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受教育权是宪法权利、基本人权,也是大学生的核心权利。法治社会要求有权利必须有救济。当前大学生受教育权的法律救济途径不畅通,应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受教育权的申诉机制.构建大学生受教育权的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制度,以切实保障大学生的受教育权.  相似文献   

2.
教育不仅影响个体的发展,也牵动社会文明的进程。大学生受教育权的状况直接影响了和谐社会的建设。目前,我国大学生受教育权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我们要进一步明晰大学生受教育权的发展现状,有针对性地从教育理念的转变、权利维护机构的建设和法律制度的健全等方面切实保障大学生的受教育权。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受教育权及其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受教育权包含实体性权利(平等的入学权、利用学校资源和条件自由完成学业的权利、获得公正评价的权利)与程序性权利(知情权、申诉权、申请行政复议权、诉讼权),大学生受教育权利的运行过程中,在思想观念、立法、保护途径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应采取措施使大学生受教育权得到实现。  相似文献   

4.
吴莉 《钦州学院学报》2006,21(2):125-128
《世界人权宣言》规定,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大学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大学生的教育权具有选择性,还具有自由权和社会权的双重法律特征。大学生受教育权的内容主要包括学习机会权、学习条件权和学习成功权,非经合法正当的程序不容剥夺。当大学生的受教育的利益受损后,可依法向有关部门申诉和提起诉讼,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5.
《世界人权宣言》规定,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大学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大学生的教育权具有选择性,还具有自由权和社会权的双重法律特征。大学生受教育权的内容主要包括学习机会权、学习条件权和学习成功权,非经合法正当的程序不客剥夺。当大学生的受教育的利益受损后,可依法向有关部门申诉和提起诉讼,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6.
受教育权在理论和实践中的多重属性,使得受教育权利在行使过程中会受到多重的划界制约,也产生了权利(权力)之间的冲突现象。受教育权冲突实质上是一种权利行使中的过界现象,具体而言,对受教育权的设定意味着某种限度,如果超越了这个限度,就可能是权利的滥用,就可能侵犯了其他个体或者组织的权利。以权利冲突的视角研究受教育权问题,一方面可以帮助我们正确理解受教育权的本质,另一方面也为当前外部权力对受教育权的介入做了合法性的论证。  相似文献   

7.
论大学生受教育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受教育权已成为各国宪法和法律所保障的公民基本权利之一。大学生受教育权作为我国公民的一项法律权利,在性质上具有综合性的特点,既具有与一般主体相同的宪法性权利性质,由具有作为大学生与其他主体的受教育权利不同的特点。在受教育权利的内容上既具有实体性的权利,又具有程序性的权利。  相似文献   

8.
通过考察独立学院贫困生受教育权的法律保障历程,发现独立学院贫困生受教育权法律保障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法律保障意识淡薄,立法保障不够完善,执法保障没有到位,法律保障监督缺位。完善独立学院贫困生受教育权法律保障的基本对策是:提高法律保障意识,完善立法保障体系,加强执法保障措施,强化法律保障监督。  相似文献   

9.
高校拥有的自主管理权和学生的受教育权在高等教育活动中形成了权力与权利的博弈。高校管理权和学生受教育权冲突的主要原因是现行教育立法的不足。为了保障大学生的受教育权,有待于建立以维权为核心的教育法价值平衡机制和完善受教育权法律救济的多元机制。  相似文献   

10.
试论大学生权利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房晋 《高教论坛》2005,(1):135-137
大学生权利的保护是实现教育法治的迫切课题,法治精神和权利至上理念要求学校管理尊重和保护大学生个体权利。大学生权利受侵害的突出表现是受教育权、公正评价权、人身权、财产权等权利受到侵害,需要通过行政救济与司法救济途径得到切实保护。  相似文献   

