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黄奕 《教育科学论坛》2007,(2):79-80,14
抢劫罪是一种严重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的犯罪。然而法律上对这种现实生活中常见且情形复杂的犯罪存在漏洞,需要进一步研究。本文就抢劫罪的客体和对象做初步的探讨,以期促进法律教学中更多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抢劫罪依然作为多发和高发的刑事犯罪危害着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与社会和谐。随着社会变迁,刑事法治下对抢劫罪的研究也须与社会需求和时代的进步相契合。当下,抢劫罪依然还是普遍,其社会危害性也仍然很大。文章基于广义经济犯罪的视角,通过对抢劫罪中犯罪对象与加重情节的重新审视和研究,期待可以更快更有效地打击犯罪,一定程度上为美丽中国与和谐社会的构建之秩序维护起到些许作用。  相似文献   

3.
抢劫罪作为一种多发且情形复杂的犯罪,在司法工作中有许多问题需要明确。对抢劫罪客观方面的认定、如何理解与认定“入户抢劫”、抢劫罪既遂与未遂的认定进行了明确论述。  相似文献   

4.
针对当前“双抢”案件频发的犯罪形势,该文从法理上辨析抢劫罪与抢夺罪的区别和联系;从理论上探讨抢夺行为向抢劫罪转化的条件.主张立法上放宽抢夺数额的限定,使其在司法实践中更具操作性。  相似文献   

5.
对抢劫罪既遂未遂的分析,应当坚持整体性原则和辩证方法,并且必须联系抢劫罪客体的性质,从完成犯罪的角度进行统一认定。在抢劫罪中,只要财产权利受到侵害或加重结果出现一样具备,即构成抢劫罪既遂。  相似文献   

6.
抢劫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财物的所有人、保管人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行将公私财物抢走的行为。抢劫罪是侵犯财产罪中危害性最大的犯罪。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两个方面对转化型抢劫罪的客观条件展开论述:一是转化的行为条件———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分析了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的对象、程度及共犯中实行过限的问题。二是转化的时空条件———当场,明确地界定了此类转化型犯罪的时间和空间。文章还对二者之间的关联性进行论证,为转化型抢劫罪提供了可操作性的判断依据。  相似文献   

8.
抢劫罪的既未遂问题在刑法理论以及司法实践之中都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文章通过对理论以及实践之中的多种观点的比较分析提出,抢劫罪是一种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取得型犯罪,劫得财物是其构成要件的内容,应以是否劫得财物作为抢劫罪既未遂的统一标准。  相似文献   

9.
抢劫罪的既遂与未遂问题是刑法理论界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也是司法实践中经常遇到的难点。本文根据犯罪既遂与未遂的标准,论证了抢劫罪既遂与未遂的标准以及适用问题。  相似文献   

10.
根据转化型犯罪的处罚原则,抢夺转化型抢劫犯罪因行为人主客观表现的变化导致其行为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其主客观方面已经超出了抢夺罪的犯罪构成,而符合抢劫罪的构成条件,法律规定以较重的犯罪定罪处罚,是为了表明法律对该行为在出现特定情况时更为严厉的否定性评价,是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关于入户抢劫是否具备入户目的的非法性历来是学界争论的一个问题,尽管《关于审理抢劫案件具体应用法律问题若干问题的解释》和《关于审理抢劫、抢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都是持肯定的态度。但是从立法本意来看,入户抢劫除了保障财产权之外,更重要的还要保护居民对"户"的信任感和安全感;"入户"目的非法性也并不影响主观有责性的成立和客观违法性的程度;入户方式合法与否也并非刑法所关注的内容,所以入户抢劫并不需要入户时具有非法目的。  相似文献   

12.
针对虚拟财产进行犯罪的行为越来越多,从而给立法和司法带来了诸多问题,学术界观点不一,在认识上也往往有很大误差。针对虚拟财产进行抢劫的行为,由于存在着虚拟抢劫犯罪行为和现实抢劫犯罪行为,因而二者的定性也应有所不同。因为二者在犯罪客体、行为客观方面、社会危害性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针对于此,就应该采取不同的刑罚措施.  相似文献   

13.
抢劫罪是一种常见多发且性质十分严重的刑事犯罪。长期以来,由于抢劫罪发案率高,抢劫行为的表现方式纷繁复杂,且法条的简明性要求致使法律难以对抢劫犯罪中的各种问题做出详细的描述,产生了许多理论和实践上的疑难问题,尤其是关于抢劫罪行为方法方面的问题,争议颇多。这些问题极大地影响了抢劫罪的正确定性。通过对《刑法》抢劫条文的解读,来对抢劫罪的行为方法进行分析探讨,能够更为准确地界定抢劫罪。  相似文献   

14.
虚拟财产是网络游戏产业迅猛发展的产物,当前关于网络游戏虚拟财产的纠纷不断出现.由于我国现行法律在此方面存在着法律空白,关于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定位以及应不应该给其以法律上的保护,在学界存在着争论.分析了对虚拟财产进行法律保护的途径,认为我国应该尽快对网络虚拟财产进行有效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15.
满铁成立时 ,日本政府确立了以大连为中心发展满铁事业的“大连中心主义”的方针政策 ,其根本原因是日本侵略东北和推行“大陆政策”的需求。“大连中心主义”的实施 ,提高了南满铁路和大连港的竞争能力 ,实现了满铁垄断性质的经营。满铁的高额利润是经济掠夺的结果 ,从而造成中国人民的日益贫困  相似文献   

16.
我国《刑法》第267条第2款规定“携带凶器抢夺的,依照抢劫罪定罪处罚。”此规定混淆了抢夺罪与抢劫罪的实质界限,不利于司法实践,有必要进行立法完善。  相似文献   

17.
转化型抢劫罪涉及行为的转化问题,对其认定存在一定难度。本文通过比较不同国家该罪的有关法律规定,对我国转化型抢劫罪的适用条件及法律认定问题进行分析,认为:(1)前提条件应扩展为实施盗窃、抢夺、诈骗行为;(2)客观条件中"暴力"应与抢劫罪中的暴力与胁迫行为作同样理解,"当场"应是实施盗窃、诈骗、抢夺行为的当场或以犯罪现场为中心、与犯罪分子活动有关的范围;(3)主观条件中"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毁灭罪证"的内涵应有所延伸;(4)既遂与未遂的判定应采用既主张行为又注意结果的双重标准;(5)在想象竞合或法条竞合时只有以盗窃、抢夺、诈骗罪论处方可转化为抢劫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