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科学学习是前概念转变的过程,因此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前提下建构科学概念尤为重要。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前概念,引发学生前概念与科学概念的认知冲突,引导学生解决认知冲突,建构科学概念,形成科学认知。  相似文献   

2.
学生在学习科学概念之前,他们对这些概念大都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这种已有的认识和了解即为科学学习中的前概念。前概念在学生的科学学习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当科学概念和前概念比较一致时,学生的探究活动往往气氛活跃,发言积极,容易达成目标;反之,当学生的前概念和科学概念相冲突的时候,前概念则会严重干扰科学概念的构建。  相似文献   

3.
小学生在学习科学概念之前,他们在观察大自然或客观事物的过程中,对这些概念大多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这种已有的认识和了解我们常称为科学学习中的前概念.在学生已有的前概念中,有些前概念和科学概念是一致的,这样,就能在学习科学概念时起正迁移作用,帮助学生获得科学概念.  相似文献   

4.
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因环境的不同,使得他们所具有的科学前概念具有个体差异性和稳定性。儿童的科学前概念是他们在以往的学习和生活中形成的知识和经验,他们的前概念并不都是错误的,而是缺少连贯性和完整性。学生在进入课堂之前,对所要学习的科学概念往往存在错误的或片面的认识,因此,我们在教学前,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前概念,通过具体情境让学生的前概念、技能等逐渐暴露出来,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从而转变概念、界定概念、获得新的概念。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只注重科学探究过程而忽视引导学生形成科学概念的现象比较普遍,5E教学模式能够较好地帮助学生建构科学概念。  相似文献   

5.
《考试周刊》2019,(97):15-16
学生在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中,已经有了自己的生活经验以及个人观念,这就是所谓的前概念。科学的学习是前概念转变的过程,因此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前提下建构科学概念尤为重要。本文以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磁铁有磁性"为例,浅谈教师应当充分了解学生的前概念,使学生的前概念在认知过程中发生冲突;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形成正确的科学概念,并能应用概念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6.
周雪 《辽宁教育》2024,(5):65-68
科学概念是组成科学知识的基本要素之一,是科学知识结构的基础。学生在学习科学概念之前,已经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观察和实践,获得了一些经验性的概念,这些概念有时与科学概念存在冲突,有时不够准确。通过转化前概念,可以帮助学生摆脱错误的想法,建立正确的科学观念,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创设科学情境,建立概念联系;引发认知冲突,促进概念转化;注重生活体验,生成科学概念;鼓励科学阅读,拓展科学概念这四个方面,探索促进学生前概念转化的教学策略,为学生构建准确的科学概念提供可靠的保障。  相似文献   

7.
学生个体成长经历的不同,导致他们前概念的水平不一,表现复杂。基于对学生认知的把脉分析,探寻可以引发科学探究的契机,是引导学生建构科学概念的重要途径。实践证明,通过“运用测试分析,了解学生前概念;根据前概念水平,设计学习支架;聚焦疑惑点,推进概念建构”的方式进行教学,可促进学生实现科学概念的有效建构。  相似文献   

8.
吴永发 《教师》2014,(22):48-49
学生通过日常生活的各种渠道和自身实践,对客观世界中的各种事物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看法,并在无形中养成了他们独特的思维方式。教师应尊重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以学生的前科学概念为教学起点,使前科学概念和科学概念密切联系起来,利用学生的认识冲突及创设差异性事件,修正错误的前科学概念,建构科学概念。  相似文献   

9.
前概念是学生在接受科学教育之前对事物和现象的已有认识与观念,有的与科学概念相似,有的与科学概念相悖甚至是错误的。要跨越前概念这道坎,了解是前提,分析是基础,实践是保障,研究是核心,转化是关键。模糊的前概念易形成思维障碍,解决策略是在情境中正确构建;有缺陷的前概念易以偏概全,解决策略是在暴露后修正;抽象的前概念易干扰思维方法,解决策略是在类比中建模;类似的前概念易造成负向迁移,解决策略是在对比中辨析;错误的前概念易阻碍认知顺应,解决策略是在澄清后转化。教师应减少前概念的负迁移,促使学生实现概念的顺应或转化,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学生在学习科学概念之前,他们对这些概念大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这种已有的认识和了解即为科学学习中的前概念。前概念在学生的科学学习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新概念的形成建立在它的前概念基础之上。当科学概念和前概念比较一致时,学生就容易理解;反之,他们就会觉得很难。所以在实际的科学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把握住学生的前概念,就会使得教学有的放矢,就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因此研究和调查学生的科学前概念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目前国外对于学生的前概念研究已有一定的历史和经验,已取得了丰富的成果;而现在我国的一些科学教…  相似文献   

