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我们以此为题,可能会引起许多人特别是教育工作者的共鸣。因为在教育领域内,始终存在着诸多学说、观点与主张,且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譬如一度人们对教育学是“学科”还是“科学”乃至只是一“训练科目”就有热烈争辩,现虽趋于平息却无明确结论,于是就有了“迷惘的教育学与教育学的迷惘”之感喟。因此,“教育的复杂”与“复杂的教育”都意在表明教育不仅是一复杂的社会现象,也是一复杂的认识现象,还是一复杂的历史现象。  相似文献   

2.
龙藜 《文教资料》2006,(15):69-71
在教育学跨文化传播的这百多年里,外国教育学既给我国教育学带来了福祉也带来了负面影响,其中就影响到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关系。具体说来,在教育学跨文化传播过程中,教育学的核心词汇“教育学”与“教育”出现的断裂现象是导致教育学的对象模糊的原因之一。而教育学的对象的模糊也就是研究者对教育问题的把握不准甚至不把握,则是致使教育理论脱离教育实践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在教育学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三次大的分解。教育学面临一种新的发展路口。尽管目前“教育科学”的发展风头已盖过“教育学”,但是,是否就意味着教育学已经走向终结?实际上,教育学与教育科学的发展表明,这是两种不同的研究范式:“日尔曼式的教育学”和“盎格鲁式的教育科学”,各自都有其发展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各自研究的侧重点和方法也不尽相同。与传统的教育学不同,教育科学是试图要形成对教育问题的另一种看法和另一种解释。两大范式异同的比较,揭示不同国家教育学科发展的历史文化差异,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教育学与教育科学之争。  相似文献   

4.
批判与反思:实践哲学视野中的中国教育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学在诞生之初就与实践哲学结下了不解之缘。日后的教育学因遗忘了实践哲学而走入了迷惘之境,同时也因实践哲学的复兴而走向新生。面对西方实践哲学的复兴,当下的我们该如何让教育学说中国话?为此,本文在阐述中国哲学和“教育学”的实践特质的基础上,从实践哲学的视角对中国的教育学进行了批判反思,以为中国教育学的未来发展寻找新的价值坐标。  相似文献   

5.
一、学校历史教育的现代化期待新的理论建设 1.历史教育学无疑要对历史教育理论有所建树。我一再强调这个“学”的体系至今存在较大的疏漏。理由之一,是指历史教育学仪有“教育学”的外衣,而少学科的骨骼;理由之二,是指历史教育学还未深刻触及学科本质的问题。因此,我们能发现,在历史学科教育“学”中,比较实际扩展的东西是学科教学法原来就有的内容,实际深入的东西依然是学科教学法原来就有的经验。一言以蔽之,无论我们从何种角度去“论”历史教学,都是针对“怎样教”的问题。其实质是讲“教授学”的一般道理,如今不过是借用现在教育学、心理学的一些概念做部分的包装而已。  相似文献   

6.
论“教育学术”视野中的教师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师教育是在“师范性”与“学术性”矛盾两极的张力作用下发展和逐步完善的。在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转化的过程中,必须重新审视教育教学活动的学术理论基础,构建整合性“教育学术”。从“学术”的“人为性”的视角来考察“教育学术”时,就能理解“教育学术”的合法性。在“教育学术”视界中,教师教育的发展也具有新内涵。  相似文献   

7.
在教育实践的“围剿”下,教育理论陷入了“退化”的态势,形态退化、逻辑退化、功能退化是这种退化的三重表现.教育学变得越来越谦虚了,其自由、高贵的理论秉性在消逝.介入实践是拯救当代教育理论的行动,是其奋发图存的现实选择.介入是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间的互适与互调,“接入——互摄——融合”是教育理论介入实践的“三步走”模式.促进介入,构筑有魅力、有实力、有舞台的教育学是当代教育学振兴的基本立场.  相似文献   

8.
《教育学》学科名称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学》学科名称刍议浙江师范大学教育系季诚钧在我国,教育学这一概念作为师范院校培训教师的一门课程普遍被人们所接受。尽管人们对师范院校《教育学》的理论性、实用性存有微词,用“迷惘”、“困境、等词来形容《教育学》的现状,指出教育学的科学性、独立性差强人...  相似文献   

9.
“灌输式教育”是教育学的一个复杂问题.从西方教育史的发展来看,有些教育学研究者把“灌输式教育”直接等同于灌输而加以批判.这种批判具有积极意义,廓清了教育与灌输的联系与区别,但也有其局限性,对“灌输式教育”的一些缺点做了过度的、放大的宣扬.  相似文献   

10.
简论教育社会学的学科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鉴于目前我国的教育社会学仍处创建阶段,有必要在学科性质问题上形成一些基本认识。本文扼要评析了国外学者关于教育社会学科性质的三种观点,即“规范学科论”、“事实学科论”和“事实与规范兼有学科论”。结合对上述三种观点的评析,本文提出了三点看法:第一,教育社会学是教育学的基础学科;第二,教育社会学是教育学的特殊理论学科;第三,教育社会学是教育学与社会学的中介学科  相似文献   

