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6 毫秒
1.
加拿大研究生教育的一些特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加拿大研究生教育的质量与规模不断扩大,培养机制与培养成果吸引了全球的眼光.当前,加拿大研究生教育模式、方法、经费管理等方面各具特色,表现为加拿大研究生教育的每个环节都体现出细致、严格的特点.另外,全国性的研究生教育联合会为研究生教育提供了交流与发展的平台,丰富的学术活动和有特色的课堂教学,保证了培养的高质量与强劲发展趋势.正是政策、管理、措施和投入的保障,使得加拿大研究生教育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研究加拿大研究生教育评估模式的基础上,探讨了进入21 世纪以来加拿大研究生双语教育评估的发展目标与过程,分析了加拿大研究生双语教育评估中第二语言教学策略和评估标准。在与我国研究生双语教育对比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我国高校“学术型研究生双语教育评价”的观念,可为我国高校培养更多的国际化、高层次人才提供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3.
加拿大研究生教育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拿大十分重视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多样化,管理严格,质量有保障。面对研究生教育的新趋势,我国研究生教育模式亟待改革。加拿大的研究生教育在招生、课程设置、培养方式及管理等方面都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有益的经验,为我国研究生教育模式改革提供了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4.
英国现代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及特点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英国现代研究生教育是在德国大学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在长达一个世纪的发展过程中,英国研究生教育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如建立严格的研究生导师制度,注重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重视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研究生等,这些基本经验对于我国当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无疑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香港高校实施研究生教育资源共享计划述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介绍了2003年9月至今香港七所大学实施的允许研究生跨校修课的研究生教育资源共享计划.该计划是香港政府发展高等教育战略联盟设想的一个产物,旨在扩大研究生修课范围,节约教育成本,提高香港高校科研成果的国际竞争力.具体措施包括规定周密的跨校课程申请程序、确立严格的课程学习条件和颁布慎重细致的成绩评定制度等.该计划的初步实施效果令人满意.这一颇具力度的研究生教育改革,对于内地研究生教育欠发达省区而言,尤具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6.
美国虽然不是世界上最先发展研究生教育的国家,但却是20世纪以来研究生教育最为发达的国家。从19世纪中期现代研究生教育在国内落地生根开始,美国就在业内讨论发展研究生教育的目的,并很快得到各大学的认同及长期落实;在确定目标的基础上,美国大学成为研究生教育发展的主体,它们从理想和现实层面落实研究生教育的目标;与研究生教育相关的其他利益群体,也从维护自身利益出发,积极参与大学关于研究生教育发展方向的讨论。有目标、有行动、有监督的美国研究生教育体系很快就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并成为世界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典范。  相似文献   

7.
走出思想误区 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上来,既是当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迎接21世纪到来的需要。限制当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因素,除客观因素外,主观因素主要有思想上的种种误区和工作上的一手软一手硬两个问题。对今后工作,提出了转变思想观念,提高质量意识;加强管理,强化过程控制,建立严格的规范化制度;充分发挥评估的导向作用;改革学位授权审核制度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加拿大研究生教育历经初创、发展和完善等三个时期,业已形成了相对完备的教育体系,并在数量与规模、层次与类型,以及规格与质量上体现了其独特的发展特点。正确处理研究生教育数量发展和质量提升的关系,协调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之间的关系,以及明确研究生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与价值取向,并在此基础上创新内部培养机制,是加拿大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9.
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我国研究生培养改革的一个重点方向,从加拿大社区学院教育的创建、加拿大东部四省社区学院的发展模式和省内社区教育的发展模式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建议建立研究生基地和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师生共同体以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同时紧抓行业或当地独特的专业优势办学,这两点启示旨在对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能力培养的过程等方面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0.
美国中小学教师研究生层次的教育始于19世纪90年代,20世纪50-70年代得到大力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后逐渐成为主要趋势.研究美国中小学教师研究生层次教育的发展历程,我们得到如下启示:教师教育是基础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研究生层次的教师教育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改革教师教育机构、探索新的教师教育模式是我国教师教育改革过程中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1.
以中等师范毕业生服务期制度为例,探析了20世纪前半叶以来中国师范毕业生服务期制度的产生与发展历程,并考察了其在不同时期的政策实施情况,从中发现:从弹性较大的清末服务期制度到刚性较大的民国师范生服务期制度,服务期制度呈现日趋完善、细化和严格的趋势,有着浓重的人治色彩;服务期制度执行主体的多元化、师范生服务岗位安置以及教师的低待遇等问题均制约了师范生服务期制度的执行和贯彻.  相似文献   

