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构建“创新教学环节” 突出创新能力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培养创新人才是新时期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迫切要求,也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心所在。高校通过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不断融入创新教育理念,加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力度,已经取得了显著的人才培养效果。但随着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在本科教育教学中的比重不断加大,人才培养主要教学环节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各教学环节的结构优化和功能整合已势在必行。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在强化传统的"理论教学环节"和"实践教学环  相似文献   

2.
蒲明 《成人教育》2012,32(6):42-43
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占有非常大的比重,创新创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经济发展的需要,然而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并不明确.文章从应用型本科院校和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出发,探讨应用型本科院校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在实践的基础上构建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3.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而作为提高人才质量的培养战略主要实施部门,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尽管我国很早就强调国家高等教育创新人才质量培养战略的重要性,但是多年相关人才战略实践表明,国家高等教育创新人才质量培养战略的实施效果并未达到预期目的,而相关机构认为我国高校现存的人才机制极其妨碍创新人才的培养。以此为出发点,本文在分析我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学校、教师及学生等妨碍我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相关因素,以期能够为提高我国高校的创新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人才培养体制,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对高等教育提出的要求。福建农林大学大力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工作,形成了"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以改革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为重点"的人才培养总体思路,通过实施"四项优化"和"七项措施"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和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5.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协同创新理念是高校有效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理论基础.在阐述协同创新内涵及其与民办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关系基础上,以广东白云学院在协同创新理念指导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为例,对基于协同创新理念的民办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行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6.
面对高等教育大众化人才能力化的趋势与特征,普通本科院校应确立面向行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以学生能力成长为核心,从教学组织设计着手,创建理论、实践和素质拓展三位一体的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重构专业教育与行业应用相结合、技能训练与研究能力培养相结合的教学内容,创新合作性学习、自主式实验、项目化训练和校企合作式创新创业教育等多样化人才培养方式,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  相似文献   

7.
教学型本科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实践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从教学型本科院校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入手,介绍了我校构建创新教育体系、创新基地建设及创新导师队伍建设的教育教学改革思路、实践过程、特色与效果,为普通高等院校实施创新人才培养提供有效借鉴.  相似文献   

8.
越来越多本科院校选择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尽管经过多年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已有不少改革。但在新形势下,应用型教育应从创新教育理念、加强实践教学建设、建设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立以"实践创新"能力为主导的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培养模式改革,提高中国特色应用型高等教育的办学质量和水平,培养适应新形势的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9.
人才培养机制创新是高等学校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基于系统耦合理论,以天津财经大学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为案例,从更新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构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以及优化校企结合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机制三个维度展开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探索通过建立人才培养机制不同子系统之间的耦合互动关系,推动高等学校人才培育机制的创新性改革,满足社会对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应用性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高等教育大众化催生了应用性本科教育的发展,创新应用性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当前实施质量工程、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重要任务.北京联合大学自2003年提出"发展应用性教育,培养应用性人才,建设应用型大学"的办学宗旨以来,积极开展应用性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在试点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以应用为导向,以学科为基础,以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全面职业素质教育为重要方面"为特征的应用性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并在学校应用性教育教学改革中推广.  相似文献   

11.
不断推进本科教育创新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李元元 《高教探索》2003,23(2):28-30
本科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主体和基础,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严重不足。当前,要通过创新教育思想观念,树立新的人才质量观,加快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加快教学与科研、实践的结合,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建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更好的高素质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12.
实践育人工作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把手。针对实践育人存在的突出问题,常熟理工学院在合作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实践育人条件创设、个性化实践育人环境创建和实践育人质量保证体系建立等方面开展了积极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3.
实践教学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源于生活、源于社会、源于科学实验。实践教学强调“学以致用”,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社会生产和生活实际之中,以增强学生的自我认知,以及动手能力。因此,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与学生创新意识的互动认识,将实践教学有机整合到人才培养体系中,发挥实践教学对创新人才培养的作用.是高等教育深化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14.
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永恒的主题。韩山师范学院档案学专业2022年通过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坚持特色的办学定位,深化本科教学改革。以需求为导向,推动课程体系创新;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了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重构。  相似文献   

15.
高等教育问题不能在产生它的环境中自然地得到解决,它不仅依赖于高等教育实践的改革,同时也有赖于高等教育理论的创新.高等教育理论创新与高等教育实践改革是互为生成的,前者来源于后者,同时又指导后者并为后者而存在.目前, 我国高等教育不仅存在着实践改革乏力的问题,同时也面临着理论创新贫血的困境,而后者比前者更为严重.因此, 如何求得高等教育理论创新的重大突破,引领高等教育实践改革突出重围,是一个必须探究和回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现今高校教学体制愈加注重对学生的个性化培养,本文以“探索多样性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个性化培养”为目标,结合三年来“土木工程设计实训基地”的教学实践经验,提倡在道桥专业本科教学中实施注重实践环节,理论与实践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教育模式,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7.
当前,正处于经济转型、产业升级、信息发展、科技进步的经济新常态,构建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教育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本质体现.研究认为要提升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可以从优化专业结构、构建课程体系、设计教学项目、强调实践训练、创新教学方法、融入创新创业、改革考核方式七个方面来凸显其实践性、应用性、技术性、创新性,从而促进应用型本科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富有创新精神、勇于投身实践的创新创业人才.  相似文献   

18.
在深化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贯彻实施高等教育"质量工程"的过程中,许多高校不断探索新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并相继创办了符合自身办学特色的实验班.我校化学系于2008年设立了化学本科实验班,通过实验班的建立与实施,积极进行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环节、教学运行和管理机制、教学组织形式、科研训练、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等多方面的改革与实践,力求在化学专业培养创新性、复合型高素质人才方面探索出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19.
校企合作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是应用型高等教育的一个显著特征。国内外的实践表明,应用型高等教育只有通过校企合作,才能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的要求。上海电机学院校企合作的实践表明,应用型本科院校广泛开展校企合作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全国高等教育质量工程建设项目实施为依据,分析了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特点。并依据协同理论,在结合控制技术与工程实验室和机器人技术创新实践基地建设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四要素:创新意识、创新平台、创新能力和创新文化。在教学实践中围绕创新人才培养四要素,构建了一套适应自动化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并说明了四要素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