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教育本质讨论的引发,教育功能问题二十几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得出了不同的结论。对于教育的职能问题,研究者大都从发挥职能的主体出发加以探讨。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教育功能与职能的主观和客观、实然与应然问题,教育功能的方向、教育职能实现的层次与结构以及功能与职能二者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并认为,解决实然功能向应然功能的转化也是教育不可回避的问题之一,而这一点的实现有赖于教育职能作用的有效发挥。  相似文献   

2.
教育功能与高等学校的社会职能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功能与高等学校的社会职能问题研究是厘清和解答高等学校“能做什么?”“应该做什么?”的基本切入点。教育功能包括根本功能和延伸功能。教育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高等学校的社会职能,然而两并不是一一对应的。高等学校社会职能是社会分工的产物,从逻辑、事实和价值的层面可分为可能状态的社会职能、实然状态的社会职能和应然状态的社会职能。  相似文献   

3.
教育目的实然与应然的背离是客观存在、长期存在的问题,这是由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协调好教育目的的实然与应然之间的关系,在应然与实然间找寻一种有效的转化机制,将使教育目的的梦想与现实更为贴近。  相似文献   

4.
学校教育负功能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因为教育为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及个人的全面发展作出过积极的贡献,所以,长期以来人们对教育功能的理解仅仅停留在正向功能的层面上,或者说,将教育的功能等同于教育的正功能。然而,如果我们仅仅囿于这种认识,势必造成理论上的偏激与不完整,在面对教育应然与教育实然出现的失谐乃至冲突时,必然会遇到束手无策的尴尬。 当然,我们并不否认教育应然状态的理论构建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它能唤起民众的教育热情与教育意识,有效地促使教育应然价值的发挥,基本满足教育功能的社会期待。但是,也必须看到这种建立在应然愿境…  相似文献   

5.
教育权利实现的基点:教育权利的法定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权利实现的基点问题,是教育权利实现研究的前提。我们从权利的基本形态入手,认为教育权利的法定化(法定权利),不能等同于教育权利的实现,但它连接着应然权利与实然权利(教育权利的实现),是对应有权利的再加工,是教育权利实现的保障。教育权利的法定化是教育权利实现研究的基点。  相似文献   

6.
建立教育目的导引机制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础教育被扭曲为“应试教育”,与教育目的没有发挥其导功能有一定的关系。主要原因在于人们理论上模糊了实然与应然的差异,社会主体与个体主体的差异,内在的教育目的与外在的教育目的的差异。在既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实现教育目的的关键是把外在的教育目的转化为内在的教育目的。而社会主义意义上的教育评价则是实现这种转化的基本方式。  相似文献   

7.
教育学里存在着三各不同性质的判断:解释教育现象的实然判断,规范教师行为的应然判断和兼有实然,应然双重性质的判断,从反映论和辨证论的角度分析,教学具有教育性就是一个具有解释教育现象,规范教育行为两种作用的双重性质的判断。  相似文献   

8.
教育目的一直是教育界探讨的重要问题。以我国现行教育目的为例,通过实然教育目的与应然教育目的的对比,找到我国教育目的的功利化问题,促进教育向应然教育角度靠拢。  相似文献   

9.
本指出教育学里存在着三种不同性质的判断:解释教育现象的实然判断、规范教师行为的应然判断和兼有实然应然双重性质的判断。教学具有教育性就是一个具有解释教育现象、规范教育行为两种作用的双重性质的判断。本分别从反映论、辩证法的角度和教育功能、教育价值、教育效应的角度,分析了这个判断的双重性质。  相似文献   

10.
什么是教育和教育是什么反映出我们对教育存在着应然与实然两重判断,其根源在于教育活动要兼顾理想与现实、事实与价值。教育异化体现出人们教育认识中事实(实然)与价值(应然)的对立。从认识论视域思考教育异化有助于合理定位教育功能,缓解教育价值冲突,进而消解教育异化。  相似文献   

