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江苏省结合实际情况,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形成了自身特色。在推行过程中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规范依据法律位阶低,监管制度与反馈机制缺失,医疗预防制度缺乏等。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应当着重于建立医疗预防机制,加强医疗信息化建设,加强宣传和引导,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  相似文献   

2.
温州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州市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通过建立政府筹资的社会保障机制、强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监管、进一步改善农村医疗机构的基础条件等方式去解决完善,以便更好地加快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3.
自2003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在为部分农民提供最基本的医疗保障方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是,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推进中,还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农民参合积极性还不高;管理体制不健全,尚未适应工作需要;合作医疗基金筹资成本大,补偿标准不尽合理,补偿能力有限;医疗监管难度系数较大;立法滞后,政策不过硬;缺乏合理的人才机制等等。在今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规范与完善,需要从几个方面着手:加强管理机构和管理服务能力建设;扩大筹资渠道,建立长效机制;改善与外部的关系,形成良好的互动局面;尽快建立城乡一体的医疗保障制度和管理制度;强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监管,提高管理效率;加快相关立法,确保新型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政策的稳定性;加强新农合人力资源建设,重视乡镇卫生院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4.
本文拟通过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和运行情况的调查,分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下简称"新农合")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运行中仍存在一些问题,诸如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参合基金管理、医务人员素质、乡镇医院医疗设备以及经费投入等方面与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不相适应。对此,在医疗保障体系的建立、制度的建设与改革、医疗机构的健全、医务工作人员的长期培训机制的形成、资金的投入以及监管机制的确立等方面,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使亿万农民真正享受到这一利国惠民的制度的优越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推进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农民参合积极性还不高;管理体制不健全,尚未适应工作需要;新型农村合作基金筹资成本大,补偿标准不尽合理,补偿能力有限;医疗监管难度系数较大;立法滞后,政策不过硬;缺乏合理的人才机制;等等.在今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规范与完善,需要从几个方面着手:加强管理机构和管理服务能力建设;扩大筹资渠道,建立长效机制;改善与外部的关系,形成良好的互动局面;尽快建立城乡一体的医疗保障制度和管理制度;强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监管,提高管理效率;加快相关立法,确保新型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政策的稳定性;加强新型农村合作人力资源建设,重视乡镇卫生院人才培养;等等.  相似文献   

7.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该文粗略的探讨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现状以及在实施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为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基于中国五个经济发达城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状况的调查发现,这些城市的农民参合率逐年上升甚至接近全民参合。合作医疗资金完全依靠本市财政以及农民个人的缴纳。同时,参合主体在参加医疗保障制度种类选择上具有较强灵活性。但是,也存在若干急待解决的问题,例如,较高参合率依赖于非正式制度如宣传的介入,从而增加了筹资成本;合作医疗资金筹集以及补偿缺乏科学测算。另外,村卫生室尚未纳入到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当中去。这些问题将影响城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持续发展。有鉴于此,经济发达城市应当在坚持自愿性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逐步向强制性过渡,尽快建立起与社会医疗保险相互衔接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筹集与使用精算模型,努力将农村卫生室纳入到合作医疗服务体系当中去,充分发挥村卫生室在疾病防治中的基础性作用,真正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乌鲁木齐县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来,取得了一些成效,大多数农民比较满意。但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筹资难、农民缺乏理性消费意识、报销程序繁琐、经办机构能力不足、管理手段落后、定点医疗机构基础条件差等阻碍因素,针对此提出对策:多元筹资、加大宣传力度、完善制度设计、加强经办机构能力建设、加快网络信息化步伐、增加政府公共财政投入。  相似文献   

