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高职院校应积极更新教育理念,聚焦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与服务领域对跨界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对接关键岗位群,整合优化专业布局,开展基层社会治理与服务专业群建设。武汉民政职业学院通过创新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共享性课程教学资源等八个举措,以“政行企校专生”六方联动建设等七项保障,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多样化成长路径,培养能够提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与服务问题一体化解决方案”的高水平社会服务人才。  相似文献   

2.
高职院校服务社区教育,有利于加快社区教育改革、创新社区教育治理模式。在"互联网+"视域下,高职院校服务社区教育要加强对高职院校服务社区教育的顶层设计、挖掘高职各类课程的社区教育资源、科学整合高职教育融入社区教育内容、搭建高职院校与社区教育互动的桥梁、健全"互联网+"视域下高职院校服务社区教育的规章制度,有助于创新高职院校服务社区教育。  相似文献   

3.
美国社区学院是美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远近闻名。以美国一个卓越社区学院——圣莫尼卡社区学院为例,通过对该校的办学理念、学科课程、教师队伍、筹资方式、教育职能等方面独特之处的详细介绍,给我国高职院校的建设发展以深刻启示。通过借鉴美国一流社区学院的建设发展经验,由此促进我国高职院校的高水平发展。  相似文献   

4.
徐微  陶文娟 《职教论坛》2020,(3):132-137
打造高水平高职院校和高水平专业群是当前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的内在逻辑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需要、作为职业教育大国的内在需要、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需要和高职教育发展规律的进阶需要,其内在属性是以高水平院校群体为引领、高水平专业群为支撑、高水平人才培养为核心、高水平教学体系为重点、高水平社会服务为标志、高水平治理体系为保障。当前我国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的应然理路是要强化政策调控,发挥政府部门的决策引导职能;强化诊改把脉,提升院校的专业优化能力;强化双师型队伍建设,促进师资的结构优化和内生能力;强化评价保障,促进多元主体共同参与评价管理与服务。  相似文献   

5.
平安社区是平安中国构建的重要基础,社区教育则是促进社区平安、凝聚改革共识、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基础性工程。作为这项工程核心载体的社区教育课程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在我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依然存在着理念不成熟、理论基础薄弱、多元主体参与动力不足、社区教育共同体联动机制不畅等问题。为此,高职院校应走向社区,加强社区教育课程理论研究;培育服务社区教育课程建设的自觉意识;参与社区教育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加强顶层设计,构建高职院校参与社区教育课程建设联动机制。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社会劳动分工的新趋势出发,分析我国职业教育现状,在调研浙江省高职院校数学实验与课程建设的基础上,提出以数学实验对接融洽数学课程教育研究的必要性,探索高职院校数学实验建设的内涵、数学实验对接数学课程教育的研究思路,并与传统课程的教育教学进行对比,践行具体操作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基于河北省产业结构特征和发展趋势,选取产业—专业偏离度、技术服务和非学历培训规模等多项数据指标,对河北省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及其对产业发展的服务贡献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河北省高职院校专业群设置具有一定的行业背景或区域特色,为区域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但专业群面向产业的服务还存在设置不均衡、对接不紧密等问题。需要从对接地区重点产业、对接国家重大战略、对接区域功能定位、对接社会服务需求和对接高质量发展要求五方面,提升专业群服务区域的贡献能力。  相似文献   

8.
加强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是推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高职院校组建专业群具有多重维度与内在规律,依循专业逻辑、产业逻辑、资源逻辑等专业群建构的三维逻辑,有利于廓清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逻辑起点与实践向度。基于此,高职院校应将专业逻辑作为组建专业群的基础思路,以专业间的动态调整强化组群活力;将产业逻辑作为组建专业群的根本遵循,通过优化专业结构对接产业需求;将资源逻辑作为组建专业群的内在机理,以统筹资源布局发挥集聚优势。通过厘清专业、产业、资源三者之间的逻辑关联,有效协调内外关系,实现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的建设目标,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服务。  相似文献   

