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青春牡丹多糖对自由基清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邻二氮菲-Fe氧化法测定了青春牡丹多糖清除羟自由基(·OH)的作用,应用邻苯三酚自氧化反应体系产生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方法测定青春牡丹多糖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青春牡丹多糖具有清除羟自由基的作用,且呈明显的量效关系;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也具有清除作用.该结果提示青春牡丹多糖具有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2.
吴茱萸提取物的抗氧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吴茱萸提取物清除羟自由基(·OH)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02^-)的作用。方法:用硫酸亚铁和过氧化氢反应产生·OH;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产生·O2^-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吴茱萸正丁醇提取物1、正丁醇提取物2和乙醚提取物对·OH和·O2^-的清除作用。结果:三种提取物及Vc清除·0H的IC50分别为145.0、141.0、335.0、2.3μg·mL^-1;正丁醇提取物1清除·O2^-的作用无法测定,吴茱萸正丁醇提取物2、乙醚提取物及Vc清除·O2^-的IG50分别为270.0、0.185、0.0575μg·mL^-1结论:本研究中的三种吴茱萸提取物均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并呈量效关系。吴茱萸脂溶性成分清除·O2^-的作用非常显著,与Vc有相似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实验室研究牛磺酸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能力,用于判断牛磺酸的抗氧化能力。方法:采用牛磺酸还原力实验和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测定牛磺酸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能力,以及牛磺酸对羟自由基的清除作用,以确定牛磺酸的抗氧化能力。结果:牛磺酸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以及羟自由基有较强的清除作用,在一定范围内随牛磺酸添加量的增大而增大。结论:牛磺酸的抗氧化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4.
以柑橘皮和瓯柑橘皮类黄酮为研究对象,利用Fenton反应产生的羟自由基与染料试剂溴甲酚紫发生氧化反应后使其吸光值降低,间接测定它们对羟自由基(·OH)的清除效果。结果:lmg/mL柑橘皮类黄酮,在0.20-0.80ml的使用剂量范围内,对·OH清除效果呈正比增加趋势(P〈0.01),超过O.80ml后开始略有降低;lmg/mL欧柑橘皮类黄酮,在0.10-1.0ml的使用剂量范围内,对·OH清除效果也呈正比增加趋势(P〈0.01),超过1.0mL后开始下降。同等剂量下瓯柑橘皮类黄酮对·OH清除效果显著高于柑橘皮类黄酮。  相似文献   

5.
邻苯三酚在碱性溶液中的自氧化反应产生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可迅速氧化灿烂绿褪色.香辛料提取物可以清除溶液中的O2-.,从而使溶液吸光度下降的程度降低,据此原理建立了一种测定香辛料对O2-.清除率的新方法.确定了体系最佳实验条件为pH 8.9,灿烂绿用量为0.7 mL,邻苯三酚用量为0.4 mL,反应时间15 m in.测得6种香辛料的提取液清除O2-.的效果,结果表明,清除能力排序为:胡椒〉芹菜〉姜〉青椒〉蒜〉八角.  相似文献   

