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非正式网络中隐性知识传递的影响机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要:有效的知识传递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非正式网络凭借其良好的互动性,快速的传播速度决定了它在隐性知识传递中的重要作用。尽管当前对于隐形知识传递的影响因素已有较多的研究,但对于非正式网络中隐性知识传递的具体机制,目前还少有系统性的实证研究。本研究对高技术企业内部员工的非正式网络进行研究,提出并验证了非正式网络中隐性知识传递的影响因素和影响机制模型。该模型主要包括三点:首先,网络特征和联系特征对知识传递效果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次,个体的沟通意愿和沟通频率对于网络特征与知识传递效果之间的关系起到中介作用;最后,知识缄默性对于信任、工作互动程度与知识传递效果的关系存在调节效应,信任、工作互动对知识传递效果的促进作用随着知识缄默程度的增大而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2.
针对“知识破损”这一隐性知识转移面临的最大挑战,在简要评述相关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从认知、行为及技术3个层面全面考察隐性知识转移中知识破损的原因,发现知识偏差、转移意愿与接受意愿、双方互动以及转移渠道等都会引发知识破损的产生.在产学研背景下,知识破损的发生,会使得隐性知识无法有效传递,影响接受方吸收隐性知识,阻碍产学研合作创新,导致产学研主体间关系风险增加.要规避知识破损的发生,产学研各方就要在规避知识偏差、建立协同关系以及选择恰当的转移渠道等方面做出努力.由此以期证明:知识破损是导致隐性知识转移失败的关键所在,产学研隐性知识转移要取得成功,首先要重视知识破损的存在,并采取一定措施规避知识破损.  相似文献   

3.
李微娜 《科教文汇》2009,(3):11-11,20
人类有两种知识,即显性知识与缄默知识。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对缄默知识及其作用普遍贬低与忽视。但缄默知识却是认识的重要来源。教师专业发展依赖于教师的实践知识,而实践知识中绝大部分是教师的缄默知识。因此,教师的缄默知识就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所在。校本培训因为贴近教学实践,是发掘、反思、提升和整合教师的缄默知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行之有效的培训方式。通过对缄默知识内涵、特点的介绍,分析了当前教师校本培训的现状以及对于缄默知识的忽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教师校本培训中如何关注缄默知识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4.
人类有两种知识,即显性知识与缄默知识。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对缄默知识及其作用普遍贬低与忽视。但缄默知识却是认识的重要来源。教师专业发展依赖于教师的实践知识,而实践知识中绝大部分是教师的缄默知识。因此,教师的缄默知识就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所在。校本培训因为贴近教学实践,是发掘、反思、提升和整合教师的缄默知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行之有效的培训方式。通过对缄默知识内涵、特点的介绍,分析了当前教师校本培训的现状以及对于缄默知识的忽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教师校本培训中如何关注缄默知识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5.
继续教育是英语教师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缄默知识在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中起到不可忽视的影响,起着制约性的作用.反思和更新教师的缄默知识,整合缄默知识和显性知识,并使缄默知识显性化是其继续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喻华林 《科技广场》2012,(10):162-165
图书馆员作为图书馆知识资源中最具创造力的资源,其智力与经验都是极具开发价值的隐性资源。我们对隐性知识进行挖掘的目的是让更多的隐性知识显性化,以实现情报信息的最大价值。本文在探讨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基础上,分析了图书馆馆员隐性知识挖掘的重要性,提出了图书馆员隐性知识挖掘的主要举措。  相似文献   

7.
图书馆隐性知识管理的策略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李东林 《情报杂志》2007,26(6):57-60
知识共享作为知识管理的核心,对图书馆知识管理的效果起着决定性作用。图书馆隐性知识不仅能推动馆员的知识积累和创新,而且有助于推动图书馆服务的创新。图书馆工作的实践性决定了隐性知识在图书馆工作中的重要性。主要论述了图书馆隐性知识管理的特点及层次结构、隐性知识管理中的知识流动与转移、图书馆隐性知识管理的核心及策略。  相似文献   

8.
基于知识价值的企业隐性知识转移激励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回顾传统知识分类的基础上,以知识转移中知识对知识源的价值为切入点,提出新的知识分类方法,并结合基于知识自身属性的分类方法,分析各种特征的隐性知识的知识转移难度;从隐性知识转移的利益相关者着眼,探讨隐性知识转移的激励模式,并分析不同特征的隐性知识的激励模式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9.
张瑛  武忠 《情报杂志》2007,26(11):78-79
基于层次树结构网络模型,提出了一种判断隐性知识获取最佳来源的方法,从而在隐性知识获取的起点——隐性知识获取来源的选择上提供了一种量化的方法,希望借此方法可以提高隐性知识获取的效率和质量,更加便于知识的共享。  相似文献   

