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9 毫秒
1.
黄楚君 《快乐阅读》2023,(12):41-43
<正>文学翻译研究是基于跨学科兴起的交叉学科,只有进行翻译研究和文学研究的双重探索,才能让文学翻译研究工作变得有意义。而在进行文学研究的过程中,又需要进行更深层次的文化研究,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文化研究是文学翻译研究工作推进过程中的重要延伸。在比较文学翻译研究的过程中聚焦文化研究,不仅能够对翻译背后的多元文化动机进行更深刻的阐述和总结,还能够精准把握翻译方式和方法,让文学翻译背后的非语言性影响因素得到进一步证实和归纳。运用后现代主义和文化转向视角对文学翻译研究进行深度思考,  相似文献   

2.
赵朋 《闽江学院学报》2007,28(1):105-110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的译介理论研究不断升温,研究的热点也呈现出多元视角,但其核心问题仍然是如何在译文与原文之间处理好对异域文化的传真。对于翻译文化研究应从文化研究、文学文本操纵的“失真”及其求“信”方面着手,分析文化和意识形态因素对文学翻译的影响,阐述翻译的“文化传真”功效所具有的相对性。  相似文献   

3.
翻译背后的权力差异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权力下的翻译,翻译的权力和翻译过程中的权力因素都体现了翻译与权力的互动关系,目的语读者可以通过翻译中的某些现象去分析和透视另一种文化,以及这种文化背后的各种权力关系。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文化在翻译研究领域里得到了极大的重视。在这种语境下,后殖民翻译理论在翻译研究中的应用使得翻译摆脱了单一的语言学范式研究的束缚,把翻译与文化、政治权力和意识形态结合在一起,从而丰富和拓展了翻译研究领域。本文以后殖民翻译理论的视角去解读《牡丹亭》的两个英译本,试图去发现文字背后的文化因素对翻译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诗是中国文学的精华,是中国文化的结晶。文化意象是诗歌翻译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出在古诗英译中出现的文化意象错位,从文化视角探讨英译中文化意象的解读与重构,揭示这一视角下诗歌翻译研究的独特性和显在优势。  相似文献   

6.
试论文学翻译中译者的文化过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中涉及到的不仅是语言,更有语言背后更深层次的文化。文学翻译作为较高层次的翻译也不例外。以劳伦斯的《彩虹》中性描写的翻译删节问题为引,指出由于中西性观念的不同使得文学作品的翻译面临一些问题,并由此进一步探讨了文化因素对文学翻译的影响,从而提出,译者在进行文学翻译时必须对译作进行文化过滤,以使之更好地被译入语读者所接受。  相似文献   

7.
文学作品体现民族特色文化,其文学翻译意义重大。生态翻译理论是胡庚申教授提出的一个新兴的翻译视角。将生态翻译运用于文学翻译,为其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方法。基于生态翻译,从"三维转换"理论的视角,分析《檀香刑》葛浩文英译本中的翻译策略与方法。  相似文献   

8.
《文学翻译与译介学理论新探》一书的出版标志着我国文学翻译研究又向前推进了一步,也为文化转向后的文学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该书首次将译介学纳入翻译学范畴的文学领域进行系统性研究,在国内尚属首创。其突出贡献表现在:分层次界定文学翻译与译介学的新概念;确立了翻译研究中的译介学范畴;阐释了翻译研究的译介学范式;分析了翻译视域下的译介学传输路径;明确了传统文学翻译研究的当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9.
歌曲是中外文化传播与交流的重要桥梁之一,而歌曲翻译是融合文学、翻译与音乐三个不同领域的实践活动。文化传播活动旨在促进不同民族间的思想文化交流。本文搜集了在2003—2022年间刊载于中国知网上的有关歌曲翻译的文章,进行综述分析,发现国内翻译界对于歌曲翻译研究日益重视,研究内容逐渐丰富,研究视角不断更新,但仍存在英汉和汉英研究比例失衡,不同的歌曲类型并未得到同等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作为文学评论家,本雅明是20世纪最重要的评论家之一,他的《译者的任务》是有关于翻译理论的最知名的文章之一。在这篇文章中,他为语言、翻译、译者、以及原文与译文之间的关系带来了文学视角。但是,他还是引来了很多批评的声音,例如有人说它自相矛盾,概念表达不清晰,以及思想抽象等。虽然有这么多批判的声音,但他提出的有关于语言和翻译的大胆的文学视角对后期的后现代主义家以及解构主义家例如德里达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后现代主义思潮已在包括文化领域在内的社会各个层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后现代批评是从文学的视角分析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大师福柯被认为是后现代主义批评的先驱。试从后现代批评的发展史、福柯的主要观点、贡献和理论的局限性三方面入手,力求勾勒出福柯与后现代批评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文化全球化的发展,我们又有了新的视角来审视翻译研究。译介学作为比较文学视野下迥异于语言研究的跨文化研究,是从跨语言、跨民族的角度,从文学和文化的层面来研究翻译这一实践活动的,对于"文化转向"下的文学翻译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根据布迪厄的场域理论,权力场域、文学场域和翻译场域处于不断循环互动中。从场域互动视角来分析《了不起的盖茨比》巫宁坤译本的产生背景可以更好的认识译本背后潜在的社会、文化、历史等因素。译本的产生是权力场域、文学场域和翻译场域相互影响和制约的产物和结果。  相似文献   