10.
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筹资机制和补偿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新时期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工作的重要内容,与传统的农村合作医疗相比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有了很大突破,科学、合理的制度设计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得以建立和稳步推进的基础和保障。文章在详尽分析这项制度的筹资机制和补偿模式等方面存在的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晏阳初、梁漱溟和卢作孚是我国乡村教育运动的杰出代表。乡村教育运动旨在从教育农民着手以改进乡村生活和推进乡村建设。农村职业教育作为乡村教育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实施的一种具体形式。三位教育家在探索中总结出来的关于专业设置、教育形式、教育目标等宝贵经验对我国现阶段"新农村"建设具有现实意义,即知识分子广泛系统地组织农村职业教育,重视精神培养,围绕农民现代化生产生活设置专业。  相似文献   

12.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开始着手进行乡村学校布局调整工作,其在优化农村教育资源以及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但也引发了一些新的问题.从教育人类学的视角来看,它使乡村文化面临着传承的困境,不仅迫使乡村文化的学习主体——乡村儿童和少年“不在场”,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学校教育与其他教育系统间的疏离.这启示我们在制定乡村教育政策时,要积极寻求各方专家以及事件直接相关者的意见,处理好乡村文化传承问题以及学校教育与社会和家庭教育间的关系,在发挥政策最大优势的同时,尽量减少政策带来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3.
黄白 《河池学院学报》2006,26(6):112-116
基于新农村建设以培养造就新型农民为基本价值取向,新农村教育呈现出的主要特点是:农村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和基础性;农村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和技术性;农村成人教育的实用性和增效性。  相似文献   

14.
职业教育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意义重大。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的现状及其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提出了通过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来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15.
特色学校建设不能忽视文化的视角。"农村"概念的窄化、农村学校与农村文化的断裂以及撤点并校等政策导致农村特色学校建设失去文化之根。只有重新"发现"农村社区的价值,并在此基础上推进特色学校建设才能突破现有困境,从而扎下特色学校建设的文化之根,探寻出一条更适合自身条件的特色化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6.
黄白 《河池学院学报》2007,27(1):99-104
基于新农村建设,当前我国农村教育研究呈现出一些新进展,主要是新农村教育概念的提出与诠释;聚焦农村基础教育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功能;面向新农村建设的农村教育体系建构。同时,注视其中存在的教育问题与回应。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城乡文化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乡村文化正面临着现代性危机,如文化价值危机及传承危机等。重塑乡村文化生态,弘扬传统优秀文化,是新时代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之一。乡村教师作为乡村社会主要的知识群体,应自觉肩负起乡村文化秩序重建的历史使命,即“尽心”传承乡土文化,“尽职”守护乡村课堂,“尽力”传播文明乡风。在乡村文化秩序重建中,乡村教师要敢于作为,积极参与乡村社会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8.
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只有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才能形成农村金融支持“三农”发展的长效机制,最终实现农村经济繁荣与发展。本文从建立多元化的农村金融体系、大力发展农业保险、建立农村信贷担保机制和政策激励机制、加快农村金融创新等几方面分析了构建现代农村金融制度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19.
农村人口流动与村治的改善与提升--以河南刘村为个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一个村庄为个案,考察了农村人口流动对村治的影响.认为,农村人口流动有利于村治的改善.表现为(1)农村人口流动为村治提供了重要的经济资源;(2)农村人口流动造就了新的社区精英,并对原村治格局形成一定冲击,使原村治格局开始发生变化;(3)大量村民外出务工带来了农村治安状况的好转和社区秩序的稳定;(4)大量村民外出务工使村干部和群众之间的矛盾得到缓和.文章最后提出了在农村人口流动背景下提升村治水平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农村教育是国家治理理念与目标的重要传导途径,发展农村教育是实施乡村社会治理的重要方式。面向乡村“善治”目标,新时代农村教育发展应面向乡村社会致力于优化人心、生产秩序和生成能力。当前我国农村教育的“悬浮”状态,如机构上移、“农教互离”以及教师角色变化,严重限制了其乡村社会治理功能的发挥。因此,农村教育应选择“教治”融合、“校地”融合、“教产”融合与“四教”融合的路径,在自身的发展中不断改善乡村社会治理生态,促进乡村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