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7 毫秒
1.
网络化学习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网络学习环境下学习者认知负荷是影响学习成效的重要原因之一,网络学习环境下学习者认知负荷的研究已经取得一些进展,主要集中于网络学习环境下影响学习者认知负荷的因素研究、网络学习环境下减轻学习者认知负荷的策略研究、网络学习环境下学习者认知负荷的测量研究和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网络学习资源的设计研究等四个方面。通过对已有研究成果的梳理,以期对网络化教与学带来些许启示。  相似文献   

2.
《嘉应学院学报》2016,(6):84-87
网络课程中学习者认知能力的培养一直是难点,在分析现代教育技术与广播电视学专业学科整合的特点基础上,提出在广播电视学专业网络课程设计的学习动机激发与维持、元认知、评价与情感支持等环节中融入自我调节学习理论,以此来促进学习者的自我认知调节,并分析了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3.
王靖  王琦  邓雯心 《电化教育研究》2021,42(9):84-90,114
在协作知识建构过程中,学习者之间的认知冲突可以为持续的有意义协商、知识创生提供内部动力.很多学习者面对认知冲突时会选择逃避妥协、直接附议等方式,导致学习无法走向深层次的知识建构.因此,提出有效消解认知冲突的对话提示支架设计四原则,据此设计了选择类、改善/保留类、补充/融合类三类对话结构性提示支架.开展了三轮实验验证支架效果,并采用认知网络分析和滞后序列分析对学习者的对话数据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学习者的社会属性在协作知识建构中是需要重视和调节的因素;所构建的三类对话结构性提示支架对于学习者的认知冲突消解具有正向引导作用及后续积极效果;对话提示支架的作用机理在于将认知冲突外显化,减少学习者面临冲突时的不确定感和低效能感.  相似文献   

4.
情感缺失是目前网络课程中最为普遍及亟待解决的问题。以情感化设计理念为依据,网络课程可以按界面设计中的本能水平、交互设计中的行为水平、信息传达引起学习者联想、思考和共鸣的反思水平三个层次实现,结合这三个层次分析网络课程中包含的情感因素并在设计中予以充分体现,使网络课程更加人性化,更好地促进学习者认知与情感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网络课程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认知负荷理论(CLT)已成为目前国外研究多媒体信息加工的热点,在认知负荷理论的指导下,文章针对在网络课程设计中容易产生认知负担的几方面进行设计研究,如超媒体信息表征不当、信息结构设计不合理、交互界面不符合学习者认知心理等。使网络课程的知识结构更符合学习者的认知规律和课程内在体系,从而优化网络课程,提高网络课程学习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网络自主学习既是以元认知引导和调节的认知过程,又是不断学习和发展元认知的过程。因此。网络学习环境需要为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活动提供有效的元认知支持。本文以网络自主学习过程的三个阶段为切入点,分别在学习、导航、监管、交互等方面进行了基于元认知的外部支持设计,为学习者构建了一个能够不断发展和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和元认知能力的网络学习平台。  相似文献   

7.
在如今的信息时代,部分大学生缺乏自控能力,沉迷网络而荒废学业,网络依赖性较强,使用网络的态度有所偏差,容易造成心理压力,进而产生网络心理障碍。认知失调理论主要是通过调节认知和行为之间的不协调,矫正不良行为,本文将通过认知失调理论对大学生的网络依赖进行分析并提出措施。  相似文献   

8.
认知障碍学习者是应被包容、受惠于网络环境,但又容易被忽视和排斥的重要受众群体。本文分析了认知障碍学习者的认知特征、网络学习需求及其与无障碍网络学习环境的关系,并把他们纳入网页设计目标群中,推荐一系列认知障碍学习者需求的无障碍网络学习环境设计的实践策略,为认知障碍学习者创造一个信息公平的无障碍网络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9.
交互是学习者为学习、解释和挑战一些观点而进行的一种双向交流,是知识传递的一种主要手段,良好的学习交互可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在网络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与学习资源的交互是最主要的交互方式。但现有的网络学习资源在设计上缺乏交互性考虑,导致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认知负荷较高,学习效果难以保证。本文以认知负荷理论为基础,分析了网络学习资源在设计上存在的不足,以改善网络学习资源交互性和降低学习者认知负荷为目标,给出了一种具有开放性和交流性的网络学习资源多层次模型;并应用信息可视化技术中的焦点与上下文技术,给出多层次模型的人机界面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0.
李娟  穆肃 《远程教育杂志》2006,(2):36-38,60
学习内容设计是网络课程教学设计中极为重要的一个分支。尤其对于远程学习,学习者与学习内容的交互直接影响到学习者的学习成就。目前大量网络课程的内容设计主要偏向于内容的呈现方式。本文将以认知风格理论为指导,依据学习者不同的认知风格特征,重点探讨网络课程内容组织方式的设计。  相似文献   

