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景颇族是一个生活在中国西南边境和缅甸东北部的跨境民族,是东南亚藏缅语民族中的一支,具有悠久的历史。本文以云南德宏和缅甸克钦邦景颇族为调查对象,对其进行景颇语使用情况和兼用语使用情况的调查,通过定量统计与定性分析,对比中国境内和缅甸景颇族的语言活力。  相似文献   

2.
严勇 《云南教育》2023,(10):20-21
<正>作为一所边疆民族地区的高中,近年来,云南临沧市第一中学(以下简称临沧一中)从众多学校中脱颖而出,成为一匹教育“黑马”。由鲜为人知到悄然崛起,这所边疆民族地区的普通中学做对了什么?让学生会学、老师会教地处滇西边境片区,没有生源优势,师资力量更谈不上雄厚……梳理下来,临沧一中的发展条件很一般。但一串数据相当耀眼:2009年以来,学校一本上线率从21%提升至94%,向“985”“211”院校输送学生3 700多名。临沧一中是如何做到的?半月谈记者到实地一探究竟。  相似文献   

3.
"一带一路"战略是推动和促进沿线国家经济文化教育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云南省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边境多民族的特点,在实现"一带一路"战略中担负着不可替代的使命,同时也为云南边境民族教育事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本文通过分析"一带一路"战略的教育要义和云南省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发展的优势,对"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推进云南边境民族教育发展的路径进行了思考,提出加强边境地区同沿线国家的跨文化交往教育,建立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机制,大力发展双语、多语及非通用语言教育,重视边境少数民族国家与民族认同,加强边境民族教育发展的制度保障,推动云南边境民族教育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对云南边境地区161名青少年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分别探讨了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开展、汉族朋友的数量、语言、文化等因素对边境多民族地区少数民族青少年国家认同的影响,并根据以上分析,从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积极推进学校思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加大汉语的普及力度,加强边境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的社会交往,以及加强边境地区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采用自编《民族团结观调查问卷》,对云南德宏民族乡镇、村寨的人群进行调查,了解青少年对民族团结的看法,分析青少年民族团结观的现状、心理结构和水平。为进一步从理论上研究民族团结的心理机制和规律奠定基础,也为我国改进和提高民族团结教育质量提供心理学的理论基础和支持。  相似文献   

6.
傣族舞蹈是中国民族舞蹈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舞蹈之一,而云南临沧耿马傣族舞蹈深受傣族群众的喜爱,堪称傣族民间舞蹈中的一朵奇葩。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耿马傣族舞蹈风格优美、糅合、含蓄,表现出傣族高超的舞蹈文化内涵,向各族人民展示出了向往和平、追求自由且性情朴实敦厚的民族风貌,舞蹈种类繁多,具有自己独特的审美特征。为了促进云南临沧耿马傣族舞蹈的更好地发展,本文从不同角度对云南临沧耿马傣族舞蹈的审美特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边境民族地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状况是关系着国家未来发展、关系着边境民族团结、稳定的大问题,因而开展对云南边境民族地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强烈的现实价值。目前边境民族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总体态势良好,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中也有几个问题值得关注。因此,边境民族地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应注重爱国主义教育的现实化和教育内容民族化相结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艺术性和可行性;加强制度建设。加大执行力度。  相似文献   

8.
关于非法移民,国内学术界长期以来研究的重点对象是中国向外非法移民问题.罗刚教授《云南边境民族地区非法移民问题及其治理研究:以河口瑶族自治县为例》一书,将“非法移民”研究的侧重点从传统研究中国公民非法移居外国,转向研究外国人非法移居中国,并将外来非法移民问题放置到主权国家非传统安全的框架结构下进行考察.该书理论方面的贡献主要有将“三非人员”纳入外来非法移民范围、总结了云南边境民族地区非法移民的基本特征、提炼了云南边境民族地区外来非法移民的成因并分析了民族(族群)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2010年3月30日至4月3日,第二届中国贫困民族地区农村教育研讨会在云南昆明和云南临沧召开。会议由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北师范大学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联合主办,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承办。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小微教授和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鉴教授率队参加了此次会议。云南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赵德荣处长、省教育厅民族教育处徐忠祥处长以及与会专家代表、云南师大师生100余人出席开幕式。  相似文献   

