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月亮是李白的钟情之物,纵观《全唐诗》所收录的李白诗歌,涉及到“月”的就有三百首左右。李白的咏月诗,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在诗中,李白可以步月、行月,也可以泛月、乘月,还可以醉月、寄月,甚至可以“上青天”揽月、“就洞庭”赊月。在这些花样繁多的“咏月诗”里,李白借“月”抒发了不同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2.
“月”与中国文人有不解之缘,而尤为李白所独钟。据查,在李白现存的一千余首诗中,涉及咏月诗就有三百八十二首,占其总数的百分之三十八,“月”在太白心中位置可见一斑。有意思的是,将李白的咏月诗拿来做一统计,属于李白的独特的“这一个”“月”的真是丰富多彩,目不暇接。如把月比作天镜、飞镜、明  相似文献   

3.
李白的《静夜思》是摹仿之作刘朝文“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的这首小诗平白易懂.简短好记.琅琅上口.是典型的“启蒙读物”。早在宋代,就被选进《千家诗》一书而“家喻户晓”。从古至今的文学评论家和古典文学研究专家一致认为.这首...  相似文献   

4.
李白的《静夜思》最动人:“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诗人直抒胸臆,不加雕琢,信手挥毫,却极富感染力。千载而后,当人们吟诵这首咏月思乡诗时,仍不免引发心灵深处的共振,自然也会联想起诗圣杜甫的“月是故乡明”吧!最近读当代诗人沙鸥的《新月》:“新月一弯,像一条小船。我乘船归去,越过万水千山。花红。夜暖。故乡正是春天。你睡着了么?我在你梦中靠岸。”(《沙鸥抒情诗选》)这首自由体新诗意境高雅,富有想像力。我们好像和诗人  相似文献   

5.
《静夜思》是李白的一首深秋之夜思乡怀人的五言小诗。它短小精悍,语言明白晓畅,情致深远真切,所以千百年来一直流传人口,历久不衰。这首诗在《李太白全集》中原为: 床前看月尤,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乡石巴故乡。忍已在的选本均为  相似文献   

6.
中秋节,因为与月亮有关,所以历来成为极富诗情画意的佳节。千百年来,月亮以其明美皎洁,激荡着诗人们的情怀,留下不少优秀的咏月诗句。早在《诗经》中就有“月出皎兮”的句子写月之美。咏月诗中有的托月言志,有的望月思乡,有的赏月写景,有的对月抒情。诗仙李白寄情于明月,他曾写下“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月明”的诗句,表达自己欲有所作为的壮志豪情;“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  相似文献   

7.
高中《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版)第五册收录了李白的《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青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此诗不长,解读却也不易,关键是“思君不见”一句中“君”作何理解。此虽一字之微,却关涉对诗歌的创作意图和抒情主旨的把握。目前对《峨眉山月歌》的解读,比较通行的意见认为它是一首思念友人之作。沈祖棻著《唐人七绝诗浅释》中认为是“怀念住在附近的一位友人”,《唐诗鉴赏辞典》则比较宽泛地说是“抒发江行思友之情”,人教社配编的《教师教学用书》中基本采用了沈祖棻的观点,认为“君”是诗人思念的…  相似文献   

8.
一 咏史诗,顾名思义,即以历史题材为内容的诗歌。最早以“咏史”题名的诗,是班固的五言诗《咏史》,写的是汉文帝时孝女缇萦为赎其父之罪而自愿没身为奴的故事。自此以后,咏史之作代不乏人,且不断繁盛,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百花园中引人注目的一簇奇葩。《昭明文选》(下称《文选》)选录诗434首,分为23种类型,其中就有“咏史”一体,说明萧统对“咏史”诗的重视。《文选》“咏史”诗类共选录诗歌21首,它们是:王仲宣《咏史一首》,曹子建《三良诗一首》,左太冲《咏史八首》,张景阳《咏史一首》,卢子谅《览古一首》,谢宣远《张子房诗一首》,颜延年《秋胡诗一首》、《五君咏五首》,鲍明远《咏史一首》,虞子阳《咏霍将军北伐一首》。从诗体看,这21首都是五言诗;从顺序看,这些诗基本上按作者年代先后排列。就诗题来说,其中仅4位作者标题为“咏史诗”,但就内容而言,这21首诗,都是以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为题材的。这说明萧统并不单纯以“咏史”名篇与否作为入选标准。  相似文献   

9.
咏月诗话     
刘天虹 《教育艺术》2007,(12):36-37
古往今来,月是人们喜爱和称颂的事物,是纯洁和高尚的象征.许多诗人把月作为歌咏的对象.在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里就有不少咏月诗,如"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俏兮."(《陈风·月出》)表现青年男女之间的相悦之情.《古诗十九首》里也有写得好的咏月诗,如"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写一个久客思家不能成寐的游子,面对皎皎月光,触动了思乡之情.被称为"建安之杰"的曹植也有"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七哀诗》)的诗句.南朝诗人谢灵运写了不少山水诗,其中《石门岩上宿》、《入华子冈是麻源第三谷》等诗也是以月为歌咏对象的.  相似文献   

10.
《翻译通讯》1985年第10期《文学翻译中的真实性问题》一文的“三,艺术真实”一节中,引用一首Bynner所译李白《静夜思》,我认为这首译诗值得商榷。 该文论述这首译诗的原文如下。 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相似文献   

11.
李白的《赠汪伦》一诗千百年来受到人们的广泛传诵,堪称赞颂友谊的不朽之作。然而,也就是这首诗,人们对它后两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修辞手法争论不休。笔者在此略陈管见,望  相似文献   

