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兴 《科教文汇》2014,(32):21-22
从2012年开始,MOOCs (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教育模式,受到了高等教育界与广大学者的广泛关注。同时,Coursera、Udacity以及edX这三家MOOCs课程平台取得的井喷式的发展,更是颠覆了人们对于网络在线教育的传统认知。而对于中国来说,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知名高校的带动下,更多的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参与到MOOCs的本土化建设中来。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关于MOOCs如何进行学生评价,本文列举了一些国外知名MOOCs课程平台的评价方式,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地方高校实际,提出一些可行的MOOCs课程学生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网络课程以及资料库建设角度出发,采用文献资料法与访谈法,使用MOOCs(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对高校体育教学资源库的共享模式发展现状进行研究,了解MOOCs的理论基础、模式与特征以及我国高校体育教学资源库共享模式的发展现状;MOOCs对高校体育改革提出的思考点;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背景下MOOCs如何构建高校体育教学资源库的共享模式问题。  相似文献   

3.
潘亮 《情报科学》2019,37(12):114-117
【目的/意义】MOOCs的到来深刻改变了当今高等教育的格局。人才培养是高校教育的核心任务,而信息 时代的到来,高校的人才培养能否借MOOCs的浪潮在互联网+的海洋里稳步前行?【方法/过程】本文首先分析了 MOOCs成功所基于的教育学理论基础,同时又对其弊端做了深入的剖析,针对后MOOCs时代的典型教学模式 SPOC进行深入剖析,提出了基于MOOCs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使教育方式多样性、学习过程自主性、教学手段丰 富性、学习内容进步性成为人才培养特征。【结果/结论】针对高等学校,特别是普通地方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不同 的课程类别提出了相适应的MOOCs融入新模式。  相似文献   

4.
王红  颉艳萍 《现代情报》2014,34(10):92-95
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带来学习的革命,是对传统教育的颠覆性创新.本文介绍了MOOCs的发展历程、特点以及MOOCs对图书馆的影响,探索与MOOCs相适应的个性化服务,为MOOCs提供学科资源服务,培养用户信息素养,推动图书馆员适应MOOCs的角色转换,能够促进图书馆在MOOCs浪潮中更好地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MOOCs在全球范围内的迅速发展,弥补了在线课程的一些不足,给学习者提供了新的平台。以 MOOC‐sedX、Coursera、Udacity平台为例,对MOOCs平台的功能架构进行了分析与比较,总结每个MOOCs平台的特点,同时提出相关学习建议。  相似文献   

6.
朱晓晶 《科教文汇》2014,(21):27-27
本文从开放式教育、高等教育的全球化着手分析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s)现象,同时概括了有关MOOCs的一些争议。旨在帮助高等教育决策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使用MOOCs。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开放式教育、高等教育的全球化着手分析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s)现象,同时概括了有关MOOCs的一些争议。旨在帮助高等教育决策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使用MOOCs。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简称为MOOCs的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受到教育界、文化界、商业界、学术界的普遍关注,并给世界高等教育带来了极大冲击,同时它对企业培训领域也产生了相当的影响。知识型企业的性质和人力资源状况决定着其培训工作的定位,本文着眼于MOOCs模式与知识型企业的连接点,分析了MOOCs模式在知识型企业培训中的适用性,并探讨了如何在知识型企业员工培训中成功导入MOOCs模式,旨在为知识型企业有效培训员工提供借鉴,进而丰富MOOCs在企业培训中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9.
陈岚 《现代情报》2017,37(5):125-131
近年来MOOCs在高等教育领域快速发展并掀起一轮学习变革热潮,然而其学习者持续参与度不高,课程完成率低等问题也日益凸显。对学习者MOOCs平台的参与行为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有助于优化MOOCs平台建设和实践。文章基于MOA(动机-机会-能力)理论对MOOCs平台学习者参与行为进行分析,围绕动机、机会、能力3个方面提出了相关研究假设,并设计相应的调查问卷进行数据收集,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方法对假设进行验证,分析了MOOCs学习者参与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求知动机、兴趣动机、自我提升动机是激发学习者参与MOOCs学习的主要动机,且求知动机对学习者参与MOOCs学习的影响效应最大;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及学习者的个体能力也是影响MOOCs学习者参与行为的重要因素。围绕实证分析的结果,文章从加强课程资源建设、提供个性化课程服务、完善MOOCs认证机制、加强学习社区建设、优化平台设计、提高个人能力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简述了MOOCs课程的概念,同时分析了高校大学生当下学习方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快围绕学生展开的学习组织建设速度以及学习中心逐渐向学习者转移等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以期加快大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速度,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相似文献   