6.
目的:提取并纯化粉防己多糖(SMP),确定其组成,研究其清除活性氧自由基的作用.方法:利用水提醇沉得到粉防己粗多糖,再经DEAE纤维素和聚酰胺纯制.利用Fenton反应研究SMP清除·OH的作用;利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研究SMP清除·O2-的作用.结果:纸色谱显示SMP是由葡萄糖组成的匀多糖;SMP清除·OH的能力较弱;清除·O2-时的效果稍强,IC50为1956.1μg/ml.结论:粉防己多糖为首次提取制得,有一定的清除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提取并纯化木防己多糖(AFMP),确定其组成,研究其清除活性氧自由基的作用.方法:利用水提醇沉得到木防己粗多糖,再经DEAE纤维素和聚酰胺纯制.利用Fenton反应研究AFMP清除·OH的作用;利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研究AFMP清除·O2-的作用.结果:纸色谱显示AFMP由葡萄糖和半乳糖组成.AFMP清除·OH的能力较弱;清除·O2-时的效果稍强,IC50为1407.4μg/ml.结论:木防己多糖为首次提取制得,有一定的清除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连翘苷对氧自由基清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连翘苷对氧自由基(包括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及羟自由基)的清除作用.通过甲醇回流法提取、纯化连翘苷,再分别采用H2O2/Fe^2+体系法、AP—TEMED体系法以及AAPH·自由基致DNA损伤测定法,研究连翘苷在清除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抑制AAPH·自由基的能力.结果显示,连翘苷能有效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自由基,在连翘苷浓度达4.5mg/mL时,其清除率分别为18.18%和33.99%,均超过阳性药物BHT;同时,电泳结果表明,连翘苷对AAPH·自由基引起DNA氧化损伤有一定的修复作用,提示连翘苷具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9.
小蓟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H2O2/Fe2+体系,通过Fenton反应产生羟自由基(HFR),用邻苯三酚自氧化体系产生超氧阴离子自由基(SAFR),用分光光度法(波长为536nm)监测小蓟冠毛部分提取物对HFR和SAFR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60%乙醇,50%甲醇,丙酮,蒸馏水浸提物,对HFR和SAFR均有明显的清除作用,其中对HFR清除率;水>60%乙醇>50%甲醇>丙酮;对SAFR清除率;50%甲醇>60%乙醇>水>丙酮.  相似文献   

10.
研究长根金星蕨中总黄酮的抗氧化性。采用70%乙醇提取长根金星蕨中总黄酮,用NaNO2-Al(NO3)3-NaOH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用Fenton体系、邻苯三酚体系、普鲁士蓝法研究总黄酮溶液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用硫代巴比妥酸(TBA)分光光度法研究其对羟自由基引发DNA氧化损伤的抑制作用。样品中总黄酮含量为1.95%。总黄酮浓度为60μg/mL时,对羟自由基的清除率可达30.1%;浓度为67μg/mL时,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率可达50.2%;浓度为87μg/mL时,对羟自由基引发DNA损伤的抑制率可达95.9%。结果表明长根金星蕨中总黄酮能较为有效清除活性氧自由基,对DNA氧化损伤有显著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从竹叶中提取黄酮和多糖,用抑制亚硝酸盐显色的方法测定了竹叶黄酮和多糖清除亚硝酸盐的作用,并同Vc比较。结果:竹叶黄酮对亚硝酸盐有较强的清除率,剂量从0.1mg增加到4.0mg,清除率从15.72±1.83(%)增加到84.59±1.16(%),量效之间呈线性关系(r=0.9649);剂量再增加到5.0mg,清除率不再显著增加(P〉0.5)。竹叶多糖对亚硝酸盐也有一定的清除率,剂量从0.1mg增加到3.0mg,清除率从8.55±0.46(%)增加到36.10±0.61(%),量效之间呈较好的线性关系(r=0.9789);剂量再增加到4.0mg和5.0mg,清除率并不再增加(P〉0.4)。Vc对亚硝酸盐的清除率相当高,0.1mg剂量的清除率即达到61.24±6.31(%),剂量增加到1.0mL时清除率已达到100%,清除率随剂量增加的曲线似抛物线形。Vc对亚硝酸盐的清除率均显著高于同剂量的竹叶黄酮和竹叶多糖(均P〈0.001)。  相似文献   

