章分析了创客教育对促进我国教育公平具有的优势和存在的困难,进一步探究利用创客教育促进我国教育公平的有效途径,为我国实现教育公平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1.
浙江省产业结构调整与高职教育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浙江省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也面临着新一轮的调整。产业结构的调整必然影响到高职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如何顺应产业结构的调整,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是高职院校应该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基于浙江省产业结构调整的现状,分析了浙江省高职教育面对产业结构的调整所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从1999年起,在快速发展的区域经济的支撑下,浙江省高等教育开始超常规发展,在经历了创建高教园区、创办独立学院、构筑区域人才高地、建立高新技术基地、推动产学合作等极具特色的发展模式后,至2005年,浙江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居全国第一。然而,在发展过程中,浙江省高等教育也暴露出办学层次不高、校企合作不深、对区域经济发展贡献力偏低等问题。今后浙江省高等教育的发展,需要提升教育质量,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发展研究生教育,创新产学研合作平台与载体。  相似文献   

13.
建国后,浙江省特殊教育经历了两个阶段:1949年至“文化大革命”结束,是初步展开阶段;“文革”结束后至今,是快速发展阶段。经过60年的发展,浙江特殊教育取得了长足进步,促进了残疾儿童权益保护工作。历史经验是:政府高度重视是前提,经济社会发展是基础,制定政策法规是保障,加大投入是关键,统整特殊教育发展与残疾儿童权益保护是深层动力。当然,浙江省的特殊教育也面临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社会分层的视角,以浙江省温州市为例,对民办教育的发展策略作了新阐释,提出了社会中间阶层是民办教育的服务主体和发展策略定位所在的观点.同时,对社会中间阶层的教育诉求作了明晰的勾勒,进而提出民办教育发展的基本策略和自律机制的构建,并对公共教育政策介入民办教育提出行动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通过调研国内外继续教育工作现状和发展,以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为例,分析继续教育工作的内外部环境,结合实际情况,从战略上精准定位,梳理品牌化建设思路,提出继续教育品牌化建设的重点和具体措施,推进继续教育工作以质量和品牌为导向的内涵式发展。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根据教育部《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的规定,众多独立学院纷纷在办学区域上与母体脱离,开始在异地办学。而在异地办学过程中,学生稳定无疑成为学院的首要任务。本文以浙江省独立学院为例,就独立学院异地办学模式下影响学生稳定的因素进行分析,并就其进行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17.
遵循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注重与强化职业教育的科学研究和发展方向是实现职业教育为区域社会经济服务的前提和保障。本文以浙江省为例,研究经济发展对经济阶段运行模式提出的变革要求,探索促进区域职业教育资源开放与市场化配置的举措,推动区域职业教育的改革与深化。  相似文献   

18.
浙江省民办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政策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浙江省成为民办教育发达的省份之一 ,固然得益于诸多省情特点 ,但相关政策和措施起到了实质性作用。为促进民间投资办学而制定激励性政策、为引导办学重点而设置导向性政策、为规范办学行为而采取制约性政策、为体制创新而形成开放性政策 ,是浙江省民办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19.
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深刻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思维方式、语言习惯以及行为方式。本文以浙江六所地方高校为例,旨在了解地方高校大学生媒介接触利用、媒介认知水平以及媒介道德自律等方面的现状,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地方高校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浙江听力障碍学生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法,对浙江省部分聋校和正在筹建的浙江特殊教育职业 学院的听力障碍学生及部分骨干教师进行调查,了解浙江省听力障碍学生中高等职业教育 的衔接状况.结果表明:浙江省听力障碍学生中高等职业教育缺乏有效衔接,具体表现为: (1)培养目标定位不清,影响了专业及课程设置的合理性;(2)教学内容重复与断档现象并 存,影响了教学质量;(3)教学方法雷同,实践教学重视程度参差不齐,影响了听力障碍学生 的学习兴趣和效果.建议:浙江省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完善体制建设,积极统筹听力障碍 学生中高等职业教育,推进中高等职业学校联合办学,建立健全听力障碍学生职业教育课 程衔接体系,推进专业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相衔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