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Over the past decade the scale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has expanded substantially. Regional development policies have attempted to make use of scale expansion as a tool to reduce inequality of higher education among regions with different development levels by providing poor regions with preferential treatment and support. This paper analyzes a provincial dataset (1997–2008), aiming to provide comprehensive quantitative evid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inequality of opportunity in higher education across provinces in China over the period of scale expansion. Results show that, for higher education, regional inequality relative to provincial population size clearly decreased over the research period. Accompanying the reduction in overall inequality across provinces, inequality between poor and rich regions actually increased over the same period. However, the increase was realized in favor of the poor region. The empirical result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policy orientation of reforming the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and of promoting regional development in China over the past decade.  相似文献   

2.
中国特殊教育发展面临的六大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殊教育纵向比较确实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不仅接受义务教育的残疾儿童数量显著增加,残疾学生学前教育、高中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也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面对日益发展的中国经济、日益提升的中国国际地位、国际特殊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和国内残疾人日益多样化的特殊需求,中国特殊教育要想健康发展,须完成六大转变:(1)在政策层面由特殊教育条例向特殊教育法律法规的转变;(2)特殊教育由三类残疾儿童教育向特殊需要儿童教育的转变;(3)特殊教育投入由单纯重视硬件投入向满足残疾儿童需要的转变;(4)教育形式由特殊学校教育逐渐向随班就读学校教育的转变;(5)学校教育建设重心由东部发达地区向中西部地区的转变;(6)师资培训方式由单一的特殊高校师资培养向普通大学开设特教专业培养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大学校园的占座行为现象背后隐藏着深刻的社会原因,学校只看到了这种行为加重了公共资源的分配不均,其实它还在心理和社会行为,特别是思想道德方面给学生带来了负面影响.党的十八大会议后,在公民思想素质建设方面加大了关注的力度,因此只有人的思想得到改善才能从根源上缓解占座行为的负面作用.  相似文献   

4.
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存在着不公平现象,不同地区高考录取分数线相差很大、一般劳动者的子女在考试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学业成功的机会不均等、社会弱势群体在高等教育入学过程中遇到困难等。其原因主要是:公平与效率的矛盾所致的两难选择;城乡差别、高等学校地区间资源配置不均;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收费制度不合理。有必要采取一定措施来改善高等教育不公平的现状,如大力发展网络教育,完善贷金制度等。  相似文献   

5.
基于2004—2018年全国省级面板数据和时序数据,本文对我国义务教育发展的“中部塌陷”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中部地区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经费投入等方面多项生均指标明显落后于东部和西部地区,“塌陷”状况具有时间差异,呈现不同程度的加剧态势,这成为当前我国义务教育发展的新短板;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和以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为核心的国家政策支持不足对中部地区义务教育发展的“塌陷”状况具有显著影响。未来一段时间内,改善“中部塌陷”的关键在于加快落实中部地区崛起战略,保障中部地区义务教育发展的“造血”源;加大对中部地区的政策倾斜与支持,统筹区域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优化教育资金资源配置,强化中央和省级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责任。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自学考生的人数不断增加,而自考助学作为自学考试的重要形式,尚且存在许多的问题。自考助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本身受环境家庭的影响,自考助学生表现出学校归属感的缺失,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加强班级管理及师生间互动学习,学校资源利用上要平等对自考助学生开放,加强入学教育以及转变社会观念,正确看待自考助学生。  相似文献   

7.
基于2003—2010年四个高等教育信息化指标的省际面板数据,对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软硬件资源建设的区域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高校信息化资源配置的总体差距在逐渐缩小,但区域间和区域内的差距有增大趋势,东部发展领先,西部发展速度较快,部分指标赶超中部。进一步分析了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政府财政投入、信息化发展的区位选择以及教育资源的聚集效应对高等教育信息化软硬件资源建设的影响。最后对缩小高等教育信息化资源配置差异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李介 《青海师专学报》2001,21(5):108-110
: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着教育机会不均等问题 ,主要表现为学生不能共享资源 ,师生交往不平等 ,教师对学生的期待不同 ,师生认知方式不匹配。教育机会不均等 ,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前,大学生的生命教育在国内正受到日益关注,但其中大部分成果的理论支撑或来源均借鉴了西方的生命教育。儒家思想一直是我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其经过千百年的流传,积累了丰富的对现代人有意义的思想价值,也蕴含了诸多对当今社会具有指导意义的生命思想,充分挖掘其中的生命思想资源,有助于推动我国大学生生命教育研究的本土化进程,可为我国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具针对性和更有效的帮助。  相似文献   

