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黎加厚 《上海教育》2006,(8A):11-12
让教师述说自己的故事 教育叙事是从学叙事迁移到教育研究领域来的一种方法。所谓“叙事”(narrative),就是叙述故事。在西方的叙事学(narratology)定义中,是指对“述说”的研究,一般是指学、电影等艺术作品的研究。在教育领域,叙事用来描述教育教学活动的事实、经验、资料数据、过程等,反映人们对教育的认识和理解:在人类的日常生活领域,“叙事”反映的是人们对自己生活事件相关的认知结构,使人更好地理解自己周围的世界。因此,从人类认知和学习的角度看,“叙事”本身就是一个大教育。  相似文献   

2.
教育叙事研究:是什么与怎么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事研究是质的研究的一种形式。关注教育叙事研究的意义在于:它提醒研究者面向实事本身或从实事本身中寻找内在的"结构",而不过多地用外在的框架有意无意地歪曲实事或滥用实事。教育叙事研究既可以显示为真实的叙事,也可以显示为虚构的叙事;教育叙事研究既可以叙述故事,不对故事做评论或解释,也可以对自己讲述的或他人讲述的故事进行再评论和解释。叙事研究无论采用历史研究的方式,还是采用调查研究的方式,其基本路径都是收集资料—解释资料—形成扎根理论,其重点是分析资料并形成扎根理论。  相似文献   

3.
“教育叙事研究是研究者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对教育的理解和解释。它不直接定义教育是什么,也不直接规定教育应该怎么做,只是给读者讲一个或多个教育故事,让读者从故事中体验教育是什么或应该怎么做。”也有学者这样描述:教育叙事研究就是通过教育主体的故事叙说来描绘教育行为、进行意义建构并使教育活动获得解释性的意义理解。经过多年研究,我国教育叙事研究的现状如何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采用文献研究法,通过对“中国知网”收录的所有关于“教育叙事”的文章进行统计,试图分析目前我国教育叙事研究的现状,剖析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对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Blog的崛起,基于Blog的教育叙事研究如雨后春笋般发展。但这种形式的教育叙事主要采取的是文字叙述的方式,访问的人和叙事者本身都不能够再次真实地重现当时的画面。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将数字故事(digital storytelling)与传统的教育叙事结合起来,就能够达到“原音重现”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教育叙事研究是对教育故事的重新叙事,不同叙述者因其对故事的理解不同,其叙述的方式及对意义的阐释也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所以,教育叙事研究必须明确叙述者的存在形态及其功能特点,以便更有效地实现教育叙事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相似文献   

6.
让教师述说自己的故事教育叙事是从文学叙事迁移到教育研究领域来的一种方法。所谓“叙事”(narrative),就是叙述故事。在西方的叙事学(narratology)定义中,是指对“述说”的研究,一般是指文学、电影等艺术作品的研究。在教育领域,叙事用来描述教育教学活动的事实、经验、资料数据、过程等,反映人们对教育的认识和理解;在人类的日常生活领域,“叙事”反映的是人们对自己生活事件相关的认知结构,使人更好地理解自己周围的世界。因此,从人类认知和学习的角度看,“叙事”本身就是一个大教育。  相似文献   

7.
教育叙事就是“讲教育故事”。教育叙事研究是指以叙事的方式开展的教育研究,是教育研究者通过对有意义的校园生活、教育教学事件的描述与分析,发掘或揭示内隐于这些生活、事件以及自己教育教学行为背后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信念,从而发现教育的本质、规律和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8.
邱瑜 《教学月刊》2003,(7):48-51
中小学教师不一定具有“高深”的理论水平 ,却有着鲜活的教学经历。近来 ,不少人主张 ,一线教师做研究要关注自己和他人教育生活中的“故事” ,并通过对这些“故事”的叙述或倾听去反思自己的教学 ,从而改进和重建自己的教育生活 ,而不是去写那些有时连自己也不理解的观念性论文。基于这样的认识 ,“讲自己的故事”(或称之为“教育叙事”“叙事研究”)成为教师研究和培训的一种新形式。我们开设“教育叙事”这个栏目 ,介绍这一思想并提供一些“故事”。我们的“故事”不一定十分精彩 ,但我们倡导这样一种理念。如果这是我们抛出的一块“砖” ,我们希望籍此能引来一串“玉”。  相似文献   

9.
“走进生活找故事”是教育叙事研究的基本方法。教育叙事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一个个真实的贴近教师教育教学生活的故事的描述,去追寻教育参与者的足迹,在倾听教育参与者内心声音的过程中,发掘教育个体或者群体行为中的隐性知识并揭示其蕴涵的价值和意义。上海师范大学专家岳龙博士指出:叙事角度可以灵活多变,随心所欲地转换,这是教育叙事研究的一大特色。叙述可用听闻、查阅文件、采访、转诉等等方法来调度。  相似文献   

10.
教育“叙事研究”是近几年在我国教育研究领域内兴起的一种研究方式,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但广大的中小学教师对于教育“叙事研究”的理解还只停留在表面上。本文从“何为教育叙事研究”等五方面对这一概念做全面的阐述和反思,旨在进一步提升教师对这一新兴研究方式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汾阳磕板秧歌”是“汾阳地秧歌”的文场部分.在流传过程中形成了不少自主型创作的秧歌剧本.这些剧本大都取材于底层民众最真实的生活,反映他们最真实的情感、思想,表现出浓郁的乡土文学特色.在故事叙述上有直线式叙述、双线式叙述、非故事型叙述;在叙事手法上打破了故事本身的单一结构,并在切割、重组、交叉中完成叙述,表现出民间叙事文本独特的叙事美学价值,使“汾阳磕板秧歌”剧本呈现出较为丰富的意蕴.  相似文献   

