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浅论淮剧的传承与江苏戏曲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雅萍 《华章》2008,(7):70-72
本文通过对江苏苏北地区非常有名的戏曲音乐--淮剧的发展历史来探讨其艺术的传承在本土及江苏戏曲文化中的地位和重要性.通过对淮剧本体音乐的分析,进一步阐明发展淮剧艺术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黄梅戏由一个民间小戏,发展成为全国著名剧种,它经历了一个与时俱进的创新发展历程。黄梅戏起源于黄梅采茶调,在民间歌曲的基础上,形成"黄梅歌"这一音乐形式;在安徽流传时,与流传地民间音乐结合,以及接受高腔、怀腔等的影响,唱腔得到极大丰富;20世纪50年代以后,黄梅戏音乐发展到专业化创作阶段,吸收了南北剧种、曲种,包括藏族音调、西北音调、淮剧音调、京韵大鼓、梆子腔等音乐材料;进入21世纪,更尝试融合交响乐、电子合成音乐等现代音乐元素,加大自身的艺术表现力。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讲述对新编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音乐教学大纲(初审稿》(以下简称《大纲》)的理解.着重研究其中新的原则和内容。 这份《大纲》经在各地深入调查,广泛征求意见,多次修改,通过了国家教委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学科审查委员会的审查.它将在国内进一步征求意见,以备通过审定.但是它已可做为编写九年制义务教育音乐教材的依据.音乐《大纲》是遵循我国全面发展的教育方  相似文献   

4.
歌舞音乐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传统音乐之一.湘西霸王鞭就是这样一种集诗歌、音乐、舞蹈为一体的歌舞音乐形式.表演时载歌载舞,或者歌舞相间,广泛流行于湘西各民族地区.随着时代的进步,当今广场音乐活动的蓬勃开展,霸王鞭这一歌舞音乐更加显示了它的特色与优越性,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在通过展示湘西霸王鞭的概...  相似文献   

5.
"相和歌"的称名到刘宋时期才出现,是特指魏晋时期"丝竹更相和"的"十三曲"清商曲.清商三调是在相和歌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的结果,其音乐渊源与相和歌一样,皆出于清商曲.其歌辞语面形态上"行"和"解"的出现是其表演形态中"歌弦"、"送歌弦"等辞乐配合演唱部分的出现、"调"在演唱中得以进一步强化的产物.魏晋时期清商乐从相和歌到清商三调的发展,清晰地展示了魏晋娱乐音乐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6.
1.编写适用活课本淮剧进课堂首要任务是编写适用的活课本。课本的编写要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和自身的发展规律,将淮剧的基本曲调和名剧精品唱段编写成小学音乐校本教材,寓知识性、趣味性、表演性、欣赏性和科学性于一炉,既使这些丰富的教育资源发挥作用,又使音乐教学增加活力。如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2004年出版的《走进淮剧》  相似文献   

7.
歌唱教学是初中音乐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与音乐教学中的其他领域相比较,歌词教学是最简便,可行的方式.世界许多国家和我过一样,在音乐的教育历史发展过程当中,初始阶段都只有歌唱这一种音乐活动形式,都曾经把歌唱教学作为音乐教学的主要内容和方式,并且经历了很长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8.
音乐欣赏是中学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音乐欣 赏课是广大中学生了解音乐知识,提高音乐欣赏水平的主要渠道. 在音乐欣赏课的教学中,首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有了兴 趣,学生就可以在积极愉悦的欣赏过程中,获得丰富的音乐文化知 识,音乐鉴赏和审美能力因而得到进一步发展,情商和交往能力得 到有效提高,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也能得到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9.
惠东渔歌是我国民间音乐的瑰宝和文化遗产,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广东省惟一入选的传统音乐类项目.惠东渔歌作为浅海渔歌,风格独特,历史悠久,南宋时期由福建沿海传人广东惠州.它凝聚了惠东人民的智慧和情感,是惠东平海古城千百来年的历史沉淀.惠东渔歌歌声亲切、甜美、动听、舒展,带有咏叹性和淡淡的哀愁,已成为惠东渔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据惠东县文化部门统计,惠东渔歌有30多种,有《妹仔调》、《咦哎哎调》、《啦哒啲啷哩调》、《哦哦香调》、《弯介某调》、《罗茵调》、《乙尺上调》、《贤弟调》、《梁兄调》等等.理解和传承好惠东渔歌,让中国传统音乐走进中学课堂,是惠东一线中学音乐教师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10.
最能体现侗族文化的侗族民歌是侗族人民教育孩子、传承历史的主要载体,其多声部民歌在我国音乐文化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曾经辉煌灿烂的它,在经济发展、西部大开发的今天,其现状不容乐观,我们应该采取相应措施对它进行保护并使其顺利健康地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11.
准剧起源于盐阜及两准一带.她根生苏北,花开江南,流行于大江南北,是江苏乃至华东地区有较大影响力的主要剧种之一.她集音乐、美术、文学为一体,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将准剧艺术引进校园,让民间艺术融入课堂,弘扬本土文化,促进学生艺术素养的全面发展,让草根艺术绽放出绚丽的光彩. 一、实施淮剧教育,振奋民族精神 我国民族特有的艺术种类繁多,然而许多学生对西方音乐颇有兴趣,对外国作曲家了解掌握较多,而对中国音乐杰作却知之不多,尤其对我国戏曲艺术就知之更少了.准剧——江淮地区独具风貌的一种地方艺术形式的教学,由于其乡土性、草根性,必将激起学生对戏曲文化的认同和追求,激发他们的民族信心与自豪感.  相似文献   

