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构建促进人才培养的高校国防教育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的国防教育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高等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它有助于促进人才培养,提高人才质量,克服当前高校国防教育存在的现实困难,把国防教育和人才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国防教育对高校人才培养的促进作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以促进人才培养为主线,积极构建上下合力、点面结合、知行合一的"三合"国防教育模式,着力打造"新军训"探索实践、国防人才培养、国防科技研究等"三大载体",形成"关心国防、支持国防、建设国防"的浓厚氛围,为培养"创新、创造、创业"的高素质人才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持。  相似文献   

2.
试析新时期高校国防教育的实施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国防教育途径是指在大学生中进行国防教育的实施方法、路子等,是关于如何具体开展高校国防教育,如何才能达到最佳教育实效的方法路径。高校国防教育的实施途径解析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价值,全面创新教育理念与教育内容;“一门为主,多门渗透”,创新国防理论教育;全面整合和优化国防教育资源;加强教育管理与评价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3.
高校作为国家人才培养的基地,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保卫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加强高校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国家安全问题的综合性、复杂性、多变性趋势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更加复杂,高校国防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现。面对新形势,高校党委要以高度的政治自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推进高校国防教育在教育理念、工作机制、方法手段和教育效果等方面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4.
国家发展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国防教育作为高校人才素质培养的重要课程,如何更好地发挥立德树人的作用、突出自身特色成为了当前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通过分析当前高校国防教育课程内容设置的不足,提出以国际视野、战略思维为导向设计教学内容更能体现国防教育的核心育人价值,教学设计上实现“国防观念”向“国家安全观念”、“国家安全意识”向“国家安全发展意识”、“战术思维”向“战略思维”三个转变,实现对具体课程内容的重新构建,为高校国防教育课程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略论大学生国防教育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校国防教育应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价值,全面创新教育理念与教育内容;坚持“一门为主、多门渗透”的思想,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和课外教育两个主渠道作用;加强军事学科课程体系与教材体系建设、国防教育阵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育管理与评价机制建设,整合和优化国防教育资源,不断增强高校国防教育的时代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高校国防教育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才培养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内容。随着高校不断深入改革,国防教育已经摆上了日程。这项工作,可谓既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国防意识,懂一些必要的军事知识和技能,更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提高育人质量。尽管如此,但目前依旧存在着许多问题,从而影响了高校国防教育工作的深入发展。一、高校国防教育的重要性“努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育、体育、美育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因此,当代大学生除应有良好的专业技能外,还应具有较强…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三全育人”理念为指导,建构以“机构建设、平台建设、内容建设、队伍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四位一体”高校国防教育育人模式,将国防教育深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建立长效机制,深入研究高校国防教育的重要价值,切实增强高校国防教育育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在高校教育改革中,国防教育在德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日趋突显.在实施国防教育过程中要从教育理念、目的、形式和方法上注重德育创新,促进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9.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以其特有的传播方式和特点为高校国防教育工作开辟新领域、提供新机遇的同时,也为高校国防教育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影响,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面对前所未有的国防教育空间,高校国防教育工作者应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和策略,重视自己的网上责任,更新国防工作内容,积极推进国防教育工作的改革,突破传统,善于创新,迅速主动地占领网络阵地,将国防教育工作网络化,开创新时期高校国防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0.
国防教育培养大学生积极入伍的自觉性和责任感,为部队提供优质兵员,国防教育的加强能促进大学生征兵工作;而退伍大学生又是加强国防教育的重要力量。大学生入伍后经过部队培养,能造就和谐的身心和优良品格,提高知行合一能力,促进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大学生入伍也能促进高校与部队的协同融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把退伍大学生作为高校国防教育的有生力量,充实第一课堂,丰富第二课堂,丰富国防教育的形式与方法,提升国防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1.
论国防教育对高校人才培养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才素质问题越来越成为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核心问题。国防教育是高校培养“四有”人才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欧燕群 《知识文库》2023,(18):171-174
<正>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需要参照“双高计划”的相关标准,为创新科技型人才团队建设创造有力途径,在创新创业指导中培养出高素质、技能性人才,为人才强国战略的有效落实做出不懈努力。本文构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理论模型,提出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寻求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创新路径,调整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内部结构,满足素质教育的根本需求。“双高计划”的有效落实需要注重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转型升级,调整当前高校素质教育发展布局,增强学生对自主创业的认识,提高高校教育的整体质量。  相似文献   

13.
高校国防教育经过较快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暴露出师资队伍建设滞后、经费投入不足、高校间发展不平衡等诸多问题,本文从北京高校国防教育协会的建设成功经验出发,提出构建省级“高校国防教育协会”的概念及对应措施,以期促进高校国防教育工作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14.
高校教工支部党建与人才培养的深度融合应围绕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和制度建设全面展开,以政治建设引领人才培养方向;以思想建设凝练人才培养特色;以组织建设汇聚人才培养师资;以作风建设端正人才培养理念;以纪律建设净化人才培养环境;以制度建设确保人才培养规格。高校可通过优化“党建+学科”互融互促组织体制、构建“大党建+人才培养”工作网络、创新“党建+人才培养”活动载体和完善相关制度保障来促进二者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15.
高校国防教育在“三全育人”实践中存在对国防教育的理解不到位、与“三全育人”的融合度不高、“三全育人”特色作用不够突出等问题。高校国防教育“三全育人”具有“独特性”、“系统性”、“协同性”等重要作用。为实现高校国防教育“三全育人”,应贯彻“立德树人”原则、坚持“党委主抓国防教育”有效机制、突出“德育载体”支撑功能、提升国防教育教师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6.
国防教育有利于大学生人才培养质量,是长期以来受高校重视的重要工作内容。挖掘国防教育与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内在联系并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一直是国内高等教育界的关注问题。文章阐述了国防教育与大学生人才素质教育的内涵与意义,介绍了国防教育对培养素质大学生的作用及其在大学生素质教育活动中的融入举措,并最后重点分析了有利于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大学生国防教育模式的具体构建途径。  相似文献   

17.
高校国防教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国防教育是以爱国主义为重点,深入进行民族精神、国防知识和军事技能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国防观念,增强爱国意识,加强组织纪律,锻炼体魄;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本文结合开展国防教育(军训工作)的经验体会,就国防教育与素质教育之间的逻辑关系作了初步的阐述。  相似文献   

18.
《贵州教育》2022,(18):3-9
<正>育才造士,为国之本。近年来,贵州高校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省委教育工委“五级书记抓党建”工作机制的统筹下,各级党组织书记悉心推动,“全省高校党建示范点”工程、“全省高校党建品牌”工程、“全省高校党建工作案例”工程、“全省高校‘双带头人’”工程和“全省高校党建先进典型”“五个一批”工程精彩不断、亮点纷呈:  相似文献   

19.
论国防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高校教育改革中,国防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日趋突显,本就国防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进行了探讨,论证了国防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不可替代性,以进一步推动学校国防教育工作的广泛开展,深化教育改革,促进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20.
朱鸿飞  徐成 《河南教育》2010,(10):42-43
实践性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特征,加强人才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是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教育的客观要求。黄淮学院是一所省属综合性院校,经过多年的办学实践,学校立足办学定位和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设“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发展战略,确立了“英语精、电脑通、素质高、能力强”的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