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9 毫秒
1.
中心静脉压(CVP)能反映右心功能及血容量、回心血量和右心排血功能的关系,对指导扩容、避免输液过量或不足是一个有参考价值的指标[1].CVP的影响因素很多,主要包括留置在中心静脉内导管的长度、管道的通畅程度、体位、零点定位、胸内压、腹内压、血管张力、输液和呼吸频率等因素[2].测量CVP时应采取平卧位,且零点应位于腋中线与第四肋间交点,但临床上尤其在ICU频繁的体位变动会增加患者不适,甚至影响测量的准确性,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体位和零点测得CVP与标准体位测得的相关性,为简化CVP 测量程序提供理论依据,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测量太阳高是小学自然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内容。教学中通过观察照射在地球上太阳光的角度变化,可以了解四季气候变化和地球上同一季节、不同地区温度差异的原因。太阳高度测量仪是进行这项活动所必需的仪器。下面介绍一种自制简易太阳高度测量仪的方法。太阳高度测量仪(如图)的制作材料是:一块薄木板或薄泡沫塑料板和一根稍粗的铁丝。制作时,先将木板裁成200×200mm的正方形。确定木板的中心后,在木板上以中心为圆心画同心圆,内径(单位:mm)分别是:86.6,71.4,59.6,50,42,35,28.9,23.3,18.2,13.4,8.8和4.4。然后在木板对角线与圆相交的位置上分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改良小夹板与传统小夹板固定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复位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选取的113例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患者,分成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8例,两组在手法整复后分别采用改良小夹板固定、传统小夹板固定,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4周内夹板调整次数、疼痛缓解时间、手腕消退时间、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及夹板固定后并发症情况,两组在治疗3个月后掌倾角和尺偏角的丢失值,Green和O’Brien腕关节功能评分,治疗后优良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4周内夹板调整次数分别为(2.58±0.78)次、(4.03±0.81)次。观察组与对照组疼痛缓解时间分别为(3.13±1.01)d、(5.23±1.25)d,手腕肿胀消退时间分别为(5.62±1.02)d、(7.24±2.12)d,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36.17±3.12)d、(46.14±3.56)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3月后的掌倾角丢失值分别为(1.2±1.46)°、(1.79±1.82)°,尺偏角丢失值(1.68±1.37)°、(1.52±2.1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Green和O’Brien评分分别为(89.78±11.52)分、(80.39±13.28)分,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良率90.9%,对照组优良率81.0%,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夹板固定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优于传统小夹板,具有良好实用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预防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感染效果,为肿瘤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本院肿瘤科收治的肿瘤患者12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留置PICC导管,以随机数字表发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前者62例,行预防护理干预,后者61例,行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感染情况。结果:实验组置管时间、置管出血量与对照组相比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留管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感染率与对照组相比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科学、合理、有效的临床护理干预在预防肿瘤管着PICC导管相关感染方面有良好的临床效果,既能有效的降低置管感染率,也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置管效率,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保留胸大小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改良根治术)的效果。方法将100例女性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根治术,观察组患者采用改良根治术。对比2组患者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3 a生存率等。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均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者3 a生存率及复发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创伤小、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患者生活质量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早期使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0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n=54)和对照组(n=54),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给予依达拉奉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卒中量表评分(NIHSS)、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 RS),并随访治疗后3个月的m RS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第14天的NIHSS评分和m R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90天治疗组的m 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使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早期使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0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n=54)和对照组(n=54),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给予依达拉奉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卒中量表评分(NIHSS)、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 RS),并随访治疗后3个月的m RS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第14天的NIHSS评分和m R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90天治疗组的m 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使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黄欢  陈锦萍 《考试周刊》2015,(25):2+197
目的 观察早期使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0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n=54)和对照组(n=54),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给予依达拉奉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卒中量表评分(NIHSS)、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 RS),并随访治疗后3个月的m RS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第14天的NIHSS评分和m R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90天治疗组的m 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使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学周刊C版》2017,(21):107-108
目的:分析集束化护理在降低胸腰骶骨折术后患者腹胀便秘发生率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2月-2016年9月至本院骨科胸腰骶骨折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93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试验标准且自愿参与。运用摸球法分为对照组46例和试验组47例。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实施集束化护理。比较并评估两组术后腹胀便秘发生情况及满意度情况。结果:试验组无腹胀率为89.36%,高于对照组的65.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轻度腹胀者数量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度及重度腹胀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首次排便时间为(15.21±3.13)h,短于对照组的(27.15±4.93)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肠鸣音(5.41±0.35)次/min,对照组(3.08±0.31)次/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持续腹胀时间为(2.19±0.93)h,短于对照组(4.62±1.29)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满意度为93.62%,高于对照组的71.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集束化护理能够有效减少胸腰椎患者术后的腹胀便秘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腹膜炎患者行护理干预对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资料随机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本院诊治的94例腹膜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7例行常规护理,研究组47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胃肠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经护理干预后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肛门排气、肠鸣音恢复、排便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出现并发症4(8.51%)例明显少于对照组出现14(29.79%)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膜炎患者行护理干预对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效果显著,明显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国际大学调查问卷》和《就业压力量表》对442名大学毕业生进行调查研究,探讨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男女生在主观幸福感及其各维度上不存在差异,在就业压力上存在显著差异(t=-1.687,p〈0.05);②二本院校的大学毕业生在求职竞争压力(t=-3.370,p〈0.01)和专业供求矛盾(t=-2.839,p〈0.01)这两个维度上与一本院校的毕业生存在显著差异;③就业压力和主观幸福感各维度存在显著的相关(p〈0.01),并对其有一定的预测作用(R2=0.166,p〈0.01)。  相似文献   

12.