11.
"引领"在网上异步教学中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以北京大学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初级)网络培训课程作为研究环境,从讨论帖数量、讨论深度、主帖和回帖的认知等级等三个方面,分析了网络辅导教师的引领对学习者参与度、学习者认知等级变化的影响。研究发现,网络辅导教师的引领明显提高了学习者的讨论深度和认知等级,教师的引领是提高网络学习参与度、提高网络教学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成人学习者网络学习障碍的成因及对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有效避免成人学习者的网络学习障碍,保障成人网络教育效果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成人学习者的认知特点,对成人学习者网络学习障碍的外在表现和成因进行了阐述,着重分析了学习者控制、网络迷失和认知超载等三种主要的网络学习困难和障碍,并从教学内容设计的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随着网络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习者通过网络教学资源进行学习,其中优化网络教学页面的视觉设计已成为提高网络教学资源质量的一项重要内容。论述了网络教学页面视觉设计的主要因素,提出应合理布局基本元素,增强网络教学页面秩序感;根据观众认知特征,营造不同网络教学页面风格;根据认知心理学原理,增强网络教学页面的易读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成人学习者的特点阐述了成人网络课程的特征和网络课程设计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并在此原则下对网络课程的内容设计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其中成人学习者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及认知结构是进行网络课程设计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5.
随着网络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习者通过网络教学资源进行学习,其中优化网络教学页面的视觉设计已成为提高网络教学资源质量的一项重要内容.论述了网络教学页面视觉设计的主要因素,提出应合理布局基本元素,增强网络教学页面秩序感;根据观众认知特征,营造不同网络教学页面风格;根据认知心理学原理,增强网络教学页面的易读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阐述了网络学习中认知超载产生的原因并从完善导航设计、改进网络课程的界面设计、合理利用各种媒体和提高学习者的信息素养四个方面提出了解决认知超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针对网络适应性学习教学应用,采用文献、现状调查、历史数据分析,探讨了影响学习者适应性学习的五个方面因素:认知成分、行为成分、情感成分、技术成分以及社会性成分,进而提出了网络小组协作中"双向适应"的需求,设计了具有双向反馈式的适应性学习流程,为网络适应性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网络环境中不同媒体对学习者学习行为的影响,该研究使用眼动实验采集网络学习者的学习行为数据,测验其学习结果,分析所得实验数据,利用信息加工理论和认知负荷理论分析不同媒体构成的网络课程学习者的学习行为特点,比较不同媒体对学习者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的影响,为网络课程的设计开发和网络教学设计提供参考,为远程学习者的在线学习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9.
网络英语教学环境具有信息多样性和可选择性,目的在于为学习者提供有利的自主学习条件。培养学生通过高度的自主学习方式获取信息,体验英语认知过程,提高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外语认知的发展受到学习者情感、情绪、爱好等非理性因素的影响。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模式是否能够消除语言教育成效,能否干扰学习者的习得与认知,只有通过合理构建网络平台,才能全面提高学习者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20.
"网络探究学习社区模型"是国际在线学习领域中分析网络探究学习影响因素的重要理论框架。在此框架中,教学存在感、社会存在感与认知存在感三要素交互作用,为学习者创设氛围,提供内容选择与对话支持,通过网络学习交互与协作,促进学习者进行高阶学习。框架中三要素之间显著关联、彼此影响。此外,社会存在感表现出与学习满意度、协作学习、交互等因素相关;教学存在感与批判性思维相互关联;批判性思维依赖认知存在感;社会存在感是批判性思维的载体;学习者个体因素在其认知参与和获取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在网络交互与协作探究学习中,学习者运用批判性思维优化学习策略、解决问题、做出决策,提升其学习质量。综合分析已有研究成果并采用问卷调查和多元回归分析发现:批判性思维作为独立影响要素存在于网络探究学习社区模型中,与教学存在感、社会存在感共同影响认知存在感;教学存在感和社会存在感通过批判性思维这一中介变量间接影响认知存在感。强调批判性思维的探究社区模型,有助于指导学习者在探究学习中进行更有意义的深度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