12.
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利用正交试验,分别对甘薯中清除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两类活性物质的提取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甘薯中清除羟自由基活性物质的最佳提取条件为:以水作为提取溶剂,提取剂用量45 mL/g,提取温度为45℃,提取时间2.5 h;甘薯中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活性物质的最佳提取条件为:以无水乙醇作为提取溶剂,提取剂用量35 mL/g,提取温度为45℃,提取时间3.0 h。在以水作为提取溶剂的条件下,各提取因素对活性物质羟自由基清除效果的影响顺序由大到小依次为: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提取剂用量,各因素对羟自由基清除率的影响均极显著(p〈0.01);在以无水乙醇作为提取溶剂的条件下,各提取因素对活性物质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效果的影响顺序由大到小依次为:提取温度、提取剂用量、提取时间,各因素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的影响均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在监测血清脑钠肽水平下,短期使用注射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心力衰竭或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48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根据是否使用注射用重组人脑利钠肽分为常规组和注射用重组人脑利钠肽组,对比两组治疗的临床效果和超声心动图情况,并监测BNP水平。结果:治疗7d后,注射用重组人脑利钠肽组临床有效率明显好于常规组(81.7%vs61.6%,P〈0.05),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常规组(51±6)%vs(46±5)%,(P〈0.01),且血清脑钠肽水平明显降低(498±209)pg/mL vs(642±318)pg/mL,(P〈0.01),血清脑钠肽下降水平和左室射血分数提高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者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提高及血清脑钠肽下降均强于无效者(P〈0.01)。结论:在血清脑钠肽指导下短期应用注射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有助于改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心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原发性痛经病人外周血细胞因子和PGF2α改变,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临床随机病例对照研究。选取原发性痛经患者64例,平均年龄22.3±7.1岁,正常对照组健康女性60例,平均年龄21.5±5.4岁,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USA)法测定经期外周血PGF2α浓度和白细胞介素-4(IL-4),IL-10,和INF-γ水平。结果:二组经前和经中PGF2α水平均显著增高(正常对照组经前45.46±11.48pg/ml,痛经组经前51.31±15.88pg/ml),但原发性痛经组病人经期PGF2α(182.66±68.67pg/m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117.59±38.55pg/ml)(P〈0.01);痛经组IL10经中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8.53±1.33与13.14±1.41pg/ml)(P〈0.01);病经组IFN-γ IL10经中显著增高(16.49±4.63与9.12±1.55pg/ml)(P〈0.01)。结论:原发性痛经发病机制与免疫功能、PGF。分泌量有关。  相似文献   

15.
以1mg/ml的柑橘和瓯柑橘皮类黄酮溶液、1%的柑橘皮和瓯柑橘皮水、乙醇提取液各0.1mL加入离体蛙心灌流液,结果使蛙心收缩力分别提高101.3±49.6(%),94.0±25.2(%),81.4±38.5(%),93.9±34.0(%),150.3±117.8(%),165.1±113.5(%);心率分别降低19.8±31.9(%),22.1±22.3(%),28.0±16.2(%),28.5±20.8(%),19.3±14.2(%),23.0±24.3(%)(均P〈0.05)。说明柑橘和瓯柑橘类黄酮、柑橘皮和瓯柑橘皮的水、醇提取液对离体蛙心均有增强心肌收缩力和减慢心率作用,各药物的持续时间在2~12min之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实验观察甲醛对运动大鼠心肌组织抗氧化系统的影响及服用刺五加后的作用,探讨甲醛对运动大鼠的心肌组织毒性及刺五加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人为模拟不同程度甲醛染毒环境进行动式染毒,甲醛剂量分别为0.8 mg/m3,2.4 mg/m3。每天染毒30 min,每周6次,连续4周,刺五加的灌胃剂量为104.17 mg/kg,测定运动大鼠心肌组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的活力和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染毒组与对照组相比,2.4 mg/m3剂量染毒运动组大鼠心肌组织 CAT、GSH-PX、SOD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MD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服药染毒运动组与染毒运动组相比,0.8mg/m3剂量染毒服药组大鼠心肌组织CAT、GSH-PX、SOD活性明显高于染毒运动组(P〈0.01),MDA含量明显低于染毒运动组(P〈0.01)。结论:甲醛可以降低染毒大鼠心肌组织抗氧化酶的活性,造成心肌组织氧化性损伤,而灌服中药刺五加可以有效缓解其毒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用不同浓度的乙醇一次性灌胃-1h后大鼠下丘脑、纹状体以及海马内内源性阿片肽即:β-内啡肽(β-endorphine,β-EP),甲硫脑啡肽(met—enkephalin,MENK)、亮脑啡肽(leu—enkephalin,LENK)和强啡肽A(dynorphin A,Dyn A)含量的变化,并记录大鼠血中乙醇浓度及其痛阂的改变,以探讨乙醇的中枢作用机制与内源性阿片肽的关系。方法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低浓度组和高浓度组,低浓度组和高浓度组分别用25.6%(v/v)和51.3%(v/v)的乙醇溶液按10ml/kg一次性灌胃,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结果急性摄入乙醇后,低浓度组和高浓度组大鼠痛阂值均升高(P〈0.05或P〈0.01)。与对照组相比,低浓度组大鼠β-EP和MENK的含量在下丘脑内明显增高(P〈0.01或P〈0.05).高浓度组大鼠β-EP,MENK,LENK在下丘脑、纹状体和海马内含量均显著增高(P〈0.01),DynA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急性摄入乙醇可引起脑内源性阿片肽含量的增加,这可能是导致乙醇急性灌胃后大鼠痛阈值升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该实验主要研究球毛壳菌素F对聚肌苷酸胞苷酸Poly(I:C)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 TNF-α表达水平的影响.采用不同浓度的Poly(I:C)(50μg·mL-1、100μg·mL-1和200μg·mL-1)和球毛壳菌素F(2μg·mL-1)对RAW264.7进行处理,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TNF-α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各浓度的Poly(I:C)与对照组相比均能极显著提高RAW264.7的TNF-α水平(P〈0.001),并且具有浓度依赖性;球毛壳菌素F能够极显著地降低Poly(I:C)诱导的细胞TNF.O/水平(P〈0.01).结论,球毛壳菌素F可能是通过降低炎症因子TNF-α的分泌而达到抗炎作用的.  相似文献   

