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侗款文化是我国侗族地区的特色文化。侗款文化的核心侗款在本质上是民间法、习惯法,能够起到社会控制的作用。侗族款文化虽然包含了很多积极因子,但是由于民间法、习惯法本身与现代法治之间存在一定的冲突,因而侗族款文化与现代法治之间并不完全吻合,两者之间存在习惯法与国家法冲突的一切表征。当然,这种冲突与矛盾并非不能化解。如果能够有效地化解两者的矛盾冲突,则能够进一步发挥侗族款文化的积极意义,与现代法治形成互补作用,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法治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由李安编导的《饮食男女》是一部反映家庭伦理的通俗题材电影,它围绕着"饮食"和"男女"的聚散展开,展现了来自传统和现代的两种文化、价值观念、生活秩序的冲突,以及如何解决这种冲突,实现新秩序的建构与文化的传承。李安在电影中探讨家庭的解构与重建、传统与现代的隔膜与互融,试图寻求一种传统文化现代转换的方式。《饮食男女》正是他这种探寻的结晶。  相似文献   

3.
侗族文化是华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重要的文化传承价值.它在培养侗族儿童自尊、自信、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多样性思维及文化包容能力等方面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然而,在当今社会转型时期,侗族文化经历着传统与现代的双重压力,使得侗族文化的传承出现了断裂.为此,应以政府为主导,以社区为依托,以幼教机构为平台,倡导由家庭积极支持配合的学前教育侗族文化传承路径,以期促进侗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单位一、实施背景柳州市所管辖的三江、融水、融安等地是侗族、苗族、瑶族等少数民族的聚居地,民族风情浓郁。侗族刺绣位列柳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主要集中在三江县同乐乡一带。受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对传统手工业的极大冲击,这个靠口授行为传承的文化遗产在逐渐消失,并因后继无人已濒临消亡。如何为侗族刺绣找回市场,服务于地方经济发  相似文献   

5.
侗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字,鼓楼、风雨桥和《侗族大歌》是该民族的主要文化符号。音乐、舞蹈和建筑在文化承传和推广上具有时空局限性,某些文化因素极易在后现代语境中流失。侗族诗人杨林的诗集《侗族大歌》收录了600多行的同名长诗和表现侗族生活的多组短诗,向读者呈现了一部整体性的侗族文明史,也将建筑和音乐元素融入,从而使侗族文化进入现代诗写,不仅完成了侗文化的文字转换,也使之进入了现代传媒语境,对侗族文化的现代承传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款"和家族组织是侗族传统社会重要的社会组织,在侗族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款"和家族组织尽管性质不同,一个是地缘组织,一个是血缘组织。然而两者在侗族传统社会紧密结合在一起,具有相同的组织形式和功能,两者均是为了维持侗族社会的内部秩序,整合内部资源,并调解与外部的关系。家族组织是"款"的组成部分,"款"是若干个家族组织的联合。"款"组织有助于调解家族与家族之间矛盾和冲突,以及联合各家族解决家族所不能解决的事情。"款"的基础是家族组织,"款"只有通过这一血缘组织,才能调动最底层的民众,并使其"款约"真正在社会被实行。  相似文献   

7.
高职院校文化传承创新是一种继承传统、立足现实、面向未来的文化自觉过程。传统背景下,高职院校文化存在着传统底蕴与现代大学诉求、学术价值与市场价值、学生学习习惯与大学氛围之间的矛盾与冲突。现代环境下,管理体制的调整、招生办法的改革以及现代职教体系的建立,对高校院校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挑战。面向未来,高职院校文化建设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人本取向,科学定位,自觉积淀,重在建设,实现人文性和技术性、高等性与职业性的统一,形成自身独特的文化气质和开放的文化气度,构建高职教育的独特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家族企业发展中传统“家”文化的封闭性与企业追求开放性的内在冲突,企业治理中“家”文化宗法思想与市场文化平等思想的内在冲突,企业行为中人伦道德与市场道德的内在冲突,企业经营中的政治依附性与“经济人”的独立性的内在冲突,共同构成家族企业发展的内在文化冲突,成为转型期家族企业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要促进家族企业健康发展,就要促使企业努力克服这些不利于自身发展的文化因素,实现传统与现代在文化上的内在整合。  相似文献   

9.
对如何传承和弘扬侗族文化传统,提出了三条措施,一是合理规划,营造有利于侗族传统文化发展的空间;二是顺势而为,抓住有利于侗族传统文化发展的时间;三是凝心聚力,拓展有利于侗族传统文化发展的平台.  相似文献   