Objective: We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intermittent negative pressure on osteogenesis in human bone marrow-derived stroma cells (BMSCs) in vitro. Methods: BMSCs were isolated from adult marrow donated by a hip osteoarthritis patient with prosthetic replacement and cultured in vitro. The third passage cells were divided into negative pressure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induced by negative pressure intermittently (pressure: 50 kPa, 30 rain/times, and twice daily). The control was cultured in conventional condition. The osteogenesis of BMSCs was examined by phase-contrast mi-croscopy, the determination of alkaline phosphatase (ALP) activities, and the immunohistochemistry of collagen type I. The mRNA expressions of osteoprotegerin (OPG) and osteoprotegerin ligand (OPGL) in BMSCs were analyzed by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Results: BMSCs showed a typical appearance of osteoblast after 2 weeks of induction by intermit-tent negative pressure, the activity of ALP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nd the expression of collagen type 1 was positive. In the treatment group, the mRNA expression of OPG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P<0.05) and the mRNA expression of OPGL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P<0.05) after 2 week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Conclusion: Intermittent negative pressure could promote os-teogenesis in human BMSCs in vitro.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肠淋巴液对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性休克(SMAO休克)的影响,对SMAO休克大鼠给予肠淋巴液或血浆治疗,并以生理盐水作对照,观察其对血压及存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开夹后90min起,肠淋巴液治疗组的血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4h存活率也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而血浆组与对照组血压和存活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肠淋巴液对SMAO休克具有提升血压及延长存活时间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针对差压变送器测量凝汽器水位存在的缺点进行原因分析,提出采用了导波雷达液位变送器的改进措施,解决了长期以来差压变送器测量凝汽器水位波动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the treatment of traumatic hemothorax by closed pleural drainage using a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CVC), compared with using a conventional chest tube.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Tei指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脏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76例.按Ganau分类法将原发性高血压分为4型;正常构型(A组,46例)、向心性重构(B组,53例)、向心性肥厚(C组,40例)、离心性肥厚(D组,37例);正常对照组35例。以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舒张末期室间隔、左室后壁厚度及左室内径(IVS、LVPW、LVDed),二尖瓣血流频谱图舒张早期与舒张晚期血流峰值比(E/A),左室射血分数(EF)及Tei指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一般资料的比较:各组同年龄、性别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C、D组病程有显著性差异,C、D组收缩压最高(P〈0.05),B、C、D组脉压最高(P〈0.05);2.各组超声心动图结构参数比较:C组、D组LA最大(P〈0.05);B组LVDS最小(P〈0.05),D组LVDS最大(P〈0.05);C组IVS、LVPW最厚(P〈0.05);B组、D组IVS、LVPW轻度增厚(P〈0.05);C组RWT明显厚于其它各组(P〈0.01);C组、D组LVMI质量显著增加(P〈0.01),但C组、D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3.各组超声心动图功能参数比较:高血压各组的E/A值均减低(P〈0.05),EF只有D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意义;高血压各组Tei指数均较对照组增加,呈递增趋势,各组间有显著性意义。结论:Tei指数可以客观、真实的评价高血压患者不同左室构型的心功能情况,对于评估疾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前馈控制在降低婴幼儿静脉留置针致血栓性浅静脉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0月至2019年3月某三级甲等医院儿科住院婴幼儿621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06例给予留置针常规护理,观察组315例采用前馈控制措施进行留置针护理,记录两组患儿血栓性浅静脉炎发生率、留置时间、人均留置针个数、患儿家属满意度并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血栓性浅静脉炎发生率为17.65%,留置时间为3.78±1.11天,人均留置针个数为2.64个,患儿家属满意度为85.29%,观察组血栓性浅静脉炎发生率为3.81%,留置时间为6.27±0.91天,人均留置针个数为1.28个,患儿家属满意度为99.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前馈控制可以有效降低婴幼儿血栓性浅静脉炎发生率,延长留置时间,降低耗材使用,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参芪扶正注射液对慢性肺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参芪扶正注射液对慢性肺原性心脏病(以下简称肺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74例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36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参芪扶正注射液,B组(38例)仅给予常规治疗.两组均连续用药2周.治疗前后对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进行检测与对比观察.结果:患者经参芪注射液治疗后血液流变学示低切与高切变率下全血黏度、血浆比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教、红细胞电泳时间、红细胞比积、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均有显著性下降(P<0.01或P<0.05),与B组比较亦有显著下降(P<0.05).临床总有效率及显效率A组分别为94.5%及50.0%;B组为73.6%及26.4%.A组疗效明显优于B组(P<0.05),治疗期间未见参芪扶正注射液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能显著改善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血液流变性,是辅助治疗肺心病的一种有效、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结合其他常规西医治疗脑震荡临床疗效。方法:对98例脑震荡患者随机分为3组,常规西医治疗组,依达拉奉结合常规西医治疗组,纯中医治疗组。结果:通过临床观察、总结,依达拉奉结合常规西医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结合常规西医治疗脑震荡疗程短,疗效佳,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从空气声隔声量的测量原理出发,讨论声强法与声压法两种测量方法在低频段的隔声量测量结果偏差,指出在对两种方法的测量结果进行对比时须考虑Waterhouse修正项。对不同容积房间的Waterhouse修正项计算结果显示,在接收室容积较小的情况下,采用完整项的Waterhouse修正以减小两种方法在低频范围的偏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