11.
“教育学”教学目的的最重要最直接的功能是培养各级各类学校所需要的师资。就面向农村教育的师范学校而言,就是培养农村小学教师。这就要求教育学教材应有较多的研究农村教育的内容,可中师现行的教育学教材是着重研究城市教育的。农村的师范学生和从事教育学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普遍感到,现行中师的教育学教材有许多不适应农村教育发展之处,缺乏为农村培养师资的特点。有鉴于此,本文拟就中师教育学教材如何面向农村教育谈点个人的浅见。  相似文献   

12.
中国教育学的构建一定是基于中国本土的经验、源于中国教育理论和思维方式,是扎根中国土壤、具有中国泥土芬芳的教育学。中国教育学建构与中国教育传统相结合是时代的必然、反思的必然和文化自信的必然。中国教育学与中国教育传统的结合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在概念上发展中国教育传统中的“为学”“为仁”“为德”等核心话语;在思维方式上赓续中国教育传统中的“有机整合”“实用理性”“互通转化”等核心思维方式,从而建构中国教育学的独有概念和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3.
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在2005年10期转载了刘伟芳的《我国教育学研究对象的历时考察与现时探讨》,在2005年6期转载了冯文全的《关于德育学的研究对象的考察》,两文都引用毛泽东在《矛盾论》中的一段话“:科学研究的区分,就是根据科学对象所具有的特殊的矛盾性。因此,对于某一现象的领域所持有的某一种矛盾的研究,就构成某一门科学的对象。”①在这段引文后面都有“据此”两字,然后得出相同的“结论”:先有研究对象,再有一门科学;先有教育学、德育学的研究对象,再有教育学和德育学。这“结论”并不新,早在1985年黄济的《教育哲学》中就引了…  相似文献   

14.
教育学要走出“唯科学”的迷途──对科学主义教育思潮的批判杜时忠自上个世纪初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提出“科学教育学”的概念以来,“科学化”就一直是教育学孜孜以求的目标。不过,时至今日,国内外学术界公认,教育学的科学化水平并不高;它不仅不能与物理、化学等成熟...  相似文献   

15.
教育瞭望     
《教育》2006,(23)
当前教育学研究的三个悖论教育学究竟做了些什么?教育学究竟应当做什么?教育学究竟应当怎样做?这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中国教育学界以反思的方式屡屡探讨的问题。这种反思近年来显得更为广泛、深入。新华文摘2006年第22期摘文《当前教育学研究的三个悖论》,文章认为我国教育学研究在取得一些成果与进展的同时,其研究与发展仍然存在并将继续面临一些困扰研究者思维的悖论性问题。其一,是教育学研究中的“说”与“做”问题,克服这一问题,应基于现实(并非囿于现实)来构建应然取向,基于事实来引导实践规范,少“说”(教育),多“做”(研究…  相似文献   

16.
学科立场与知识本身的客观差异和聚类性存在有关,与从事某一领域知识研究的人及其知识信仰有关,更与研究者的思维方式有关。复杂思维视野下的教育心理学学科立场是:教育学是教育心理学的母系学科之一;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互为彼此的发展基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是多元综合的,方法与研究对象具有恰切性;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相互吸取养料,共枝繁,同叶茂;双方对此都要有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本文参照张建国博士探求本文作者教育原理研究过程与成果的思路,就其中论及的教育学建构诸问题,如教育概念界定,教育语言(其中包括形式语言)运用,教育命题分辨,尤其是教育理论体系建构,分别陈述理论建构过程中事情的原委,旨在从中引出教训,便于把握教育基础理论研究的方向,化解'教育学的迷惘'。  相似文献   

18.
理论与实践关系问题是作者体验中的问题,也是教育学的基本问题,更是“生命·实践”教育学派建设要面对的问题.实践哲学视域下建构“生命·实践”教育学派有其可能性,这种可能建基于四项任务,而这任务又可综括为“生命·实践”教育学的使命:通过探寻“理论与实践”的教育学意蕴,“在中国”为“实践哲学”作出独属于教育学的贡献,在丰富和发展实践哲学过程中,也丰富和发展教育学自身.此使命使得研究的基本问题得以确立:以“新基础教育”与“生命·实践”教育学的关系为载体,探讨教育理论与实践如何基于转化逻辑,实现教育理论与实践之间双向转化中的交互生成.这是教育学和“生命·实践”教育学对理论与实践问题的独特贡献,而贡献的落实要实现两个转化,把其他学科对“理论与实践”的经典分析转换为“教育学”分析,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是什么”转向“理论与实践之关系的意义是什么”.在转化与探索“意义”的过程中,整体呈现“理论与实践”的中国思想与中国经验也将渗透于其中.  相似文献   

19.
近代,受自然科学范式影响,“教育科学”的出现导致了“教育科学”与传统意义上“教育学”的分野,出现了教育学科内部的纷争及“教育科学”殖民“教育学”的危险.就差异来看,“教育科学”与“教育学”在研究对象、研究目的、语言表述方式、研究范式等方面存在明显区别.若不加以区分,则可能导致四个方面的不良后果:研究对象差异导致研究边界的模糊与混乱,研究目的差异导致教育学科体系内部“本土概念”间的冲突,语言表述方式差异导致理论表述的混乱,研究范式差异导致研究范式的冲突.故此,文章认为区分“教育学”与“教育科学”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20.
教育学研究不能妄自把自己所理解的“一种”“可能”看成是“惟一可能”。因而教育学研究一定要有可能性域、可能世界的理念背景,要有自己的教育理想,并去实现更丰富的可能性域与可能世界-通过价值、真理与方法的多元共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