11.
《科技风》2017,(15)
本文在分析当前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s)现状的基础上,反思高职院校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局限性,确立了MOOCs背景下高职院校课堂教学模式的模型,构建一种高职院校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MOOCs给高校图书馆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校图书馆创新微服务的设想。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论述了MOOCs教学模式的发展及现状,讨论了MOOCs教学模式的的特点,就MOOCs教学模式与计算机教学的结合进行研究、探讨,并对MOOCs教学模式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以期为MOOCs计算机教学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前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存在师资不足,学时不够,学生MOOCs学习效果不能保证,新的课程教学模式迫切需要研讨。通过研讨,建议优质的线上平台与线下的翻转课堂相结合,形成混合式教学,有利于此门课程的教学效果提高。  相似文献   

15.
潘亮  左娜 《情报科学》2018,36(8):123-127
【目的/意义】信息时代的到来,为幕课(MOOCs)平台的建设注入了新鲜血液,对其平台的运行模式进行 研究,可以厘清人才培养模式的脉络,助力人才发展。【方法/过程】分析了信息时代幕课(MOOCs)平台的现状,在 此基础上构建了信息时代幕课(MOOCs)平台的模型。该模型输入信息时代背景,并输出人才培养模式,包括四个 基础模块,分别是系统支撑、资源整合、管理工具和功能服务。最后,总结提出信息时代幕课(MOOCs)平台下的 “1+2”人才培养模式。【结果/结论】将幕课(MOOCs)平台融入信息时代具备积极意义,且“1+2”人才培养模式为高 等学校特别是普通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在高校法学教育中,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的课程教授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对于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的教学工作至关重要。对于沿袭大陆法系各项法律制度的中国,法学教育的模式不同于欧美,教授式教学方法占主导地位。笔者通过此文,对教授式教学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廖宏建  谢亮  曲哲 《情报理论与实践》2021,44(2):128-135,95
[目的/意义]随着MOOCs迅猛发展和普及,如何利用智能推荐技术为学习者从海量的MOOC中"寻找最佳课程"成为MOOC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方法/过程]基于自我知觉理论和学习行为投入框架,充分利用学习行为日志和评分数据挖掘学习者之间的隐式信任关系,并通过信任传播建立MOOC社区信任网络,从而构建动态结合兴趣和隐式信任感知的混合推荐方法。为解决数据稀疏问题,提出基于信任的联合概率矩阵分解模型(TA-PMF),将课程评分矩阵、信任关系矩阵的分解相结合来挖掘用户及课程潜在特征,进而实现评分预测。[结果/结论]真实数据集测试结果表明,与显性评分值相比,学习行为投入信息对信任度构建贡献权重达到0.7;TA-PMF方法对MOOC推荐具有较好的适用性,且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冷启动问题。  相似文献   

18.
我国地方本科高校正面临着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重新办学定位。改革的最终落脚点是课程改革,研讨式教学则是课程改革的实施途径之一,也是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目标的有效方式。多年来,同样定位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新西兰理工学院类高校有着成熟的研讨式教学经验,值得我国地方本科高校学习与借鉴。  相似文献   

19.
我国地方本科高校正面临着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重新办学定位。改革的最终落脚点是课程改革,研讨式教学则是课程改革的实施途径之一,也是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目标的有效方式。多年来,同样定位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新西兰理工学院类高校有着成熟的研讨式教学经验,值得我国地方本科高校学习与借鉴。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以及现代化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基于MOOCs的翻转课堂模式将创新传统高职教育课堂模式。本文从分析高职教育现状入手,探讨了在高职《PLC及变频器的使用与维护》课程中应用翻转课堂模式的课程设计思路,并结合教学实践做出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