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塔里木盆地生态用地分类及其时空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芳  张红旗 《资源科学》2016,38(5):825-836
西北干旱区生态用地能有效防治和减缓土地荒漠化的发生、发展,对维护绿洲稳定和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以塔里木盆地为例,构建西北干旱区生态用地分类系统,研发基于多源数据、适合大尺度的生态用地提取技术,获得1980s末、2000年和2010年三期生态用地空间分布图,分析了不同类型生态用地的规模、空间分布及时空动态特征。研究表明:①2010年塔里木盆地生态用地面积为10.77万km2,其中人工绿洲型、荒漠植被型、天然绿洲型、盐碱型和湿地型生态用地面积分别占到生态用地总面积的11.23%、59.61%、14.67%、9.66%和4.92%,且具有明显的流域分布特征:塔里木河干流、克里雅河诸小河、车尔臣河诸小河、和田河流域和开都-孔雀河流域(开-孔河流域)的荒漠植被型生态用地和天然绿洲型生态用地占主体,其余流域的人工绿洲型生态用地和盐碱型生态用地面积比例较高;②1980s末-2010年期间生态用地净减少9769.05km2,荒漠植被型生态用地和天然绿洲型生态用地分别减少1.19万km2和1612.65km2,其它类型生态用地增加;③生态环境相对脆弱的流域以生态用地转为荒漠为主,占转移面积的55%以上,而绿洲农业发达的流域以人工绿洲型生态用地转为耕地为主,占转移面积的50%以上;④1980s末-2000年和2000-2010年两个时段变化特征因生态用地类型和流域而异。人类活动是区域生态用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力,人工绿洲的扩张和生态用地的荒漠化是生态用地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申元村 《资源科学》1991,13(6):45-49
河西走廊位于祁连山以北,走廊北山以南、东起乌鞘岭、西至玉门关(93°30′E—104°00′E),东西延绵1300余km,面积约25万km~2,是我国气候干旱的荒漠区域。但因有石羊河、黑河、疏勒河三大内流水系的滋润,加上2000多年来劳动人民的辛勤耕耘,这里已改造成为我国西北的绿色明珠和重要商品粮基地。河西走廊绿洲是我国劳动人民改造利用土地资源、变荒漠为绿洲的伟大创举。然而就该区土地演替过程而言,却始终存在着荒漠化过程的威胁。认识荒漠化过程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划分荒漠化过程的发展阶段,对于防治荒漠、发展绿洲和商品粮基地的建设,无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仅就该区荒漠化过程的发展阶段以及防治荒漠化的对策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学院院刊》1998,13(2):148-148
依托单位:新疆生物土壤沙漠研究所。地理位置及区域代表性:(1)该站研究对象地处欧亚大陆腹地,是世界上距海洋最远的一个极其独特的干旱内陆荒漠区。区内荒漠-绿洲生态系统在我国干旱区具有典型的代表性,在研究范围内有高山冰川和森林、草原,有广阔的荒漠和古老的绿洲,是开展荒漠绿洲生态系统综合研究的理想基地。(2)沙漠边缘农牧交错区是进行沙漠地区持续农业发展模式研究的理想区域。(3)新疆荒漠区生产潜力大,面临着大规模开发前景。主要研究方向与内容:主要研究方向:研究荒漠-绿洲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演变规律和有…  相似文献   

4.
荒漠是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典型原生生态系统,具有独特的结构、功能与服务。文章基于《荒漠生态系统服务评估规范》,利用第五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数据(2010—2014年),首次估算出2014年我国荒漠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约为42 279亿元人民币(2014年价格);其中,防风固沙、水文调控、土壤保育和固碳价值分别占比40.1%、24.2%、18.1%和17.0%,生物多样性保育和景观游憩所占比重合计不到1%。剔除价格因素影响,2009—2014年我国荒漠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实际净增1 202亿元人民币(2014年价格),其中防风固沙服务效益提升的贡献最大(达47.5%)。文章探索以荒漠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值来衡量生态保护与经济增长的发展均衡度,2009—2014年该比值在荒漠生态系统涉及的所有地区均有下降,各地区降幅从19.4%到38.8%不等,这表明当前荒漠生态系统功能提升与服务增效的速度慢于区域经济增速。因此,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需要加大荒漠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力度,以促进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尽快步入荒漠生态系统提质增效与经济增长高度均衡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5.
荒漠绿洲农业的产业化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关于绿洲农业的模式干旱荒漠地区的典型气候条件是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日照充沛,但大风沙暴频繁。一般来讲,在这样恶劣的自然条件下,这类地区大多呈现地表粗疏、植被稀少的特征,但这并不妨碍小面积荒漠绿洲的形成。绿洲农业就是依托绿洲这块宝地,利用绿洲地带特有的地...  相似文献   

6.
根据 1 994年《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的定义 ,“荒漠化”是指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土地退化”是指由于使用土地或由于一种营力或数种营力结合致使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雨浇地、水浇地或草原、牧场、森林和林地的生物和经济生产力的复杂性下降或丧失。我国是受土地荒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土地荒漠化正在严重威胁着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西部大开发给我们提供了治理土地荒漠化的良好机遇 ,因此全面认清当前土地荒漠化的形势是十分必要的。1 防治土地荒漠…  相似文献   