12.
中外历史教科书比较与未来我国历史教科书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历史教科书是历史课程内容的具体化 ,是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主要用书之一。因此 ,历史教科书的建设是历史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环节。它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并反映历史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速度是否正确、合理。当前我国历史教科书的改革 ,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 ,但仍需深化。在这一进程中 ,深入了解各国历史教科书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既能为解决我国历史教科书中诸多问题提供借鉴 ,又能更好地为未来我国历史教科书的建设服务。国外历史教科书发展的基本特点由于教育和国情不同 ,当前各国、各地区的历史教科书从内容到形式都有明显的差别。从…  相似文献   

13.
作为我国的传统音乐,民族音乐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远的影响,在音乐艺术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其地域性、民族性等特征也是研究我国各民族文化的重要依据。民族音乐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它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主要讲述了民族音乐在音乐教育中的作用,以期进一步促进民族音乐在音乐教育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俄罗斯文明历史源远流长,音乐文化水平亦是举世闻名。独特的地理位置、历史轨迹,造就了它独特的音乐发展道路和民族风格,成为了世界著名民族乐派的代表之一。本文通过研究俄罗斯的音乐教育特点及其成就,结合我国现阶段音乐教育状况,旨在探寻出一条适合今后我国音乐教育发展的优良之路。  相似文献   

15.
高卉 《华章》2012,(21)
梁山调起源于元末明初,是我国十几个用真假嗓音演唱的剧种之一,流传在湖北一带.梁山调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对促进社会发展、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有重要作用.从20世纪60年代起,梁山调剧种逐渐衰落.2007年6月被列为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后,人们开始认识到本土音乐文化的重要性,开展了一系列抢救保护活动,这将对梁山调的保护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我国民族音乐有悠久的历史,它的传承与发展是当前主要的问题之一。当今社会发展迅速,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外来音乐对民族音乐的冲击,使得民族音乐发展举步维艰,民歌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民族音乐所处的现状,我们应该考虑其传承和发展的方式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7.
音乐欣赏是最为普遍的一种音乐审美实践活动,是人们接触音乐艺术的基本方式,是音乐学习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音乐欣赏教学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提高感受、体验、听赏分析、评价音乐能力以及发展想象力,丰富情感,加深对音乐与文化、历史关系的理解,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与手段,是音乐创作与音乐表演的出发点和归宿.  相似文献   

18.
朱晓红 《文教资料》2008,(20):56-59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中国现当代音乐发展历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陈洪先生,他是我国最早出洋学习音乐,并在学成后回来投身于中国现当代音乐事业的音乐家之一.文章主要分三部分论述了陈洪先生在专业音乐教育实践方面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茉莉花》是中国民歌的代表,深受各地人民的喜爱。它的历史久远,形式各样。最早叫《鲜花调》。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较早走出国门,为世人所喜爱。中国各地、大江南北的《茉莉花》先后流传到日本、德国、英国等传遍了海内外,成为东方文化的符号之一。  相似文献   

20.
淮剧起源于苏北,发展在上海,至今已有100余年的历史,其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则始于20世纪50年代。60多年来,淮剧研究内容已由常规的艺术风格拓展至历史沿革、空间分布等多个方向;研究方法从一般的作品介绍、点评发展为运用历史学、地理学以及传播学等基本理论进行阐释;研究领域也由单一的淮剧艺术研究扩展到与历史、地理、文化传播等领域交叉。至目前为止,以史为切入点的研究比较普遍,而从其他角度研究淮剧的作品虽然不少,但主题分散,尚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对众多单角度进行深入研究将为淮剧研究拓展新的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