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民俗是一种具有结构性、完整性和自由性的文化符号系统。"民俗"中"民"的主体是社会生活中的人,他们具有共时性和历时性的特征;"俗"是人类社会实践中的一种文化模式,它们具有多样性和自由性。人类在历史实践中创造了民俗符号系统,它承载了一定的文化内容,文化内容使符号形式具有了意义,符号形式又引导和规范了人的生命存在样式。在民俗符号系统中,内蕴了人类生命的自由创造和形式表达,它们具有文化象征的功能和价值。  相似文献   

2.
人的姓名是一种特殊的符号。姓名作为一种人工创造的事物,具有某种传达性,或者说其中负载有某种信息。它是人类社会每个独立成员正式的代指符号,并且能代表汉英民族在命名过程中思维、文化与心理等方面的相似性与差异性。  相似文献   

3.
符号是传统文化的创造结晶,文化以符号作为载体,通过符号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明式家具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形态对后人启示很多,不仅在造型上代表了中国传统家具的最高成就,而且作为符号的传承,是一种具有文化内涵的产品,它实际上表现了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生活习俗,社会,文化和人的心理行为,也反映出当时社会不同阶层的生活形态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符号论美学是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风靡欧美的美学思潮。它认为,符号是揭示意义的一切现象的集合。符号美学主要是围绕“艺术是人类情感符号的创造”这一命题而展开,它由能指和所指两部分构成。以符号美学的观点看来,古诗词阅读也是一种符号,这种符号是由外在的语言形式(能指)和这种语言形式所揭示的文化内涵(所指)所组成,而这种文化内涵的实质就是人类生命活动历程的体现。  相似文献   

5.
食物作为族裔符号在第二代美国华裔女作家的笔下经历了文化内涵的变迁。从《华女阿五》到《女勇士》再到《喜福会》,食物作为隐喻性的语言资源表现出复杂而又矛盾的含义,并揭示出其作为族裔符号的文化表达功能。  相似文献   

6.
卡西尔的符号学美学从人类文化学的角度出发,把艺术看作是一种人类文化符号形式。并赋予人功能性的定义,认为人是创造文化符号的动物,宗教、神话、语言、艺术是人类符号活动结果,是文化的不同符号表现形式。其中艺术作为人类文化符号形式之一,有其独立自主的价值。它通过能动的直观,借助感性形式,将对象世界客观化,发现符号背后的深层意味。  相似文献   

7.
人类的所有文化形式都是符号形式。人通过创造符号创造世界,建构意义体系。杨时作为文化符号,是由于理学而建构起来的,具有多重内涵,既是文化符号,更是资本符号。将乐与明溪两县关于杨时出生地的争论,其实质是关于文化资源的争论。当杨时作为文化符号在现代社会中成为地方经济建设的一种竞争性文化资源时,其符号意义就更加突显出来。  相似文献   