10.
图书馆隐性知识的流动与转化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李长玲 《情报科学》2004,22(3):279-281,326
隐性知识的流动与转化是知识创新的基础,图书馆要做好读者服务工作,同样也必须加强其内外部的隐性知识流动与转化。本文分析了图书馆隐性知识的流动与转化及其促进措施。  相似文献   

11.
刘开  吕强  刘媛媛 《科技与管理》2008,10(6):107-110
新经济时代,隐性知识成为企业内重要的战略性资源,隐性知识管理是企业面临的新挑战。从企业内员工的隐性知识角度出发,通过对隐性知识内涵、特征及其共享性的分析,从员工自身及企业组织两方面探讨了企业内影响其员工隐性知识共享的8种阻碍因素,就促进企业内员工隐性知识共享的措施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成桂芳 《现代情报》2009,29(4):175-178
在激烈的全球化竞争中,虚拟企业是企业提高灵活性和反应能力的最佳途径之一。知识传播对于虚拟企业的运作尤为重要。本文以虚拟企业知识协作网络中不同成员企业间的知识传播为研究对象,根据知识性质的不同,以知识管理系统为基本媒介,以知识传播的"互动整合过程"为基础,分别建立了虚拟企业基于知识管理系统的显性知识传播模式、伪隐性知识传播模式和真隐性知识传播的混合模式。  相似文献   

13.
李纲  汤尚 《情报科学》2012,(8):1129-1133
医院隐性知识是医院保持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此,加强医院隐性知识管理对医院的生存、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试图规避以往从行为学角度对医院隐性知识进行管理的一些障碍,侧重于加强医院隐性知识的共享与利用,有针对性地提出组建医学专家虚拟团队会诊和构建案例库两种方式,以期为医院隐性知识的管理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4.
主体隐性知识转化的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知识管理的核心是将主体隐性知识转化为组织知识,从隐性知识主体、组织、隐性知识受体三者在隐性知识转化过程中的行为角度出发,分析了主体隐性知识转化的影响因素及其之间的关系,建立了主体隐性知识转化的系统动力学模型,该模型从定量的角度描述了各因素对企业知识存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基于本体论的企业隐性知识转化与共享系统框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隐性知识的转化与共享一直是学术界和应用领域重点研究且难以突破的问题,本文从本体论(Ontology)出发,分析了本体论在隐性知识管理中的作用,建立了基于本体论的企业隐性知识转化与共享系统框架,为企业实施知识管理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高校教师隐性知识的结构与转化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校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传播者和创新者。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而且隐性知识比显性知识更能创造价值是知识管理的一个重要观点。在分析高校教师隐性知识的结构和表现形式的基础上,运用组织生态学、管理学、教育学等理论,从隐性知识栽体的视角对高校教师隐性知识转化因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上海、浙江、北京、江西等地几百家公司高层管理人士的研究问卷调查,对隐性知识创新对核心竞争力形成的影响展开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隐性知识创新对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企业界如何促进隐性知识创新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王本刚 《现代情报》2014,34(4):50-53,57
文章认为,默会知识论持一种有别于传统的知识观,这体现在知识的连续统一性、过程性、主客观统一性和嵌入性等方面。波兰尼的默会认识的动态结构阐述由默会知识到明述知识转化的动态过程,野中郁次郎或许就是从这一点受到启发,从而提出关于组织知识创造的SECI模型。另外,文章分别从宏观角度和微观角度提出默会知识转移和转化的新模型。  相似文献   

19.
技术转移中隐性知识转化的障碍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技术转移过程中,技术转移效果的关键在于隐性知识的转化程度,由于隐性知识特性、技术转移方式、技术转移双方主客观等因素的存在,为隐性知识转化造成了障碍。本文针对这些障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克服这些障碍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基于Web2.0的隐性知识外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芦昆 《情报科学》2008,26(2):247-251
当今世界进入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管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而隐性知识的外化又是知识管理中的一个热点问题.通过对隐性知识外化难点的分析与思考,并且利用Web2.0之后的新概念和新工具提出一种基于Web2.0环境下的隐性知识挖掘的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