12.
吉尔曼的办学理念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成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尔曼是19世纪中后期美国高等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他创立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是美国第一所现代研究型大学,并成为许多大学学习的榜样。他倡导的学术自由、以人为本、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开展研究生教育等思想在美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中关理工大学研究生教育课程设置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1世纪国家间的竞争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担负着发展高新科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研究生教育,特别是理工大学研究生教育,必须不断地通过改革创新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其中课程设置作为研究生培养中的关键,更值得研究。比较研究我国与美国理工科研究生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与成功的经验。可以为改进我国理工科大学研究生课程体系提供些许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4.
师范生服务期制度一直是中国师范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存在有力地保证了师范教育效果的达成。2007年5月9日颁布实施的《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中,再次把师范生服务期制度推至大众视野,它将与其他制度一道,共同保证免费师范教育目的的实现。因此,有必要对师范生服务期的发展历程做一梳理。有鉴于此,本文尝试对20世纪前半叶师范生服务期制度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进行探讨,并分析此间师范生服务期制度实施中的得失,旨在为当前实施的师范生服务期制度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江利 《科教导刊》2020,(3):8-10
自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以来,研究生教育规模随之不断增长,教育质量问题备受关注.美国研究生教育从19世纪伊始,经历150多年曲折与沉淀.本文从招生制度、课程与教学、管理方式、导师队伍、奖助制度等方面进行比较,发现虽然在规模和数量上具有可比性,但是在内涵发展上存在差距.我国的研究生的教育质量提升需从多方面重手寻求突破,但由于我国的研究生教育由于起步较晚,部分制度改进需循序渐进,太早或过快的催生,结果只是移植一种形式.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discusses two important concepts—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ing of higher education—and how they influence international students' choice of Canadian universities. The paper is based on two studies: one on 140 East Asian international graduate students who enrolled at two large Ontario universities in the academic year 2003–2004, and the other on 95 international undergraduate students who enrolled at an Ontario university in academic year 2005–2006. The research findings show that market segmentation determines the applicability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or marketing of higher education. Activities related to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education play a critical role in influencing the research-oriented students' choice of a Canadian graduate school. Marketing activities have a direct impact on graduate students' choice in professional programs. “Twinning” or “incountry” programs—a blend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international marketing approach—have a strong influence on undergraduate students' choice to come to Canada.  相似文献   

17.
Fuelled by globalisation, the internationalis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anada is happening at a rapid pace. One manifestation of internationalisation is the increasing enrolment of international graduate students in Canadian institutions. Many of these students face challenges and barriers in integrating into Canadian academic environments including isolation, alienation, marginalisation and low self-esteem. This case study investigates a programme at a large Canadian university intended to help international graduate students with their adaptation to an unfamiliar academic environment.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programme was successful in creating a transnational learning space where international students developed a sense of belonging, increased cross-cultural understanding and raised awareness about global issues. More importantly, it helped international students with their integration into a Canadian learning community. The findings have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rogrammes to provide appropriate levels of support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and for building internationally inclusive campuses.  相似文献   

18.
消费文化20世纪后半叶出现在欧美社会的物质文化的一种特殊形式,借全球化的趋势在世界各地传播,中国也迎来了消费文化的时代.考察消费文化背景下研究生教育的现状,分析了目前教育所存在问题及其产生的根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对当今研究生教育具有重要现实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9.
Deafness in sub-Saharan Afric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eaf education in sub-Saharan Africa originated in the 19th century, primarily through efforts by hearing European missionaries who typically followed their homelands' oral-only practices. But education became available to only a fraction of the deaf population. In the 20th century, Andrew Foster, a deaf African American missionary and Gallaudet University's first African American graduate, had unparalleled impact on deaf education in the region, establishing 31 schools for the Deaf, training a generation of deaf leaders, and introducing his concept of Total Communication, which embraced both American and indigenous signs. Nigeria, Kenya, Uganda, and South Africa have provided leadership in deaf education, but throughout the region there is growing acceptance of sign language use in school, and secondary and postsecondary education for the Deaf is increasingly available. Some national constitutions safeguard the rights of citizens with disabilities and even recognize indigenous sign languages. International disability organizations, particularly the World Federation of the Deaf, have helped change attitudes and train leaders. Despite some grim present realities, prospects for continued progress are good.  相似文献   

20.
A comprehensive graduate education in gerontology requires the transmission of information that may or may not occur in a formalized setting such as a classroom. This article presents information on a full spectrum of issues related to educational and professional success, including managing graduate school, paths to careers in gerontology, securing a job, and socialization into the university as a professional. Information on these topics will help prepare future gerontologists to meet the challenges of the 21st century and the accompanying changing demographic landscap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