12.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李白的名作之一 ,这首诗不管是主人公的内在精神还是艺术表现手法 ,都充分体现了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前人说这首诗“以气为主 ,以自然为宗 ,以俊逸高畅为贵 ,咏之使人飘扬欲仙。”这种评价应该说是比较中肯的。我认为这首诗之所以吸引人 ,除了丰富奇妙的想象和卓然不群的诗人形象外 ,还在于它给人的朦胧美感。《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朦胧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结构的朦胧美。这首诗以写梦为主体 ,以月为引子。月是自然的朦胧美 ,梦是人世的朦胧美。梦是跳跃的 ,所以诗人一梦之间 ,时间由晚上到清晨 ,又忽…  相似文献   

13.
高中语文(人教版)第六册《香菱学诗》一文节选自《红楼梦》第48回,文中有香菱两首写得“不好”的咏月诗。文末,作者写她又“忽于梦中得了八句”,这便是到第49回出现的第三首“好”的咏月诗。这三首诗都咏月,又都是七律,但写得有优劣差等,细细玩味,别有一番意趣。下面试作比较鉴赏。  相似文献   

14.
唐代诗人郑谷曾在《读李白集》中写道 :“何事文星与酒星 ,一时钟在李先生。高吟大醉三百首 ,留著人间伴月明。”诗与酒 ,和李白几乎是不可分开的 ,所以李白有“诗酒英豪”之称。李白的劝酒诗也是古代宴饮诗中一道独特的风景。《将进酒》是其劝酒诗中的代表作。诗以豪迈狂放之语 ,抒发压抑困苦之情 ,成一泻千里之势。教师在引导学生鉴赏这首诗的时候 ,除了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经历、写作背景及诗歌的艺术特色之外 ,应该将教学重点放在引领学生品味诗歌瞬息万变、跌宕起伏的抒情特色上 ,因为这是一首劝酒诗 ,同时更是体现作者抒情个性的诗。全…  相似文献   

15.
<正> 曹孟德的乐府诗《短歌行·对酒当歌》一首,自古至今,誉为名篇,千百年来,交口相传,历时不衰。其实,有些看来是大家熟悉的东西,也未必不存在理解上的分歧。譬如这首诗的题旨,古今论者都认为是“渴望贤才”、“思念猛士”。清人陈沆说:“此诗即汉高祖《大风歌》思猛士之旨也”(《诗比兴笺》),今人游国恩等人也说曹操以此“表现他爱才若渴的心情”(《中国文学史》),“抒发他思念贤才  相似文献   

16.
本文是对友竹《李白三到万州南浦县问题质疑》答辩之答辩,认为李白长流夜郎途中是否到过万州,关键是如何理解李白的《窜夜郎于乌江留别宗十六Jing》、《春于南浦送陈郎将归衡岳并序》和《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二首》三首诗。就第一首诗来看,经考证李白时代涪陵的乌江并不叫乌江,而九江确有一条支流叫乌江,因而该诗的乌江应指九江的乌江,就第二首诗来看,经仔细推敲,“春于南浦”中的“南浦”也以指武昌城南的南浦为宜。就第三首诗来看,经认真分析,该诗作于江夏一带,上三峡,南平(渝州)的可能性同时存在,还难以最后确定。  相似文献   

17.
每一篇文学作品,即使是一首诗、一首词,都应该是作者心灵深处的呐喊,都应该充满着真切的感情。在祖国的文学史上,多少千古传诵的名篇,无例外。抑郁悲愤的屈原如此,悲天悯人的杜甫如此,豪迈奔放的李白如此,孤高自许的李清照亦复如此。李清照的词,不以辞采取胜,也不以奇峭取胜,而往往“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见彭逊遹《金粟词话》)为什么用浅俗之语能创造出感情丰富意境深远的作品呢?那么让我们试就她的《声声慢》一词作一浅析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相似文献   

18.
我常想,要是编一本咏物抒怀的诗歌总集,恐怕最厚的一册当数咏月卷。古往今来,因月赋诗、以月入诗的作品数量之多,难以计数;而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咏月诗,则见于《诗经》。当年大文豪苏东坡于月明之夜,邀三五好友,泛舟赤壁,在万顷碧波之上,把酒临风,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是怎样的飘然若仙!这里所说的“明月”之诗,便是《诗经》中收录的《月出》一诗。千百年来,诗中有月月生诗,成为中国文坛一道奇特而美丽的风景。  相似文献   

19.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是李白的《静夜思》。清人沈德潜评此诗说:“旅中情思,虽说明却说不尽。”这首诗选入小语课本后,影响更大,流传更广。其实,现在流传的这首诗与李白的原诗是有一些出入的。清代文学学孙洙(别号衡塘退士)编选的《唐诗三百首》收录的《夜思》(197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再  相似文献   

20.
秦少游以词名家,他的婉约词被称为“词之正宗”(清先著《词洁》),又有“词坛颇袖”。(清陈廷掉《白雨斋词话》)之誉。其实他的诗也写得很好,只是为词所掩,人们重扣了他的词却忽略了他的诗,少游观存诗二百四、五十首。分析研究他的诗歌创作,探讨他匍后期的诗风,有助于加深我们对他整个文学创作基本特色的认识。陈师道《后山诗话》说:“苏子瞻词如诗,秦少游诗如词”,这是就地前期的诗歌而言的.秦观早年的诗风十分鲜明,在他的师友间得到了异口一词的品鉴。张来在评论苏氏及同门友人的一首诗中说:“黄郎萧萧日下鹤,陈子鹏峭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