14.
现有的翻译思想史研究流于史料汇编,大多从译者和论者的角度阐述个人思想,总结理论,没有与翻译理论史区分开来。王宏志的新著《翻译与文学之间》以晚清、民国为时代背景,以"翻译与政治的关系"为主线,以发生在文学领域的翻译事件为主要对象,不仅重视名人言说和翻译观念,在研究方法上也注重对翻译现象与宏观文化语境之间的互动式阐释,揭示了具体翻译行为和事件背后更深层的社会价值观和群体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5.
本文旨在透过后殖民视阈,把文学翻译研究中的文化转向与后殖民翻译理论联合在一起,在多元化翻译研究的背景下探询合理的翻译策略,为新世纪的翻译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有助于在翻译研究上实现各种理论方法的有效整合,弘扬不同民族文化的独特价值,促进多元共存互补的世界文化格局的形成,从而推动翻译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6.
金凯筠基于本国的主流意识形态与诗学传统,对张爱玲《半生缘》进行了翻译,使张爱玲的经典作品从东方文化旅行到西方英语世界,并成为该体系的经典。原作的经典性是翻译译介的前提,译作体现了译者合理的主观性发挥与强化自身所代表的文化身份。文章从文化旅行的视角研究《半生缘》金凯筠英译本,探讨该译本在文化的旅行中译本发生了怎样的变异,以期为中国文学走向世界文学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后殖民主义为理论视角,以西方译者翻译中国古典诗歌和东方译者翻译的西方小说《天路历程》为研究对象,着重探讨翻译中的宗教文化差异.分析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在处理宗教文化差异时采取的不同策略及其背后反映的权力关系。  相似文献   

18.
张晓杰 《文教资料》2013,(33):26-27
谈到翻译与文化还要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初。随着西方哲学语言论转向,文化研究逐渐纳入翻译理论研究领域。王佐良先生认为翻译里最大的困难就是两种文化的不同。在一种文化里头有一些不言而喻的东西,在另外一种文化里头却要费很大的力气加以解释。译者要达到翻译这门艺术所需的最高境界,完全取决于其高深的文学素养和深厚的语言功力,以及渊博的学识和过人的才情。本文从文化研究意义出发,提出翻译本身就是一个文化问题,是文化阐释和再现的主要手段。如何将作品翻译的原汁原味主要取决于译者对文化的深刻了解和对读者文化领悟能力的准确判断,并从译者文化自觉的视角探讨翻译行为,探讨译者文化自觉对翻译作品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由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福柯提出的权力话语理论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和研究方法.实际上,文学翻译不是纯粹的文本间的信息转换,而是一种由源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中各种权力话语操控的产物.权力话语对文学翻译活动的操控主要有政府机构、社会制度、团体组织等显性权力话语的操控和意识形态、伦理道德、文化传统与习俗、宗教信仰、美学思想、价值观念等隐性权力话语的操控.权力话语理论观照下的文学翻译研究有助于增强人们对文学翻译活动社会性本质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首先从文学翻译研究对象(即文学)的文化特征和意识形态特征着手,探讨文化研究在文学翻译研究中的必然性与必要性,然后结合事例重点论述文学翻译研究中的文化研究的两个具体层面:文化比较研究和文化“改写”与构建的研究,最后指出此种文化研究有利于减少文化交流中的误解与冲撞.有利于认识文学翻译的本质特征及文化价值,有利于各民族间文化交流的顺利与深入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