8.
大众传播介入佤族木鼓文化传承后,佤族木鼓文化发生了变迁:木鼓形质改变,用途缩减、用法随意,木鼓文化作为一种神圣的生产文化之原始意义已经消失。佤族木鼓文化变迁源于大众传播的符号转换需求,并完成于符号转换的编码过程中。由他者完成的符号转换过程在受到不当的受众和社会需求输入后,文化生产输出了变迁的木鼓文化,最终改变了大众传播传承民族文化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9.
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在论述神话时,提出神话是一种“生命形式”.他从原始人类的主体性的发现、自我意识的发展、人的生命情感的客观化等方面论述了神话作为“生命形式”的内涵,揭示了人类创造文化符号的最初历程,对文化符号学派的艺术“生命形式”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人类文化都是以符号化的思维及符号化的行为表现出来的,并且人类文化的全部发展都依赖于这些不同符号的表达,蚕桑文化也不例外。远古时期的华夏民族群体生活中.留下了内涵丰富的以蚕桑为中心的图像符号、传说及史实记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古代中国农耕社会的原初面貌以及变迁发展。以桑、蚕、丝为主要内容的蚕桑文化元素,成为华夏民族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蚕丝及蚕丝服饰成为儒家文化所倡导的礼治思想的外在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1.
文化一词,包罗万象,众多学者也对文化这一概念给予了不同的阐释。其中最受推崇的是由英国人类学家泰勒提出的:“文化是一个复合的整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风俗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任何其它的能力和习惯。”从符号学角度来看,社会文化是由各种各样的符号体系所承载的,整个人类文化就是人类共同的经验通过符号的创造和使用而传授、习得、积累并交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对“ ”符号人们十分熟悉,几乎遍布全球的这个“ ”符号的含义,因文化背景的不同,其内涵也有所差异,但就我国而论“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是以描写太阳神的图形作为其母体的”。“ ”符号从远古至今之所以没有因岁月的变迁所湮没。而且在世界范围内都曾经流行,表明它并不是一个一般意义上的符号,而是有其特殊的内涵。“ ”符号最早为人类所奉的太阳神或火神之象征,后指梵文喻‘胸部的吉样标志’,……属释迦牟尼三十二相之一。世界上许多民族都曾使用或正在使用这个符号;就藏民族而言,“ ”符号有两种写法、两种含义,即顺时针“ ”和逆时针“ ”,分别代表佛教和苹教。如今“ ”符号既象征吉祥,也有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3.
衣冠服饰是衣食住行之首,它作为社会文化的符号,直接地折射了人类社会的政治变革、经济变化和风尚变迁。中国近代以来,随着时代变迁,社会进步,文化交流,人们的服饰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象征人类学把文化当成象征符号体系加以探讨,主张人类学研究的主要目标不是探索人类文化的发展规律,也不是揭示文化和社会的功能结构,而是对文化意义的探索和解释。该学派代表人物道格拉斯认为,象征仪式实际上是服务于社会现实秩序和道德秩序的一种构建,仪式意义是特定社会文化环境所赋予的;特纳提出象征符号不仅是意义的载体,而且直接参与或促成社会行动;格尔兹把文化看成由人定义和操作的符号体系,倡导从象征体系来解释人类行为。尽管在象征人类学内部有着上述不尽相同的理论观点和研究取向,但在研究宗旨、研究范围,以及研究方法方面有着作为一个学派的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15.
藏族"卍"(卐)符号的象征及其审美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卍”符号人们十分熟悉,几乎遍布全球的这个“卍”符号的含义,因文化背景的不同,其内涵也有所差异,但就我国而论“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是以描写太阳神的图形作为其母体的”。“卍”符号从远古至今之所以没有因岁月的变迁所湮没,而且在世界范围内都曾经流行,表明它并不是一个一般意义上的符号,而是有其特殊的内涵。“卍”符号最早为人类所奉的太阳神或火神之象征,后指梵文喻‘胸部的吉样标志’,……属释迦牟尼三十二相之一。世界上许多民族都曾使用或正在使用这个符号;就藏民族而言,“卍”符号有两种写法、两种含义,即顺时针“卍”和逆时针“卐”,分别代表佛教和苯教。如今“卍”符号既象征吉祥,也有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6.
地名是人类用以区分界限的语言文字符号,它是人类历史的产物。地名因历史和社会的发展而变迁,又因不同区域、不同民族而各具特色,文化内涵丰富。文章通过对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地名的调查,发现很多地名均是彝语,为了便于记录,人们习惯采用彝语汉译,分析发现,这些彝语地名中蕴含着历史、地理、植物、民族等文化信息,深入探析这些地名的文化内涵,以期为地方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历史和文化参考。  相似文献   

17.
符号的起源与人类的文化、社会、语言有着重要的相关性,但人毕竟是一个生物体,研究符号的起源必然要讨论人类的生物性。从已有的研究情况看,关于符号起源的文化人类学研究成果颇丰,但尚缺少从体质人类学的角度研究符号起源的成果。人类体质是人类所有文化成果的基础,当然也是符号起源的基础。人的直立有助于征兆符号和肢体符号的形成,人的手有助于器物符号和数字符号的形成,人的发音器官和基因突变有助于语言符号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人类的设计是一种文化活动。通常设计创作者在如何创意的艺术性层次与实用功能技术性层次之间取得一个平衡点是十分困难的,事实上在完全抽离设计的立场后,隐藏在背后的竟是人文习惯和文化涵义;表意象征是人们代代相沿的文化密码,作为非言语符号,使用直接诉诸人的感觉器官(视觉、听觉)的形态语言符号,是根据几千年来人类社会积累起来和保持着的社会习惯形成的各种符号代表一种抽象的概念,超越民族和国家的范围,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习惯”并都具有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9.
要探讨信息技术课程的价值,必然需要对其所承载的信息文化作以解析。文化人类学家格尔茨对文化做出了这样的解释:“从历史上留下来的存在于符号中的意义模式,是以符号形式表征的前后相袭的概念系统,借此,人们交流、保存和发展对生命的知识和态度叫”。显然,他将文化视作意义模式,强调的是文化对人类行为的引导、控制机制。解析这一定义,我们发现文化实际上包含了三个核心元素:符号、行为和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文化与符号     
康丹 《华章》2013,(27)
文化是人类群体共同创造的产物,不同的群体因包含不同的思想、意识、情感、心理等因素而产生不同的文化类型。因此,文化也可以说是人类的“类生活”的活动的产物。文化的“类”是依赖符号而表现的。文化是人类共同体在实践和生活过程中形成的,以“类”为特征,以符号的形式表现的关于对象世界的知识体系。虽然文化依赖于人类共同体的生活与实践,但仍然具有相对独立性和能动性。符号作为文化表达的载体和传播传承的工具是人为设置的结果,随着文化内容的不断丰富和扩充,符号的出现使得文化具有隐形和显性两种存在形态并且不可分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