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文章基于图式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的视角,采取随机试验设计方法,考察多媒体“视听说型”和“文本型”课件两种阅读前导对学生ESP专业文献阅读理解水平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1)“视听说型”和“文本型”阅读前导不仅能弥补专业背景知识缺省对阅读理解造成的不利影响,而且能帮助学生建立ESP阅读理解的概念框架,提高学生的专业文献阅读理解水平;2)在提高ESP阅读理解效果方面“视听说型”阅读前导显著地优于“文本型”阅读前导。  相似文献   

2.
文章基于图式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的视角,采取随机试验设计方法,考察多媒体"视听说型"和"文本型"课件两种阅读前导对学生ESP专业文献阅读理解水平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1)"视听说型"和"文本型"阅读前导不仅能弥补专业背景知识缺省对阅读理解造成的不利影响,而且能帮助学生建立ESP阅读理解的概念框架,提高学生的专业文献阅读理解水平;2)在提高ESP阅读理解效果方面"视听说型"阅读前导显著地优于"文本型"阅读前导。  相似文献   

3.
阅读文本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综述了20世纪以来西方研究者关于阅读文本研究的发展脉络。行为主义者将阅读研究限制在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方面,认知科学将阅读文本研究的关注点转向附设问题、叙述文和说明文的文本结构等关于文本的本质的研究以及与文本结构有关的文本图式的研究,社会建构主义关注的是社会情境以及个体深入社会情境对于文本理解所起的作用,近年来研究者在关于阅读兴趣的研究中,关注文本的组织特征对于促进学生投入阅读的影响,展开了对文本组织特征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相比于阅读正确性,透明文字阅读障碍儿童的阅读流畅性问题更突出。本文用多基线干预性混合实验设计,考察形-音联结和重复阅读两种训练对3~5年级不同水平维吾尔文阅读障碍儿童阅读流畅性的单独和综合干预效果。结果发现:(1)基线时,不同水平阅读障碍儿童的单词阅读正确性和阅读理解成绩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在阅读流畅性测验得分上严重阅读障碍儿童显著落后于一般阅读障碍儿童;(2)形-音联结和重复阅读两种训练分别提高了阅读障碍儿童的假词和真词阅读速度,两种训练结合使用时提高了阅读理解成绩,其中严重阅读障碍儿童的阅读理解成绩提高的更明显。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以小学五年级学生为被试,经过12周的快速阅读训练,使学生初步掌握快速阅读训练的技能,据此探索快速阅读训练和阅读方式(先看文章再回答问题、先看问题再读文章)对小学生阅读效果的影响。结果发现:第一,快速阅读训练可显著减少学生的总阅读时间、提高阅读速度,但不影响阅读理解率;第二,先看问题再读文章的阅读方式在主旨题目的理解率上有其独特优势;第三,阅读方式和快速阅读训练在学生阅读效果上不存在交互作用,即两者不存在相互影响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阅读是一种文化活动,阅读文化与网络阅读文化有所区别。网络阅读与传统阅读在读者构成、阅读目的、倾向与热点、阅读活动、阅读过程的文化内涵各具特点;网络文本与纸质文本文化内涵的比较;网络文化环境与传统文化环境对阅读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网上阅读与纸面阅读行为的对比调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焦点访谈法和问卷法 ,比较大学生被试对纸面阅读与网上阅读的态度。结果表明 ,对于这两种阅读条件 ,被试 :1在阅读目的上存在显著差异 ,为了创造与提升自我修养更愿意选择纸面阅读 ;2在阅读内容上 ,更愿意在纸面上阅读小说、散文诗歌和论文专著 ,在屏幕上阅读新闻和幽默笑话 ;3在阅读感知上 ,因为手感、可靠性、真实感、疲倦感以及便利性等特点 ,更喜欢纸面阅读 ;4在阅读策略上 ,更倾向于认为网上阅读能很好支持阅读策略  相似文献   

8.
《课程.教材.教法》2013,(1):117-121
从现行中日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各选择一篇课文作为阅读文本,采用开放式问卷的形式对中日小学高年级学生进行阅读反应调查。结果表明,中日小学生在阅读反应上存在文化差异。中国小学生阅读文本的信息获取方式倾向于理性思考,而日本小学生则表现为感性反应;中国小学生阅读文本的情感体验方式倾向于"客体游离",而日本小学生则表现为"主体进入";中国小学生阅读文本的交流方式倾向于多元表达,而日本小学生则表现为单向传递;中国小学生阅读文本的价值取向倾向于道德评判,而日本小学生则表现为纯美鉴赏。  相似文献   