19.
该实验主要研究球毛壳菌素F对聚肌苷酸胞苷酸Poly(I:C)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 TNF-α表达水平的影响.采用不同浓度的Poly(I:C)(50μg·mL-1、100μg·mL-1和200μg·mL-1)和球毛壳菌素F(2μg·mL-1)对RAW264.7进行处理,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TNF-α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各浓度的Poly(I:C)与对照组相比均能极显著提高RAW264.7的TNF-α水平(P〈0.001),并且具有浓度依赖性;球毛壳菌素F能够极显著地降低Poly(I:C)诱导的细胞TNF.O/水平(P〈0.01).结论,球毛壳菌素F可能是通过降低炎症因子TNF-α的分泌而达到抗炎作用的.  相似文献   

20.
大鼠哮喘模型中嗜酸性粒细胞上前列腺素D2受体改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大鼠哮喘模型中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上前列腺素D2(PGD2)受体改变,了解其对EOS的调控作用。方法:动物模型复制:20只雄性SD清洁级大鼠,随机分2组(A组:卵白蛋白(OVA)激发组,B组:应用生理盐水雾化吸入组,为正常对照组),雾化诱喘。测定外周血和肺泡灌洗液(BALF)的EOS,并用放射配体分析其外周血EOS上的PGD2受体。结果:B组外周血和BALF的EOS计数较正常组显著增加,(外周血0.48±0.01和0.12±0.03(×10^9/L),BALF:1.21±0.47和0.39±0.24(×10^7/L));外周血EOS上CRTH2受体结合容量和总结合比正常对照组和增加(fmol/10^6细胞)(CRTH 2分别为:313.58±86.17和121.32±69.88;DP总结合分别为449.19±121.49和298.85±79.64)(P〈0.01),DP1无显著性差异(A组180.72±47.44和B组198.68±87.22)(P〉0.05)。结论:在大鼠哮喘模型中外周血和BALF中EOS绝对值增高,其表面DP总结合显著增加,主要与CRTH2受体(DP2)显著增加有关,DP1受体结合容量无显著改变,CRTH2结合容量增加可能与哮喘发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