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体育教学中 ,教师常常会陷入两难境地 :如果让学生老老实实上课 ,课上起来轻松 ,课堂气氛却死气沉沉 ;如果放开学生手脚 ,学生热情高涨 ,你争我赶 ,却被人批评说 :“太乱了 ,不象话 !”那么究竟该如何看待课堂上“乱”的现象呢 ?我的观点是 :乱中求序 ,因势利导。首先 ,“乱”并不一定是坏事。只要不是因为组织教学失败而造成的混乱 ,这个“乱”甚至还是值得提倡的。视“乱”为忌的教师一定认为 :课堂上应该是学生围着教师的指挥棒转。他们忽视了教学应该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 ,尤其是现代体育教学 ,更加提倡“师生互动 ,共同发展”的境界。…  相似文献   

2.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常常会陷入两难的境地:如果让学生老老实实地坐着,课上起来轻松,课堂气氛却死气沉沉;如果放开学生手脚,学生热情高涨,跃跃欲试,却被人批评说:“太乱了,不像话!”那么,究竟该如何看待课堂教学中的“乱”呢?首先,“乱”并不一定是坏事。只要不是组织教学失败而造成的混乱,这个“乱”甚至还是值得提倡的。视“乱”为忌的老师一定认为:课堂上应该是学生围着教师的指挥棒转。他们忽视了教学应该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师生互动,共同发展。课堂教学应该成为学生体验情感、张扬个性、塑造人格、激发兴趣、培养自信、学会相处,学会做…  相似文献   

3.
在小学自然(科学)课教学中,教师要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尽可能多地启发学生自行探究,课堂显得很“乱”。尤其是实验课,学生“乱”劲更足,甚至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为此,教师要分析学生的“乱”。如果属有意破坏实验材料和实验过程,扰乱其他同学,必然要制止,加以诱导。如果“真枪实弹”搞实验,就可让学生在“乱”中学习科学,提高能力。  相似文献   

4.
一直以来,音乐课容易乱,也常常乱,“乱”通常是指学生在音乐活动中做了与活动无关的事情,或者学生完全忘记了自我,不听从教师的活动安排,从而导致课堂陷入混乱,也影响了音乐活动的效果.在平常的常规课教学中,尤其是大班化教学,这种“乱”时有发生.那音乐课堂又为何而“乱”?教师又该如何对待音乐课堂的“乱”?下面我结合自己的调查和教学说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都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传统的教育观仍在影响着部分教师,这使得他们特别注重对课堂的控制,过度追求“整齐划一”的教学。课堂上,教师真怕学生乱说、乱做(作)、乱动、乱写、乱画,担心这样一来,原先制定的学案和教学设计难以完成。对此,笔者认为,课堂是要有一定的纪律与秩序,但更要有的是学生个体享受学习的过程。教师如果在课堂上拿起“管”的教鞭,课堂会多一些“秩序”,教师也多了一些所谓的威严,学生就不会有“兴奋得大叫”。过分强调“秩序”,抹杀了学生活泼的个性,束缚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和想象力。  相似文献   

6.
音乐课提倡“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开放式教学,在课堂上教师扮演多种角色,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组织教学,“解放”学生的手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在课堂上活泼好动,手舞足蹈。这样的课堂教学常常被人误解为“乱”。其实,在新的音乐教育改革的形势下,音乐教师必须要正视音乐课堂上这种“乱”的现象。一、对音乐课的“乱”的思考思考之一:“乱”是音乐教学特点的需要音乐教学包括的内容很丰富,它包括唱歌、欣赏、律动、唱游等。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讲到音乐课必须要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动力,要面向全体学生,重视音乐实践,鼓…  相似文献   

7.
在音乐教学中,我常常听很多老师说到:“现在的学生太闹了!老师真是难当!”如果让学生老老实实地坐着,课堂气氛便呈现出死气沉沉;如果开放了课堂教学,学生就会热情高涨,跃跃欲试,呈现出无序状态。会被人指责为;“太乱了,这叫什么课”!那么究竟该如何看待课堂“乱”的现象呢?我的经验是:“乱中求序,活而不乱”。  相似文献   

8.
作者就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管理提出了独到的观点: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必须转变教学理念,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课堂上不要过多地管制学生,不妨让信息技术课堂“乱”一点.  相似文献   

9.
专家在评价课堂教学时指出:“评价课堂教学乱不乱,要看学生的注意力。如果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这样的课堂教学就不叫乱。如果学生没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形散神又散,这样的课堂教学就叫乱。”在课堂上学生为了抢答提问把手举得很高;有时为了弄清学习上的问题,而争得面红耳赤;甚至为了探究一个问题而离开了座位、学习小组,这样的课堂教学,表面上看似乎有点“乱”,实际上是“活”。但对这种“活”,也要有新的规范,过于放纵,则不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要让课堂规范,就要掌握调控策略,教师应具备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既要放得开,又要收得来。  相似文献   