11.
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培养什么样人才的总要求,具有很强的固定性,但实际上存在着“应然”和“实然”的教育目的的对立。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中都不可避免地出现“实然”的教育目的,直接影响“应然”教育目的的实现,但教育目的从“实然”走向“应然”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12.
教育目的实然与应然的背离是客观存在、长期存在的问题 ,这是由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协调好教育目的的实然与应然之间的关系 ,在应然与实然间找寻一种有效的转化机制 ,将使教育目的的梦想与现实更为贴近。  相似文献   

13.
“应然的教育目的”是指理想中设定的教育目的,“实然的教育目的”是指在教育实践中体现的教育目的。探讨两者间的不同是为了更准确地理解教育目的,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陈敏 《黑龙江教育》2007,(1):146-148
大学章程是指为了实现自主管理和依法治校,大学依据教育法规制定的规范教育管理者、举办者、办学者、教师、学生之间内外部关系的法律性文件.本文从这一概念出发,首先阐述了大学章程的应然价值:大学章程是大学依法治校的重要法律基础,是大学实现自治的重要保障,是社会公众监督大学运行的基本依据;文章分析了我国大学章程的实然状况及应然价值与实然状况形成反差的原因,提出了我国建立完善的大学章程之对策.  相似文献   

15.
从一般文化问题、数学的“两大元问题”探讨了数学文化,并以此与数学文化的实然研究相对应,由此得到关于数学文化研究的应然研究和研究价值的一些结论。  相似文献   

16.
教育目的研究,是教育研究的理论起点,应该重视其应然性和实然性两重属性。在科教兴国的时代背景下,应该正确理解我国的教育目的,准确贯彻它,使实然教育目的符合应然教育目的的要求,实现实然教育目的向应然教育目的的转变。  相似文献   

17.
思想道德教育价值是思想道德教育价值客体能满足思想道德教育价值主体特定需要的关系,其实质是价值主体在感受思想道德教育活动的功能、属性、作用、意义、地位、影响的过程中,与价值客体之间所建立的关系。思想道德教育价值包括正价值、负价值和无价值。无论是道德教育还是思想教育,其行为事实是实然的,教育目标是应然的,实然与应然之间的关系如何,人们便应该如何行为,这是思想道德教育活动体现价值的过程逻辑,也即思想道德教育的价值逻辑。  相似文献   

18.
课程公平是基础教育公平的重要内容,虽然人们对课程公平的关注度不断增加,然而关于课程公平问题的研究习惯于从课程外部展开,而很少关注课程本身的内在公平问题。文章希望立足课程本身,遵循古德莱德五级纵向课程观的逻辑脉络,疏理实然课程中存在的公平问题,揭示实然课程在公平方面如何与应然课程渐行渐远,希望能从保障机制、课程内部诸要素和教师等出发,探讨建构课程公平的可能性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9.
教育价值观就其与教育实践的关系来看,具有应然性和实然性区别。实然教育价值观是实际指导教育实践的价值观,是对教育行政和教育专家提出的“应当这样”的应然教育价值观的社会认同。长期以来,教育理论界对应然教育价值观关注有加,却对实然教育价值观没有作为一个问题明确地提出来讨论。实然教育价值观是社会价值链的一部分,具有教育系统外部决定性、社会文化直接决定性和利益决定性等外生性特点。教育改革不能跨越社会发展水平达成超前性。推进教育改革必须高度重视社会价值链整体对教育价值观形成的影响,高度重视发掘社会文化中有利于先进教育价值观生长的因素和变化趋势,高度重视使先进教育价值观得到社会的认同,区分不同区域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不同的生产关系状况和社会文化的差异,分区域推进素质教育和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20.
自然科学研究的目标是发现自然事物的实然秩序,教育研究的目标是探寻应然的教育行为。教育研究的逻辑是通过观测到的“或然映像”推断实然的教育事实,发现某种实然教育行为与受教育者随之发生的实然变化之间的相关性,根据对实然教育事实的价值判断,设计更加合理的教育行为,最终形成新的教育理论与实践体系。教育实证研究离不开理论研究成果指导,教育理论研究需要实证研究提供事实支撑。教育研究应该保持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之间的张力,既要以教育目的与理念为指导开展实证研究,也要开展关注本土现实教育实践的理论研究,从而实现教育研究的科学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