10.
侗族文化与生物多样性维护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今天的侗族居民和汉族居民一样,都是以固定农田的水稻种植为生。然而,侗族所经历的历史过程与汉族迥然不同,所处生态环境与汉族地区更是相去甚远,从而在侗族传统文化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生存理念,并衍生出了具有侗族特色的生态适应方式和举措。经过长期的磨合,侗族传统文化已经有效地实现了与所处生态环境的和谐共存。致使侗族传统文化在对所处地区的生物多样性维护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侗族文化由南北两大方言区传统文化共同组合而成,两者都是侗族先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留下的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都具有代表性。只有同时加强侗族南北方言区传统文化的宣传、研究,实现侗族南北方言区传统文化共同繁荣发展,才能全面彰显侗族文化特色,才能全面展示侗族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以促进侗族社会文化事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侗族大歌是侗族文化的重要部分,它根植于文化土壤之中,以音乐的形式传播文化,既是文化传播与传承的媒介,又是对民众施以文化濡化的重要途径。同时,这种音乐的展演方式具有浓厚的仪式化色彩,其中的仪式精神在侗族村寨社区中起着凝聚族群、整合社会文化的功能。所以从功能主义的理论视野探究侗族大歌的社会功能及其现代嬗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侗族传统抚幼习俗与儿童社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侗族的传统抚育习俗是侗族千百年来在社会生产和生活实践中逐渐凝练并延续下来的,它既是侗族儿童社会化必经之路,也是侗族本体和民族传统文化得以传承的主要途径之一。然而,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农村经济体制的变革,侗族传统的经验性抚育模式发生了一些变化.儿童的社会化过程遭遇了传统与现代的困惑。  相似文献   

14.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各种价值处于一种冲突与融合的状态,尤其是我国传统文化与市场价值追求之间的冲突表现的最为明显。可是要实现我国经济的起飞和社会进步,必须对这种冲突进行有效的整合。文章揭示了我国传统文化与市场价值理念的冲突和表现,提出了价值整合的基础和整合的原则。  相似文献   

15.
广西侗族服装服饰的造型,存在着许多美的元素。无论传统或现代,延续传承民族风格的侗族服饰都蕴含着深层的美。与现代时尚着装比较,侗族服装符合现代时尚服饰的审美原则。  相似文献   

16.
和谐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既需要文化建设体系内实现多重整合,又需要在和谐社会内与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实现多重整合,同时还需要在文化发展时空中实现传统与现代、国内与国际的多重整合。  相似文献   

17.
从高校体育课程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整合作为切入点,并对体育课程与教育技术整合对大学体育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实践研究,旨在促进教育技术在体育教学改革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采用文献与综述、逻辑思维分析等研究方法。高校体育课程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是实现优化体育教学的重要途径。高校体育课程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整合是在先进的教学理论指导下,将教与学的基本规律,将课程内容、结构、资源等融为一体以实现体育教学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18.
李敏 《文教资料》2007,(31):81-83
新课程改革和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是目前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两个最重要的问题。前者是核心,后者是手段。在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中,广大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既有兴趣和期望,又有一些怀疑和畏惧。总结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过程中的经验、问题,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能够得以实现,本质上讲就是两个根本问题:一是作为整合得以实现的必需环节的教师;二是作为整合得以实现的保障的健全机构。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侗族社区的田野调查,从"稻—鱼—鸭"共生生计方式在侗族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的人类学分析入手,发现侗族社会生活中的糯米与鱼不仅仅是侗族村民本体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条件,同时也是侗族文化载体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之一,甚至可以说是它已经作为一个小的文化系统在承载和构建起侗族文化。最好的和最理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式就是将活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放在其生存环境内加以保护和传承,而侗族传统稻鱼共生生计正好构成了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态环境与传承场。  相似文献   

20.
随着传统传承方式的式微,现代制度化教育开始接续传统工艺传承的重任。传统工艺传承纳入现代制度化教育范畴内,需要适合模式,才能实现有效传承发展。现代学徒制作为现代职业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在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方面具有独特价值,被实践证明是一种合理、高效的技能人才培养方式,其能够与传统工艺生产运行方式、生产过程和组织形式相适应。较之于传统学徒制,现代学徒制传承传统工艺的功能转型、价值重塑、主体秩序、体系构建进而促进其合理性的实现。展望未来,现代学徒制将在现代产业环境中寻求传承传统工艺的特殊活力,并不断调整和优化思路,为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