7.
钱智 《今日科苑》2010,(1):171-171
新疆气候干旱少雨,沙漠浩瀚,全区沙化土地面积占全国沙化土地面积的43%。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牢固树立“生态效益第一”的思想,把防沙治沙作为生态建设的重点全力推进。“十五”期间,全区森林覆盖率由1.68%提高到2.94%,绿洲森林覆盖率由12%提高到14.95%,沙化土地面积扩展速度有所减缓。  相似文献   

8.
对于西北荒漠地区的潜力探讨,有的人比较悲观;有的人则比较乐观,认为“我们未来的希望在西北”。本文想就这个地区的挖潜与利用问题,谈点浅陋之见。(一)我国荒漠地区的总面积有192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9.8%。其中沙漠、戈壁沙漠化土地的面积有130.8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3.6%。西北荒漠地区面积很大,却是我国各种生态系统中人口最稀少,利用程度最低的生态系统。由于西北荒漠地区的特点之一是干旱少雨,  相似文献   

9.
今年春天,北京地区严重的沙尘暴再次引起了人们对我国荒漠化问题的关注。然而,荒漠、沙漠、沙地等概念经常被混淆,至于究竟何为荒漠化、沙漠化或者沙化更是说不清楚,以至于我们在荒漠化防治中走了不少弯路。荒漠化与沙漠化荒漠化关键在“化”字,就像我们常说的现代化、城市化一样,强调的是过程。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土地变成荒漠的过程。因此“,荒漠化”主要是指非荒漠地区,如绿洲或草场,由于人为作用或自然原因,生态环境受到破坏,使原来的耕地或草原,逐渐演化为荒漠的过程。1990年,联合国环境署在内罗毕召开的荒漠化评估会议上,明确指出荒漠…  相似文献   

10.
准噶尔盆地是温带内陆干旱区的典型区域,周围高大山地形成径流,流入盆地后造就了绿洲。绿洲和荒漠存在着相互依存关系:绿洲需要通过排水带走自然富集的盐分,而排水给其外围荒漠植被提供水分与养分,外围荒漠植被反过来为绿洲提供了生态屏障。随着绿洲土地开发规模不断加大,节水措施大范围应用,绿洲排水急剧减少。这一方面导致盐分外泄不畅,绿洲积盐;另一方面致使地下水位剧烈下降,绿洲外围、沙漠边缘的植被受到威胁——绿洲-荒漠共生关系面临根本性的危机。在中国科学院野外站网络重点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支持下,新疆阜康荒漠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在天山北麓三工河流域建成了“绿洲-荒漠共生关系实验模拟平台”,该平台由绿洲土壤盐分累积与荒漠地下水位模拟子平台、地下水位与荒漠植被关系子平台、沙漠内部降水与荒漠植被关系子平台3个子平台构成,形成了完整的绿洲-荒漠共生关系实验模拟体系。该平台能够满足绿洲区不同灌溉情景下水盐动态长期变化、绿洲边缘荒漠植被变化与地下水位关系、沙漠内部自然植被与降水变化关系的研究需求,为回答绿洲和荒漠生态系统共生关系的关键科学问题提供了重要基础设施支撑。  相似文献   

11.
我国沙漠化的态势和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沙漠、沙漠化、荒漠化 在目前论及沙漠和沙漠化的著述中,常常见到“沙漠”、“沙漠化”、“荒漠化”以及“沙化”等名词,且有混淆,为了研究问题,有必要给如上的词汇以确切的含义。 1.沙漠 所谓沙漠,是指干旱地区地表为大片沙丘覆盖的沙质荒漠,也包括了沙漠化土地和半干旱地区的沙地。我国沙漠总面积130.8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3.6%,主要分布在新疆、甘肃、青海、宁夏西部及内蒙古西部等。 我国沙漠自然布局有如下特点: (1)地区的分布,多深居我国内陆。乌鞘岭和贺兰山以西,沙漠戈壁总面积的90%。除新疆准噶尔盆地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外,绝大部分以流动沙丘为主,占该地区沙漠面积的75%左右。该线以东,沙漠戈壁分布较为零散,面积也较小,仅占全国沙漠戈壁面积的10%。  相似文献   

12.
绿洲是干旱区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空间.近30多年来,西北干旱区新垦绿洲面积达9.3万km2,占整个绿洲面积的55%,新垦绿洲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解决人地矛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绿洲向荒漠的扩张使过渡带萎缩甚至消失,新垦农田土壤贫瘠、沙化和盐渍化导致水肥利用效率及生产力低下,成为绿洲生态极为脆弱的区域,严重制约着整个绿洲的稳定性提升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7,32(1):98-100
<正>阿克苏水平衡试验站位于新疆阿克苏,地理坐标:东经80°45′,北纬40°37′,海拔1 030 m。站区多年平均气温11.2 ℃,降水45.7 mm,无霜期207天。阿克苏站建于1982年,2002年成为新疆五大灌溉试验站和中科院特殊环境与灾害网络研究站,2005年进入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研究站网络,2008年进入中科院生态系统研究网络,2011年进入农业部耕地保育研究网络。阿克苏站位于我国最大内陆河-塔里木河的平原荒漠-绿洲区内,所在区域是塔里木盆地极端干旱背景条件下分布  相似文献   