11.
现代社会大学生起诉高校的案件越来越多,诉讼结果各不相同,学生受教育权难以救济。对于该问题我们必须溯本逐源,从高校自治视角来研究大学生权利救济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一系列理论问题,进而推动立法和司法实践工作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2.
论我国公民受教育权利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喜涛 《贵州教育》2005,(22):13-15
受教育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入学就读权,教育平等权、终身受教育权、接受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权构成了公民受教育权的主要内容。在实践中,总的来说,我国受教育权实现的现状不容乐观,存在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在公民受教育权的实现上存在严重的不平等。有关受教育权利的纠纷正成为当前教育纠纷中的热点问题,因此,有关受教育权利的法律保护问题正受到愈来愈多的关注。 一、公民的受教育权利 在我国,公民是一个法律概念,是指具有一个国家的国籍,并根据该国宪法和法律,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的人。公民这个概念反映了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固定的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民受教育程度普遍比较低,极大地限制和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随着"三农"问题日益升温,研究农村教育,切实保障和维护农民受教育权的实现,对于农民能够全面而深入地享有社会权利、经济权利、政治权利等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受教育权被大多数国家确认为公民的一项宪法权利,也是国际人权法确认的基本人权。目前,学术界多从理论的层面对受教育权的性质分析、受教育权的救济途径及其在宪法权利体系中的地位等加以研究、探讨,而从实践层面探讨受教育权问题的文章与著述则比较少。受教育权总具有理论的、历史的、实践的特  相似文献   

15.
学生的法律地位是教育法学研究的基本理论问题,也是我国教育法治进程中的重大实践问题。学生的权利与义务是学生法律地位的体现。基于现行教育法律关于学生权利义务的规定,可将学生的法律地位归纳概括为民法上的特殊民事主体和行政法上的特殊行政相对人。但当前学生受教育权的可诉性、程序性、公正性不足,有必要将受教育权的救济纳入行政司法审查的范围,对学生权利进行全面救济,并兼顾实体权利与程序权利,依法保障学生受教育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与普通公民一样,儿童乞丐也享有平等受教育的权利。通过对国际法和我国现行宪法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的分析表明,受教育权是公民的基本人权和基本自由,是一国公民的宪法权利,国家是保障公民受教育权实现的义务主体。受教育权分为抽象意义上的受教育权与具体的义务教育中的受教育权。我国应按照受教育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国家义务的精神对现行宪法和教育法律法规进行修改,重新确立公民受教育权的法律基础。  相似文献   

17.
受教育权是公民基本的权利之一。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受教育者完善和发展自己的一种权利需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首先要关注受教育者的受教育权,特别是当前农村受教育者的受教育权的实现问题。通过对陕西省39个县(市、区)的调查发现,受教育权相对方在履行职责和义务方面还存在不足,无法满足广大农村受教育者对教育权的需求。加强受教育权的法律保护,切实落实受教育权相对方的职责和义务,是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历史必然。  相似文献   

18.
受教育权是公民基本的权利之一。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受教育者完善和发展自己的一种权利需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首先要关注受教育者的受教育权,特别是当前农村受教育者的受教育权的实现问题。通过对陕西省39个县(市、区)的调查发现,受教育权相对方在履行职责和义务方面还存在不足,无法满足广大农村受教育者对教育权的需求。加强受教育权的法律保护,切实落实受教育权相对方的职责和义务,是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历史必然。  相似文献   

19.
受教育权的民事救济是教育法学悬而未决的基础理论与实务问题,传统研究局限于对受教育权抽象、整体的民事性质认定,而忽视以类型化思维在具体案件中把握受教育权的权利内涵、侵权类型与侵权责任,难以为权利人提供救济。在权利性质上,受教育权在民法上主要是人格权,但同时与权利人的财产利益有紧密联系,故应包括人格利益与财产利益。由此,可将侵权类型分为侵犯受教育权人格利益、侵犯受教育权财产利益以及同时侵犯人格利益与财产利益三种类型。在侵权责任上,依据归责原则的不同可分为无过错责任与过错责任。建立受教育权民事救济制度以解决相应的民事纠纷是保障受教育权利人合法权益的重要环节,应进一步明确受教育权在民法中的地位,回归权利救济的本质。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法治化进程的逐步深入,作为法治社会内在要素的司法审查已经介入到大学自治的传统领地.大学生受教育权的有效实现和充分保护,要求高校建立正当的管理程序.学生受教育权受到侵害后的法律保护不仅要有事前救济,而且也要事后救济.对管理权力的谨慎行使是保证学生受教育权的有效渠道,有限的司法审查介入是大学生受教育权利保护的最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