10.
社区教育是实现教育区域公平的重要途径,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续。我国社区教育事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近40年的发展,社区教育资源空间不均衡问题日益突出,业已成为教育区域不均衡的突出表现。当前有关社区教育资源空间不均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社区教育资源的内涵理解、教育资源空间不均衡的现实格局及其影响因素,以及由社区教育资源空间不均衡引发的诸多社会问题等。故,结合当前中国社区教育研究的最新进展、教育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的实际问题,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可以围绕地理空间技术在社区教育资源空间布局和规划中的应用以及加强社区教育资源空间布局研究的层次及视角两个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11.
经过历次课程变革,我国高中学段课程结构日趋科学完善。课程结构演变中,外在显性逻辑和内在隐性逻辑和谐统一。外在显性逻辑以时间为线索,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特定条件下课程结构的价值取向和结构形态的发展规律,分别为政治导向的单一性课程结构、劳动导向的精简化课程结构、知识导向的学科性课程结构、人本导向的综合化课程结构、素养导向的多样化课程结构。内在隐性逻辑以体系本身的要素来构建,逻辑动力上的取向转变、逻辑要素上的立体层递、逻辑本质上的知识控制,从一元孤立到宏观、中观、微观层级系统建构。隐性逻辑是因,显性逻辑是果。课程结构的改进不仅需要理论研究、优化框架等结构内部动因的科学建构,也需要评价机制、教师观念等结构外部因素的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蓬勃发展,教育资源相对短缺且利用效率低下的矛盾日益突出。对此,可以借鉴我国企业改革的成功经验,通过集约化办学,实现教育资源共享,降低办学成本,提高办学效率。该文结合武汉城市圈建设,分析了组建高职教育集团并建设高职教育园区的高职教育集约化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13.
文章梳理国内近三十年高等教育区域化的研究成果,概括如下:高等教育区域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全面、系统;研究视角多样化,定量和定性方法相结合;研究范围全面,研究重心由宏观转向微观。今后,跨省域高等教育发展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区域高等教育发展的政策研究、不同区域高等教育的"特殊性"主题研究、区域高等教育发展的比较研究等应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4.
高等教育成本回收对公平的影响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本文简述了中国实行高等教育成本回收政策的发展历程 ,并讨论了这一政策对公平的影响。结果表明 :第一 ,招生并轨使社会经济地位低的学生获得了更公平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但成本回收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并轨所带来的公平效应 ;第二 ,在实行成本回收的条件下 ,由于不同收入家庭学生选择高校与专业的倾向性不同 ,使低收入家庭学生在高等教育公共资助的分配中处于更为不利的地位 ;第三 ,实行高等教育成本回收能够促进整个教育系统中公共资源配置的结构公平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与发展,人们对高等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问题越来越予以关注。《中国高等教育资源分布与协调发展研究》对我国高等教育资源的区域分布情况、现存的问题以及以后的发展对策均提出了创新性的建议。本文从创作背景、创作特点、创新之处对此著作作了简要的评价,并指出少许不足之处,以期解决我国高等教育资源区域分布不合理的问题,充分发挥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职能。  相似文献   

16.
以互联网为首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我国教育信息化2.0工程的进步提供了硬件基础。加上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及慕课风靡全球,人大附中提出“双师教学”这一概念并进行实验。“双师教学”最早于广西启动实施,旨在解决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的问题,提升我国人均受教育机会,实现教育公平。从《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实施以来,由赋予每位公民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到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部署,再到全面实现“两免一补”和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资金随学生流动可携带,教育公平这一模样日渐清晰。本文中的“双师教学”目的就在于推进区域基层教育,促进优质教育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与普通高等教育系统的变化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自1999年中国高等教育大幅扩大招生规模以来,中央与地方高等教育系统在发展轨迹和模式上具有不同的特点。实证数据分析表明:中央普通高校研究生在全部研究生中所占的比例有所提高,综合性大学所占的比例有一定的提高,生均占有较多的办学资源,表现出精英高等教育的特点;地方普通高校在校生在全部普通高校在校生中所占的比例有所提高,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有了较快的发展,生均占有较少的办学资源,地方普通高校成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力。这将奠定中国多层次和多样化高等教育格局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路径。本文在对影响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各种因素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方法从社会因素、制度因素和经济因素三个方面对各种影响因子进行定量化研究,从而建立教育资源均衡配置评价模型,为制定促进教育公平发展的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今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国际竞争环境下,高等教育资源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之一。高等教育资源的区域分布不均衡也是一个国家内不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差距的重要原因。基于三个案例省份的数据,对我国地方高等院校的空间分布情况进行的实证分析发现:(1)各省的高等教育资源都过分集中在了省会城市和副省级城市,而广大的地级市和县级市高等教育十分薄弱,即使在拥有少量高等教育的地级市,高校的类型也受历史影响局限在师范、医学和职业技术学校方面;(2)高等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状况在省内更为严重。要改变这种布局不均衡状况,必须将我国高等教育分布调整的工作重点放在尚无高等教育或高等教育十分薄弱的中小城市及县级市,必须加大高等教育资源在省级行政区内部的调整力度。另外,高等教育与城市化进程应当协调发展,高等教育空间布局的调整应当与各行政区的城市化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