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校检软件在新闻校检工作中的广泛应用,校检模式的变化会给校检工作带来许多重大变化.本文试图对这些变化给予一些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杨莉 《青年记者》2008,(4):79-80
新闻校检是编辑工作的延伸和补充,是保证报纸质量的重要一环.可以说,校检直接关系到报纸的质量与宣传效果,是一门颇为高深的学问.笔者做校检工作多年,收获颇丰,感慨良多.总的来说,一名优秀的校检要具备以下几方面的基本素质.  相似文献   

3.
新闻校检是编辑工作的延伸和补充,是保证报纸质量的重要一环.可以说,校检直接关系到报纸的质量与宣传效果,是一门颇为高深的学问.笔者做校检工作多年,收获颇丰,感慨良多.总的来说,一名优秀的校检要具备以下几方面的基本素质.  相似文献   

4.
俗话说:"编筐织篓,全在收口".校检工作所处的正是报纸出版流程的"收口"环节,其重要性可见一斑.然而,一直以来,由于校检工作的幕后性,以及校检的贡献价值和终极价值不那么具体,不容易被量化,所以在许多人甚至在部分校检工作人员的认识里,校检工作不过是一种依他性很强的机械纠错活动,缺乏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这种认识上的偏差,又十分容易导致校检人员自身价值定位低,从业精神状态差,工作效果不尽如人意.  相似文献   

5.
校检工作就是一个大胆提出质疑,有根据地订正差错,以保证出版物质量的工作。随着计算机介入出版界,现代校检与传统校检相比有了显著变化,校检客体无纸质化,校检功能是非化,校检模式编辑化,决定了人工通读成为必需的检校方法和程序。在这种大趋势下,校检人员必须重新认识和适应新形势下的校检工作。  相似文献   

6.
避免文字差错,编校一张内容与出版质量俱佳的报纸是校检工作者的共同愿望.但是校检中经过那么多环节,差错还是经常见报.我认为,应从总体上分析出错的原因,全方位地抓住出现差错的环节,特别是抓牢易错环节,就会有好的收效.  相似文献   

7.
李伟 《青年记者》2002,(7):34-34
在新闻出版事业中,校检工作的确是一份苦“差事”,从事这项工作的人默默无闻,白天与夜晚颠倒,两头不见太阳。与记者、编辑相比,版面上没有他们的名字,没有“显耀”的地位,但同样需要热爱本职工作,爱岗敬业,具备奉献精神。而且校检工作还担负着“把好最后一道关”的特殊使命,由此可见校检工作在新闻出版工作中的重要  相似文献   

8.
略论我国科技学术期刊的终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冠初 《编辑学报》2006,18(2):106-107
略论我国科技学术期刊终校的含义,终校者的职责及选择,以及终校的技术.  相似文献   

9.
我是1995年来人民日报社的,一直在总编室做校检工作,至今已经13年了,一直在上夜班。校检工作是整个出版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是采编工作的延伸、补充和完善。它的任务在于保证出版物的质量,在职责范围内,消灭  相似文献   

10.
语言规范是现代校检工作中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在语言实践中运用词语规范准确,是人们互相理解、互相沟通、互相协调的前提和保证。既然语言文字永远变动不居,那么我们从事新闻校检工作的同志,在日常工作和学习中,就必须与时俱进,激浊扬清。对  相似文献   

11.
校对者及其上下左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罗原 《编辑之友》2001,(5):43-44
校对在出版工艺流程中,处于编辑和排版的结合部.于是,校对者就有了左邻右舍.编辑者在校对者的左边,排版者在校对者的右边.编辑者把齐、清、定的原稿发到排版者那里(有的在承印厂,有的就在本单位),排版者照原稿录入、排版,打出毛样后连同原稿交给校对者.校对者与排版者的关系是双向的、互动的.你校一遍,他改一遍;他改一遍,你再校一遍,三番五次,直到清样为止.如果只"校异同",校对者与编辑者就可以不发生直接关系了,服从原稿就是服从编辑者.服从和被服从是单向的,也不互动.因为"校是非",校对者与编辑者也在某种程度上是双向互助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北京高校文献课教学研究会组织机检教学观摩活动为了进一步落实《文献课程基本要求》,加强计算机检索部分的教学,北京高校文献课教学研究会于7月7日举行了机检教学观摩活动。主题是机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重点,机检与手检教学的关系,如何因校制宜引入,加强机...  相似文献   