9.
高职院校开展专业群"三教"改革,具有服务类型教育发展、服务产业经济发展、服务学生高质量就业和服务高职院校高水平建设的重要意义.目前专业群建设面临着服务产业能力待提升、集群发展落实有偏差、产教融合实现不到位等现实困境,对此,文章提出从德技双馨教学团队、结构化教学创新团队和专兼结合"双师"团队开展高水平教学团队建设,从课程体系重构、专业课程改革及精品教材建设开展高水平课程及教材建设,通过课程思政建设、信息化教学改革和项目化教学改革开展高水平教法改革等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0.
高职教育对接产业、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使高职院校在传统工艺美术人才培养方面具备较大的优势。高职院校应以政府高度重视传统工艺美术传承、发展为契机,解决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创新传统工艺美术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传统工艺美术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社区教育作为终身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教育类型,正在成为构建学习型社会和推动学习型城市建设的重要抓手。地方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社区教育,有利于促进社区教育与职业教育融合发展。本文阐述了地方高职院校拓展其社区教育功能的意义,分析了依托当地社区教育的六种模式,提出高职院校拓展社区教育功能的路径策略,最后指出高职院校服务社区教育工作的政策保障,具有较强针对性。  相似文献   

12.
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是培养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这一目标决定了高职教育的职业性、技术性、实践性、开放性、应用性等特点。解决高职学生就业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问题,需在高职教育阶段引入企业文化因素,通过高职院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有效对接来文化育人。广东理工职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的文化建设为探索专业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模式提供了一个很好范例。  相似文献   

13.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平台建设:诉求与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无论是课程建设还是师资队伍、教育活动设计方面都存在着发展瓶颈,迫切需要深度融合产学资源,将产业的理念、技术、资源融入高校的课程体系、技术创新、活动设计、实习实训以及"双师型"师资建设中,促进社会资源与教育资源有效对接。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平台建设应着眼于产教融合,建设融合课程体系、技术研发、产业培育、创新项目、创业型社团活动、"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于一体的集成化大平台,以平台建设带动高职院校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方面的系统创新。  相似文献   

14.
"双高计划"旨在建设一批高水平的高职院校,而正确把握高职院校发展规划的价值取向是其发展的首要且基本的问题。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环境中的竞争压力以及内部管理的日益复杂化,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是高职院校的现实需求。在"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应秉持以"成人"促"成事"的价值取向,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根本、以与各类型教育衔接为补充、以就业服务为导向助推高职院校的腾飞,以此引领我国职业教育的高水平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5.
高职教育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实用型高技能人才,课程设置与课程建设必须服务于这个总体目标。高职院校课程建设就是以服从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以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设置为前提,以全面深化教学改革为基础,打造出能反映高职教育特色的精品课程。  相似文献   

16.
中原经济区的建设是河南的一件大事,更是职业院校绝佳的发展机遇。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为目标的高职院校,应根据中原经济区产业结构的现状和调整趋势,进一步深化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推进专业与行业,课程教学标准语职业岗位标准的对接,发挥政府主导、行业指导的作用,通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方式,实现高职院校发展中与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顺利对接,促使河南高职院校为中原经济区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7.
建设河南省高职教育品牌示范院校,对接地方重点产业,直接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意义重大。本文以濮阳职业技术学院为典型个案,力求通过对建设路径的探讨和研究,为河南省品牌示范院校建设乃至全国高职示范院校建设提供一些有价值的素材和基础资源。  相似文献   

18.
《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中,对高职院校特色化、优质发展提出了明确目标与要求。文章总结与借鉴美国社区学院课程变革的成功经验,立足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与高职院校职能定位,以"特色化课程体系建设"为突破口,以所在学校"五大课程体系建设"为实践蓝本,探索特色化高职院校的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19.
高职院校和社区教育密切相关,本文以计算机网络专业分别面向高职教育和社区教育为例,指出高职院校要从教学计划,教学设施,师资队伍,教材和教学软件及课程考核方式几方面针对社区教育做出相应的改变,来更好地推动社区教育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20.
健康中国视域下,国内各所高职院校均不断构建与完善康养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将面向康养旅游行业持续输送高水平人才作为教学改革出发点与落脚点。现阶段,尽管国内多数高职院校在培养康养旅游人才层面做出诸多努力,但基于整体而言,国内高职院校在培养康养旅游人才层面仍存在一定问题,具体包括人才培养规格并未充分顺应行业产业发展需求、专业课程知识体系与岗位能力未实现充分对接、高职院校康养旅游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亟待完善,这对国家康养旅游行业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一定限制。对此,学校方面应积极深化高职康养旅游专业校企合作的力度、构建课程与岗位工作对接的模块化教育模式、着重强化高职康养旅游专业化师资团队建设、大力发掘康养旅游文化教育资源,从而推动国内康养旅游行业实现有序且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