10.
<正>傣族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边境一带,分为西双版纳傣语方言区、德宏傣语方言区和红金傣语方言区。其中,德宏傣族地处永昌文化圈中。东汉时期中央王朝设立的永昌郡辖地极广,《华阳国志·南中志》说“其地东西三千里,南北四千六百里”。在永昌郡内及周边地区,尤其是大理、保山、德宏、临沧、普洱和西双版纳等地都是现在傣族人聚居的核心区域。可以说,傣族自古就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受到中原文化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1.
各州、市、县教育局,在昆各高等院校,玉溪、曲靖、楚雄师范学院,大理、红河学院,昭通、文山、思茅、保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德宏、临沧、丽江教育学院,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玉溪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曲靖),各中等专业学校:近期以来,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  相似文献   

12.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我到云南工作后,每到一地调研,都要了解教育发展情况。2009年以来,又先后到文山、昭通、楚雄、红河、丽江、怒江、临沧、曲靖、玉溪等地,就教育改革发展情况作进一步了解。  相似文献   

13.
以云南德宏傣族民间竹编艺术发展进行调查和分类解读。将德宏傣族传统竹器从用途及功能上分为生活用器具、生产用器具、祭祀用器具、建筑竹编器四大类。德宏傣族竹器一方面受到内地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受东南亚国家的影响,又将其与自己的本土文化再融合,从而使得德宏傣族竹器艺术也形成了相对完整的体系,呈现出浓郁的本土色彩。  相似文献   

14.
在云南"桥头堡"、瑞丽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中,以边境口岸为窗口与枢纽的边境地区迎来了良好的发展契机。文章从边境口岸物流的角度出发,对17个边境口岸进行层次定位的基础上,从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物流规模、基础设施及信息化发展水平四个方面构建边境口岸腹地城市物流指标体系,对云南边境口岸腹地城市物流进行了综合评价。通过运用引力模型对云南边境口岸腹地城市之间的物流联系强度和隶属度进行了测度,结合云南边境口岸层次定位、腹地城市物流的等级结构,构建了以"瑞丽、磨憨、河口"为核心口岸,以"大理、普洱、红河"为核心边境口岸腹地城市的滇西、滇西南、滇东南三大物流圈,为提升云南边境地区的对外开放、深化与南亚、东南亚的经贸合作提供强大的物流支撑。  相似文献   

15.
该文运用调查法检视云南边境H县少数民族小学生的"汉化"现象背后的少数民族小学生的民族认同危机,初步分析表明,家庭教育中民族文化传承教育的淡化和学校教育的倾"汉化"是造成少数民族小学生本民族认同危机的主要原因。为此,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管理者应统兼顾现代化与民族化,构建具有多元文化的地方课程体系;教师应丰富多样民族知识体系,促进校园文化的本土化建设;推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良性互动,增强少数民族小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社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云南民族学校教育是云南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也是提高云南民族人口素质的重要途径。本研究基于云南民族学校教育发展的现状,剖析了云南民族学校教育发展的五大困境。从云南民族教育发展的整个大背景,如经济条件、居住环境和交通状况、语言交流、民族传统文化、就业形式、当地民族学校教育效果等六个方面分析了制约云南民族学校教育发展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傣绷方言主要分布在云南瑞丽、陇川、孟定、耿马、孟连等中缅边境一线。傣语方言之间语法基本一致,但差异主要表现在语音、词汇、文字书写上。文章主要从语音、词汇、文字等方面对傣绷方言概况进行探讨,并与德宏傣语(傣那方言)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8.
边境民族教育集中反映了我国民族教育的基本属性。探索边境民族教育的基本特点,对于制定边境民族教育乃至整个民族教育政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大量材料的分析,本文概括出边境民族教育的八大特性。一、国际性国际性是边境民族教育最基本的特征,是边境民族教育与一般民族教育相区别的重要标志,是边境民族教育的特殊性所在。边境民族教育的国际性主要体现为: (一) 地域上与邻国相连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德宏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认同现状的调查分析,认为德宏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总体表现出积极的民族认同,但也存在对本民族传统文化认识不足和民族认同观念弱化的倾向。这些问题可尝试通过拓展历史文化课程、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开展实践活动等途径来改善和提高。  相似文献   

20.
云南少数民族绘画由民间绘画与专业绘画两个部分组成。民间绘画作为传统民族文化的有机形态,在现代社会与专业绘画发生互动,因而对其发掘保护能够推动云南少数民族绘画的整体发展。20世纪的四次发掘、保护云南民族民间美术浪潮取得不少成果,但存在三个主要问题,即调查研究工作不够深入、现代传承教育薄弱、发掘保护缺乏民间立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