14.
杨小雪 《华夏星火》2020,(1):102-105
甘肃省民勤县位于腾格里大沙漠西端,北接内蒙古巴丹吉林沙漠,西南连祁连山,从地图上看,民勤像一根楔子,插进了巴丹吉林和腾格里两大沙漠中间,阻挡着两大沙漠“握手”。民勤曾靠着从祁连山流下的石羊河的滋润,水草丰美、物产富饶。然而,到了近现代,由于气候变化、上下游无节制用水,再加之西、北、东三面被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包围,民勤的荒漠化面积已占土地面积的89.7%,荒漠边缘以每年3至4米的速度向绿洲推进。渐渐地,民勤形成了一个半封闭的内陆荒漠区,也因此成为我国北方沙尘暴的一大策源地,风沙随时都有可能埋葬这儿最后的绿洲和农田。  相似文献   

15.
渭干河平原绿洲景观演变及其对土壤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专题图件、实测土壤数据以及GIS与RS技术的支撑下,研究新疆天山南麓渭干河平原1980年到2001年绿洲景观变化及其对土壤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20年来区内以耕地为主体的人工绿洲景观面积大幅增加,天然绿洲和荒地面积减少,水域和荒漠面积略有增加;人工绿洲面积扩展的主要供体为荒地和天然绿洲,共有31.8%的天然绿洲和35.1%的荒地转化成人工绿洲,人工绿洲的9.9%和2.2%退化为荒地和荒漠景观;天然绿洲转化为人工绿洲,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分别下降了51.0%、42.6%、7.2%、43.2%和44.9%;荒地转化为人工绿洲,有机质、全氮和速效钾各自减少了3.1%、12.9%和12.6%,碱解氮和速效磷则提高了25.9%和16.7%.人工绿洲的扩展导致土壤养分在总体上呈下降趋势.此外,绿洲景观的变化对土壤含水量和土壤含盐量也产生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土地荒漠化,是指由于气候变异和人为活动等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区的土地退化。土地荒漠化被称为地球的“癌症”,它的发展现已影响到世界1/5的人口和全球1/3的陆地,给全球环境及许多发展中国家人民的生产、生活以至生存带来了严重的灾难,并  相似文献   

17.
1、灌区概况 三屯河灌区属国家大型灌区.由于地处典型的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三屯河流域气候干燥,降雨稀少,蒸发强烈,总体上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农业生产要依靠人工灌溉,形成了独特的“荒漠绿洲、灌溉农业”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体系。  相似文献   

18.
裴欢  魏勇  房世峰  李迎家 《资源科学》2011,33(6):1204-1210
针对绿洲土地覆盖/利用特点,建立了反映绿洲荒漠化类型及特点的分类系统。对原始SPOT数据进行变换,提取NDVI、K-L、NDMI等14个特征波段,并利用波段的类间可分性进行了参与分类的最优波段选取。根据地物的波谱特性和空间特性建立了决策树模型,对研究区荒漠化信息进行了提取。分类结果表明,风蚀荒漠化及盐碱化是吐鲁番主要的荒漠化类型。其中,中度风蚀荒漠化土地分布在绿洲边缘及外围,2004年占研究区总面积的64.05%;盐碱化土地及轻度、重度风蚀荒漠化土地分布在绿洲内部,三者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6.60%、7.58%和2.23%,吐鲁番盐碱化程度高于托克逊县,风湿荒漠化程度相反。本文提出的基于决策树分类的绿洲荒漠化信息提取方法可以充分利用地物的光谱信息与地理位置信息,较好的区分了混淆地物,达到了较好的分类效果。  相似文献   

19.
荒漠化系指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等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它所导致的农田、草原、牧场、林地的生物或经济生产力下降以至丧失等后果十分严重。因而荒漠化和严重干旱已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被列为威胁人类生存的10大问题  相似文献   

20.
以TM/ETM+影像数据为基础,利用动态度、栅格运算等方法,对该区2005年和2009年两期的草原荒漠化状况及其空间动态变化进行了监测分析,结果表明:2005年锡林郭勒盟荒漠化面积11 535 334.06 hm2,占研究区面积的57%,其中轻度荒漠化面积7 688 099.10hm2,占荒漠化面积的38%,中度荒漠化面积2 799 820.00 hm2,占荒漠化面积的14%,重度荒漠化面积1 047 414.97hm2,占风蚀荒漠化面积的5%。2009年锡林郭勒盟荒漠化面积11 524 991.95 hm2,占研究区面积的58%左右,其中轻度荒漠化面积7 818 600.93 hm2,占荒漠化类型的39%,中度荒漠化面积2 779 988.65hm2,占荒漠化类型的14%,重度荒漠化面积926 402.37 hm2,占荒漠化类型的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