11.
学生在学习科学课程前,头脑中存在着前科学概念和错误概念,这些概念有很强的顽固性。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学生的错误概念不可能通过传统的知识传授方式由科学概念所代替,而必须依靠学生自己通过概念转变学习,实现由错误概念向科学概念的转变。促进学生前科学概念和错误概念转变的概念转变学习有三步教学策略:揭示学生的前科学概念,这是实现概念转变学习的前提;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这是实现概念转变学习的契机和动力;鼓励认知顺应,这是实现概念转变学习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学生的前概念是客观存在的,是学生学习的前提条件和基础。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在教学中.了解学生的前概念,分析其对教学的影响.从而采取合适的转化策略,有利于提高科学教学的有效性。对与科学概念并不相悖的前概念.教师可通过类比方法.迁移学科知识、创设熟知情景等“架桥策略”,促使学生前概念向科学概念转化.实现认知同化;对与科学概念发生冲突的前概念,教师可通过实验、逻辑归谬、生生互动等方法引发学生认知冲突.使其对前概念产生不满.从而建构更合理的科学概念.实现认知顺应。  相似文献   

13.
学生的前概念是客观存在的,是学生学习的前提条件和基础.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在教学中.了解学生的前概念,分析其对教学的影响.从而采取合适的转化策略.有利于提高科学教学的有效性。对与科学概念并不相悖的前概念.教师可通过类比方法、迁移学科知识、创设熟知情景等“架桥策略”,促使学生前概念向科学概念转化.实现认知同化;对与科学概念发生冲突的前概念.教师可通过实验、逻辑归谬、生生互动等方法引发学生认知冲突,使其对前概念产生不满,从而建构更合理的科学概念.实现认知顺应。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17,(21):29-30
学生在接受科学知识教学之前,通过自己的观察、体验和思考已经形成了对各种科学现象的认识和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充分了解学生的前概念,掌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暴露学生错误的前概念,设置学生问题教学;利用学生前概念与新概念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逐步建构科学概念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小学生在学习科学概念之前,往往在生活中已积累了这些概念的初步认知,这些已有的认知和了解我们常称为科学学习中的前概念。学生已有的前概念中,有些前概念和科学概念是一致的,就能在学习科学概念时起正迁移作用,帮助学生获得科学概念,但有些前概念和科学概念之间是矛盾的,这时前概念就会起负迁移作用,干扰学生获得科学概念。比  相似文献   

16.
新课改以后,探究式教学受到广大科学教育者的重视。为促进学生转变前概念,形成正确的科学概念,教师在实施探究式教学中应了解学生的前概念,并给予正确的指导,引发认知冲突。  相似文献   

17.
许多研究表明,学生在接受正规的科学教育前,头脑中并非一片空白,而是已形成了他们对周围世界的看法和观点.通常被称为"前概念".了解学生的前概念,会对学校教育,特别是理科教学起到积极的作用.本文着重论述了学生前概念的特点及对理科教学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8.
学生在学习科学课之前,头脑里早已有了对客观事物和现象的看法,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这种学生在学前由于长期的日常经验形成的对事物、现象的看法和思维方式,有别于其日后将要接受的正规科学教育中的科学概念,一般称之为前科学概念,简称前概念。按照认知心理学的观点,前概念的存在是必然的。因为个体从出生就开始了探索环境的活动,在活动中建构了特定的认知模式,前概念就是认知模式的具体反映。但学生的认知模式往往是非本质的,他们的前概念大多是肤浅甚至与科学概念相悖的,对形成科学概念构成了障碍。因此,研究与学生前概念相关的教学问题,对于小学科学教学有着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孩子们进入科学课堂前总是带着相关的科学前概念,它必然成为科学概念教学的现实起点,科学概念教学的目标就是有效转化学生的科学前概念。它有两种基本的转化形式:一是学生的前概念与科学概念基本一致,需“丰富”;二是与科学概念相矛盾,需“修订”。在学生概念转化过程中,我们要正视如下困难。  相似文献   

20.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课堂的,他们在日常生活和先前的学习中已形成了大量的知识经验,这就是所谓的前概念.学生的前概念有些是正确的,对科学概念的建构会起促进作用;有些则是错误的,对科学概念的建构会起干扰作用.对学生错误的前概念,有不少教师了解甚少,也不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