9.
从现行中日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各选择一篇课文作为阅读文本,采用开放式问卷的形式对中日小学高年级学生进行阅读反应调查。结果表明,中日小学生在阅读反应上存在文化差异。中国小学生阅读文本的信息获取方式倾向于理性思考,而日本小学生则表现为感性反应;中国小学生阅读文本的情感体验方式倾向于"客体游离",而日本小学生则表现为"主体进入";中国小学生阅读文本的交流方式倾向于多元表达,而日本小学生则表现为单向传递;中国小学生阅读文本的价值取向倾向于道德评判,而日本小学生则表现为纯美鉴赏。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阅读的重要要素-速度与质量两个方面对阅读水平的提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提出了新的教学方法,即阅读质量与速度分步进行,第一阶段,利用限时阅读法,提高速度;第二阶段,利用计时阅读法,提高阅读质量;第三阶段,综合提高阶段,通过教学实践证明,这是行之有效的一种提高外语阅读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研究3名初中聋生的眼动数据发现:在一般的教学环境中,聋生能有规律地逐行阅读教室投影屏幕上的篇章文本,平均阅读速度255字/分钟,每次注视1.53个字符,每个注视点持续0.36秒,注视频率2.83次/秒;语文学习成绩与聋生的篇章阅读情况存在关联,优秀生比待进生的阅读速度快、注视点总数少、注视点平均持续时间短、注视频率高、阅读理解情况好.  相似文献   

12.
高考的英语阅读理解强调语言的实践能力,本将主要的阅读理解技能归纳为四个方面:①掌握主题,概括话题;②领会寓意,做出判断;③猜测词义;④掠读略读,概括总体。当然这些阅读的策略和技巧的培养需要一定的阅读实践来保证,因此阅读量越大,获取的信息就越多,阅读的速度和能力就越强。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以44名5~6岁大班幼儿为被试,探究在电脑屏幕和纸质界面两种媒介条件下幼儿的阅读效果.结果发现,5~6岁大班幼儿在两种媒介条件下的总体阅读效果并没有显著差异,即电脑屏幕和纸质界面的阅读理解效果达到了同等水平,但纸质界面组幼儿在故事记忆测试的结构性回忆问答方面优于电脑屏幕组幼儿.据此,研究者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4.
当下数字阅读随科技的发展已融入人们的生活并呈现出低龄化趋势。相对于传统纸质阅读方式,数字阅读图文并茂,整合了视频、声音与文本,有其独特优势。儿童的认知水平、生理与心理发展有别于成年人,文章聚焦于儿童数字阅读对其学习能力的影响,从儿童词汇学习、表达能力以及阅读理解的角度进行归纳总结,发现目前数字阅读研究在儿童被试、学习能力研究方法及内容上存在不足,并以此提出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相似文献   

15.
我国目前使用的高中、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均强调“侧重培养阅读能力”,因而高中阶段和大学阶段的英语阅读能力培养应是一个怎样的框架,两学段英语阅读能力培养的教学衔接该运用何种相互可以照应的模式,是阅读教学中应研究的问题。阅读能力体现为理解率和阅读速度,要搞好大学英语的阅读教学与研究,必须提出英语阅读速度和理解率指标,框化出英语教学中指导学生高效阅读的模式,才能促进学生英语阅读水平以及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最近,芬兰于瓦斯居拉大学师范教育学院的几位专家,通过连续6次系列测评,跟踪调查了114名1-2年级芬兰小学生的语文阅读成绩,相关的测试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词汇阅读和阅读理解技巧。结果表明:1)词汇阅读能力与音韵知识和听力有关;2)最初的词汇阅读技巧与他们以后的阅读能力发展密切相关。专家们认为,阅读教学主要包括词汇阅读与阅读理解两个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17.
阅读理解能力是中考英语考查的重点,阅读能力包括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两个方面。近年来,词汇量增大是阅读理解题最明显的特征,在单位时间内词汇量增大就意味着阅读速度要提高。这就要求考生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运用略读、扫读和跳读等技巧快速阅读,搜寻关键词、主题句,捕捉时空顺序、[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王浩然 《海外英语》2023,(14):100-102
根据Kirby的阅读风格理论,阅读风格可分为分析型、整体型和综合型三种。文章结合问卷调查,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三种不同的阅读风格与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关系。得出的初步结果为,不同种类的阅读风格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大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大学生群体中普遍采用的是整体型阅读风格,其次综合型,分析型最少;且阅读水平较高的学生更倾向于使用综合型阅读风格。此篇文章的写作目的在于促进教师改进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拓展阅读方式,从而提高学生整体英语水平。  相似文献   

19.
根据近年来英语高考试题中阅读理解试题的特点分析.我们不难看到这样一种趋势:命题者对考生阅读理解的考测已逐渐向知识的广度、理解的深度、阅读的速度方面发展。学生阅读理解的失误原因主要反映在阅读的速度、理解的深度和准确程度方面。阅读速度不够快与词汇记忆储存不够,阅读技巧掌握不好,阅读的正确习惯还未形成直接有关:而理解度和准确度差则反映了考生基础知识的薄弱.尤其表现出了语态问题  相似文献   

20.
1∶1学习环境下开展常规化的课内阅读是否会影响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文章以H校小学六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从阅读加工水平、识别校对水平和阅读迁移水平三个方面对数字班与常规班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学生的阅读加工水平、识别校对水平都与阅读迁移水平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呈现正相关;数字班学生在阅读理解水平上整体表现强于常规班,二者之间呈现显著性差异,但在句子理解和篇章结构理解两个维度不存在显著差异;学生的整体阅读理解水平不存在性别差异,但数字班男生的阅读加工水平明显优于常规班男生.最后,围绕1∶1数字化学习在学科教学中的整合应用提供一些可借鉴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