10.
童亚丽 《宁夏教育》2005,(11):50-50
在音乐教学中,我常常听很多教师说:“现在的学生太闹了!老师真是难当!”如果让学生老老实实地坐着.课堂气氛便显得死气沉沉;如果开放课堂,学生就会跃跃欲试,呈现出无序状态。那么究竟该如何看待课堂“乱”的现象呢?我的经验是:乱中求序,活而不乱。  相似文献   

11.
“乱”:小学生是一个个处于变化发展的生命体,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常常让他们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忽略了活动目标和内容,课堂陷入一片杂乱,导致效率低下,故常常受到教师们的排斥和抵制。但是“乱”也带来变化,为新事物的产生提供了机遇,如果能有一定的策略把握住“乱”,那么“乱”也将成为一种资源,一种美。  相似文献   

12.
<正>新课程中提倡音乐课要"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开放式教学,在课堂上教师应扮演多种角色,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组织教学,"解放"学生的脑、手、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在课堂上活泼好动,手舞足蹈。这样的课堂教学常被人误解为"乱",其实,在新的音乐教育改革形式下,音乐教师必须要正视音乐课堂上这种"乱"的现象。  相似文献   

13.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新教材”要求老师以新标准、新理念来上课,这样,教师和学生都“动”起来了,课堂也变“乱”了。但正是从这种“乱”中,我们看到了改革带来的活力。  相似文献   

14.
自然课教学的特点是实验多 ,实验的目的是通过让学生操作去掌握知识。这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又符合小学生“动作识记优于机械识记”的思维规律。实验时要充分让学生“操作前质疑”、“操作时讨论”及“操作后谈体会” ,所以 ,课堂看起来有些“乱” ,我们暂且称其为“引乱”、“导乱”、“平乱” ,下面笔者逐一加以说明这三“乱”。a .“引乱” ,目的是提起学生的实验兴趣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教《摩擦起电》一课 ,课前我准备了十多张大小一样的吹塑纸以及香糊、双面粘胶、水等 ,我问 :“你们有办法把吹塑纸贴在黑板上吗 ?”只见…  相似文献   

15.
章从中学音乐课堂“乱”的现象出发,分析并提出了对这种现象的看法:“乱”不是放任自流,其本质是学生积极参与、内心情感活泼的表现,音乐教师只有转变意识,重视学生的认知性、能动性,强调个性发展,不断创新,才能“乱中求序”、“序中求进”。  相似文献   

16.
新课改后的课堂教学,强调学生主体性,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可是,教师在课堂上对越来越活跃的学生常常感到无所适从,对主体性带来的这种新的师生关系感到困惑。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学生,他们“初生牛犊不怕虎”,想说就说,想做就做,课堂上常常是乱得很。教师一个问  相似文献   

17.
许多新教师,不但需要学科教学知识与理论的辅导.更需要教学技巧的指导.现在的新教师都是师范院校毕业的,他们在学校里已经学习了一些理论方面的知识,并把这些理论用在课前备课,准备得也比较充分,但当拿到课堂上去具体实施的时候,却因为教学技能的不足而没法教下去或者没有教出预期的效果。课堂教学中大都存在“乱”或“死”的现象,有的甚至是两者均有。《治“乱”与救“死”》一文,是本文作者根据参加新教师巡回听课的亲身体会写出来的。希望对新老师的课堂教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学习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自实行自主、开放性学习以后,学生在自然课堂中表现出来的激情和冲动,使过去一向有条不紊的课堂常常风起云涌,波澜叠起。为此一些其它学科来听课的教师常反映:自然课太乱了,现在自然课堂上,学生太不受约束了,胆气也太大了些。大家关注的“乱”,表现在以下三方面:实验前胡思乱想。在没有做实验前,学生对实验结论的猜想可谓“胡思乱想”,且各自振振有辞。例如《毛细现象》一课,我先演示了水沿着毛巾上升的实验,问:“水为什么沿着毛巾上升呢?”有的说,是因为毛巾很软;有的说,毛巾薄、粗糙;还有的说…  相似文献   

19.
自然课教学的特点是实验多,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亲历过程,自主地、充分地开展活动,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这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符合小学生“动作识记优于机械识记”的思维规律。实验时要充分让学生质疑、讨论、谈体会,课堂上“乱”味十足也未尝不可。一、“引乱”激兴趣“引乱”的目的是提起学生的实验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教学《摩擦起电》一课,课前我准备厂多张大小一样的吹塑纸以及浆糊、双面胶、透明胶、水、磁铁  相似文献   

20.
“活而不乱”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对传统课堂中“活泼不足,严肃有余”的否定。课堂上的“活”不是表面上的热热闹闹,而是丰富教学情境的发展现、灵活教学方法的运用和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如何界定“活”与“乱”?专家指出:“评价课堂教学乱不乱,要看学生的注意力,如果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形散神不散,这样的课堂教学就不叫乱,如果学生没把注意力集中存学习上,形散神又散,这样的课堂教学就叫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