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2021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的发布与实施,促使黄土高原生态建设进入了生态治理成效巩固、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关键期。文章系统总结了黄土高原生态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特点和主要问题,从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提升、社会经济系统绿色转型、国土空间科学布局、全流域统筹协调治理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为黄土高原乃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2.
黄土高原是古代中华文明的发祥地, 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干扰, 该区水土流失严重, 生态环境脆弱。土壤水是黄土高原植被建设与生态恢复的重要资源, 土壤水问题的未来发展趋势对黄土高原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文章从黄土高原气候变化趋势、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建设成效及其引发的土壤干燥化问题等方面, 讨论了当前黄土高原生态文明建设中资源与环境面临的突出问题。重点分析了土壤干燥化的概念、特征、环境效应及其调控等研究进展, 在此基础上提出黄土高原土壤干燥化问题的未来研究方向和面向生态文明建设的土壤水资源管理策略与目标, 以期为国家及黄土高原生态建设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清水河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南部,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全县总面积2 895km2,总人口13.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1.5万.进入90年代以来,在国家、自治区对生态建设的高度重视下,县委、政府立足县情,紧紧围绕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进一步实施了以"水保生态建设工程"为首的经济发展"五大工程",从而进一步把水保生态建设摆在兴县富民的突出位置,按照"绿起来、活起来、富起来"的生态建设方针,坚持在小流域治理上搞突破,在生态建设上迈大步,大打生态建设翻身仗.  相似文献   

4.
黄土高原是中国生态最为脆弱和经济最为贫困的地区之一,干旱缺水与水土流失并存是制约其健康发展的关键。本文以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榆林市米脂县孟岔村为研究基地,以山地红枣为研究对象与技术示范平台.通过长期定位试验研究、技术创新与集成、技术示范与培训,构建了以山地红枣矮化密植栽培技术和山地红枣微灌节水技术为核心,山地雨水就地集蓄利用技术、山地枣园土壤保墒技术和山地果园高效施肥技术为配套的陕北山地红枣集雨微灌工程技术体系,形成了“生态型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生态型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创建与实施,实现了黄土高原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统一,为解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与干旱缺水两大瓶颈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为黄土高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毕节地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开展二十年来,以“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为主题,紧紧围绕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为加快毕节地区人口、粮食、生态、经济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开拓出了一条生态建设的创新路子。  相似文献   

6.
黄土高原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新地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贫穷、落后是人们对黄土高原以往的印象。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发展,黄土高原已出现了新的发展契机。文章从粮食的增长、土地潜力的开发和果品产业的建立、能源基地的发展以及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等方面为黄土高原的未来勾画出一幅崭新的蓝图,指出了黄土高原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新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是中国政府面向新世纪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是中国科学院广大科技人员神圣的责任,也是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2000年初,中国科学院制定了“西部行动计划”,开展了“中国西部环境演变、生态建设与资源持续利用研究”,其中包括“西部生态环境演变规律研究与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浑善达克沙地与京北农牧交错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试验示范研究”、“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建设试验示范研究”、“黑河流域水鄄生态鄄经济系统综合管理试验示范研究…  相似文献   

8.
黄土高原社会-生态系统变化及其可持续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驱动下,社会系统与生态系统均处在不断加剧的动态变化中,揭示二者之间的互馈机制是保持和增强系统弹性以及可持续性的科学基础。黄土高原地区是中国人口、资源、环境矛盾最集中的区域之一,也是黄河重要的产水区和绝大部分泥沙的来源区。合理布局黄土高原土地利用格局,协调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和黄河下游水资源利用与泥沙控制,是黄土高原地区和黄河流域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需求。本文立足于国际社会-生态系统耦合研究前沿和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建设的国家需求,综述了区域社会系统与生态系统的互馈机制和社会-生态系统的耦合模拟的研究进展,总结了黄土高原社会-生态系统的变化过程和驱动机制,认为发展社会-生态系统动态机制分析方法和稳态转换识别方法,建立耦合社会系统与生态系统的土地利用权衡与优化模型,是推动社会-生态系统耦合研究理论与方法创新、为黄土高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60年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农垦事业为新疆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重大贡献。文章通过对兵团水土资源开发过程及其生态建设成就与问题的分析,提出兵团农垦按土地开发规模和速度可以划分为初具规模、波动增长、缓慢增长、快速发展和转型跨越5个发展阶段。兵团农垦在农业、林业、草地、水域、城市等生态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同时,也存在自然植被退化和生物多样性降低、土壤次生盐渍化、农田防护林退化、土地沙化等生态问题。文章指出新疆兵团生态建设的核心是维护人工绿洲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重点是遏制荒漠生态系统的进一步退化,关键是协调生产用水与生态用水的关系。实现从"生产建设兵团"到"生态建设兵团"的跨越。  相似文献   

10.
民族文化生态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文化生态的和谐程度是一个社会和谐水平的重要标志。政府作为文化生态建设的主体,必须将文化生态建设纳入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整体规划,从战略高度予以谋划。当前只有努力实施政府主导、层级开发、公众参与、品牌提升、产业发展、人才开发、可持续发展等战略选择,才能更好地保护和发展民族文化,建好民族文化生态,提高社会的和谐水平。  相似文献   

11.
西部脆弱的生态环境已成为制约区域经济发展的瓶颈。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之际 ,国家将退耕还林还草为中心的生态环境建设列为重大的基础工程 ,这不仅对西部 ,而且对于整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对中华民族的生存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我国半个世纪以来的生态建设实践表明 ,重视工程措施的科学基础 ,遵从自然规律 ,是工程顺利实施 ,确保决策无误 ,国家投入有效的重要条件。解放以来 ,黄土高原的群众性植树造林从未中断 ,累计造林面积十分可观 ,但目前除有限的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外 ,保存下来的林地却十分有限 ,有人估计不足 10 %。笔者曾调查…  相似文献   