12.
胡晓 《小学语文》2007,(12):58-58
内蒙古包头师范学院的张学凯在《语文建设》2007年第9期发表《语文教育叙事研究的误区与对策》一文,文章指出语文教育叙事研究存在几个误区。第一,叙而无“事”。一些语文教师把故事当成了教学过程,把叙述故事当成了叙述教学过程的流水账。第二,叙而无“序”。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叙述者自己都不清楚,“事”讲不完整,不是以故事的形式让读者体会语文教育应该做什么,而是直接规定语文教育应该做什么。第三,叙而无“理”。  相似文献   

13.
一、教育叙事研究的含义所谓教育叙事研究,是指在教育背景中包含任何类型叙事素材的分析研究。它借由影片、传记、图片、对话等刺激,触发当事人进行故事叙说,并以当事人的叙说内容为文本数据进行分析,以期反映出故事叙说者本身的重要生活经历及生命主题。在教育叙事研究中,作为个体的人,又称“研究参与者”,向研究者叙说他们的、个人的、第一手的故事。“叙事”这一术语的英文对应词是“narrative”,它是由动词“narrate”变化而来,其含义为“以故事的形式详细地叙说”。在教育叙事研究过程中,研究者描述研究参与者的个体生活,搜集和叙说作…  相似文献   

14.
教育叙事(EducationalNarrative)的方法因其更加注重从日常生活故事中揭示教育的意义而被越来越多的教育研究者所采用,笔者也曾经用教育叙事的方法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研究。但是在研究中笔者发现有时候研究者所听到或者观察到的被研究者的故事有“失真”的现象,但是被研究者却不能自觉意识到这种“失真”的现象,而认为这就是真实发生的故事,笔者把教育叙事研究中出现的这种现象称为“假性叙事”现象。“假性叙事”有很大的隐蔽性,也很不容易被研究者所发现,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叙事研究结果的效度,从这个意义上讲探讨教育叙事中“假性叙事”的形成原因就变得相当重要。本文在此仅结合笔者在研究中遇到的一些实例,对教育叙事研究中常见的“假性叙事”的成因作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一、什么是教育叙事研究叙事研究 从讲述的故事开始,以对故事进行阐释为其主要任务。20世纪80年代加拿大的几位课程学将叙事研究作为教师的研究方法运用于教育领域,从而出现了教育叙事研究。教育叙事研究是将叙事研究法运用来研究教育问题,即研究通过对有意义的校园生活、教育教学事件、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描述与分析,从而发掘或揭示内隐于这些生活、事件、经验和行为背后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信念,从而发现教育的本质、规律和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教育叙事研究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一种质性研究方法,教育叙事研究关注生活体验、诠释意义与价值,所叙之事非虚构之事。教育叙事研究的开展有助于研究者面向教育事实本身,有助于沟通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的鸿沟,有助于表达教师的个体实践性知识。其分析步骤包括:确定研究问题,选择研究对象;进入研究现场,建立合作关系;收集研究资料,形成现场文本;分析研究资料,重新讲述故事;撰写研究文本,形成扎根理论。  相似文献   

17.
网络叙事研究:让沟通无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叙事研究以教育教学故事为载体,通过与读者(听者)对话和教师自我反思,探索教师行动的意义。教师叙述教育教学故事的过程,也是教师发现自我、认识自我、提高自我的过程。因此,教育叙事研究被视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有效方式。但是,以书面为载体的教育叙事研究在对话的时间、空间和对象上存在局限性。中小学教师通常只能与校内教师分享自己的教学故事,但碍于利益关系和“面子”问题,叙事者与听者在对话时往往心存顾忌,导致对话的真实性和深刻性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人们对教育科研范式的认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小学教师的“论文情结”得到了相应的缓解,不少老师在日常教育故事的叙述和反思中找到了研究的乐趣和自信。一时间,教育叙事研究成了教育研究的“流行与时尚”。然而,最近一次关于教育叙事研究的讨论却让我  相似文献   

19.
马文华  孙爱琴 《考试周刊》2014,(20):162-163
教育叙事研究方法与学前教育研究有密切的关系。教育叙事研究方法作为一种质的研究形式,运用于学前教育研究有以下特点:研究资料来源的多样性、所叙述内容的情景性、所述内容对人的关注、强调民主和平等。教育叙事研究运用于学前教育的适切性主要表现在:有助于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彼此相互靠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让学前教育研究回归生活本身等。  相似文献   

20.
曹铮 《天津教育》2020,(1):51-52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育领域学术研究不断推进,教学叙事作为一种实用的教育研究方法,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它既是研究学校教育的重要方法,又是教师探寻专业成长的有效尝试。一、叙事研究概述荷兰学者米克巴尔认为,叙事学是关于叙述、文本、形象、事像、事件以及“讲述故事”的文化产品理论,它可以作为名词展现事情的形象、本质、外貌、过程等,也可以作为一个动词代表透过表象看本质的追寻过程,这个过程以对叙述的分析为主要切入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