13.
清晨,当一份份贵州日报传送到千千万万读者手中时,校检组的欧声扬总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受。毕竟,他是把守报纸出版最后一关的“哨兵”。初识欧声扬,是80年代初我被分到报社校对组实习。那时,他先于我参加工作,我称他为老师。一晃快10年过去了,我们当时的年轻人已成了较老的记者、编辑,而他仍是校检岗位上一名“哨兵”,依然干着默默无闻的校检工作。欧声扬为什么能一直坚守着自己的工作岗位而勤勤恳恳地工作呢?当我与他深入地交谈,走进他的内心世界后,我才发现有些木讷的他,原是一位富有个性的男子汉。自他认准校检工作那天起,便铁下心来,决心走到底,干出一番有声有色的事业来!于是,便有了他10多年来扎扎实实工作的足迹。虽然,在一般人看来,他干的是平凡而细小的工作:在夜幕笼罩的小屋里和流溢的灯光下,对照原稿  相似文献   

14.
清晨,当一份份贵州日报传送到千千万万读者手中时,校检组的欧声扬总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受。毕竟,他是把守报纸出版最后一关的“哨兵”。初识欧声扬,是80年代初我被分到报社校对组实习。那时,他先于我参加工作,我称他为老师。一晃快10年过去了,我们当时的年轻人已成了较老的记者、编辑,而他仍是校检岗位上一名“哨兵”,依然干着默默无闻的校检工作。欧声扬为什么能一直坚守着自己的工作岗位而勤勤恳恳地工作呢?当我与他深入地交谈,走进他的内心世界后,我才发现有些木讷的他,原是一位富有个  相似文献   

15.
复检是报纸校检工作的最后一道环节。和前几个校次相比,复检工作的重点及方法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以下是笔者3年复检工作的一些经验和心得,希望能够抛砖引玉,讨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6.
高校学报编辑策划原则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近几年以来,鉴于我国高校学报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种种困难和问题,许多研究者纷纷著文剖析原因,探讨对策与出路,提出了若干不同的改革设想:或主张打破一校一刊的学报办刊模式,走多校联合办专业性学报之路;①或倡导模式不变,正确定位,坚持特色,扩充内涵;②或提倡从实际出发,多种学报办刊模式共同发展.③笔者的看法与上述见解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7.
校对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校对的含义 "校对"是由校、校雠、校勘演化而来的. "校"这个概念,有史可考的,最早见于<国语·鲁语下>,它上面有如下记载:"昔正考父校商之名颂十二篇于周太师."唐代学者孔颖达解释说:"言校者,宗之礼乐,虽则亡散,犹有此诗之本,考父恐其有舛谬,故就太师校之也."孔颖达说得很明白,"校商之名颂"就是校正商代流传下来的诗歌.正考父其人,据说是孔子的七世祖,是西周宋国的大夫.公元前11世纪,周公平定武庚的反叛后,把商的旧都周围地区封给纣的庶兄微子启,微子启建立了宋国.因为是商的后裔的封国,所以保存了商代的诗歌.正考父搜集这些诗歌,并请太师帮助校正.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校书活动,距今已经2800多年了.  相似文献   

18.
针对《全唐文》的讹误,前贤劳格、岑仲勉等多所考辨.近偶检其诏令奏议类文,发现问题较多:或署名不当;或为后世节录,甚至为后人改写;或撰者张冠李戴.现以所收陈贞节、畅当文章为例,进行详细辩正,希引起重修者之关注.  相似文献   

19.
去年10月底,由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承办的第11届全国新闻校检工作研讨会在郑州举行。会议期间,中国新闻出版报副总编辑张秀平针对当前党报校对工作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相似文献   

20.
清代大藏书家黄丕烈,被誉为藏书界“五百年来第一人”.古往今来的藏书家中,能做到藏而能鉴、鉴而能读、读而能校、校而能刊、刊而能精者,首推黄丕烈.他一生收藏了近200部宋版书和上千种元、明刻本以及大量的古抄本,其藏书之精,至今没有一个私人藏书家可以与他相媲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