12.
黄土高原植被覆盖变化与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利用黄土高原的SPOT VGT归一化植被指数数据和气象数据,采用Sen+Mann-Kendall分析法、相关分析和残差分析法,对黄土高原1999-2010年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植被覆盖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在过去的12年中黄土高原生长季植被NDVI呈现显著的上升趋势,其增加速率为0.1497/a,但各区域之间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黄土高原东部地区植被NDVI生长情况要明显好于西部地区;同时黄土高原植被覆盖与降水有很好的相关性,降水变化是影响植被覆盖变化的主要因素。此外,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植被覆盖变化的建设和破坏作用同时并存,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促进了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的增加,而地区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加速,草原区的超载放牧、乱采乱伐和过度开垦以及能源区的开采开发等现象导致植被NDVI的减少,但正影响要大于负影响,当前在黄土高原进行的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开始慢慢凸显出它的生态效应。  相似文献   

13.
黄土高原植被覆盖变化与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易浪  任志远  张翀  刘雯 《资源科学》2014,36(1):166-174
利用黄土高原的SPOT VGT归一化植被指数数据和气象数据,采用Sen+Mann-Kendall分析法、相关分析和残差分析法,对黄土高原1999-2010年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植被覆盖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在过去的12年中黄土高原生长季植被NDVI呈现显著的上升趋势,其增加速率为0.1497/a,但各区域之间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黄土高原东部地区植被NDVI生长情况要明显好于西部地区;同时黄土高原植被覆盖与降水有很好的相关性,降水变化是影响植被覆盖变化的主要因素。此外,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植被覆盖变化的建设和破坏作用同时并存,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促进了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的增加,而地区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加速,草原区的超载放牧、乱采乱伐和过度开垦以及能源区的开采开发等现象导致植被NDVI的减少,但正影响要大于负影响,当前在黄土高原进行的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开始慢慢凸显出它的生态效应。  相似文献   

14.
西部大开发 ,生态应先行。和林县在西部大开发中 ,应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在资源的有效利用上 ,要坚持做到开发和保护并重 ;切实做好退耕还林还草 ,恢复草原畜牧业等工作 ;充分发挥科技的主导作用 ,提高生态建设的科技含量 ;多方筹集生态环境建设资金 ,加快生态建设步伐 ;建立健全有关环境和资源保护的地方性法规和政策 ;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相似文献   

15.
黄土高原国土整治“28字方略”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从理论和试验示范区及重点流域成功治理实践两方面再次论述了作者提出的黄土高原国土整治“28字方略”的可行性,并对黄土高原治理与开发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黄土高原持续土地利用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在分析黄土高原综合治理的历史经验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应用持续土地利用(管理)的理论作为黄土高原今后的综合治理和开发的指导思想,将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水土保持科学地统一起来。以陕北米脂县泉家沟流域为范例探讨了生态经济系统分析、土地利用系统结构优化、土地利用优化模型空间面积分配、土地系统生态设计以及土壤侵蚀量输出分析和水土保持决策等。  相似文献   

17.
黄土高原生态工程的生态成效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也是我国水土保持和生态建设的重点地区。20世纪80年代以后,国家在该地区先后开展了小流域治理工程、水土保持重点工程、退耕还林(草)工程、淤地坝建设和坡耕地整治等一系列生态工程,对土壤侵蚀控制、生态建设等均起到了良好作用。为全面评价该地区生态工程的生态成效,以野外站不同尺度监测及生态系统关键过程长期研究为基础,利用多种模型和统计分析方法,在地块—小流域—行政区和典型生态工程—典型样区—侵蚀和地貌区等不同尺度上,对土地利用和植被覆盖变化、土壤侵蚀动态变化、河流径流和输沙量动态变化以及社会经济结构动态变化进行了综合分析与评估。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范围明显缩小、水土流失程度显著减轻,区域生态状况向良性发展、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但局部地段(如陡坡耕地)水土流失仍然严重、生态环境仍然比较脆弱,治理形势依然严峻。据此,从该地区生态建设的内容、学科建设重点、监督和政策机制、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提出了该地区生态工程后期建设的方向和对策。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及新疆社会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城市的生态建设成了城市发展的重要内容。城市生态建设的目标包括安全目标(减灾防灾)、享受目标(环境美化、多样化)和可持续发展目标(减少污染、增加生物多样性、保障水安全)。  相似文献   

19.
本文简要介绍了近几年,阿鲁科尔沁旗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开展京津风沙源治理的有利时机,深入落实禁牧休牧政策,全面开展草原生态建设,大力推广牧草和饲料作物种植,使生态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开创了生态建设与畜牧业发展的共赢局面.  相似文献   

20.
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和战争的浩劫,黄土高原的绝大多数地区自然植被已破坏殆尽,水土流失严重,群众生活贫困。建国以来,国家不断加大投入开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取得了巨大成绩。但林草建设一直是水土流失治理的薄弱环节,数次大规模林草植被建设均未达到预期目标,收效甚微。其原因一是农民的温饱问题尚未解决,滥牧、滥垦、滥伐现象无法杜绝;二是植被建设的利益驱动机制尚未建立,很难调动群众封禁退耕的积极性;三是对黄土高原自然条件的特点认识不足,急功近利、措施不当,人工林草往往经不起时间的考验。针对包括黄土高原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